外媒:金融市場處在臨界點上 賺錢將變得越來越難

加拿大都市网

對於居高不下的股市來說,這次真的有些不同。鳳凰iMarkets編譯自市場觀察網站的一篇報道稱,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羅聞全(AndrewLo)針對當前股指處於高位的情況指出,高頻交易者和對沖基金給先前不相關的資產帶來了傳染性問題。

在金融圈裡,「這次不同」這句話的表達可謂聲名狼藉。

這句話往往是看漲投資者們的口頭禪,他們對股市中的警告信號置若罔聞。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這句話也是批評者們的濫用之詞。當時,很多人都相信互聯網會改變時代。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這一領域最終的輸家也和贏家也一樣多。投資者對天價般的股票市值不為所動——他們認為這次真的不同——最終卻只能在2000年時目瞪口呆地看着股市暴跌。

包括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學院羅聞全在內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這個短語至少在它的上下文表述中就有錯誤。這次確實是不同,但現實中的事情可能比歷史更能掩蓋真相。

羅聞全表示,事實上,金融市場已經演變到一個時間點上,即過去的投資「事實」幾乎不再「真實」。所有這些變化都讓投資決定變得更加艱難。

羅聞全是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工程實驗室主任,同時也是行為金融學領域的權威人物。他一直致力於研究解釋一種市場運作的新理論:適應性市場假說。

他認為金融市場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市場參與者正在改變並適應他們的環境。因為新的技術和創新,新的規則和法規,以及投資者行為的轉變,使得金融市場本身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在他的著作《適應市場:以思維的速度發展金融》一書中,羅聞全描述了過去幾十年中,市場所發生過的方方面面的變化。這些變化促使人們重新開始審視傳統的投資模式。

着眼於美國股市五年期複合收益率和波動性的變化,羅聞全觀察了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更不穩定時期的明顯轉變。自這個時間點開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開始大幅上升。甚至在熊市階段——下滑20%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平均每5年就會發生一次。而最後兩次的波動幅度之大,以至於其形成和定義了整整一代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態度。

投資者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冒險,在該時間段的金融危機之前他們沒有得到回報,反而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懲罰。

Legg Mason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最新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絕大多數千禧一代投資者都受到了金融危機和隨後的大衰退影響,這使得他們比任何其他年齡段的投資者都更加厭惡風險。

羅聞全表示:「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市場出現了部分最高等級的波動水平,實際上(CBOE波動性指數,或者VIX恐慌波動指數)在2008年10月份時高達80,此後卻一直在下降。 但是,無論如何,現在波動指數的波動性已經上升,而且變得更大,更頻繁。」投資者都知道,如果朝鮮發射導彈的話,VIX波動指數就會立即上升。

按照羅聞全的觀點,波動性的增加違反了風險回報均衡的主要原則之一。

他表示:「在危機時期,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傳統正關聯被侵犯。因為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結果讓他們從承擔風險轉變為受到懲罰。」

羅聞全進一步指出:「從股市的長期運行來看,如果其能夠維持幾十年的發展態勢,則仍然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錯的回報。但在更為現實的情況下,比如5年時間內,則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機會就會非常大。」

按照羅聞全的觀點,指數基金的技術進步和受歡迎程度已經改變了投資者對被動投資的看法,但這仍然沒有改變資產所具有的風險。

他認為:「投資者需要更主動地去管理自己的資產風險。」

根據羅聞全的觀察,新型金融機構又開始死灰復燃,比如高頻交易者和對沖基金的跨國界運營。他們在之前互不相干的資產之間建立了關聯和「病源傳染」。這意味着現有的資產配置方式,不再像過去八到十年里那樣能有效地管理風險。

因此,這次出現了不同。而對預期的調整和對波動的準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羅聞全最後表示:「投資者仍然可以考慮資產多元化,但必須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換句話說,投資者在國內股票和債券之間進行多樣化配置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要走向國際化。你不能僅考慮股票和債券,而要綜合考慮股票、債券、貨幣、大宗商品和其他資產類別。」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