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嬰兒 旅遊生育 誰應獲得加拿大國籍?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护照

都市報記者 文琪

據《星島日報》報道,目前一宗涉及「雙非嬰國籍」的官司在聯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審理中,聯邦政府的代表律師提交的陳詞指,「國際法並沒有規定所在國家必然自動給予雙非嬰加籍,聯邦並無法律義務讓這類嬰兒自動擁加拿大國籍」,近日關於在本土出生的雙非嬰兒是否應該擁有國籍的爭論再度興起,聯邦政府未來將如何面對?

加拿大目前仍然是給予在本土出生的雙非嬰兒自動入籍的34個國家之一。聯邦政府代表律師在陳詞指出,近年澳洲及英國已逐漸修改甚至停止讓雙非嬰能自動擁有有關國家的國籍。早在2012年,當時的聯邦保守黨政府就意圖修改法案,希望拒絕已懷孕的外國媽媽入境及剝奪雙非嬰自動獲得加籍的權利,但現任聯邦移民部長鬍森(Ahmed Hussen)就認為,前朝聯邦保守黨政府的提議是剝奪一直把加國當作是唯一家園人士的身分,令他們變成無國籍的人士。

生育旅遊是欺詐?

8月25日,聯邦保守黨大會投票通過一項動議(motion),要求修改《公民法》中凡是在本國出生的嬰兒均能自動取得加拿大國籍的相關規定,希望禁止那些在本國出生、但父母雙方均為非加拿大公民或非永久居民的「雙非嬰兒」自動取得加國公民身分。來自卑詩省列治文的國會議員黃陳小萍發言,對該動議表示贊成。她稱「護照嬰兒」(passport babies)奪走了本國系統的資源,危及加拿大母親,人們應該為自己的孩子而做出這項改變。但這一決議並沒有被列入未來保守黨政府的政綱內(non-binding)。即便保守黨2019年贏得聯邦大選,雙非嬰的相關政策也不一定會做出改變。

加拿大移民部(IRCC)媒體傳訊專員Remi Lariviere在接受《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根據「公民身分法案」(Citizenship Act),在加拿大出生的子女會自動成為加拿大公民,但外交官、領事官員或其他代表的子女或加拿大外國政府的僱員除外。「自1947年第一部加拿大公民法問世以來,就一直以根據出生地去予以公民身分。對該政策的任何修改都需要修改『公民身分法案』」。

「生育旅遊」(Birth tourism)近年來在北美越來越火熱。世界各國都不乏有準母親為了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及美國、加拿大的福利而不遠萬里來到北美生產,為孩子提供更高的起點。Lariviere稱「生育旅遊」通常是指外國婦女在懷孕期間前往加拿大的做法,以便在加拿大分娩後,確保其子女能夠獲得加拿大公民身分。加拿大沒有收集有關婦女進入加拿大時是否懷孕的統計數據。因此,很難評估這種現象的重要性。「

大多倫多地區移民律師Nancy Lam在接受《加拿大都市報》記者針對雙非嬰問題的採訪時,表示不相信有那麼多的人都會這樣做。「儘管如此,我也不認為這種做法應該被允許。從規管來說,這也很難。如果修改法律,也應該有一個條款說明,如果孩子在這裡出生並無意留在這裡,就必須有一些制衡。加拿大移民部有權質疑那些沒有一個父母是加籍或永久居民的新生兒的公民權,但需要有規則的例外,而不是一個統一的禁令。也許當這些外國人申請護照時,這些問題可以在申請表上提問。」

■大多倫多地區移民律師Nancy Lam

提及這樣獲得國籍的做法是不是欺詐(fraud),Nancy表示,這取決於父母的目標。「如果他們的計劃是留在加拿大,即使這個孩子在這裡出生就能獲得加拿大公民身分,要等18年,孩子才能擔保父母和家人,這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認為,如果父母以此申請成為永久居民,並最終實現,那麼就不是欺詐。而如果他們的計劃是獲得公民身分作為『備用』(spare),那麼就算不是欺詐,至少也是不誠實的,不符合我們加拿大人想要促進的結果。」

