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第二代 我是華裔我自豪

加拿大都市网

圖文:本報記者靖蓮英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歌聲傳遞力量,用藝術表達情感,把生活中的點滴轉為回報社會的善行,讓加拿大主流社會看到這樣一群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華裔青年人,在這塊土地上成長的快樂,在建設自己家園時的激情,在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中的孜孜追求,也讓曾經遭受不公平「人頭稅」待遇的先輩們為他們自豪……他們是在加拿大出生或長大的華裔移民後代,他們用自己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努力告訴所有國民:我們都是自豪的加拿大人!他們是夏明德(Timothy Hsia)、夏明義(Stephen Hsia)、華偲然(Peggy Hua),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

一幣名聞天下 雙傑屢建奇功

夏明德(中)和夏明義與皇家鑄幣廠的Francine Hochereau女士合影。

是的,你猜對了,夏明德(Timothy Hsia)和夏明義(Stephen Hsia)是一對同胞親兄弟,在列治文(Richmond)出生長大的兄弟倆,是朋友圈中公認的精英——家庭醫生和律師。有着輝煌職業生涯的兄弟倆一貫低調,卻在一夜之間成為加拿大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成為加拿大皇家鑄幣廠(Royal Canadian Mint,簡稱RCM)為慶祝加拿大立國150周年發行的五枚紀念幣中的兩元紀念幣的設計師,這枚名為「我們的奇觀」(Our Wonders)兩元幣主題圖案呈現的是加拿大的北極光景觀,圖案下方是一艘小船中兩個仰望北極光奇景的人,此設計構圖和諧,簡潔明快,讓人一見之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他們的設計圖案在成千上萬個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

2017年,對夏明德和夏明義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隨着加拿大慶祝150周年立國活動的蓬勃展開,為配合RCM的宣傳活動,他們多次到首都渥太華、本地的溫哥華、列治文出席激光紀念幣的發行和簽名,所到之處,熱愛錢幣收藏的民眾排起長隊歡迎和等候他們,尤其是華裔民眾熱情要求合影,不斷鼓勵讚揚,令他們大為感動和自豪,為同胞的支持而感動,為社會的肯定而自豪。他們很高興自己以華裔後代的形象出現在電視、電台、報刊雜誌上,讓加拿大社會了解到華裔是這個國家積極進取的一群人。這次錢幣設計得獎的是哥哥夏明德,因為設計大賽規定一個設計圖案只有一個設計者,儘管兄弟倆一同繪圖設計了兩個圖案,但弟弟夏明義署名的圖案沒有中選,而夏明義在這個夏天完成了自己的個人終身大事,與愛人喜結連理,走在了哥哥的前面。

夏明德和夏明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們的成功能否複製?見仁見智。良好的家風、開明的父母、言傳身教的祖父母、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勤奮上進的性格……兄弟倆說了很多,尤其是他們的祖父夏榮慶(Philip Hsia)的故事,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飛虎隊先祖 不斷書寫傳奇

夏榮慶(左)攝於1944年。

上世紀三十年代,夏榮慶是個來自湖北農村的鄉下孩子,雖然在農村出生長大,他卻有一顆看世界的心和勇氣。他的媽媽知道他的志向後,給了他幾個銅板讓他去大武漢闖世界。青年夏榮慶深信「知識改變命運」,他在武漢打零工謀生的同時,找到一家技工學校,為技工學校當打掃衛生的校工,並成為該技工學校的學生。他打零工的一個地點是漢口江岸邊的客運碼頭,當時的大武漢是九省通衢的交通轉運站,南來北往的商賈大亨們大多要在這裡轉車或轉船,夏榮慶在碼頭上給旅客們扛行李包拎行李廂賺學費,旅客中不乏來自歐洲和北美的商人,主要是英國和美國的,夏榮慶幫他們搬運行李的過程中學會了說簡單的英語。

