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華裔參選人逐個看

加拿大都市网

保守黨候選人:
黃陳小萍(Alice Wong)

黃陳小萍出生於香港,1980年移民加拿大。她曾在溫哥華社區學院(VCC)教授ESL及商業課程,並與丈夫一起成立小型商業顧問公司。她還曾在電視節目里開辦英語教學節目,在中文電台擔任時事評論員,先後服務過中僑互助會和中華文化中心,活躍多個社區。
黃陳小萍2000年加入加拿大聯盟黨(聯邦保守黨前身),並代表該黨在當年的的聯邦大選中出戰溫哥華京士威(Vancouver-Kingsway)選區,經歷兩次失敗後,2008年終在列治文中選區(Richmond Centre)獲勝晉身國會。 2011年保守黨組成多數政府,黃陳小萍以高票獲得連任,被時任總理哈珀委任為聯邦長者事務國務部長,成為聯邦內閣首位華裔女性成員。

加拿大人民黨候選人:
白巍(Ivan Pak)

白巍出生於上海,從小在香港長大,1996年與家人一起移民加拿大,是資訊科技(IT)顧問和兩個兒子的父親,一直關心教育問題。
白巍曾在2018年參選列治文學委,主張改變現行性別取向及性別認同(SOGI)政策,以及嚴禁大麻和相關產品進入校園,但未能勝選。
今年5月確認以加拿大人民黨候選人身份出戰列治文中選區,在此之前,出任該黨選區協會主席。

自由黨候選人:
寇鴻久(Steven Kou)

寇鴻久來自中國甘肅,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曾於甘肅一家機械進出口公司做外貿工作,2001年與家人一起移民加拿大。他在列治文經營一間財富管理公司,是一名專業會計師及財務顧問。
寇鴻久熱心社區公益活動,2015年曾代表自由黨首次參與聯邦大選,出戰溫哥華京士威選區,但落敗告終。
他今屆大選再次代表自由黨,轉戰列治文中選區。他主張引進高新科技,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交通,照顧中低收入者利益,為社區發聲。

獨立候選人:
張哲(Zhang Zhe)

出生於中國遼寧的張哲,曾在北京的大學修讀政治,之後留學澳洲。去年曾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與列治文市議員選舉,但落敗。
張哲認為,一直以來中華文化在海外受到忽視和誤解,華人有責任樹立良好形象,與主流社會對接和融合,參與國家政策制定,傳遞社區聲音。他鼓勵華人融入主流社會,主張中西文化融合,提高華人地位。
角逐列治文中區議席的候選人還有新民主黨的Dustin Innes和綠黨的Francoise Raunet。

獨立候選人:
梁漢華

北本拿比-西摩(Burnaby North-Seymour)選區聯邦保守黨華裔候選人梁漢華,遭保守黨宣布她不再代表該党參選後,她周二發表聲明,稱「將獨立地繼續競選」。她指出,儘管選票上她的名字旁邊仍列為保守黨,但若當選將不受制於政黨政策,將以選民意願在國會投票。
因LGBTQ2言論挨轟
梁漢華早前對同性戀、雙性戀及變性人士社群(LGBTQ2)所作言論視頻被公開後,同一選區多個政黨候選人敦促保守黨免除她的參選資格。梁漢華被公布的言論有:反對墮胎,包括強姦案中不幸因奸成孕;曾提到「變態的同性戀生活方式」;曾指同性戀者招募兒童等。聯邦保守黨此後稱絕不容忍這些冒犯言論,並決定梁漢華不再代表該党參選。不過,因聯邦大選提名期限已過,梁漢華的名字仍會代表保守黨出現在選票上。保守黨明確表示,梁漢華不會得到保守黨的任何競選支持,即使她當選也不會成為黨團一員。
梁漢華周二發佈聲明,正式宣布繼續參選。她指出,加拿大選舉局(Elections Canada)曾通知她的競選辦公室,指所有選票已經印好,不能更改。
她表示:「(選票上)保守黨會印我的名字在Heather Leung旁邊。我告訴大家,你們仍然可以投票給我。由於北本拿比-西摩選區很多選民的支持和鼓勵,我將作為你們的候選人獨立地競選。如果在獨立地競選的情況下被選上,我可以不受制於政黨政策,根據本區選民的意願來投票。」
梁漢華也表達了她的觀點:堅持加拿大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堅持自由言論;堅持人人平等,所有人都必須受到公平對待和尊重。

楊蕭慧儀(保守黨)

