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發展備受關注 新政策通過建樓高度上限90呎

加拿大都市网

■ 華埠的發展速度一直備受關注。圖為華埠中山公園及附近的高樓。

 

星島日報記者馮瑞熊報道

備受各方關注的溫哥華華埠發展政策修改報告,在完成公眾諮詢(Public Consultation)後,周二遞交溫哥華市議會審議,市議會最終以10比1通過,並把報告提交至公聽程序(Public Hearing),估計公聽會最快在3個星期後舉行。市府職員表示,剛通過的報告已修改部分條文,包括取消了一般地積率(FSR)上限,但保留片打街(Pender St.)建築物高度上限為75呎,華埠南區高度上限為90呎。

■ 溫市議會周二以大比數通過華埠發展政策修改報告,並將報告提交至公聽會。

現行的溫哥華華埠發展政策是在2011年時實施,市府在2015年開始諮詢公眾,聽取市民對現行政策的意見。據市府職員稱,得到的意見包括:新建築物「超出比例」及缺乏個性;以公眾利益換取個性「不值得」;發展步伐為現時商業及長者帶來壓力;華埠非物質傳統(如人物、商業及文化)才是華埠復興及未來的基石。

■ 市府報告集中在華埠片打街區(HA-1)以及華埠南區(HA-1A)。 市府提供

溫市府職員今年3月提出未來華埠開發的三個提議,包括高大建築將不再予考慮,片打街新建築物最高75呎,華埠南區最高為90呎;新建築物更細小,佔地不寬大,店面較窄小,超出75呎寬建築物將不予考慮;以及讓社區對新開發項目有更多的參與。

修訂有助小商業生存

溫市府溫市中心東區規劃師馬凱盈,周二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當初建議把建築物密度上限(地積率)分為兩種,一般地積率是1.00(即地盤面積與可建樓面面積為1比1),有條件地積率是4.8(片打街)和5.35(華埠南區),但其後聽到意見,指1.00是太低和影響營商環境,所以在最新向市議會呈交的報告已經把這一項刪除,但保留有條件地積率為4.8及5.35。市議會周二審議報告時,無黨派協會(NPA)市議員鄭慧蘭(Melissa De Genova)提出動議,延長公眾諮詢期限,但動議被否認,最後市議會在鄭慧蘭一人反對下,以大比數通過市府職員的報告,更將報告提交至公聽會。

馬凱盈表示,要待公聽會完成後,市議會正式通過報告,報告內容才會作實。市議員雷健華在發言時表示,有關華埠發展是複雜的事,而社會對此也意見紛紜,故此要擴大諮詢,去彙集不同的意見。

■ 周慕慈

周二到市議會旁聽的「青心在唐人街」創始人周慕慈(圖),歡迎市議會通過修訂報告。她向記者稱這是向前邁進了一步,又指2011年實行華埠發展政策後,發展速度過快,新建築物也「很大件」,影響到華埠的發展。再加上地稅急升,不少傳統小商業因無法負擔高昂地稅,被迫搬離。市府的新建議有助把發展速度緩慢下來,令傳統小商業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羅品信自打嘴巴?

溫哥華華埠建築物高度一直存在不少爭議,好像位於華埠先僑紀念碑旁的奇化街105號(105 Keefer)公寓發展項目,其建築高度就出現一波數折,至今仍未有定案。

2011年,溫市議會為振興華埠,通過放寬華埠建築物高度。涉及高度檢討的歷史地區,包括華埠片打街夾卡爾街(Carrall St.)兩幅土地、華埠緬街(Main St.)夾奇化街與佐治街(Georgia St.)地段,以及溫市東端喜士定街(Hastings St.)夾緬街的地段,放寬高度為120呎至150呎。

當時有市議員已認為放寬高度,雖可吸引發展商進駐華埠,卻會推高樓價,令低收入居民無法負擔高昂的租金,但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並不贊同,指該計劃能為華埠創造機會,作為市政府,既要保障居民的可負擔能力,也需要支持區內的商業活動。

不過,時至今日,羅品信似乎已經打倒「昨天的我」,認為放寬華埠建築物的高度,對華埠居民並非帶來正面的影響,故此希望可以限制今後華埠新建築物的高度。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可充电数字厨房秤 打折特价17.99

当你有高胆固醇时可以吃奶酪吗?

北约克野生狐狸中毒 获“跨物种输血”治疗后痊愈!

LÄRABAR花生酱巧克力豆能量棒 打6.2折特价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