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學校兒童遺骸 資料缺失身份難認定

加拿大都市网

■甘碌市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发现儿童遗骸。 CTV
■甘碌市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兒童遺骸。 CTV

卑詩大學(UBC)原住民寄宿學校歷史與對話中心(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History and Dialogue Centre,簡稱:IRSHDC)主任表示,缺乏紀錄和第一手數據資料或阻礙對甘碌市(Kamloops)前寄宿學校舊址發現的215具兒童遺骸進行調查和辨認。


卑詩大學原住民寄宿學校歷史與對話中心主任、前卑詩兒童及青少年福利專員特普爾拉豐(Mary Ellen Turpel-Lafond)說,一直以來都有團體致力於調查當年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中受害者的身份,而聯邦政府和教會也就要求將學校紀錄提供給這些團體的事情鬥爭了20多年。
她在接受媒體的訪問時說:「這太令人沮喪了,對社區和家庭而言都很難受。這是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成立以來每年都在為之奮鬥的事情。」
特普爾拉豐補充說,政界和宗教人士的反應是,這一發現「令人震驚」,聽起來很空洞,而原住民多年來一直試圖提高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據統計,有來自36個社區的原住民兒童被送入甘碌市的寄宿學校。不過,原住民寄宿學校歷史與對話中心的紀錄,則顯示還有另外38個原住民社區的兒童,在1943年至1952年期間被送往這所學校。

學校最高招生人數曾達500人

特普爾拉豐還聽說,有來自亞省和育空地區的孩子也在這所學校上學;上世紀50年代,這所學校最高招生人數曾達到500人。
甘碌市原住民寄宿學校在1890年至1969年開設,由天主教會運營,曾經是全國最大的原住民寄宿學校。聯邦政府其後接手,作為一所走讀學校運營,直至1978年關閉。
特普爾拉豐強調,鑒定遺骸的工作必須比較資料來源,包括口述歷史、教會紀錄、地方當局的紀錄,以及可能在一年內回到各自社區的兒童名單。她說:「對我而言,死去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都有人權。我們有義務尊重死者,並採取實際措施,為這些孩子找回身份。」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有51名兒童在該校死亡的紀錄。
加拿大約有47%的寄宿學校是由無玷聖母獻主會(Missionary Oblates of Mary perfectulate)開辦的,包括甘碌市的這所學校。該會拒絕公布他們的紀錄,來幫助辨認發現的遺骸,也沒有回復對此事發表評論的請求。

尋找可供比對DNA過程冗長
溫哥華大主教教區主教米勒(J. Michael Miller)說,天主教組織應該公布他們的紀錄。他在周三的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將對所有住宿學校的檔案和記錄保持完全透明,並強烈敦促所有其他天主教和政府組織也這樣做。」
不過,有法醫人類鑒定專家表示,即使這些信息可用,社區在尋找可供比對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方面仍面臨進一步的障礙。
溫哥華國際法醫護衛隊公司(Forensic Guardians International)負責人巴森戴爾(Megan Bassendale)表示,DNA分析的過程需要時間,過程冗長,且費用很貴。」雖然在技術上不是甚麼新東西,但這麼做在加拿大並不常見。
特普爾拉豐樂觀地認為,如果有團體願意合作,那麼就可以找到答案。她強調:「如果我們能接觸到所有的紀錄、政府紀錄、口述歷史,並有人配合,我絕對有信心。」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华裔女子获转让楼花后反悔 前期所付30万元尽蚀

【创造历史】卑诗省长尹大卫祝贺星岛荣获全国新闻奖

卑诗搜救队于悬崖峭壁救出遭灰熊袭击重伤男子

【专访】尹大卫:忧虑10月省选会有外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