抗戰開始,熱血青年夏榮慶被徵兵加入了空軍,開始了保家衛國的軍人生涯。由於他會一些英語,於是被國民政府選派送到當時的同盟軍美國的空軍學習飛行駕駛技術,聰明好學加上刻苦訓練,夏榮慶成了飛行學員中的佼佼者,光榮地被編入赫赫有名的飛虎隊(Flying Tigers),飛虎隊其實是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縮寫AVG)的呢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主要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他們在美國接受訓練,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夏榮慶就於1942年初經由美國、加拿大、英國、中東、印度,輾轉飛到四川,加入抗日的太平洋戰爭。後來更由於卓越的飛行記錄而成為當時的國民政府總統蔣介石的私人飛行師。1949年,夏榮慶棄武從商,帶着家人作為難民去了香港,先是當英文老師,後來從事保險經紀人職業,就是俗稱的賣保險的。「永遠要儘力而為(Always Do The Best)」是夏榮慶的人生座右銘,也是他用來教育子孫後代的格言。按照這樣的信條努力,夏榮慶很快成為香港賣保險的第一名,在著名的友邦保險AIA Group Limited(現在更名為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公司從普通業務員做到了副總裁的位置。當了「賣保險皇帝」的夏榮慶賺錢後不忘回饋家鄉和社會,他在香港設立了一個獎學金基金會,用來資助湖北老家有志上學卻沒錢交學費的年青人,這樣的善舉深深地影響着夏明德和夏明義兄弟。

夏家四兄妹,左起為Stephen, Grace, Lauren, and Timothy。

夏爸爸(David Hsia)與夏媽媽(Linlin)的經歷也是一樣,重在身教,重在用自己的職場經歷與生活經驗給子女們一個好的榜樣。David Hsia早年留學美國,在醫學院畢業後回到溫哥華從業家庭醫生,幾十年如一日待病患如親朋,給許多的家庭送去雪中碳或及時雨,這是夏明德當家庭醫生最初的動力。夏媽媽的父母是河南籍和四川籍,他們移民來自台灣,夏媽媽去美國留學學的是建築,回到溫哥華選擇了直接為客戶服務的地產經紀人行業,當他們夫婦有了夏明德兄弟和一對雙胞胎女兒後,夏媽媽周末不得不帶着四個孩子去「Open House」現場,兩個10歲左右精力旺盛的小男孩與兩個7,8歲嘰嘰喳喳的小女孩幾乎可以把整個「Open House」吵翻天。為了客戶與孩子,夏媽媽毅然轉行做銀行的理財顧問至今,周到的服務贏得了許多客戶的讚譽,這成了夏明義當律師服務客戶的最初動力。有趣的是,夏明德雖然子承父業當了家庭醫生,但無論長相還是性格都與媽媽相似——外形俊朗,性格活潑外向。夏明義則長得象爸爸,性格也似爸爸嚴謹、細緻。

精英兄弟 德義雙修

夏明德是家庭醫生,夏明義是律師,兄弟倆的職業人生很精彩。

兄弟倆的成才路很典型,就如許多重視教育的華裔家庭一樣,家住列治文的夏家兄弟在溫哥華的著名私校聖喬治(St. George)讀書,兩個妹妹夏明恩(Grace Hsia)、夏明愛(Lauren Hsia)則在女子私校Crofton House讀書,可以想像夏家父母多年來接送四個子女上學、放學的艱辛,也可以想像他們經濟上、精力上的付出。改行當銀行理財顧問的夏媽媽每個周末都帶孩子們去上鋼琴課、舞蹈課、繪畫課、公園踏青、科學館參觀、基督教教會活動等等,夏明德童年記憶最深的就是被媽媽帶着去公園玩,他們隨身都帶着繪畫本,看見美景就坐下臨摹,從小到大已經記不清畫了多少風景畫了,這大概是他的錢幣設計圖案入選的根本原因。

