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15:19:44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健康知识

每天睡足6-9小時 才能降低心梗風險

想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你需要全方位呵护,比如不要吸烟,勤运动。除此之外,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保证充足睡眠也是重要因素。 该研究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马赛诸塞州综合医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者们共同完成。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样本库筛选出约46万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年龄在40~69岁之间,都是心脏健康、没有患过心血管疾病的人。研究者综合分析了他们的睡眠与医疗记录,并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睡眠区间在6~9小时(又称“合适睡眠区间”)的部分参试者,心梗发作概率最低;睡眠小于6小时者,心梗风险高20%;大于9小时者,心梗风险比“合适睡眠区间”者高34%。可见,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心脏疾病风险。而且,距离“合适睡眠区间”越远,患病风险越高。例如,睡4小时的风险要比睡5小时的高,睡5小时的人,心梗风险比睡7~8小时的人高52%;反过来也一样,睡11小时的人,发病风险比睡10小时的人高,依此类推。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结果传达了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信息:虽然遗传因素给你的心脏带来了更高风险,但凭借健康充足的睡眠就可能降低它。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生理学助理教授塞琳·维特说:“如同锻炼与健康饮食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一样,合理睡眠也可以。”研究者希望这个结果也可以让医生、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公众们意识到,睡眠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张冕)(人民网,图片来源pixabay)

40歲再去降血壓降血脂?晚啦!

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趁着年轻好好拼拼事业,就算查出高血压、高血脂,只要没有什么不适就行,想等事业有成了再慢慢调养身体也来得及,你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了。 美国研究:40岁以后再去降压降脂有点晚 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引起一片哗然。此项研究发现,18岁-39岁之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达到100mg/dl或以上的,无论老了之后(40岁之后)是什么水平,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64%。 同样地,收缩压达到130mmHg或以上,与低于120mmHg的相比,无论老了之后是什么水平,心衰的风险都增加37%;舒张压达到80mmHg或以上,与低于80mmHg的相比,心衰的风险增加21%。 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得了“三高”会积极治疗,而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三高”问题不太重视,他们可能意识不到年轻时血压和血脂不正常与未来患冠心病和心衰有关。通俗地说,如果你年轻时生活不节制,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不积极干预,等你年纪大了即便积极保养,也事倍功半,罹患冠心病、心衰的风险照样高! 陪父母看病,不料自己却是高血压 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是如此。前几天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张焰出诊的日子,一个高血压老病号的儿子来替他的妈妈开药。这个小伙子今年27岁,看上去身材微胖,考虑到他的妈妈有高血压,张焰主任建议他也量个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他的收缩压170mmHg,舒张压120mmHg,已经是如假包换的“高血压”了。小伙子对这个测量结果并不以为然,原来他在单位的体检中,早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了。他说“我又没有什么不舒服,血压高又有什么所谓呢?” 对这些情况,张焰主任指出,年轻人患高血压,可能没有什么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并不意味着高血压不对身体的组织、脏器产生损害,这种损害很可能是在悄然无息中进行。在病区里躺着的30多岁心梗的病人,神经科里躺着的三四十岁的中风病人,就不会觉得我小题大做了。” 据统计显示,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属疾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成为高血压门诊的常客。 高考体检前,小胖墩扎堆来降血压 在高血压门诊,不仅年轻人越来越多,正在学龄期的儿童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高考体检前会有很多小胖墩儿们因高血压来就诊。对于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张焰主任叮嘱:“服用降压药只能暂时过体检关,一定要对孩子的肥胖问题引起重视,减肥要趁早。”有研究显示,65%的肥胖儿童到成年期后会发展成重度肥胖,等他们到了重度肥胖,仅靠饮食、行为干预就很难取得有效的减肥效果了,必要时就不得不借助药物,甚至减肥手术了。肥胖的儿童若不进行干预,到成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相关疾病的概率也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 减肥运动可降压降脂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儿童和年轻人患上高血压病?张焰主任解释,这与我们人群中肥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息息相关。大多数高血压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2年中国六城市儿童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肥胖儿童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4倍。 中国一项24万成年人的调查显示:超重(BMI≥24 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肥胖(BMI≥28 kg/m2)者9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及糖脂代谢紊乱。 对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张焰主任会建议他们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减肥和运动,18到39岁这个年龄段,是控制血压和血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控制得好,就有望预防40岁之后患心血管疾病。(记者陈辉)(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一周午睡兩次 降低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忙碌了一上午,最该停下来睡一觉,给身体充充电。瑞士洛桑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午睡1~2次能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 研究人员从瑞士洛桑随机选取了3462名年龄在35~72岁之间的居民,对他们进行了首次体检,收集了前一周的睡眠和午睡模式信息,随后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为期5年的监测。58%的参与者表示前一周没午睡,19%的参与者说前一周午睡了1~2次,12%的参与者前一周午睡3~5次,11%的参与者前一周午睡6~7次。研究者观察发现,经常午睡的人(一周3~7次)往往比那些不午睡的人年龄大,而且以男性、吸烟、肥胖、晚睡者居多。在监测期内,发生了155例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分析结果显示,与从不午睡的人相比,偶尔午睡(每周1~2次)的人心脏病发作、中风、心衰风险要低48%。在考虑了白天过度嗜睡、抑郁和每晚至少睡6小时等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年龄较大和存在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影响这种相关性。 研究者表示,由于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两者的因果关系,未来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环球网)

