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掘出華人遺物 共患難精神世代相傳

加拿大都市网

■ 本報記者廖長仁(左)在赫協部族山頭參與掘土。中為原住民傑基,右為菲利普。何良懋攝

《星島日報》記者上周採訪卑詩內陸淘金名鎮利魯厄特(Lillooet)東北面的原住民社區,知悉當地部族赫協(Xaxli』p First Nation)成員,年前在山嶺農地旁掘到華人墓穴的陪葬品,包括銅錢、碗和瓶子等。原住民領袖強調,掘出這類華裔的「出土文物」,按習慣都會埋回原處,不標示位置,一來尊重死者,二來避免引人「尋寶」擾及先僑。最近又掘出一個華裔頭骨,因着考古研究需要送往美國華州實驗室化驗後,原住民堅持要把頭骨放回原墓地。足見華人與原住民關係融洽,在歧視年代已互信互助,這種精神世代相傳,突顯了最卑微的也是最高貴的情操。撰文:何良懋

■原住民「考掘」的山區環境。右一為當地社區領袖芒廷。何良懋攝

本報記者上周三早上驅車抵達距利魯厄特約10公里的赫協部族社區中心,拍攝曾掘出墓穴古錢幣的現場。得到社區領袖芒廷(Ed Mountain)安排下,跟着兩位原住民傑基(Jacky)和菲利普(Phillip)步行約10分鐘去到山頭,體驗一下「考掘」工作。

要在陡峭山腰建引水道
這是個略帶涼意的早上,陽光靦腆地穿過薄雲,映射於眼前華工流過血汗爬上來的山嶺,我們乘着現代汽車的春風,呼嘯一聲即駛抵,在這兒向著乾草唏噓一番。原住民拿起鏟子開挖,旨在展示先民墓地環境,記者也參與掘土,體驗勞動的活兒。芒廷透露,有原住民掘出像大肚佛的銅雕;「而為著不讓外人闖進掘墳,我們圍起有刺鐵絲網,保護這些墓地」。

■赫協社區的山頭多乾草。廖長仁攝

在淘金潮結束、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築成後,留在菲沙峽谷的華人很多轉往原住民地區找生活,他們當中不少改為務農。沿利魯厄特99號公路往東走儘是乾旱山區,華人想出陡峭山腰建引水道的做法,把山澗水導入農田。原住民說,華人變通耕作後農產增加,也提升地區經濟活力。記者從公路看到引水道遺迹,也感受到先民胼手胝足的艱苦生活一面。

■早期華人在陡峭山腰建引水道,把山澗水導入農田。圖為殘留的引水道木頭。廖長仁攝

相濡以沫互助共濟情誼
在山中掘出中國古錢,說明當年淘金與建鐵路的華工「金山夢」,隨着棺木朽化了,可他們與原住民那份相濡以沫、互助共濟的情誼長存。在原住民與華人同受歧視壓迫年代,他們雖來自不同地方卻共負一軛,背着有色種族這「原罪」任由白人奴役。幸而彼此穿透淚水的苦澀,學到圍爐取暖、團結互助互愛的功課。

■百年前卑詩華人即與原住民相濡以沫,建立互助共濟情誼。卑詩省府圖片

本報記者最近在內陸歷史現場所發掘的不僅是先僑遺骸,更多是春暖花開綻放的盼望:我們相信還原消失中的華人遺址,撥開不公義迷霧,共同面對歷史事實,族裔間的真正大和解可期。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万锦消防局公众开放日 亲子活动变身小消防员!

惊险!多伦多市中心酒店56楼外吊篮绳索断裂

烟三文鱼是生还是熟?这1类要小心吃!感染李斯特菌严重恐流产丧命

杜鲁多反思多伦多补选惨败:听到选民的担忧和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