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實數據分析:大多區買房難得一遇的入市良機

加拿大都市网

Email sent from: Allison Harness soldhome@rogers.com Subject: 7 Bloorlea Cres. - Open House- pub November 21 - By Allison Harness- homes & condos, jane vdv - Part 1 Date: 10 November, 2015 1:11:31 PM EST To: "Van Der Voort, Jane" Jvandervoort@thestar.ca Cc: Photodesk - Toronto Star photodesk@thestar.ca

大多倫多地區地產市場經歷了近兩年的火爆,二手住宅成交量與房價屢創新高,終於在今年4月省府推出樓市調控辣招後急速回吐,最新的數據顯示,置業者趨之若鶩的獨立屋,均價已重返一年前水平。對於目前仍在放盤出售物業的1.6萬名業主來說,無疑是重鎚痛擊,但對於正在物色新居所的廣大置業者來說,卻可能是難得一遇的入市良機。

根據多倫多地產局(Toronto Real Estate Board)的8月份住宅重售市場報告,大多倫多地區的各類型房屋平均價格,已經從4月份的91.9萬元,下跌兩成至73.2萬元。一向受買家追捧的獨立屋,更跌穿百萬大關至96.8萬元。雖然從數據看,8月份的二手住宅成交量,較去年同期還是少了3成多,但已經比上個月有所增加。回顧過去幾個月以來成交量每月縮減的情況,現在總算有掉頭回升的趨勢。另一方面,新放盤量(new listings)持續下降,8月份新推出市場的房盤只有不到11,523間,除了比去年同期減少近7%,與樓市新政推出後的第一個月,即5月份的25,837間新放盤量相比,數量減少一倍,證明賣家拋售物業的情況已逐步減退。

樓價回歸合理

恒生地產經紀李惠芬(Fanny Lee)表示,無可否認,近幾個月的房地產交易量大不如前,但成交價比去年還是有增長的。縱使急於賣屋那批賣家願意減價,賣價亦不會低於去年12月的價格,不過是將年初4個月的升幅消化掉而已。

「打從4月中開始,有不少買家嘗試平價落Offer,真的好多年沒見過這種侮辱性的insulting Offer。成交量少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賣家還是對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不願在此風高浪急之際賣屋,寧願繼續持有直到市況平穩了才放盤。預計未來3個月,好多之前收盤不賣的業主,會再次放盤。事實上,暑假一過,之前收盤的客人都已聯繫上,再簽回放盤協議。」

早年房地產市場火爆時,很多賣家都把放售物業叫價稍低一點,藉此吸引大量潛在買家關注,繼而爆發搶Offer及超高叫價成交。這種故意壓低叫價的賣房策略,在近幾個月樓市轉冷後,仍然有賣家在用,但多位地產經紀承認,此行銷策略現已不管用,有時甚至帶來反效果。

運亨地產經紀李嘉茵(Barbara Lee)表示,經紀與屋主要視乎每一間屋的不同情況來制訂銷售策略,將叫價壓低只是促銷手法之一,且當中存在危機。 「假如叫價低了,但卻沒有出現預期效果,市場沒有反應,經紀該如何向屋主交代?」

她認為地產經紀應該就市場走勢及物業本身的條件,向屋主分析出一個正確的叫價,屋主也要對物業有「自知之明」,即理解物業本身的優點及缺點,並非想賣幾多便叫價幾多。

從最新發佈的數據來看,大多區房市已開始進入平衡市場。太平洋地產經紀董建華(Edmond Tung)指出,現在的賣家清楚市況,叫價較正常和合理,不會過高或過低。

「屋主每日都有看新聞,知道現今房市動向,有心理準備待售時間較長,尤其叫價較高的更甚。無可否認,房市向下調的初期,真的有一批急於賣屋的業主,願意減價求售。但現在這班急於走貨的都走得七七八八了。可以說,現在的賣家比以前更踏實和務實,態度正確,不貪心,定價合理,不會叫價100萬元,卻妄想被搶高至200萬元。事實上,縱使房市高峰期時,也會跟客人解釋,高價搶Offer是不健康的,但當時市場瘋狂,每人都想有奇蹟出現。」

君安地產經紀April Sun認為,目前大部份賣家的叫價已合乎常理,如果買家試圖以低價落Offer,亦不要寄予厚望。除非屋主真的急賣,或物業本身有缺陷,屋主才肯平價出讓。

「買家落Offer前,應多翻看近期同區同類型物業的成交價,並與最高峰時相比較。假如高峰期成交價110萬元,縱使現在叫價109萬元也好,入Offer時還價100萬元都可以。總之,與高峰期相比,降價10至15%,算是現在的市場價。」

April舉了近期一個帶客買屋的例子,來證實「以低於叫價10%作還價標準」的講法。她說,那是一間叫價79萬元的半獨立屋。最高峰期時,該社區內狀態相若的半獨立屋可賣到90萬元。她與客人分析,此房盤的叫價,必可吸引多於一張Offer,且賣出價定會高於80萬元。可是客人就是不信,覺得現在市況差,說不定再過一段時間房價會再跌。縱使經過她的再三分析,客人最後亦只肯出價76萬元。對方經紀收到這樣一張Offer,當然一口拒絕。而在3日後,該房盤便被其他買家以83萬元拿下了。