Nancy續稱,目前加拿大在審批旅遊簽證時並沒有任何問題提及申請人是否懷孕。「也許在這些外國人申請加拿大的簽證時,我們可以問一些問題。例如:你是否懷孕了?如果是,幾周了?如果加拿大政府不允許懷孕7-9個月的申請者到訪加拿大,那麼那些撒謊的申請人利用生育旅遊的做法就屬於欺詐,也許這些人的孩子就可以因此被剝奪公民身分的權利。當然,我相信某些群體會認為這麼做是歧視。我們現在的簽證申請程序不會詢問這類的問題,也不需要醫療證明。或者,我認為也許未來可以有一些機制讓這些人申請醫療訪問簽證(medicals for visitor visas),這類持有醫療訪問簽證的人在加拿大生的孩子就沒有公民身分。就像我們現有規定也有例外,外交官的子女在加拿大出生,就沒有加拿大公民身分。有一個例外,為什麼不能有另一個?」

Lariviere 在回應此問題時強調,根據「移民和難民保護法案」(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一個人不能僅因其懷孕或可在加拿大分娩而被拒絕受理(not inadmissible)。「但是,在申請暫時來加拿大時,人們始終應該誠實地闡述他們訪問的目的。 提供虛假信息或文件,會被加拿大移民部被視為虛假陳述(misrepresentation)並具會產生相應的移民後果(immigration consequences)。如果某人(包括前往加拿大的准媽媽)提供虛假信息或文件,加拿大移民部將會拒絕其申請,並且該人也可能會被要求不得入加拿大境內五年。」

網上圖片

政府應該管好邊境

時事評論員陳勇儀在出席星島A1中文電台(am1540)黃昏6點30分的《都市熱線》節目時表示不同意保守黨提出的改變。「現在加拿大的人口本來就很少,我們一直接收外面的移民來到這裡。不管父母親是不是移民、公民,嬰兒誕生在這裡,根據法律孩子就是加拿大人,將來為加拿大服務。這是當初為什麼會設立這種規定的宗旨。我們要先服從當初的法律。」

陳勇儀認為,政府的首要把關相比事後取締這些雙非嬰的公民身分更為重要。「今天我們從整個加拿大這個國家去看,有些人利用這個漏洞來生育。而今時今日我們要堵住漏洞,要改變成為什麼時候不可以進來,或者根本沒有機會進來這裡生孩子,這些是政府應該做的事。而不是說人進來了、生完了孩子以後,小孩在這裡受到不公平待遇。孩子在那邊也沒有國籍,這邊也沒有國籍,這是不應該、不公平的事情。加拿大本身接收這麼多的難民、移民,而當有小孩在這塊土地出生的時候,你卻剝奪他的權利。這是不對的。小孩是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在哪裡出生的,而政府有選擇權讓他們的母親進不進來。這是政府在把第一關要做好的事情。」

顯然,減少欺詐和濫用在雙非嬰的問題上是必要的探討,這會保持加拿大人對公民身分公平和完整性的信心。生育旅遊本質上的確涉及到新生兒父母的欺詐或虛假陳述的行為。自2014年以來,關於生育旅遊的報道就很多。卑詩省列治文約20%的新生兒是雙非嬰,列治文出生的新生兒佔全省的約2%,而列治文是加拿大著名的華裔聚集區。加拿大的其他城市這樣的現象近年來也有所增加,但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雖然加拿大移民部在努力獲得相關信息,但他們似乎沒有獲得那些包括生育旅遊的遊客在內的、沒有醫療保險生產嬰兒的省級統計數據。

