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16:26:27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教育

Psychological first aid应付心理创伤

美国频频发生集体枪击事件,其中一宗发生在Pittsburgh(匹兹堡)一间犹太教堂。当时教堂内正举行婴儿命名仪式,一名中年白人男枪手突然闯入并高喊“所有犹太人都要死”,然后开枪,造成十多人死伤。 在场的人的心理自然受到很大冲击,但社区中的其他人,特别是犹太人社群,就算没有目睹血腥场面,心理、情绪一样受到影响。 CNN报道: Dismay, horror and disbelief were feelings shared by many in the aftermath(后果) of the mass shooting at a synagogue(犹太教堂) in Pittsburgh that left...

上700小时西班牙语课仍不合格 14中国留学生被勒令离境

14名中国留学生因语言问题被西班牙政府勒令离境。资料图片 中国学生一向以成绩上佳与态度勤奋见称,但日前竟传出有14名中国留学生因语言问题被西班牙政府勒令离境。西班牙政府称中国学生即使接受了700小时的西班牙语培训,语言能力仍不足以在大学内以西语学习,而且班上同学亦因语言不通而不愿和他们分组作业,故政府下令他们要在15日内离境。 巴利亚多利德大学。网上图片 据报道,这14名中国留学生透过在帕伦西亚(Palencia)的“学习、旅游和体育基金会”入读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通过该组织提供的7百小时西班牙语课后,校方将提供就学名额。然而西班牙政府最终仍因语言问题,坚决要求他们离开。 网上图片 校方表示中国留学生相当勤奋,也有学生考试成绩不错,惟须允许他们在考试时用字典。若学生语言水平不足,校方亦无法改变政府坚定的态度。 网上图片 来源:巴士的报

亚裔起诉哈佛案揭招生秘密 这4种方法易获青睐录取率高

■ 示威者上月在波士顿的法院大楼前抗议,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申请人。相关诉讼在该法院审理。 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 陆祝明编译 法庭对哈佛大学涉嫌在招生中歧视亚裔诉讼的审理上周结束,哈佛坚决否认指控,不过通过法庭证词和内部文件,却让外界得以一窥哈佛严格保密的招生程序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原来有4种方法可以让申请人更易获得校方的青睐。 据《纽约时报》报道,第一种方法是,哈佛对4种申请人会优先考虑,即运动员、哈佛毕业生的子女、在系主任兴趣名单上的申请人(通常是大捐款人和杰出人物的子女,多数是白人)以及教职员工的子女。这4类学生只约占全部申请人的5%,但却占被录取学生的30%,他们被录取的比率高达45%,而其他申请人被录取的比率仅为4.5%到5%。每年约4万名学生申请哈佛,却只有约1600人能被录取。 哈佛的证人称,优先考虑哈佛毕业生的子女很重要,因为这将鼓励毕业生为学校出钱出力、贡献专业技能。 哈佛每年会部分根据PSAT(SAT预考)成绩,向数千名学生发出邀请函请他们申请该校,接受邀请申请哈佛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比其他申请人高出一倍。这被视为敲开哈佛大门的又一方法。 对于20个相对较少学生申请哈佛的农村州,哈佛在发出邀请函时,会为白人学生降低PSAT的考试成绩要求。2013年,这些州的白人学生PSAT成绩达到1310分就可获得哈佛邀请函,而其他州的白人和亚裔女生PSAT分数需要达到1350分,白人和亚裔男生需要达到1380分。非裔、西语裔和土著居民以及其他少数族裔学生,无论居于哪个州,PSAT成绩只要达到1100分就可以获邀申请。 哈佛还要求招生人员注意那些在个人特质方面具有超乎寻常吸引力的申请人,包括“充满活力和热情、热衷慈善、成熟、品格优秀”,法庭文件和证词显示,性格外向的学生似乎获益最多,所以这也是申请人增加胜算的一种方法。不过在法院上月开庭审理前数日,哈佛在发出的新指引中提醒招生人员,不要将性格上的优点总是等同于性格外向,对于“具有特别思考力、洞察力和(或)奉献精神”的申请人,也应该在个人性格上给予高分。 哈佛在庭审中并未否认亚裔申请人平均而言在个人性格上的分数低于其他族裔,但辩称这不是歧视,部分原因是由于申请人的高中教师或辅导员提供的支持较弱。 发给哈佛招生人员的指引等法庭文件还多次显示,贫穷学生和弱势学生获得明显的优先考虑,对自己如何战胜困难的动人个人陈述,也会让申请人脱颖而出,所以这也是让自己出类拔萃的一个方法。

Simplicity和predictability令人堕陷阱

“网上廉价情骗”案,18名女士报案,指网上认识一名男子,见面后他讹称生日要求收礼物,各女士怕尴尬送上数百至数千元贺礼,共值逾9万元,警方在马鞍山拘捕怀疑涉案健身教练。 5名市民报案,指应征网上招聘广告时被骗款项逾12万元。另外,年轻内地女子堕电话骗案陷阱,被一名来电的陌生男子骗去8万多元。 这些都是最近接连发生的骗案其中几宗,很多这类案件都是利用手提电话或互联网行骗,看来是资讯科技发达的黑暗面。受骗亦与年龄、背景或教育程度无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用来形容骗案就最合适,最聪明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读书多明显不是防骗的保证。 长骗长有 Fraud是名词,解wrongful or criminal deception intended to result in financial or personal gain,行骗的罪行、诈骗;例如︰The man was sent to prison for fraud.(那男子因行骗罪被判坐监。) Fraud也解a person or thing intended to...