買買買也是種病!得治!

如果你发工资那天就喜欢去买买买,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购物狂。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有多达二十分一的人有购物癖,但很少人会对此感到警惕。世界性康复和保健机构Priory将“购物癖”添加到官方疾病黑名单中,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那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有购物癖还是只是喜欢购物而已。 专家们一致认为患有购物癖的人很难戒除,而且购物癖对人是有害的。购物癖实际上是一种非自愿的、毁灭性的行为。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总是试图对自己的伴侣和身边的朋友们隐瞒,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以至于他们疏远了那些本该最支持自己的人的关系。 但是专家学者们无法对这种所谓的“疾病“就其定义达成一致,主要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该问题的全面性的或结论性的研究。“购物癖,也被称为‘compulsive shopping disorder’和‘oniomania’,是一种社会性或经济性心理障碍。”这是Priory网站上对购物癖的定义。很多人都喜欢在闲暇时、周末或圣诞节等节日期间购物,但购物成瘾会让你产生强烈的购物和花钱的冲动,直到它开始对你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这其中症状可能包括过度消费,为了买东西而乱刷信用卡,即使你可能意识到了这会导致长期的负债。Priory在其英国设立的康复中心提供购物癖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他们表示,最令人担忧的是人们不寻求帮助,因为人们普遍不认为这是一种疾病。 现代社会对吸毒和酗酒的评判并不适用于购物癖,在西方社会,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往往被视为是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购物癖能够被纳入可治疗疾病名单中,并会有更多的研究跟进,以帮忙确定衡量标准。”(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經常用電子產品 如何才能保護好眼睛?