統計數據差異惹民怨

根據CBC報道,在雙非嬰兒問題的嚴重性上,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的統計數據和卑詩省醫院的統計數據給出了十分矛盾的結果(Conflicting statistics)。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加拿大共有383,315名嬰兒出生,其中有313名嬰兒的父母是「雙非居民」。也就是只有0.08%的比率。而其他來源的數據卻顯示出了這個問題更為普遍。卑詩省列治文醫院(Richmond Hospital)2016-17年出生的雙非嬰兒有383人,根據醫院統計顯示占醫院新生兒總量的17.2%。而根據溫哥華沿岸衛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 Authority)提供的數據,在2017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469人,占醫院新生兒總數的22.2%,且大部分母親是中國人。加拿大移民部前任移民官員(director general)Andrew Griffith對CBC表示,按數據來看,這些雙非嬰兒佔據了原本是提供給當地居民的醫療資源。卑詩省的列治文區有很嚴重的雙非嬰問題。

Lariviere對此數據差異的問題回應稱,「根據現有的統計數據,例如你提到的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可提供一些對於非居民來加拿大生小孩的見解,但這些並不能可靠地反映『生育旅遊』的發生率。相反,這些統計數據表明了新生兒母親的居住地是另一個國家的這批人的數量。這些統計數據還可能包括,例如持有學生或臨時工作簽證的非居民,或提供境外地址的加拿大人。

從媒體報道來看,卑詩省的列治文醫院似乎使用了與加拿大統計局不同的數據來源,這可能是導致統計數字差異的原因。具體而言,通過我們了解,列治文醫院使用數據庫中填寫『自費』(self-pay)的非居民母親(即非居民母親需要支付與分娩相關的醫療費用)的數據,而加拿大統計局則使用非居民生產(non-resident live births)的指標。「

貢獻比出生更重要

聯邦保守黨大會的動議要求停止授予在加拿大境內出生的雙非嬰的公民身分,並要求至少孩子的一位父母是加拿大公民。在會上,還有人呼籲,也應該禁止永久居民在加拿大境內出生的子女獲得國籍。對此,自由黨官員認為,保守黨政府期望政府能夠得到隨意剝奪公民權利的機會。而新民主黨則認為,保守黨正在散播仇恨與分裂。大多倫多地區移民律師Nancy Lam則表示,在加拿大土地上出生的所有人的公民身分都被剝奪太過苛刻。「但是,我認為應該有一個測試,如果父母既不是永久居民也不是加拿大人,如果在孩子出生前或後沒有與加拿大有關的聯繫(這可能是過去的幾代人),或家庭或譜系(lineage)沒有意願居住或沒有對加拿大有所貢獻,那麼公民身分可以被拒絕。當然,在拒絕之前,也應該有機會給這些新生兒的父母去處理他們的案件,去證明這種聯繫(their connection)。」

Nancy認為,那些與加拿大有聯繫的人是指,有父母或祖父母等親人在加拿大居住和生活的人。「我手上就有這樣一個文件,孩子們不是在這裡出生的,爸爸也不在這裡出生,但爸爸是加拿大公民。爸爸試圖為孩子們申請公民身分,因為加拿大是他的國家,並且他有非常多的幾代的家人在加拿大人生活,但是根據規則,孩子的申請被拒絕。我同意加拿大的公民身分應該不僅僅是看你出生的地方。為了將這個推理應用於我們的探討,讓我們假設一個孩子出生在這裡,父母不是加拿大人,但他們有祖父母和親屬為加拿大做出了重大貢獻,那麼我認為孩子應該獲得公民身分。」

Nancy續稱,加拿大需要那些能夠為國家有所貢獻的人。「我們不需要那些飛到這裡、拿到身分然後離開加拿大的人,尤其他們其餘的所有時間都在其他國家度過,根本不為加拿大的經濟和社會做任何貢獻,而是直到他需要這個身分再回來。這就是我說的『備用公民身分』(Spare citizenship),我覺得不應該給予這些人公民權。他們和加拿大沒有任何聯繫。我認為公民身分不應該僅僅是有關於你的出生地,而應該包括你在哪裡貢獻,你對國家的回饋是什麼。」

