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詩 這事是不是真的?

加拿大都市网

曹植在屠刀之下七步成詩的故事,無論是正史《三國志》的曹植傳,還是魏晉時代的其他歷史文獻中都不見記載。根據考證推理,最初流傳的曹植集中,也並無收錄所謂的《七步詩》。

那麼,這個故事是如何變得如此耳熟能詳的?

七步詩的故事最初出現在《世說新語·文學》中:「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此後,曹植的即興創作又出現在宋人的《太平廣記》中,但細節頗多不同,惡兄曹丕的命令是要曹植策馬百步成詩一首,規定題目是「兩牛爭鬥」,但不許出現「牛」、「並」、「爭鬥」等字,且必須四十言。曹植順利完成《兩牛爭鬥》詩,還利用剩下的時間額外創作了《煮豆詩》。

最終將曹植故事定型下來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基本就是如今廣泛流傳的版本,我們最熟悉的四句版「七步詩」也在其中。

這些故事顯然並不可信。《世說新語》在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被定義為「志人小說」,材料大多采自同時期志人小說、雜史、雜傳中,本就介於正史和虛構之間的模糊地帶,並不求真實。

《太平廣記》也有類似特點,《三國演義》更不必說,怪力亂神情節都不在少數,曹植七步成詩至少沒有破壞物理規律。

學者也早就對曹植這段故事表示過質疑,如郭沫若1943年所作的《論曹植》中便說:「其實曹丕如果要殺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詩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殺他的話,詩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殺,何至於僅僅受了點譏刺而便『深慚』?」

葉嘉瑩也認為,曹丕不至於採取這樣笨的方式殺害曹植。

然而,七步成詩的故事影響,卻遠遠壓過了曹植本人的文學成就——人們天然喜歡這樣的故事,它為「智慧調戲強權」的阿凡提套路加上了高層鬥爭的恐怖和家庭關係的溫情。一方是才華橫溢的翩翩佳公子,另一方是用心險惡但最後良心發現——且智商不太在線——的哥哥,最後還是人間有真情的美好結局。

最終,人人都知道曹植是一個七步成詩的「天才詩人」,他真正的代表作《洛神賦》卻沒有多少人讀過了。(大象公會,閆力元)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西捷罢工酿“灾难” 旅客夜宿机场抱怨:水都没得喝!

加航有劲敌 波特航司市场占有率年半翻3倍

民调:加拿大人最自豪的五件事和最不满的三件事

杜鲁多现身万锦亚洲美食节 即兴热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