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食油要小心塑化劑致癌物

加拿大都市网

最近在香港的消委會就做了一項測試,對於市面上多款食油進行品質檢驗,並發現有有多達41款被驗出含塑化劑,9款含致癌物苯並[a]芘。該物質具基因毒性,可損害DNA誘發癌症。

據了解在測試中發現有42款食油含污染物氯丙二醇〔3-monochloro-1,2-propanodiol(3-MCPD)〕,屬於食物加工製造時產生的污染物;另外46款食油含另一種污染物環氧丙醇(glycidol)。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JECFA)及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報告,實驗動物中,環氧丙醇具基因毒性,即同時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genotoxic carcinogen),可損害脫氧核糖核酸(DNA)。

世衞癌症研究國際機構(IARC)將環氧丙醇評為「很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group 2A substance),一般建議人們應盡量減低從食物內攝取基因致癌物。

基因致癌物是透過直接破壞脫氧核糖核酸(DNA)而誘發癌症。這類致癌物沒有一個絕對安全的攝入量,即使少量也有可能破壞基因物質,從而增加發生癌症的機會。其實在很多市面上購買的到的食油都未必能夠從成份表了解得到任何毒性成份或者破壞基因物質,那麼消費者有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要了解,油加熱後會產生氧化物醛(aldehydes),吸入或進食都對身體有害,包括會增加患心臟病及癌症的風險。在多款食油當中,含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被一般人認為較健康的粟米油和葵花籽油,加熱後其實會釋出較多毒素醛;同時被認為不健康的牛油,以及橄欖油,分別含大量結構較穩定的飽和脂肪,及單元不飽和脂肪,在遇熱時也不易產生變化,因此釋出的醛較少。

小編認為,其實最好選購比較穩定的飽和脂肪會較理想,例如很多人都認為不健康的牛油比起人造牛油其實天然健康得多。其實如果要每次小心翼翼地選購每一款生活食用產品,倒不如改以改變生活習慣,少用油或者在煮食的時候盡量避免利用高溫加熱油,例如多蒸、燜、焗,而少煎、炒、炸就可以避免吃多過脂肪和可以避開食用油加熱後的隱憂。

此外,還有要特別注意油被日光照射亦有機會產生氧化作用,所以要把油放在陰涼處。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