夏明德從聖喬治高中畢業後考入美國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物生態與進化學(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at Princeton University),然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人類營養學(Institute of Human Nutrition at Columbia University),最後到南加州大學完成醫學專業(Medicine at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一路的名校,一路的拼搏,問他可曾有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倍感挫折的時候,夏明德堅定地回答:「讀醫學院的時候確實很辛苦,但是南加州大學校園如此美麗,校園周圍更有許多風景宜人的公園,我在感到疲累的時候就獨自去公園裡走走,或者坐下來平心靜氣地畫一幅寫生,之後,回到教室,又是滿血復活的狀態。」現在他在本拿比鐵道鎮的Metrohealth Clinic當家庭醫生,每周還有一天在列治文時代坊的一個診所應診,服務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華裔,實現了他為同胞服務的志願。同時,他還是中僑互助會Fundraising部門的理事之一,幫助做Fundraising的工作,為新移民安家落戶提供協助。

夏明義從聖喬治高中畢業後,也緊跟哥哥的步伐考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學習國際公共事務專業,期間還曾到英國名校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當了一個學期的交換學生,學習國際發展研究。然後進入加拿大唯一的法律學校-約克大學奧斯戈德法學院(York University – Osgoode Hall Law School),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現在是大溫知名的「法銘德律師事務所(Fasken Martineau DuMoulin LLP)」的遺產,信託和稅務律師。他從小就有當律師的志願,還有非同尋常的辨思及口才,當他就讀聖喬治高中十一年級時,就代表BC省出戰加拿大英法雙語辯論賽,並贏得亞軍。最初想當訴訟律師的夏明義在工作三年後,意識到溫哥華有這麼多的華裔同胞新移民,對加拿大的稅務、遺產和信託管理知之有限,他如果改做遺產,信託和稅務律師,就能夠更好地為華裔服務,也能為律師事務所開拓市場。

夏明義於2017年夏季結婚,這是他們的結婚照。從左至右為:Timothy, David, Stephen, Christine, Linlin, Grace, and Lauren。

前面說過,夏明義在今年夏天完成了自己的結婚大事,說起來他與妻子劉麗清(Christine Lowe)真是一對緣分天成的佳偶。當夏明義去多倫多的奧斯戈德法學院念博士時,碰到同是來自溫哥華的同學劉麗清,他們很談得來,交談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18年前就認識——同是溫哥華一個少兒合唱團的成員,一起排練和演出過。作為老鄉和同學和朋友,他們的友誼很深,但沒有突破普通朋友的界限。直到夏明義回到溫哥華工作,再次在朋友聚會中碰到劉麗清,水到渠成地變成了男女朋友,再情投意合地喜結良緣,成就一段佳話。

問起兄弟倆人近期的計劃和目標,他們不約而同說了三個。夏明德的願望是1.找個女朋友相愛然後結婚,2.當個好大夫給華裔新移民朋友提供更多的幫助,3.以身作則引導年輕人,積極回饋社會,讓溫哥華變得更美好。夏明義最想做的事情是1.當個好丈夫,2.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學好中文,3.提高專業技能爭取做一個遺產管理專家,更好地服務移民小區。他們的計劃和願望能夠達成嗎?我們拭目以待。

記者採訪手記

毫無疑問,夏明德和夏明義是一對好兄弟,雖然他們的個性迥異,卻讓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深深理解了一個成語:親如手足。

當記者到達預定的採訪地點時,弟弟夏明義先和記者閑聊等待哥哥到來。當說起哥哥84年出生自己86年出生時,弟弟特彆強調一句:「我和哥哥只相差15個月。」言下之意,小弟很努力追趕大哥的腳步。當記者說已經在電視報刊多次見過哥哥的形象時,弟弟又說:「大家都說哥哥看着比我年輕。」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同樣在本地出生的兄弟倆因為職業的不同,中文的程度差異明顯,哥哥的中文聽說能力明顯好於弟弟,但回答記者提問時,兄弟倆眼神交流一下後,弟弟回答的時候明顯多於哥哥。這是哥哥在給弟弟練習中文的機會嗎?

