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媽上海跳廣場舞不再孤獨 全靠翻譯軟件交流

加拿大都市网

■榮黛佳通過跳廣場舞,找到了融入上海的方式。互聯網

■榮黛佳通過跳廣場舞,找到了融入上海的方式。互聯網

■榮黛佳通過跳廣場舞,找到了融入上海的方式。互聯網

■榮黛佳通過跳廣場舞,找到了融入上海的方式。互聯網

本報訊

 

美國65歲的榮黛佳和中國大媽一起跳廣場舞的視頻近來引發社會關注和熱議。榮黛佳5年前到中國,由於語言不通和飲食差別等種種不適曾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生活挑戰,但很快她找到了另一種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方式——跳廣場舞。作為一名外教,榮黛佳已經習慣了乘地鐵穿越大半個上海到原來的廣場上找她的姐妹們跳舞。榮黛佳稱她家鄉小鎮也有一個廣場,如果以後回美國生活,會非常願意把廣場舞帶回去跟其他人一起分享。

榮黛佳位於愛達荷州的家鄉小城只有5000人口,她5年前通過美國的「楊百翰大學中國教師計劃」到中國。據北青網報道,沒有大城市的生活經驗、語言不通和飲食差別等種種不適,曾給榮黛佳的上海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直到榮黛佳看到了廣場舞。

此前,榮黛佳有過30年的教授芭蕾舞經驗,這讓她在看到廣場舞后非常驚喜。「語言不通,就手舞足蹈靠比劃,在一通雞同鴨講後,榮黛佳順利地就成為了天平社區晚霞排舞隊的一名新隊員。」舞蹈隊領隊陳清娣介紹。

榮黛佳和舞伴的日常交流,經常需要通過電子郵件、翻譯軟件來完成,而在跳舞中,沒有了書面文字作為仲介,榮黛佳就手把手教其他隊員,還把芭蕾和美國鄉村舞蹈等元素融入到了廣場舞中。中西方生活經驗和理念的差異,也不可避免地給榮黛佳和她的姐妹們一些分歧。
陳清娣說:「我們中國人排舞和外國人不一樣,我們是四個方向跳。她剛來的時候有些不適應,因為外國的舞蹈可能不像我們這樣360度、全方位地跳,我們就1、2、3、4這樣一點點去教她,她也很認真地學。」陳清娣回憶,有一次她不在,榮黛佳和其他舞伴因為一些小事有了分歧,「其他人跟我講說,榮黛佳就說『no,no,no,聽陳老師的』,因為在編舞排隊形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榮黛佳每次就說,那就聽陳老師的。」

陳清娣介紹,每年暑期,榮黛佳會回到美國,也會把廣場舞帶回去,「她會把中國的舞蹈展示給外國人,說這是我在中國學到的。」另一位舞伴楊阿姨稱,榮黛佳很喜歡太極拳、劍舞和扇子舞,「她每個動作都很認真,剛開始不會的時候,她會說『重新開始』,讓我們再教教她,也是逗我們笑得很開心。」

「舞蹈就是我的橋樑」

榮黛佳和舞蹈隊的夥伴們的關係融洽,平時也也會一起聚會和旅遊,「她們的友善讓我非常想再次回到舞蹈隊中和她們一起跳舞,是她們讓我想要來到這裡。」

榮黛佳激動地說,正是廣場舞讓她在上海找到了歸屬感,也正是廣場舞讓她了解到真實中國的一個側影,「舞蹈就是我的橋樑!」在跳廣場舞的過程中,榮黛佳的確逐漸融入到了當地的社區中。
2014年,她和丈夫在朋友們的推薦下還成為了徐匯區天平社區的志願者,每周都會在社區老年大學教英語。

榮黛佳平時也會和舞蹈隊的隊友一起去做義工,她負責過管理和監督街道或者公寓里腳踏車亂停亂放的情況,甚至有時候還會上街撿垃圾。「我想大部分外國人在這裡教書時間不長,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融入到當地的文化中。」榮黛佳說道,「因為我有朋友在這裡,我就想重新回來,我自己就是上海的一部分。」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