杜鲁多宣布拨千万 UBC校内建同位素研究中心

■ 杜鲁多称,今年是TRIUMF成立50周年,祝贺在实验室工作的职员和学生。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沈雯洁 总理杜鲁多周四重回母校卑诗大学(UBC),宣布联邦政府将拨款逾1千万元,用于在校内的加拿大粒子及核子物理国立实验室(TRIUMF)创建核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全新设备将用于研发治疗转移性癌症的药物。杜鲁多称,所有加拿大人将从计划中受益。此外,杜鲁多会后在另一地点与候任温哥华市长甘迺迪、候任素里市长麦卡勒姆见面。 加国首屈一指的物理实验室TRIUMF,一直被认为是国际领先的亚原子物理研究中心。杜鲁多参观TRIUMF后宣布,将成立加国首间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Advanced Medical Isotopes,简称IAMI),冀能吸引科学家及合作伙伴,研发癌症治疗药物等其他医疗方式,造福国民。届时隶属于卫生服务局的卑诗癌症中心(BC Cancer),将使用新设备研发治疗转移性癌症的药物。 ■ 杜鲁多在TRIUMF实验室中心向在场学生挥手示意。 全新医学研究中心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届时将容纳一台新的TR24医用回旋加速器、研究设施和核实验室。TR24回旋加速器专门制造用于制药的放射性物质。目前TR24回旋加速器由位于列治文的Advanced Cyclotron Systems公司制造,并在全球出售。杜鲁多称,医学研究中心不仅为市民直接提供治疗帮助,也能为初创企业家提供更多合作机会,为该领域毕业生提供工作职位。 强调投资科学创新技术 杜鲁多表示,TRIUMF一直都是物理科研领域的先驱,并强调科学创新技术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的团队一直把创新科技放在首位,让国家在经济领域展现领导作用,且为民众提供更多工作机会,我们必须投资于科学家和研究机构。” ■ TRIUMF是加国首屈一指的物理实验室,图为实验室一角。 由联邦和卑诗省府、TRIUMF、卑诗省癌症基金会和UBC共同斥资成立的IAMI医学研究中心,设施价值为3,180万元,连同额外的慈善资金和其他设备,总额将超过5千万元。联邦政府将提供1,020万元资金,省府提供1,220万元,卑诗癌症基金会和UBC分别斥资200万元,TRIUMF也提供540万元。 杜鲁多晤温候任市长 油管扩建未达共识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李群 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周四下午在温哥华市中心,分别会见了候任温哥华市长甘迺迪(Kennedy Stewart)及候任素里市长麦卡勒姆(Doug McCallum)。杜鲁多及甘迺迪都认为,联邦及温市在房屋、地区交通基建及毒品危机等方面,都能密切合作做出成绩。 杜鲁多与甘迺迪的会晤下午5时过后,在温市中心一家酒店内进行。大温地区传媒代表受邀到场摄影摄像,但没有机会提问。两人在警卫严密的一个房间内会谈,一众记者被安排在对面房间内等待,最后获准入内拍摄仅约两分钟时间。 杜鲁多与甘迺迪握手后落座,并分别发表简短讲话。杜鲁多先发言表示,与甘迺迪就影响低陆平原乃至卑诗的多个议题交换意见,但很显然在康德摩根(Kinder Morgan)输油管扩建上,意见不一致。 甘迺迪则表示,两人有很好的交流,冀联邦及文府能在多方面加强。 此外,杜鲁多与麦卡勒姆会面时谈到素里市的运输发展,卡勒姆会后表示,二人没有提到由轻铁转为兴建天车的额外资金问题,但他有信心联邦将会合作。

加息重压法律毕业生 破产仍背12万元学贷

■ 毕业半年即申请破产的律师斯维尼(左)和她7岁的女儿。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央行再次加息,利率不断攀升,政府学生贷款和私人信贷额度的借贷者担心要支付更多利息。法律专业学生斯维尼(Kym Sweeny)在毕业半年后即宣布破产,依然逃脱不了12万元的学生贷款债务。 斯维尼从2009年起连续完成了三个学位,包括达尔豪斯大学一个法律学位,到2017年她毕业时,已经累积背负22.3万元学生贷款。 像斯维尼这样一毕业就陷入债务压力的人不在少数。据加拿大统计局2013年数字,近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背负与学业有关的债务,本科学位毕业生平均欠贷2.63万元,硕士学位欠贷2.66万元,博士学位毕业生则欠贷高达4.11万元。 斯维尼毕业后为哈利法斯一家律师行工作,尽管薪水“可观”,仍无法负担每月大约1千元的贷款还款。斯维尼申请破产后,从银行借出的信贷额度和信用卡欠款被抹去,但根据破产法律规定,政府学生贷款不能免。单亲母亲斯维尼仍背负12万元的债务。申请破产还给斯维尼带来了其他负面影响,包括因抑郁而无法工作,无法申请信用卡等。 幸运的是,斯维尼得到了朋友和社区筹款支持,只是债务仍是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面对的问题。 多伦多政策财务顾问穆尔豪斯(Jessica Moorhouse)表示,类似斯维尼的情况在法律和医学毕业生中较常见。这位财务管理专家认为,学习理财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这些技巧包括制定预算、记录每月支出和收入、制定还款计划等。

