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爭暗鬥小龍蝦 多地爭搶最正宗『小龍蝦之鄉』稱號

加拿大都市网

■ 江蘇盱眙一家品牌龍蝦網店的工人正在包裝已經做好的小龍蝦。新華社

盛夏已至,小龍蝦再度成為「爆款」餐飲單品。火爆背後,以湖北和江蘇為代表的主產區紛紛通過註冊商標、爭得小龍蝦「第一」名號、加速電商發展等一系列措施,進行着一場隱形的產區競爭。

由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託、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編寫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小龍蝦經濟總產值為1466.10億,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500萬人。這個近千億產值的市場中, 「盱眙龍蝦」已打出品牌,成為地方名片,為許多「吃貨」所熟知。而湖北監利、潛江、洪湖等產區則被業內人士視為小龍蝦餐飲企業的「聖地」,憑藉產量、價格、品質的優勢,上升為小龍蝦市場的「隱形冠軍」。

圍繞品牌宣傳、上游供應鏈等各環節,各產區打響了一場小龍蝦品牌戰,佔領消費者的餐桌。為了更好地打進消費市場,多地都在爭搶最正宗「小龍蝦之鄉」等稱號。

公開資料顯示,在2008年的第八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上,江蘇盱眙縣和「盱眙龍蝦」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龍蝦之鄉」和「中國名菜」。2017年,經專家現場考察和質詢,認定湖北監利符合《全國特色水產品之鄉命名管理辦法》的規定,授予其「中國小龍蝦第一縣」的稱號,有效期5年。

《新京報》報道,各地對小龍蝦之鄉名號的爭奪,實則是在比拼誰究竟能走出產區,離消費者距離更近。 「人家規模小、品牌精,都申請小龍蝦之都,我們乾脆申報個小龍蝦第一縣。 」湖北監利水產局副局長李詩漠表示,監利小龍蝦產量歷年位居國內第一,「許多地方的小龍蝦品牌,深究其供應貨源,都是『監利原產』。 」不過由於品牌不為消費者所熟知,導致監利長期為鄰近產區做「嫁衣」。

湖北潛江則在電商平台和資本市場發力。今年4月,包括蝦皇實業、功明長鑫、蝦鄉食品在內的16家潛江小龍蝦企業,在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湖北四板鳴鐘掛牌,「潛江小龍蝦板塊」由此誕生。潛江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湖北小龍蝦交易中心,2016年實現交易額3.13億元。同時,潛江小龍蝦深加工企業、餐飲企業推出了「霸氣龍蝦」、「蝦小弟」、「蝦尊」等線上名牌。截至2016年,全市小龍蝦加工能力達13萬噸,加工產值59.4億元。從2001年起,盱眙已連續17次舉辦「國際龍蝦節」,今年來自全國的近4萬名賓客吃掉了近50噸龍蝦,不斷刷新消費紀錄。

《報告》提及,2016年國內小龍蝦總產量89.91萬噸(含捕撈產量),其中湖北、安徽、江蘇、江
西、湖南產區佔據全國產量95%。綜合湖北省水產局資料,2016年湖北小龍蝦養殖總面積487萬畝,產量48.9萬噸,佔全國總產量57.4%,連續十年居全國第一。排名隨後的是安徽、江蘇、江西、湖南
四大產區,產量分別為11.78萬噸、9.65萬噸、6.52萬噸、5.6萬噸。湖北年產量是上述四產區的1.46倍
之多。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