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軍艦9月在南海險些相撞 緊張對峙細節曝光

加拿大都市网

■ 「蘭州」艦(右)從「迪凱特」號(左)側面高速切入其前方。網上圖片

星島日報訊

美中軍艦今年9月在南海險些相撞,最新曝光的視頻和音頻資料顯示,中國軍艦曾「零距離」攔截美艦,並發出警告「不改變航向,後果自負。」有專家表示,中方在現場所使用的措辭嚴厲,與此前大不相同。

■ 美驅逐艦「迪凱特」號2016年10月曾巡視南海。資料圖片
 

事緣9月30日,美國海軍驅逐艦「迪凱特」號在南沙群島開展「自由航行」任務時與中國「蘭州」艦發生衝突。香港《南華早報》4日首次公開現場視頻,指中國軍驅逼至離美國驅逐艦僅「45碼」(約41米)處之前,曾向後者發出嚴厲口頭警告。報道引述英國國防部處獲得的文件表明,中國海軍還警告:「你正處於一條危險航線。如不改變航向,後果自負。」 

同時公開的還有一段由美方拍攝的現場視頻。從這段此前未公開的緊張對峙畫面中,可以看到中美兩艦當時離得有多近。這段視頻記錄了美艦被逼停轉彎的瞬間,一名沒進入畫面的美國海軍士兵稱:「本艦位置北緯10073,東經11407。本艦與一艘『旅洋II』級(北約代號)導彈驅逐艦遭遇,最近距離45碼。他們正逼近本艦左舷,想把我們擠出去。」

■ 中國軍艦追蹤美艦。網上圖片
 

報道稱,美國太平洋艦隊官員事後還試圖給中方採取的行動貼上「不安全且不專業」的標籤,稱美艦在南沙群島附近執行「自由航行」巡邏時,被迫改變航向,避免碰撞。另有文字記錄顯示,美艦辯稱,「我們是在進行無害通過。」但中方隨後強調,美艦已經進入中國海域,其行為具有挑釁性。

■ 「蘭州」艦逼近後,「迪凱特」號在甲板上部署防護板。網上圖片
 

北京提高威脅級別

事件發生一個多月後,《南華早報》在披露最新細節時援引倫敦查塔姆研究所亞太事務專家海頓(Bill Hayton)分析稱,中方可能是在深思熟慮並決定「提高對抗等級」後,才採取了這樣的行動。他表示,「據我所知,這是美艦首次收到(中方)採用這種措辭的直接威脅」,中國的回應也向英國、澳洲等徘徊在該海域的美國盟友傳遞了一個信息。

「過去,中國只會說『你正在進入中國海域,(請)遠離』這樣的話。我想這是我們第一次聽到『後果自負』這樣的字眼。所以,威脅的級別似乎更高了。」海頓認為,英國作為美國盟友,同樣會在南海執行巡邏任務,不太可能在未得到華盛頓批准的情況下披露這些此前未公開的資料。這名亞太事務專家解讀稱,此舉或旨在「展示中國在南海的『不當行為』。」 

對抗越來越直接

被迫改變航向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John Richardson日前稱,將繼續執行「自由航行」巡邏,以突顯其反對「不合理海事請求」的立場,未來還將繼續與解放軍就「海上計劃外遭遇準則(CUES)」進行溝通。中國國防部則強調,尊重航行自由,但「堅決反對」其他國家挑戰中國主權和安全的舉動。

報道援引北京海軍專家分析認為,該事件還表明,隨着中國與菲律賓等國關係的改善,中美在南海事務上的對抗正變得越來越直接,「目前沒有哪個(涉及南海問題的)國家願意站在第一線,美國必須(與中國)直接接觸。」

據來自美國軍方統計顯示,自從2016年以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曾遭遇中國軍方18次不安全和或不專業的接觸。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电台筹款!支援年轻患者坚强抗癌,重启灿烂人生

渥太华幸运儿喜中昨晚开出的7000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