中领馆提醒中国公民及留学生 避免接触和使用大麻

■ 中领馆提醒中国公民,避免接触或使用大麻。加通社 星岛日报讯 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上周六(10月27日)发声明,提醒领区内的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为了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应继续避免接触或使用大麻。不要误以为大麻在加拿大是合法,从而为所欲为,因为联邦及省市政府都对大麻推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麻属于毒品。 中领馆发出的声明指,大麻监管法规对在加拿大居住的中国公民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为根据加拿大移民及难民保护法要求,一个外国人一旦有了刑事犯罪纪录,对他的遣返程序就会启动。也就是说,一个在加国读书、访问或工作的外国人(包括加拿大永久居民),如因违反联邦政府对大麻的监管法规而被刑事起诉及被定罪,产生刑事犯罪纪录,当事人有可能被遣返。 提醒乘搭国际航班勿携带 中总领馆强调,虽然加拿大已经实施大麻合法化,大麻目前仍是联合国禁毒公约规定的严格管制品,在绝大多数国家携带、吸食大麻仍属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也明确规定大麻属于毒品,在中国境内非法种植、持有和使用大麻是违法行为。加拿大联邦法律亦规定携带大麻乘坐国际航班属违法行为。乘坐国际航班的中国公民需严格遵守以上规定,切勿在行李中藏匿或夹带大麻。 声明又中国公民介绍加国相关法例,根据联邦政府规定,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可以持有30克干大麻,同时也可分给其他成年人最多30克的大麻。一个成年人可以在一个住所种植最多四株大麻;这些大麻的种子必须是由有执照的生产商提供。所有大麻必须从省级政府指定的供应商购买。违反上述任何一条,都会构成刑事犯罪。 此外,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士出售或分派大麻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最高刑期可达14年监禁。携带大麻出入加拿大海关,不管携带者是否成年、携带的量是否在30克以内、携带的大麻是自己合法种植还是从指定的零售商处购买,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联邦政府也通过立法加大对麻驾的打击。 卑诗省的《大麻管制及许可法》更规定,购买、销售及吸食大麻最低年龄为19岁,成人在公共场合最多可持有30克大麻、所有禁烟区域皆禁止吸食大麻、学校范围及车辆内禁止吸食大麻、家居范围最多可种植4株大麻。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包括罚款2千至1万元、入狱3个月至1年等。

Perspective就是你的reality

Perspective是透视法,这是绘画技术上的意思。但perspective也解a particular attitude towards or way of regarding something,对某事物的态度;a point of view,观点。 To see things from a moral perspective解从道德的角度看待事物。 Perspective也解tru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孩子专注力差怎么办?快试试这四招

(图片:视觉中国) 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轻易打断别人谈话;分心,散漫,轻易响应别人;无法按照要求控制自己行为的表现呢? 这都是专注力不好惹的祸,专注力低的孩子长大后通常容易出现学习成绩差,上课难以集中,对授课内容一知半解,写作业拖沓。易走神、发呆、被无关事情吸引,导致做事费时、效率低下,失去自信心的情况,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专注力程度随着年龄而变化,但是提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给家长们列举四招帮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亲子玩具能帮助 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做事对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是很重要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玩具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容易被玩具吸引,比如,孩子和家长一起玩摆造型游戏的时候,如果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摆出很多不同的形状,孩子看了会觉得非常的有趣,自然的就会专注起来的。 二、益智图书好处多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通过玩游戏专注力没有提升,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针对性的方法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每天让孩子保持30分钟的大声阅读。在读书过程中,要求孩子读出大声,不读错,不读断,这会让他的精神高度紧张,从而提升注意力。或是,给孩子买一些训练思维的书。要求孩子在做这些训练时,严格按照时间。 三、学习环境需营造 家长们注意到了吗?孩子学习文具功能太多了,宝贝在学习或画画的时候很容易把桌子文具当玩具去玩了,所以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宝宝专注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的文具,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书桌和文具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 四、听觉专注力训练很重要 家长可以买一些有声读物来锻炼孩子的听觉专注力,孩子听完一个故事家长就可以问一个相关问题,让孩子回答,这样孩子听故事的时候就会非常专注,因为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训练的次数多了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提高了。 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忙里偷闲是impossible feat?