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便捷与愉悦,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可引起一系列眼部不适症状。 久用电子产品小心伤眼 视疲劳: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眼调节功能、双眼视功能的改变,继而引起视疲劳。另外,电子屏幕都存在频闪,也就是说屏幕是在不断闪烁的,人眼需要不断适应这些频闪,这种情况下长时间用眼也容易造成视疲劳。 干眼症:当我们在看电子产品时,注意力集中,眨眼次数变少,可降低至每分钟2次~3次(正常人为每分钟15次~20次),甚至出现不完全眨眼。而泪液恰恰是通过眨眼涂布到眼睛表面的,所以当眨眼减少或不完全时,会导致眼睛表面干燥,继而引起干眼症。 蓝光损伤:电子产品的屏幕会发出高能短波蓝光,是仅次于紫外线的高能量短波长光源,它能够穿透前面的角膜、晶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长时间接触蓝光有可能导致眼底黄斑病变。 近视:研究发现,儿童近视的发生、进展和近距离工作时间相关。儿童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会加速近视的发生与进展。 其他眼部不适:异物感、视物模糊、眼部疼痛、眼红、眼胀、流泪等。 学会这几招,远离电子产品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比如成人无意义的刷微博、看抖音、逛网店、看电视剧等应减少。儿童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应减少,单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减少儿童及青少年“被动”使用电子产品。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如政府部门需制定相关政策与指标;学校严格执行,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家庭监督,家长以身作则。 如果必须使用电子产品,请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以减少对眼睛的损害。 适当休息电子屏幕引起的眼部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适当的休息对于缓解眼部症状十分关键。连续性使用电子产品建议时长不超1小时,每1小时进行休息,眺望远方及多看些绿色的植物。增加眨眼:眨眼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对眼睛而言至关重要。使用电子产品时有意识增加眨眼可以减少干眼症的发生。 选择合格的屏幕市面上的电子屏幕良莠不齐,选择合格的电子产品非常重要。尽量选择具有大屏幕、较大的字体、高分辨率、高刷新频率、适合亮度的电子屏幕。使用滤光膜过滤屏幕发出的高能蓝光。 保持良好的姿势包括正确的坐姿,正确的角度(眼睛注视屏幕时稍微向下,倾斜15°~20°),正确的距离(距离至少50厘米,调大字体,屏幕移得越远越好)。 改善工作环境环境因素,如低空气湿度、空调装置和通风扇等是引起眼部不适的诱因。减少在这些环境中使用电子产品。适当使用人工加湿器,使湿度控制在30%~60%,平均45%。 热敷用温毛巾热敷眼睛,每天10分钟~20分钟,能有效改善使用电子产品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如果有严重的眼部不适,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建议尽早去医院诊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卓佐跑)(新华网)

關於「癢」的種種:為什麼自己撓不癢自己

很多人都怕痒,有的人只要一被碰到就笑个不停。但当自己挠自己的痒痒肉时却没有很大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无法挠自己痒痒 我们俗称的“痒痒肉”大多分布于人体腋下、脚心等区域。这几个部位的神经末梢相对较为丰富,且多是人体淋巴、神经分布的主要区域,与脑神经直接相连,因而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非常敏感。当有人胳肢自己时,由于心理警觉性的增强,对痒痒也就更为敏感,更容易发出本能的反应——笑。 但无论一个人多么敏感,他都很难对自己挠痒痒的动作产生反应。这是因为在大脑发出指令时,也同时预见到了动作的结果,能够意识到这是“自发行为”,因此对自己的刺激就大大减弱,即使是自己挠自己的痒痒肉,多数人也不会发笑。 挠痒时会感到特别舒服 痒觉是一种可以引起抓挠的不愉快感觉。无论是挠痒还是蚊虫叮咬,都让人难以忍受。和视觉、听觉等感知觉一样,痒觉也是大脑加工处理的产物。对人来说,这是大脑正常处理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同时,虽然不舒服,但作为一种保护机制,痒觉却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痒觉会导致抓挠,进而使动物摆脱皮肤上的有害物质,所以痒觉也是动物的重要防护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在挠痒时,大脑中的纹状体和中脑部位有强烈反应,而这些部位属于能给人带来快感的“奖励系统”。此前研究已发现,人们在被别人夸奖时,大脑中的这种“奖励系统”也会被激活。这项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机理,即挠痒会激活大脑中的“奖励系统”,从而使人觉得舒服,还能产生轻松的心理状态。(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渾身疼痛不要怪天氣 沒有一毛錢關係