在溫哥華南選區,華裔候選人包括保守黨的楊蕭慧儀(Wai Young)及加拿大人民黨的鄧亞南(Alain Deng),他們將挑戰現任自由黨國會議員及聯邦國防部長石俊(Harjit Sajjan)。
楊蕭慧儀1960年生於香港,4歲時隨家人移民溫哥華。卑詩大學社會學畢業後,在省兒童和家庭事務廳工作,後成為聯邦移民部高級政策顧問。 1993年她成立個人顧問公司,協助不同機構爭取政府撥款。 2008年,她首次在溫哥華南選區參與聯邦選舉,但落敗,2011年再次參選,更如願當選。然而,她在2015年的大選中被石俊擊敗。 2018年她代表溫哥華聯盟(Coalition Vancouver)參加溫哥華市長選舉,最終以近1.2萬票敗北。

鄧亞南(人民黨)

溫南區另一名華裔候選人鄧亞南出生於中國,據網上資料顯示,他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擁有法語和英語雙學位,在中國曾從事旅遊和國際貿易行業。 2003年移民加拿大,與妻子和兒女安居本拿比。他經營的企業包括建材、加工製造及倉儲業等。鄧亞南曾是聯邦保守黨忠實擁躉,但當熙爾(Andrew Scheer)成為黨領後,鄧亞南便轉而追隨加拿大人民黨黨領卞聶爾(Maxime Bernier)。他認為,自由黨領導下的國家是災難,大量赤字和非法難民加重了財政負擔,並為安全帶來隱患。
除兩名華裔外,溫哥華南(Vancouver South)選區候選人還包括角逐連任、自由黨的石俊、新民主黨的Sean McQuillan及綠黨的Judith L. Zaichkowsky。

關慧貞(新民主黨)

出生於香港的關慧貞(圖),9歲與家人移民溫哥華。她在1993年溫哥華市議會選舉中,當選為該市歷來最年輕市議員,1996年轉投省選,和張杏芳成為卑詩省的首兩位華人省議員。兩年後關慧貞被委任入閣,成為首位華裔廳長。
2001年新民主黨在省選中大敗,但關慧貞仍保住議席。在2015年,她承接戴慧思(Libby Davis)的席位,成為溫哥華東區國會議員,是加拿大華人史上公職服務時間最長,以及唯一曾經出任市、省和聯邦議員的政治人物。關慧貞經歷7次選舉從未落敗,堪稱「常勝將軍」。除關慧貞外,該區候選人包括保守黨的Chris Corsetti、綠黨的Bridget Burns、自由黨的Kyle Demes、人民黨的Karin Litzcke以及共產黨的Peter Marcus等。

管雪瑩(保守黨)

出生於台灣的管雪瑩(圖),1976年移民加國,在滿地可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畢業後移居列治文。她曾任列治文加華獅子會會長等社區組織要職,2014年曾參選角逐列市議員,但未當選。
今年她轉投聯邦政壇,更成為保守黨候選人,她關注的議題包括該區小企業以及自雇移民減稅等議題。
除管雪瑩外,​​角逐溫哥華京士威區議席的候選人包括NDP的戴偉思(Don Davies)、自由黨的Tamara Taggart、人民黨的Ian A.Torn、綠黨的Lawrence Taylor、馬克斯-列寧黨的Donna Peterson,以及共產黨的Kimball Cariou等。

卡特納(綠黨)

本拿比北—西摩選區,聯邦綠黨的國會議員候選人,擁有華人血統的卡特納(Amita Kuttner,圖),她在本年5月宣布參選後,即時投入競選事務,撰寫博士論文的工作已經暫停。
卡特納現年28歲,其來自香港的華裔母親伊麗莎(Eliza Kuttner)在2005年北溫藍嶺區(Blueridge)山泥傾瀉意外中喪生。當年卡特納在寄宿學校,逃過一劫。
卡特納是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博士候選人,是研究黑洞的科學家,基於使命感而參選。她曾表示,喜歡科學的美妙,但在研究院的時侯,開始對世界現狀極感不滿,因此決定投身公共服務。

董洛基(加拿大人民黨)

另一名於本拿比北-西摩選區角逐的華裔候選人,是代表加拿大人民黨的董洛基(Rocky Dong,譯音,圖)。
董洛基2001年從中國移民到加拿大,是一名企業家,這是他首次參加聯邦大選。
他主張加拿大應減少移民數量,並對移民及難民申請者進行更嚴格背景篩查,確保接收的移民和難民不會危害社會。
董洛基認為民眾正面臨許多困難,例如高昂的生活成本,他希望可令政府在兩年內平衡預算及改善加拿大。
角逐該區議席的候選人還有自由黨的Terry Beech(黃志峰)、自由意志黨(Libertarian)的Lewis Dahlby、獨立候選人Heather Leung(梁漢華),以及新民主黨的Svend Robinson(羅思安)。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