每个人每天都在跟时间竞赛,时间表排得密密的,找一分钟松弛都难。为什么会这样?社会风气是主要的因素。 Armament race解军备竞赛,你有一个核弹,我要两个,敌国见你有两个就会把nuclear arsenal(核武)加大,如此争逐,结果大家的武器就愈来愈多,同被庞大的军费压得透不过气,两败俱伤。 国与国之间如是,人与人的心态也是一样,你的孩子上一个补习班,我的孩子不比你多上两个,考名校怎够竞争力?在工作间,你做10小时,我不做够11小时怎能争取升职?结果如军备竞赛,大家每天所有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 无意义竞争 很多人都可能觉得被这样的社会氛围压得透不过气,朋友见面也经常互吐苦水,说工作怎样辛苦。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所谓的"rat race"。 Rat race直译是“老鼠竞跑”,即指︰a way of life in which people are caught up in a fiercely competitive struggle for wealth or power,是为名为利,被困于营营役役、你争我夺的生活方式。 The...

哈佛招生办主任:推荐信不给力导致亚裔申请人评分低

哈佛大学。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邓燕文编译 哈佛大学被控招生歧视亚裔案的审理16日进入第二天。哈佛招生办主任作证时表示,教师及辅导员较弱的推荐信,是亚裔申请人作为一个族群在大学录取程序中个人评分比白人分数低的原因之一,而个人评分正是这宗歧视诉讼的重点。控方指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给他们的个人评分打低分,导致不少成绩优异的亚裔被拒哈佛大门之外。 《华尔街日报》报道,哈佛招生办主任费兹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当天在法庭作证时发表上述言论。这个个人评分做法一直是此案原告强调的重点。将哈佛告上法庭的“学生为公平录取”(SFFA)指称,哈佛的招生程序蓄意歧视亚裔申请人,虽然哈佛自己的数据显示,亚裔申请人作为一个族群,在学习成绩及课外活动方面的分数比白人申请人高,但在个人评分方面却较低。诉讼迫使哈佛解释个人评分的种族差距问题。但哈佛坚称,他们在个人评分时并没有考虑种族。 费兹西蒙斯自1986年以来一直担任哈佛的招生办主任。他在法庭上表示,亚裔申请人的个人评分较低,并非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品质吸引力不如白人。他说,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及辅导员给白人申请人的推荐信较强有力。 但他说,他不知道亚裔申请人的推荐信是否比非裔或西语裔申请人的弱。诉讼的原告称,亚裔申请人的个人评分低于任何族群。哈佛在15日开庭陈词时出示的图表显示,教师的推荐信及校友谈话的评分在录取决定中所起的作用大于族裔。 据哈佛说,个人评分以教师的推荐信、校友的面谈及学生写的短文为根据,以此考虑申请人能否对学校社区做贡献。哈佛的录取程序要求招生人员寻找显示与众不同的激情、仁慈、成熟或坚强个性的申请人。哈佛一直强调,每一位申请人均获得独立审查,涉及种族或族裔的模式并非是任何较广泛歧视行为的结果。 教育部人权办公室199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指出哈佛在对白人及亚裔申请人的个人评分上存在差距,但并不构成歧视,不过也警告说,哈佛招生人员的评论中有反应出刻板的种族模式。报告指,哈佛招生工作人员对学生申请人的评估“相当经常”称亚裔申请人害羞、热衷科学及数学、刻苦。 但哈佛的律师辩称,这个几十年前的评论只反应一小部分招生评估。费兹西蒙斯16日作证时表示, “我们厌恶刻板模式的评论。那不是我们现在程序的其中一部分。”费兹西蒙斯说,每个招生人员一直警惕,要确保种族及族裔是以适当的方式使用。但原告指称,在获得哈佛录取的约半数非裔及1/3西语裔学生中,族裔是决定性因素。他们指出,哈佛自己的报告显示,如果不考虑族裔,获得录取的非裔将从14%降低至6%,西语裔则从14%降低至9%,费兹西蒙斯承认,族裔在那些申请人是否获得录取时会有不同结果,但哈佛从来没有在录取程序中不考虑其他因素而单独使用族裔这一因素。

招生应否考量族裔因素 高校争议数十年仍无解

■ “学生为公平录取”组织的主席布卢姆,代表原告方对外发声。 路透社 星岛日报讯 大学招生时应否考虑学生种族的争议已经持续数十年之久,这次因哈佛案再次掀起高潮,分析预料不论哪方胜诉,结果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案可被视为国家对大学招生现状的裁决,民间对此也意见分歧,目前虽未知诉讼结果,也无从推断实际影响,但法律专家分析,本案至少可以揭露哈佛大学一直不为人知的考生筛选过程。也有一些律师认为,判决可能有重大影响,并催生新的法例,政府或许全面禁止大学再把种族列为入学申请的考虑因素。 专家认为这次案件特别重要,是因为哈佛采取的整体收生政策,一直把种族列为考虑因素,此举经1978年最高法院案例确立后,已成全国各家大学的标准,一旦被人挑战成功的话,影响范围将遍及全国所有大学,也将影响数以百万计打算报读大学的高中学生。 有法律专家指,现阶段诉讼仍停留在听取事实、搜集证据的阶段,判决也仅适用于哈佛大学本身,但假如败诉一方提出上诉,最高法院将有机会复核案件,而这正是原诉人的策略。 根据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倾向支持原诉方,司法部已经对案件正式表示关注,此前并已针对哈佛及耶鲁大学涉嫌歧视亚裔考生的问题开展调查。而在7月,教育部及司法部都已撤回了奥巴马时代的指引,不再鼓励大学在招生时考虑学生的种族。 与哈佛同属常春藤联盟的其他大学,已经表明会与哈佛同一阵线,全国其他大学则采取观望态度,密切留意判决带来的影响。 这项诉讼虽然在2014年提出,但相关争议其实已蕴酿多年,至少在1980年代,已有人质疑哈佛及其他顶级学府针对亚裔学生,为招生人数设下限额,从而限制亚裔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1988年,教育部辖下的民权办公室曾进行调查,结论是哈佛的收生政策并不涉及种族歧视。到了2012年,教育部又再收到同类的投诉,但最终决定不进行调查。