最近李嘉茵手上也有一個位於烈市某成熟社區的獨立屋盤,因為屋主的意向賣價與買家還價出現頗大差距,結果前後經過三次價格調整,足足過了一個夏天,仍然停留在市場上,呈膠着狀態。

據資料顯示,這間獨立屋最初叫價230多萬元,過了一段時間後,屋主忽然大幅劈價減50萬元至180多萬元,希望吸引更多買家來搶。李嘉茵透露,當時本來曾收到Offer,但屋主認為未達到心目中的價位,所以也就拒絕了。之後,屋主將叫價重新調高至220多萬元,但兩周後又再減價至210多萬元。她認為,現在的叫價已是合理價格,但如房市還是淡靜,也許要再根據市況,重新檢討叫價。

調整買賣策略

幾位在行內打滾超過十年的地產經紀都認為,現在不過是回歸房市未發燒時的健康狀態,買賣策略彷彿還原基本步。

April承認,與今年3、4月高峰期相比,現在的買賣策略均要調整。對賣家而言,她不建議以低叫價來吸引買家,除非物業本身很有特色,或會嘗試低叫價,但十間放售物業未必有一間用得到這一招。此外,也會跟業主加強溝通,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期望太高,在售期也會較長。

「以前物業剛掛牌,甚至仍未上市,已經有買家出現。但現在賣家經紀都要做多些功夫,賣多些廣告,做多些分析。」

對於買家,April建議他們先到銀行確定可獲得的貸款額,才認真出手購買。在落Offer時,也要加上驗屋、貸款等條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如果是換房客,一定要先賣舊屋才買新屋。 「以往樓市瘋狂時,大家都在搶,買到才說其他。怎知買了才發覺銀行貸款出問題,徒費時間。以前大家先買新屋,因為要賣舊屋亦很容易,但現在情況相反,分分鐘賣不出。」

董建華認為,現在屋主叫價最緊要給自己預留幾萬元的議價空間,好讓買家能壓一壓價。 「如果叫價150萬元,期望成交價會是130至140萬元之間,有幾個百分點的落差,也屬合理範圍。故意開出超低叫價來引人搶,這一招已行不通了。」

不論置業人士的置業目標是投資或自住,總有人會問「那一類物業潛力較大」、「那一個區較能升值」之類的問題。地產經紀李惠芬說,所謂潛力,最主要還是看買家的經濟負擔能力與家庭生活方式,難以一概而論。

簡單來說,鄰近高速公路、主要道路、地鐵站、名校區、大學等的地方,都是抗跌能力較強,在跌市時亦反彈得最快的。好像404高速公路旁邊的Leslie和Woodbine,屋價均較貴和硬凈,這亦解釋到為何沿404向北上到Aurora以至Newmarket的屋價都能彈起。

「但個人對生活的好惡是喜歡住近一點還是遠一點這些地方?究竟距離高速公路有多近才算近?這都是很主觀的看法。有人覺得未到Yonge街,已算離開404很遠;也有人覺得即使過了Bathurst,仍然算很近。」

獨立屋看俏

還記得那些年前,人們覺得向東走過了McCowan、Markham Road已算很遠,向北走過了Stouffville Road已是郊野地區,更不會想到在此置業。然而,幾年前開始,買家慢慢移到房價較便宜的東面地區,令那邊的房價也水漲船高。到了今時今日,就連9th Line的新建獨立屋盤,開售的樓花價都要170萬元,還要是短時間內售罄。

「房市是一個循環,當一邊貴、一邊便宜,買家會從貴的一邊流向便宜那邊,房價便開始升。但當房價升到某一水平,與原來房價貴那邊的距離拉近了,買家又會再迴流到貴的那邊。情況好像Aurora的房價已不便宜了,買家相比之下覺得萬錦市的房價其實還可以接受,於是買家又再返回萬錦物色新居了。又好像獨立屋比鎮屋貴,人們轉而追捧鎮屋,使鎮屋屋價升得好高。但當兩者屋價差距縮窄,買家又會再考慮買獨立屋,繼而推高獨立屋價。可以說,不論那類型房屋,那個地區,都會經歷同樣的循環。」

她續說,大部分人的終極置業目標,還是以雙車房獨立屋為主,而現在應該是買獨立屋的最佳時機。 「3月份賣190萬元的獨立屋,如果同樣狀態,現在可能只需160萬元。事實上,近來多了買家細屋換大屋,或換成條件更好的。」

李惠芬指出,長遠來說屋價一定會上升,只要有物業在手,若干年後一定賺到升值。如果資金充裕,能力負擔得到,此刻最能賺錢的方法,是買入另一物業,但又繼續持有現居物業,並將其中一物業出租,這樣將可充分利用目前房市冷卻製造的優勢。

「要注意的是,投資低幢房屋需要雄厚資金支持,因為就算收租亦難以達到收支平衡,過程中要補貼很多錢來養屋,期望的回報是日後房價的升值。如果只得有限資金,投資共管Condo市場會較穩妥。不同人的經濟承受能力與冒險承受能力都不同,所以一定要個別商討。」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OpenAI主要领导辞职 人工智能会不会陷入安全困境?

加拿大邮政投递员神操作 沮丧的顾客追着他取包裹!

最新研究:每天应该坐多久、睡多久、运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