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打擊樓市逃稅再出辣招 買方將披露更多資料

加拿大都市网

■ 卑詩省政府再度「出招」,打擊樓市逃稅行為。資料圖片

 

星島日報綜合報道

卑詩省政府周三公布,進一步加強購買物業的監管措施,由今年9月中旬開始,如以私人公司或信託形式進行物業交易時,買方必須披露更多資料,藉以防止逃稅,有助當局的追查工作。

由2018年9月17日開始,經由私人公司或信託購買物業,在全新的物業轉讓稅(property transfer tax,簡稱PTT)表格上,政府將要求買家提供主要成員的更多資料,確保當局能夠掌握物業持有人的真正身分,從而避免有人逃過繳付稅款。物業買家須要上報的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公民資料、聯絡方式詳情,以及稅務識別編號,例如欲俗稱工卡的社會保障號碼(social insurance number,簡稱SIN)。

慈善信託可獲豁免

省財政廳長詹嘉路(Carole James)表示,政府清楚表明會繼續致力打擊藉數字公司或信託進行的逃稅行為。而掌握更多背後投資者資料,將會有助當局的追查工作。

所有住宅或商用物業交易,均須要遵守上述新措施規定,不過,慈善信託及醫院和學校等某些特別機構則可獲豁免。

這是省政府30點加強監管樓市的其中之一。其他措施,還包括今年4月推出新法,要求地產商收集購買樓花後再轉售的買賣雙方資料,例如買賣雙方的姓名、SIN、聯絡方式,以及轉售價格等,藉以打擊逃稅行為。

省府上月又宣布,研究設置一個全新及公開的房地產登記系統,列出全省擁有房地產的業主資料,也是加國首個同類房地產數據庫。

另外,省府正加強與聯邦稅務官員之間的物業持有人資訊分享,並且成立聯邦政府與省府的稅務詐騙及洗黑錢聯合調查工作小組。

 

律師:仍難追查公司真正擁有者

星島日報記者王學文 本地房地產業人士認為,省府推出打擊樓宇買賣逃稅行為的措施,將起到一定的阻嚇作用;不過亦有律師認為,省府仍需在其他領域做出改變,才可清楚了解公司背後的真正利益擁有者。

助抑海外資金炒本地樓

卑詩省華人地產專業協會會長譚清華相信,省府推出的政策,對打擊樓市逃稅行為有一定的阻嚇作用。他說,一些海外投資者把海外資金通過一些本地公司或個人投入本地房地產市場,賣出後就通過本地公司或本地人繳稅,這樣一來,就避開了非居民買家出售加拿大物業所賺取的利潤的25%的資本增值稅。而省府現在強制提交房屋買賣中公司或信託利益相關者的身分訊息,將令政府第一時間了解真實買賣方的身分,從而避免海外投資者以這種方式逃稅。

■ 譚清華

 

譚清華還認為,長遠來講,這一措施也對抑制海外資金在本地炒樓有一定作用,投資者或因在本地投資房地產難度增加而轉去其他投資市場。

大溫哥華地產律師謝國星則認為,新的物業買賣稅申報表要求提供很多個人訊息,包括社會保障號碼,這可以幫助識別誰是海外買家,也有助於海外買家稅的執行。但他認為,如果想找出真正的買家是誰,還需要很多其他的工作要做。

須修改公司註冊條例堵漏洞

謝國星又說,按照卑詩註冊局(Corporate Registry)現時的要求,只能揭示誰是公司的董事,而無法揭露誰是公司的真正擁有者,因為董事不一定是所有者,股東也不必是董事。一些股東可以是外國人,一些也可以是本地的。目前卑詩註冊局也沒有記錄公司股份交易或所有權的地方,只有僱傭或解僱董事以及可以購買或持有股份的數量和種類。

■ 謝國星

謝國星認為,必須對卑詩註冊局的要求進行修改,要求通過律師來進行註冊,否則有些人自己在網上開設公司,使用不適當的文件,第三方就難以找出真正的股東,以及他們的財產和權力。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特朗普78岁生日斥无能人摧毁国家 拜登社交平台发影片嘲煽动暴乱

普京料下周访北韩 美日韩拟多域军演警戒

Sporting Life3日闪售 夏季服饰低至5折+免邮

美俄潜艇同时现身古巴 加拿大巡逻舰停泊哈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