哈佛歧视亚裔案开审 庭内针锋相对 庭外示威气氛紧张

■波士顿科普利广场14日聚集大批示威者,他们抗议哈佛招生歧视亚裔。彭博社 星岛日报 邓燕文编译 指哈佛大学招生歧视亚裔美国人的诉讼15日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庭开庭审理。由于裁决结果将对美国精英大学的招生程序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众多莘莘学子入读大学的前景,这宗诉讼受到广泛关注。 综合美联社及《华盛顿邮报》报道,审讯开始时,诉讼的控辩双方各自进行了为时一小时的开庭陈词,陈述他们的观点及理据。 代表亚裔学生申请人的非牟利组织“学生为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缩写为SFFA)的代表律师摩尔塔拉(Adam K. Mortara)多次提出数据,称分析显示哈佛在主观性极强的个人品质的评分中给亚裔学生打出比其他族裔低的评分,其中包括领导才能、热情、勇气及受欢迎程度等性格特征。 ■“学生为公平录取”组织的创办人接受采访。路透社   SFFA的诉讼指称,申请入读哈佛的亚裔学生的学术成绩比任何其他族裔都要好,但录取率却是最低。SFFA的律师在庭上出示一份他们称是哈佛给申请学生个人评分的唯一简单指引文件,显示给“杰出”的评分为1,“存疑的个人特征”为5。律师摩尔塔拉指出,这些主观的评分一直受到偏见的影响。他指哈佛这种做法侵犯了亚裔学生的人权。他指出,这些评分对于申请人是否被录取经常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指出,哈佛已经及继续蓄意歧视亚裔。他还指称,哈佛在2013年的内部文件中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纠正。 但哈佛的律师团队在其开庭陈词中反驳任何歧视的说法,称族裔只是招生程序中考虑的因素之一,而且只会有助学生获得录取。哈佛律师在陈词中,将这宗诉讼描绘为对哈佛及为学生多元化而将族裔作为录取考虑因素的其他大学的攻击。哈佛首席律师及哈佛理事会理事李威廉(William Lee,音译)反驳指哈佛歧视亚裔学生或其他族裔的说法,称哈佛的大门对所有背景及收入的学生敞开。 李威廉表示,族裔只是对申请人有利的多个因素之一,不会比申请人所在的地域或家庭收入重要。他指出:“族裔从来不是学生获得录取的原因。也从来不是学生被拒的原因。”李威廉还极力淡化任何单一一个评分的影响力,指最终的录取决定由一个40人组成的委员会作出。该委员会花多个星期认真审查及讨论申请人的情况。 ■示威者呼吁哈佛取消亚裔配额。彭博社 ■一名男子在脸上贴满标语表达诉求。路透社   由于这宗案件广受关注,法庭早已挤得满满,很多旁听民众要在法庭其他房间观看现场转播。部分哈佛的支持者身穿蓝色衬衣,上面应有“捍卫多元化”的字。而在一天前,来自双方的支持者在波士顿地区举行针锋相对的集会,气氛相当紧张。大约4年前,当时总部设在维珍尼亚州阿灵顿的SFFA将哈佛告上法庭。该组织认为,大学在选择学生时不应考虑学生的族裔。自此哈佛及其他多间精英大学因他们在录取决定时考虑族裔因素而受到严格审查。这个话题再次引起联邦当局的兴趣。 ■部分哈佛的支持者身穿蓝衬衣集会。彭博社   SFFA律师摩尔塔拉还表示,他们这宗诉讼并非是攻击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只是哈佛在考虑族裔这个问题上走得太远。 他表示,“多元化及其好处不在这里受审,SFFA支持校园多元化。”据预期,这宗诉讼的审讯将持续3周。这宗诉讼由联邦地区法庭法官伯勒斯(Allison D. Burroughs)主审,审讯不设陪审团。但外界预期伯勒斯可能不会就诉讼做出裁决,案件最终要交由联邦最高法院裁决。 特朗普政府也介入此次大学招生的辩论。司法部现正就据称的招生歧视亚裔学生对哈佛展开调查,并表态支持亚裔组织的这起诉讼。此外,司法部及教育部还在9月份宣布,耶鲁大学也是类似调查的目标。教育界,包括多家大学现正密切注视此案。如果哈佛输掉官司,其他大学的招生政策也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哈佛歧视风波事件簿   招生应否考量族裔因素 高校争议数十年仍无解 大学招生时应否考虑学生种族的争议已经持续数十年之久,这次因哈佛案再次掀起高潮,分析预料不论哪方胜诉,结果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案可被视为国家对大学招生现状的裁决,民间对此也意见分歧,目前虽未知诉讼结果,也无从推断实际影响,但法律专家分析,本案至少可以揭露哈佛大学一直不为人知的考生筛选过程。也有一些律师认为,判决可能有重大影响,并催生新的法例,政府或许全面禁止大学再把种族列为入学申请的考虑因素。 专家认为这次案件特别重要,是因为哈佛采取的整体收生政策,一直把种族列为考虑因素,此举经1978年最高法院案例确立后,已成全国各家大学的标准,一旦被人挑战成功的话,影响范围将遍及全国所有大学,也将影响数以百万计打算报读大学的高中学生。 有法律专家指,现阶段诉讼仍停留在听取事实、搜集证据的阶段,判决也仅适用于哈佛大学本身,但假如败诉一方提出上诉,最高法院将有机会复核案件,而这正是原诉人的策略。 根据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倾向支持原诉方,司法部已经对案件正式表示关注,此前并已针对哈佛及耶鲁大学涉嫌歧视亚裔考生的问题开展调查。而在7月,教育部及司法部都已撤回了奥巴马时代的指引,不再鼓励大学在招生时考虑学生的种族。 与哈佛同属常春藤联盟的其他大学,已经表明会与哈佛同一阵线,全国其他大学则采取观望态度,密切留意判决带来的影响。 这项诉讼虽然在2014年提出,但相关争议其实已蕴酿多年,至少在1980年代,已有人质疑哈佛及其他顶级学府针对亚裔学生,为招生人数设下限额,从而限制亚裔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1988年,教育部辖下的民权办公室曾进行调查,结论是哈佛的收生政策并不涉及种族歧视。到了2012年,教育部又再收到同类的投诉,但最终决定不进行调查。