採訪結束後,大家各自收拾自己的東西,哥哥要趕去參加中僑互助會的一個會議,借用弟弟辦公室的文具把會議資料裝訂整理好,邊整理邊對弟弟說:「謝謝Stephen讓我使用你的文具。」謙遜禮貌溢於言表,弟弟的回答同樣如此。

 

 

華偲然與勞工合唱團。

一指揮動的華彩樂章

舞台下的華偲然(Peggy Hua)是個安安靜靜的小女生。淺淺的微笑,時尚的短髮,黑框的眼鏡,纖秀的身材,合體的休閑西服,讓人一眼而見的文藝氣質。舞台上的華偲然則象是個超級能量發動機,當她揮舞那根小小的指揮棒時,隨之而起的或是天籟般懾人心魄的美妙合唱,或是行雲流水般的管弦樂協奏,讓音樂廳里所有的聽眾屏住呼吸聆聽着美妙的華彩樂章。這時候,合唱團員與樂隊樂手都如醉如痴地表演,聽眾們也如醉如痴在音樂中,華偲然則十足的君臨天下女王風範。可以說她是將軍在領兵操練,可以說她是老師在灌輸音樂美育,可以說她是魔術師在表演如何將美妙的音樂引入聽眾的心裏,並引起共鳴。華偲然就是這樣一個用指揮棒顯示音樂魅力的指揮家。

華偲然的指揮風格可庄可諧,有大家風範。

做一個指揮家需要什麼樣的素質?華偲然板着手指說了一長串,有領袖的特質,讓樂隊隨之起舞;有超強自信心,把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傳遞出去;有教育家的心胸,善於與團員們進行內在的交流,且具有啟發能力;有幽默的口才和樂觀的態度,讓整個團隊處於良好的狀態;有審美力且富創造力,帶領團隊一起發掘音樂之美;具高度工作熱忱和個人魅力;等等。不過最重要的是,對音樂與指揮的熱愛。

毫無疑問,音樂是華偲然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她10歲隨着父母從台灣移民來到溫哥華,5歲就開始學鋼琴。象傳統的華裔家庭一樣,父母讓華偲然從小學鋼琴、唱歌、繪畫、中文等等,為了讓她有更多的藝術修養和才能。而她對音樂的摯愛也是從小累積起來的,到了高中時期,她是學校合唱團的積極分子,參加了很多排練與演出,讓她對音樂的愛到了痴迷的程度,這個時候,華偲然也走到人生道路的第一個關口——選擇大學與專業。

媽媽的支持成就音樂夢

華偲然的高中成績相當優秀,最初準備報考大學時,她選的是一條平穩的路線,想着學門技術找個穩定的工作享受加拿大的美好生活,她收到了UBC的科學係數學專業,SFU的科學系精算專業,Langara College的音樂治療專業等大學的入學通知,最後是媽媽鼓勵華偲然堅持自己的喜好與理想。「感謝媽媽。我真幸運有一個懂我理解我支持我的好媽媽,她知道我的理想是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工作,她鼓勵我去Langara College念書。媽媽是指引我追尋音樂夢想的第一人。」華偲然感恩地說。

選定了方向後,走向理想的路就算是布滿荊棘也是高歌向前的。華偲然的鋼琴老師也是一名音樂治療師,這是她選擇讀音樂治療的初衷。在Langara College完成一年的學習後,她轉到UBC音樂學院讀音樂指揮專業,在這裡,華偲然遇到了自己的恩師和偶像Dr. Graeme Langager,跟着Langager博士學習三年後,她受益匪淺且意猶未盡,拿到本科學位後,繼續學習兩年,最終獲得了UBC的音樂指揮碩士學位,為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從師Langager博士學到的不僅是一個碩士學位,更重要的是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有一些業內同行看了華偲然的現場音樂指揮後,禁不住伸出大拇指說:「華偲然就是一個Mini版、女版的Langager博士。」