老人常常会对后辈讲,一到阴天下雨时候身体就会开始疼,然后你偶尔也会开始怀疑自己也有相同的症状,但是伙计们,你们整错了。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身体疼痛与天气根本毫无关系。当社交媒体上的键盘侠对此大喷特喷时,研究者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很好地复现了这一研究成果。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两项独立的研究中调查了近1000名下腰痛患者和350名被诊断患有膝骨关节炎的人。他们比较了疼痛发作之日以及疼痛发作前一个月和一周的天气细节,气象数据来自澳大利亚气象局。 该研究表明,这些身体疾病与天气状况(例如湿度、气压、温度、降水或风向)之间的关系零零散散,这更加证明了该研究所2014年的研究结果。 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天气不好的日子里开始注意到我们的关节在疼呢?根据研究人员克里斯·马赫(Chris Maher)教授的说法,人们更容易记住与他们先前信念一致的事件。他解释说:“人类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寒冷多雨的日子里我们只注意到痛苦,而在有症状但天气又温和晴朗的日子里却不注意这种痛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下雨天你的背不会痛,只是因为降雨本身并没有引起你背痛。研究人员建议,数百万受背部疼痛或骨关节炎疼痛折磨的人不要怪坏天气作祟,转而专注于确定其他诱因,以及预防和管理疼痛的更好方法。 虽然目前对此还没有盖棺定论,但美国关节炎基金会引用了一项2007年的研究,该研究表明,温度下降和气压升高都是关节炎的疼痛触发因素。(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science-vs-myth/everyday-myths/your-body-aches-have-nothing-do-the-weather.htm)

國外研究:常玩麻將有益身心健康

麻将是19世纪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游戏,现在全世界有数百万人玩这种游戏。通常由四个人进行竞争,麻将是一个需要技巧、策略和一点点运气的游戏。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麻将除了是一种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爱好之外,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麻将也是有益的。 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中老年人经常打麻将可以降低其抑郁症的发病率。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中国人群样本中的一些不同的社会活动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主要问题。事实上,仅中国一国就占全球精神疾病病例的17%。此外,中国和其它许多国家一样,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尽管如此,中国与孤独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仍在上升。 众所周知,维持积极的社交生活直到老年都有益于心理健康,但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进行的。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和管理副教授亚当·陈在一次媒体发布会上评论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社会参与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我们的论文提供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证据。我们还研究了城乡差异,这一点在这方面的文献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 与来自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一起,陈和他的团队分析了从11000名45岁以上的中国居民中收集的调查数据。研究人员对受访者的抑郁症状进行了分析,并与他们通常的社交活动进行了比较。不同类型的社会交动包括打麻将、拜访朋友、运动和社区志愿服务。总的来说,研究小组发现,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健康的心理有关。另外,他们发现生活在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如果玩像麻将这样的策略游戏就不太可能抑郁。 陈表示,当他们的分析显示中国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总体上比城市地区差时,他感到很惊讶。他说道:“传统上,中国农村的特点是亲属关系紧密的社区,往往在一个村庄里都是数量有限的大家庭。我们本以为中国农村会有牢固的人际关系和社区联系,但看来我们错了。更令人惊讶的是,打麻将与农村老年人更好的心理健康没有联系。我们的假设是,在中国农村,打麻将往往更具竞争性,有时甚至成为一种赌博手段。” 这项研究的作者希望他们的发现有助于使中国老年人的心理更健全,他们还认为,这项研究也可能对更广泛的亚裔美国人社区有益。陈总结道:“年长的亚裔美国人比白人和非裔美国人有更多的自杀念头,提高老年亚裔美国人的社会参与度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尚未得到重视的美国人口健康负担。”(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秋季天氣乾燥 保養嘴唇光靠潤唇膏可不行