哈佛大学亚裔招生歧视案开庭 最终可能上诉至最高法院

(图片:中新网) 当地时间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哈佛大学涉嫌歧视亚裔的诉讼案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将审查哈佛在招生中是否歧视亚裔群体,案件审理预计需要三周。 据媒体报道,“哈佛招生歧视案”源于2014年,由一个名为“大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的非营利组织发起。当时,该组织因部分亚裔美国人成员申请被拒而对哈佛大学提起诉讼,指其倾向于录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在制度上歧视亚裔。哈佛大学则坚决否认这一指控,称学校有权将族裔作为招生时的评价指标之一,以实现学生族裔的多元化,这一做法“合法且公平”。 《纽约时报》称,此案审理期间,多名哈佛大学高层将作为证人出庭,包括前校长德鲁·福斯特、本科生院长拉凯什·库南纳等人。预计首位出庭作证的将是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威廉·菲兹西蒙斯,他负责哈佛的招生工作已经超过30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的运营人名叫爱德华·布鲁姆,是一位立场保守的法律人士。除了哈佛大学诉讼案外,他还支持了包括起诉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在内的多个针对平权法案的法律诉讼。 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内容是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对少数族裔、美国原住民、妇女等历史上曾被歧视的群体给予关照。在教育领域,平权法案导致许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常采用“种族配额”的方法,即按比例录取不同族裔学生。但由于美国亚裔学生成绩普遍较好,因此反而在录取过程中吃亏。许多亚裔认为自己遭遇平权法案的“逆向歧视”。 “哈佛招生歧视案”中,哈佛大学是否采用了“种族配额”备受关注。有媒体分析认为,鉴于此案中双方态度均很坚定,案件最终有可能上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若果真如此,那么此案将对平权法案的实施产生“历史性影响”。 今年7月,美国政府撤销了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时为促进校园种族多元化而颁布的入学“平权行动”指导性政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来源:中新网

中国留学生都特别壕?英国学者研究揭开真相

网上图片   有人说,中国留学生很有钱,他们不管念书,一心只想玩。也有人说,中国留学生学习能力强,成绩好,除此以外几乎没什么追求。那么事实是怎样的?这引起了英国学者的兴趣。 “英国人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居然出现两极化。”阿萨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社会学教授Yasemin Soysal和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社会经济学院讲师Sophia Woodman研究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发现有趣现象。“但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看看中国学生人口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该计划名为“光明前景”(Bright Futures),是同类研究项目的第一个。除了内化调查,研究还会对比海外留学生和同龄的留在中国念书的学生。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并非全部都“很有钱”。事实上,中国留学生来自各种社会背景。有30%本科和硕士留学生,父母并非教授、高阶官员或专业人士。换句话说,这些学生的背景组成,其实与英国本土学生差不多。 其次,中国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人成绩很好,有人很差,中等水平则占大比例。情况与英国学生和同一年龄层的在中国读书的学生几乎一样。中国留学生关注期末考试分数,担心能否顺利毕业、取得学位,这些方面,英国学生也逃不掉。 报告认为,留学生和留在中国的学生比较,前者的背景稍有区别:到海外留学者,家庭背景较为“靠上”,69%称自己的父母是专业人士、身居就业机构中的高位。在中国读书的学生,同样的家庭背景只占24%。 经过分析,报告认为上述发现显示出中国社会的两大方面:过去20年,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广泛覆盖,和中国学生、中国父母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有了父母和社会的影响,中国学生希望到英国读书,为的无非是更优质的教育。这些中国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有份好CV(个人履历)”,他们更想“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更多更新的体验”“认识不同背景的朋友”等。在英国本土学生的回答中,这些答案占相似比重。可以说,无论中英,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更看重学习的价值,而非单纯看就业前景。 研究更发现,英国学校缺乏“优才计划”:人人平等、有教无类的社会价值,令大部分英国大学,不再特别地把精力花在最优秀的学生身上。   来源:中国侨网