從UBC畢業三年了,華偲然的音樂人生精彩多姿。她曾經應恩師之邀,會母校UBC教授音樂指揮課程,她曾經多年協助舉辦本地的台灣電影節,她現在擔任着四個合唱團,一個弦樂團,一個中樂團的指揮,每年的大大小小演出不下二十場,每周的排練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她還有自己喜歡的合唱團——Cor Flammae—flaming heart(燃燒的心),她是這個高水平專業人士組成的合唱團團員,單從一張他們的演出照片(PeggyHua3.jpeg)就可以看出,Cor Flammae是怎樣用美妙的音樂和合唱來燃燒你的心。(Photograph by Belle Ancell)

統領6個樂團 傳遞音樂的力量

華偲然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指揮家。

說起她轄下的四個合唱團,華偲然如數家珍。勞工合唱團(Left Coast Labour Chorus)全部由退休的西裔人士組成,團員大約有40人,宗旨就是用音樂支持勞工和主張社會公義(Music for labour and social justice),這就很像大陸的工人合唱團。有趣的是,他們合唱的歌曲也是象《咱們工人有力量》一樣雄渾有力,富有感染力。當這個合唱團前任指揮離去,他們打電話到UBC希望推薦一個指揮時,Langager博士推薦了自己的愛徒華偲然,他們一見如故,至今合作得非常好。他們有時候會去一些工會組織的罷工現場唱歌,歌曲的旋律自然是鏗鏘有力的,而歌詞則會根據不同的工會或者罷工的名義有所不同,在這個合唱團里,華偲然不僅是指揮,有時候也是作曲改編者,和歌詞填寫者,這樣的多重身份,讓華偲然的亞裔面孔和嬌小身材與其他團員的白人面孔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傳遞出音樂的力量和對勞工階層的讚賞。

華偲然的另外三個合唱團是溫哥華華人合唱團,白鷺鷥與水牛合唱團,Downton Singers 混聲合唱團,前面兩個主要是由台灣移民組成的,Downton Singers則全部是西裔人士,這個合唱團常到教堂演出,也多次與華人組成的合唱團聯袂表演,演繹出本地多元文化的佳話。

值得一提的是Elgar Strings弦樂團,這雖然是個業餘音樂人士組成的弦樂團,但該團體歷史悠久,最年長的是位94歲的退休醫生,而他們的首席是27歲的小提琴專業演奏家。與這樣的樂團合作,華偲然可以盡情發揮一個指揮的作用,她能敏銳察覺每個團員的感受,實時給予適當的輔助。華偲然認為,無論團員的音樂素養程度如何,只要他們持着認真學習的態度,指揮都要運用有效的方法,激發他們的潛力,幫助團員學習,建立他們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讓全體團員成為一個積極、有進取心的集體。

華偲然認為,通常來說,除了權威,指揮還需要很好的幽默感,因為幽默感是練唱的潤滑劑。例如,團員唱錯了,指揮最好用一種幽默而不過於傷對方自尊的方法指正團員。指揮若具有幽默感,絕對有助於練習的氣氛,適度的幽默感對於鬆弛練唱情緒是大有幫助的。尤其是她領導的合唱團,團員的年齡和閱歷都是長輩級別,她做不到板起面孔訓斥他們,她的威信全靠專業素養和謙虛幽默建立,這也成了她與團員們的共識。

華偲然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搶手」的指揮家,因為她與她的團隊成員們既用音樂表達與交流,更用心靈溝通來演繹純美的音樂,這樣的音樂魅力無比,直達靈魂。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杜鲁多称尽管补选失利仍将留任 党内不少人力挺

戴口罩!夏季新冠浪潮已经到来!大批华人中招:狂咳一个月!

Canadian Tire最新一期店内优惠(6月27日-7月4日)

安省车牌自动更新7月1日开始实施!车主们需要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