歸根結底,Nancy認為,從實際的角度看,所有因懷孕而最終住院的外籍遊客,應該收取更高的費用。「因為他們佔用了本應該是加拿大人接受的服務。」政府需要考慮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減少或抑制出生旅遊,使其生育旅遊更加昂貴、控制頒發籤證以及禁止或管制本地為懷孕的外籍婦女提供服務的場所和安排行程的顧問等都是可以考慮的解決方式。同樣重要的是,民眾希望對此話題的探討不應包含種族主義、仇外心理或反移民。根本問題仍然是欺詐和虛假陳述,而不是歧視。

前任聯邦政府認為 這並非「優先事項」

由於運營和財政方面的挑戰(operational and financial challenges),前哈珀聯邦保守黨政府放棄了改變生育旅遊政策的計劃。因此,今年8月23到25日的聯邦保守黨大會上,針對此問題的討論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

2012年,時任的聯邦移民和公民事務部部長Jason Kenney曾表示,「我們需要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加拿大公民身分不可以是通過歪曲自己的來加意圖而獲得加拿大福利的方式。」現在Andrew Scheer所領導的聯邦保守黨同樣面臨那些當初哈珀面對的挑戰。

2014年時任聯邦移民部長Chris Alexander在對公民身分法案做出修改時,降低了政府解決生育旅遊問題的期望值。「我們必須確保以不會破壞絕大多數加拿大人在醫院合法分娩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又能發現並阻止我們的慷慨被濫用的那些案件。」

2014年,公共政策研究所Policy Options根據「信息獲取法」(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取得了當時聯邦政府的文件,闡明了當時政府諮詢生育旅遊幕後的信息。為Jason Kenney準備的「公民身分改革提案」(Citizenship Reform Proposal)表明,雖然生育旅遊被認為是優先事項,但鑒於省級政府在出生登記(birth registration)上的責任,聯邦政府本身無法做太多。

Policy Options公開的信息顯示,當時政府探討的一個選擇,是為所有有資格獲得公民身分的人頒發公民身分證明(citizenship proofs)。但這對聯邦政府來說代價高昂,並且日後會要求加拿大人在試圖獲得服務時,出示兩份身分證明文件,不僅僅是出生證明(birth certificate),還要有公民身分證明。另一個選擇是將公民身分信息直接放在出生證上。但聯邦政府與各省的諮詢結果突出了這種方法難以處理運營和成本的問題。各省需要新的資金來處理其出生登記程序和人口統計機構的變化。2016年在加拿大出生的人口中,安省佔37%。安省官員在回應聯邦諮詢時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種整個的系統變革的努力和費用是合理的。」

此外,加拿大政府機構的相關官員只能從加拿大平均每年約36萬的新生兒中,識別約500例疑似生育旅遊的案例,即0.14%。最終加拿大移民部給回部長們的建議是,表明改變根據出生地獲得公民身分的意圖,但留出時間進行諮詢並返回內閣要求提供資金。

發佈的文件顯示,政府不僅要對生育旅遊的遊客進行修改,還要對所有臨時居民,如外勞、住家保姆、難民申請人和國際學生進行變更。時任的聯邦移民部長Chris Alexander從未公開承認這個更廣泛的範圍。除了難民申請人之外,沒有任何背景材料提供臨時居民生下多少嬰兒的統計數據。隨後Alexander向加拿大華裔媒體承認,鑒於涉及的人數不多,並非優先考慮。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未来一周加拿大商界值得关注之大事

土耳其伊兹密尔餐厅燃气罐爆炸 酿5死63人受伤

杜鲁多现身万锦亚洲美食节 即兴热舞

西捷航空罢工持续 越来越多航班被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