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你的嘴唇是否也干燥起皮?忍不住用舌头舔舐或者用手撕扯,只会对嘴唇造成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呵护嘴唇呢? 除了天气方面的因素,嘴唇干裂的常见原因涵盖呼吸、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比如有些人习惯用嘴呼吸,空气通过口腔流动会使嘴唇水分流失,可试涂润唇膏或者避免用嘴呼吸。在饮食方面,柑橘类水果里的酸性成分会刺激嘴唇,使其对阳光敏感,导致干裂。此外,缺乏维生素也会引起嘴干,某些维生素对保持嘴唇健康状况很重要,包括维生素A、B、C、B2及E等。另外,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嘴干。 与面部皮肤相比,唇部的皮肤没有角质层以及脂质的存在,使得唇部皮肤本身的保湿能力远远低于其他部位,同时还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 唇部皮肤虽然脆弱,但护理起来并不复杂,成本也不高,不同润唇膏的成分也有所不同。有些相对高端的唇膏可能会加入较多的亲脂性保湿因子,例如角鲨烷,补充唇部皮肤所缺少的脂质;一些相对低成本而安全的唇膏会加入凡士林,它的主要作用是让皮肤形成一个保护层,锁住水分,对外则形成封闭的保护层。因此,买护唇膏不必选贵,适合自己就好。 对于外在原因引起的嘴唇干裂,润唇膏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过度依赖唇膏也不可取。一些产品中的成分会让唇部皮肤变得更干燥,反复涂抹可能导致嘴唇对唇膏产生依赖,自身调节能力降低。为保持嘴唇湿润,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并提高室内湿度。如果嘴唇很干,晚上睡觉前涂一次唇膏就足够了。 对于身体原因引起的干裂可用食疗。嘴唇干燥多是自身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可在饮食中多增加一些牛奶、绿叶蔬菜、鱼、蛋等进行补充。(新华网科普中国)

健康知識:肉丸與番茄醬不是一種健康的搭配

有些食物似乎是天生一对,比如,花生酱和果冻、培根和鸡蛋、意大利面条和肉丸。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你的晚餐是意大利面条和肉丸加一罐番茄酱,你可能得不吃肉丸才能从这顿饭中得到一些健康益处。 众所周知,西红柿具有抗癌特性,这要归功于在西红柿中发现的一种叫做番茄红素的化合物。但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番茄酱中发现的番茄红素如果和富含铁的食物(比如肉丸)一起食用就会被中和。 为了得出他们的结论,研究人员从一小群医科学生身上采集了血液和消化液样本。参与者被分成两组,一组在取样前喝了含铁的番茄提取物奶昔,另一组喝了不含铁的番茄提取物奶昔。在分析了样本之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喝了含铁番茄奶昔的学生的血液和体液样本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营养学助理教授雷切尔·科佩克表示:“当人们摄入铁时,我们看到番茄红素的摄入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下降到二分之一左右。每当一个人吃了富含番茄红素和铁的食物时,比如意大利肉酱,你从中获得的番茄红素可能只有其中的一半。” 研究小组表示,铁与人体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它是健康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产生能量、排除废物,但铁也可以干扰身体的其他细胞过程。科佩克解释道:“如果你把铁和某些化合物混合,铁会破坏它们,但我们不知道铁是否会损害有益的类胡萝卜素,比如在水果和蔬菜中发现的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它能使西瓜、粉红葡萄柚、当然还有西红柿等水果呈现出鲜艳的颜色。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对多种癌症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包括肺癌、皮肤癌和前列腺癌等。这项研究的作者并不确定为什么铁会干扰番茄红素的吸收,但可能是因为铁氧化了番茄红素,导致了一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研究人员表示:“也有可能是铁破坏了番茄和脂肪的良好乳化混合物,这对细胞吸收番茄红素来说至关重要。营养在预防疾病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收集吃什么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才能给人们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建议。”(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studyfinds.org/meatballs-may-kill-anti-cancer-benefits-from-tomato-sauce/)

15%的人看到血就會暈倒 是什麼原因?