开学月余仍有400个教师空缺 教联抨省府缺乏解决措施

■ 卑诗省学生在课室上课。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卑诗省新学年已经开始超过1个月,但是根据卑诗教师联会(BC Teachers’ Federation)表示,目前教员人手严重不足,至少还要增聘约400个全职教师。 据卑诗教师联会主席汉斯曼(Glen Hansman)表示,除全职教师以外,代课教员人手也非常短缺。汉斯曼说:“我们关注到今年教员职位空缺无法填补的情况跟去年相若,去年开学第4个月仍然有数百个教席悬空。” 部分地区聘不合资格教员 他还表示,全省许多校区之间争相招聘教师,形成骨牌效应,但结果只是教师在校区之间流动,但实际人数并没有增加。 据了解,代课老师人手短缺,使学校当局需要调派部分原来照顾特殊需要学生的全职教员,临时担任代课老师,而这又会对特需教育服务造成一定影响。 汉斯曼批评卑诗省教育厅在今年署假,并没有提出任何积极填补教员职缺的措施,使到踏入10月后,全省仍然严重缺乏合资格教师。 此外,卑诗教师联会也表示,一些位于卑诗省北部内陆的校区,目前雇用大量不具教员认证资格的教学人员,情况令人担忧。 卑诗省教育厅长范廉明(Rob Fleming)最近指出,本省在去年聘用超过3,700个教师,其中1,500人为大学教育系的新毕业生。

英语学习:如何跟smartphone说分手

网上图片 看到这标题,你可能不想再看下去。跟智能手机smartphone分手?今时今日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没有可能。 Smartphone叫smartphone,因为它们实在很smart,多种用途集于一身,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它是做不到的。一机傍身,就没有忧愁,但问题是smartphone那么重要,没有它在身边,我们岂不是什么也做不到? Smartphone不知不觉间,已变成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和smartphone的关系,甚至可以形容为难舍难离,这有问题吗? 分心减专注 Eric Andrew-Gee在”Your smartphone is making you stupid, antisocial and unhealthy. So why can’t you put it down!?”一文中,就指出使用smartphone带来的的种种严重问题,这不是他自说自话,而是很多最新研究的结论。最大问题是smartphone令我们分心,减低专注力——“our ability to focus”。 Consider the effect smartphones have...

想上牛津大学先回答这道题: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牛津大学。网上图片 英媒称,世界最古老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英国牛津大学今年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此题让见多不怪的英国人也跌了眼镜,《泰晤士报》称之为“世上最惊恐的考试”,《卫报》说这是“最难”的考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10日报道,吸血鬼和僵尸是西方来自民间传说中的两种异怪生物,近年来经常成为小说、电影、电子游戏中的主角,在流行文化中日渐为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知,本次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难题也不失为古老传统大学与时俱进的表现。 那么究竟是当吸血鬼好还是做僵尸更强呢?两者之间究竟该怎么选?英国已经有人发表了评论: 《卫报》文化事务高级记者马丁·贝拉姆调侃吸血鬼的好处称:“你见过样貌丑陋的吸血鬼吗?不清楚到底是只有时尚人士才变成吸血鬼呢还是当了吸血鬼就让你很时尚,但总而言之,吸血鬼都看着很酷。”他也表示,当吸血鬼当然也有不好之处,其中之一便是“长生不老听着很好玩,但直到你要看着所有心爱的人都在你面前变老死去,你才发现这一点都不好玩。当然啦,除非你让他们都变成吸血鬼,可以永永远远地陪着你,而这让你在选择跟谁确立如此永久关系时会有很大的压力。” 至于僵尸,贝拉姆是这样写的:吸血鬼都是独来独往,但僵尸却是成群结队,因此 “这是一个更合群的选择”,另外,僵尸以脑髓为食,这是 “完全美味,而且很健康,充满DHA的一种重要的Omega3脂肪酸。”当然,当僵尸的坏处除了永远无法有性感的样子,还有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腐朽的烂肉味,“这通常被认为很让人恶心。” 愿意做僵尸还是吸血鬼?报道称,如果牛津大学有朝一日愿意公布考生的答卷,一定会再次引发热议。 报道指出,其实,今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考题不止这一个,不过,其他题要答得好也不容易—— “谷歌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吗?” “莎士比亚无人企及,便没人能演吗?” “糖是不是该征税?”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问题如“音乐到勃拉姆斯戛然而止吗”以及年年都有的伦理问题“所有的生命都诚可贵吗?” 报道称,万灵学院本身在牛津大学各学院中就非常不同凡响,这所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契杰尔在1430年代建立的学院与其他学院不同,并不招收本科生,通过考试的人自动成为学院的院士,而这一考试之不同寻常素来有名,被称为最难的考试。 报道指出,但实际上,即便是想成功考入牛津和剑桥大学入读本科,光有好成绩也是不够的。这两所大学都有面试一关,经常问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稀奇古怪”问题考验学生的知识面和思想灵敏度,很多成绩异常优秀的学生往往过不了这一关。 以下是BBC盘点的牛津剑桥以往的面试题: 保温箱会思考吗?蜗牛有意识吗?(牛津-实验心理学) 这是一块树皮,请就它说点什么。(牛津-生物科学) 如果神无所不能,他是否能够创造出一块他举不动的石头?(牛津-古希腊古罗马学) 你更想成为一部小说还是一首诗?(牛津-英文) 你如何测量自己头部的重量?(剑桥-医学) 丈夫吃早餐时有在鸡蛋上涂柠檬酱的习惯,如果妻子已经多次表示她对此的厌恶,这个习惯是否足以成为离婚的理由?(剑桥-法学) 眼前的椅子真的在那里吗?(剑桥-哲学) 来源:参考消息网

