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之父」高錕去世 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已患阿茲海默症

加拿大都市网

香港中文大學在官網掛出《敬悼中大前校長及光纖之父高錕教授》的文章,稱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工程學榮譽講座教授及榮譽博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大紫荊勛賢於2018年9月23日離世,享年84歲。港中大校方稱,將於沙田港中大本部大學展覽廳設置弔唁區一個月(2018年9月24日至2018年10月24日),供各界人士悼念。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9月23日表示,高錕教授是香港人的驕傲,對他的辭世深感哀痛,謹代表香港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林鄭月娥表示,高錕教授對香港的科研發展亦高瞻遠矚,力促成立香港科學園,為香港今日的創科發展奠下穩固基礎。

港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高教授是出類拔萃的學者,也是高等教育界高瞻遠矚的領袖……於科研方面亦力求創新,矢志追求卓越,其於光纖方面的研究,促成互聯網發展,為人類通訊史寫下全新一頁。高教授的離世對中大、香港及全球學術界均是重大損失。」

遲來諾獎

高錕1933年11月4日出生在上海金山的書香門第,家住法租界,父親用寶劍的名字為其取名。祖父高吹萬,乃清末民初著名愛國詩人。其父高君湘是律師,家境優渥,家教甚嚴。高錕幼時便受到國學啟蒙,紮實的國學基礎,對其一生產生深遠影響。

15歲時,高錕舉家遷香港。次年,高錕進入聖若瑟書院就讀,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大學,後遠赴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就讀。1957年,高錕從伍爾維奇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專業畢業。1965年,高錕在倫敦大學下屬的倫敦大學學院獲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1957年,高錕讀博士時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其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師。

高錕在國際電話電報公司任職期間,即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1964年,他提出在電話網絡中以光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導線。次年,他在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纖維作長程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損耗率下降到20分貝/公里時,光纖維通訊就會成功。

1966年,他在標準電話實驗室與何克漢共同提出光纖可以用作通信媒介。他於當年發表了一篇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進行長距離及高訊息量的訊息傳送。簡單地說,只要解決好玻璃純度和成分等問題,就能夠利用玻璃製作光學纖維,從而高效傳輸信息。

高錕的理論一開始未獲認同,更被嘲笑為「痴人說夢」。但在爭論中,他的設想逐步變成現實:利用石英玻璃製成的光纖應用越來越廣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場光纖通信的革命。

1971年,世界上第一條1公里長的光纖問世,第一個光纖通訊系統也在1981年啟用。高錕「光纖之父」美名傳遍世界。

2009年,在高錕首次提出光纖通訊後四十多年,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委員會讚揚他「在纖維中傳送光以達成光學通訊的開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高6.jpg

2010年,高錕先後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以及英女王壽辰「爵士勛銜」及香港「大紫荊勳章」。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評價高錕:你的研究完全改變了世界,促進了美國及世界經濟的發展,我本人為你而感到驕傲,世界欠你一個極大人情。

高錕在科學上的貢獻已遠遠超越時代局限。而談起「光纖之父」和諾貝兒獎等遲來的榮譽,高錕並不在意。一個原因也在於,他2003年初已被證實患上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

據說通知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當天,他正從老人健康中心回到家,順從地聽着太太黃美芸的「指揮」,換鞋、喝牛奶、吃蛋糕、穿馬甲。

「電視里在播諾貝爾獎,那是給你的。」在美國的家裡,黃美芸告訴高錕。

「給我的?哦……挺好的。」這位華裔科學家面無表情地說。

「糟老頭」

高錕夫婦在2010年的一封公開信中寫道:「(高錕)在香港就讀高中、也曾在中大執教鞭、當校長,並在這裡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載,是個名副其實的香港人。」

1970年,高錕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並擔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

高錕出任港中大校長九年間,獨具遠見,積極籌建工程學院,凝聚五個學系的力量,集中在信息科技和電子工程的教育和研究,為學院多年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此外,他還力主成立了教育學院及多間研究所,開設多個新的本科及研究院課程,成功帶領中大擴充成為一所世界級研究型綜合大學。本科生人數由1987年的7000多名增至1996年近13000人。他亦於任內成立第四所成員書院逸夫書院。

高4.jpg

高錕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期間,有時會受到學生的惡作劇捉弄。學生梁文道在《我的老校長高錕》一文中回憶,當年在港中大念書時,學生們都認為高錕只是個糟老頭,並沒有多麼厲害。梁文道的一個同學是學生報的編輯,趕在高錕退休之前,在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總結他的政績,標題里有一句「八年校長一事無成」,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學生對高錕做的惡作劇,高錕也只是笑笑,並不懲罰。

畢業後,梁文道才從當年干過學生會和學生報的老同學那裡得知,原來高錕每年都會親筆寫信給他們,感謝他們的工作。而且每年都會自掏腰包,私下捐給這兩個組織各兩萬港幣的補助金,請他們自行分配給家境較困難的同學。

來源:南方都市報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这个自然景区要对游客收费了?

《星岛》获颁非英、法语全国新闻奖 75年来首获奖中文媒体 (附完整得奖名单)

小心有毒!锤头蠕虫入侵安省 可能迅速传播

专访另类华裔女性:孩子才出生 却忙着对抗山火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