大麻即将合法 家长怎样引导孩子远离大麻

■ 区泽光(右)及陈国衡(中)等嘉宾,应邀向市民介绍大麻知识及政策。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沈雯洁 加国大麻合法化下月实施,本地不少华裔家长对此十分关注。为帮助华裔家长更好应对,中信中心昨天(周六)举办“唔食都得”专题论坛。列治文青年及家庭辅导专家,不建议家长采用强硬态度教育孩子远离大麻,否则极易引起青少年反感,得出反效果。专家鼓励父母在充分掌握信息后,以平和态度与孩子建立信任,再引导孩子避免吸食大麻。   讲座吸引几十位华裔民众参加,均为中年和长者。加拿大中国信徒布道会总干事谭阜全表示,大麻合法化必定会成为事实,毋须针对该话题再争论,目前应考虑该如何让青少年更了解大麻的相关知识,塑造健康生活。 ■ 谭阜全希望用客观方式,给予民众更多大麻相关资讯。 谭阜全指出,合法并不代表必须去做,好比赌博和购买烟酒都合法,成年人有权自由选择,大麻也是如此。不少华裔家长对大麻认识趋于极端,在知识体系不完整情况下命令孩子远离毒品,这并不是健康沟通方式,只会加剧隔阂。他说:“本次活动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分享,让家长了解大麻的同时,也掌握面对孩子的最佳沟通方式。” 若激起孩子反叛心理 不利沟通 列治文癖瘾服务协会(Richmond Addiction Services Society),青年及家庭辅导师陈国衡指出,华裔社群在未充分了解大麻定义情况下,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干涉,实际上起到相反效果,容易激起青春期孩子反叛心理,反而不利于沟通。 统计显示,卑诗2013年有26%学生曾抽大麻,而列市的比例为17%。不过陈国衡指出,在使用大麻的学生中,高达46%的学生自14岁起就有接触大麻经历,该类群体面临巨大身心压力。另外,常受同伴欺凌的学生,更容易通过大麻寻求慰藉。作为家长,需给孩子充分支持,可常带孩子参与社交和课外活动,不仅强学生与社会联系,也可减少孩子寻求药物慰藉的可能性。 陈国衡建议,家长可从可靠网站掌握大麻资料,再用平和态度与孩子交流。 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对大麻很了解,当遇到同伴建议抽大麻时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探讨保护自己的方式。 列市议员区泽光也来到现场,介绍列市府反大麻合法化的立场和政策,包括要求任何有儿童居住或可能出现场地,不能种植或吸食大麻等。作为“关注大麻合法化小组”发起人之一,他与其他成员也要求联邦须做到以下几点:在法案中删除容许在家种植4株大麻;把使用大麻最低合法年龄设为21岁;把大麻合法化衍生的政府开支告知纳税人。

英语趣谈:Child-free是苦是乐?聪明女人自己选择 

生儿育女,是个人决定,政府不应干预。政府可以做的是“鼓励生育”,又或“减低生育的障碍”。具体说,是帮助有心生儿育女的夫妻减轻日后育儿的压力,即是让他们“有选择”,而非无奈地决定不生育。 身为父母都会以有孩子为乐,可能觉得没子女是种欠缺,但那些决定不要孩子的人,亦有自己的原因和想法,享受没有孩子的生活。不过很多人往往不明白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无谓的批判和压力。 聪明女人自己选择 美国作家Glynnis MacNicol就现身说法。她在酒吧跟朋友聚会,谈正在筹备写一本人过四十的自传,一位在场的名作家忽然说她没孩子没伴侣实在可悲。她在"I'm in My 40s, Child-Free and Happy. Why Won't Anyone Believe Me?"一文中描述当时的情况: No sooner had I finished than the famous writer placed his g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