假如你在看烹饪节目,里面的厨师不小心切到手指流了一点血,你有木有觉得想要晕过去?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边,你又会如何反应呢? 目前大概有15%的人在看到血液时会晕倒,更有4%的人看到受伤流血会升级为全面的恐惧症。但真正有趣的是,有很多人在切到自己时不会感到要晕过去,但当他们看到自己流血时仍然会想要晕倒。 这些晕厥现象的核心是焦虑,研究人员认为这导致血压迅速飙升然后直线下降,而血压的突然下降导致血液从大脑中流失,使人失去意识。 虽然血压升高作为交感神经系统的“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一部分,在真实或感知危险时是完全正常的,但随着血压突然逆转就会出现意识问题。根源是迷走神经,它将被称为孤束核(NST)的大脑区域连接到与不自主运动相关的身体区域,如呼吸、吞咽和心脏功能等。 NST就像一个体内开关,可以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之间转换,以及之后产生的强烈平静的反应。一种解释是,当NST从让你采取行动的交感神经反应和随后发生紊乱的副交感神经反应切换时,与迷走神经的交流变得混乱并试图同时做两种反应 - 降低血压同时增加你的血压、心率,结果血液被泵离大脑,导致意识丧失。 另一种可能性是,不是试图同时做两套反应,而是大脑的NST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反应之间切换太快,并且一下子失效,使身体功能暂时关闭。研究人员还认为,因为NST也负责厌恶反应,所以恐惧和厌恶的混合物会被卷入并导致昏厥。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混乱?这种反应机制有可能成为为生存提供援助吗?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即我们的祖先在看到自己的血液时反复无意识地摔倒,又仍然能设法避开掠食者。我们的祖先在晕倒的情况下应该不可能存活下来并继续进化成我们现在的样子。研究人员认为,晕血可能是一种生存工具。例如,假设你被一只熊袭击并且在看到自己的血液时晕倒,这可能导致熊失去兴趣,这时候你一个人,伤痕累累,流血,但仍然活着。 也许更合理的理论是,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血液并经历血压突然降低导致昏厥时,保护性反应可以防止我们流血,这是因为不管你晕倒的原因如何,改变到水平位置有助于心脏恢复大脑的供血。 希望在你醒来的时候,已经不流血啦。(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午睡會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周午睡一到两次可能会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不过,如果午睡的次数更多,这种好处就会消失。 研究人员对瑞士的3462名志愿者进行了平均5年多一点的监测,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午睡习惯,然后将这些习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进行对比。数据显示,与完全不午睡相比,偶尔午睡(一周一到两次)与较低的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或中风风险有关。然而,随着更频繁的午睡,这种联系消失了,而且这种联系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并不存在(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段有更复杂的健康问题)。 两位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研究人员在《心脏》杂志随后发表的社论中写道:“虽然将白天午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系起来的确切生理途径尚不清楚,但这项研究有助于平息午睡对健康影响的持续辩论,并表明这可能不仅仅是持续时间的问题,而且还是频率的问题”。这项研究突出了以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关注的一点,午睡是如何有规律地进行的。 在你将一连串计划好的午睡列入你的日程之前,我们应该强调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研究人员确实调整了一些因素,包括日间和夜间的睡眠时间,睡午觉可能不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变化。那些坚持每周一到两次午睡的人可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影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依赖于自我报告,而且只有相对较少的心血管疾病事件(155起)被报告,这使得更难得出广泛的结论。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还是为午睡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之前的某些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其他的研究则报告了相反的结果。午睡频率能否解释这些结果中的差异?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新建议,他们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看到每周午睡的次数。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年龄在35岁到75岁之间,每周午睡一到两次,一半多的人表示他们根本不午睡。 虽然没有人承诺每周午睡几次会大大降低你患心脏病的风险,但这项最新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补充。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现在下结论说午睡对于保持最佳心脏健康是否合适还为时过早,但研究结果表明答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我们还有更多关于午睡的知识要学习。”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每周午睡一到两次可能会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不过,如果午睡的次数更多,这种好处就会消失。 研究人员对瑞士的3462名志愿者进行了平均5年多一点的监测,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午睡习惯,然后将这些习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进行对比。数据显示,与完全不午睡相比,偶尔午睡(一周一到两次)与较低的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或中风风险有关。然而,随着更频繁的午睡,这种联系消失了,而且这种联系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并不存在(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段有更复杂的健康问题)。 两位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研究人员在《心脏》杂志随后发表的社论中写道:“虽然将白天午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系起来的确切生理途径尚不清楚,但这项研究有助于平息午睡对健康影响的持续辩论,并表明这可能不仅仅是持续时间的问题,而且还是频率的问题”。这项研究突出了以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关注的一点,午睡是如何有规律地进行的。 在你将一连串计划好的午睡列入你的日程之前,我们应该强调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研究人员确实调整了一些因素,包括日间和夜间的睡眠时间,睡午觉可能不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变化。那些坚持每周一到两次午睡的人可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影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依赖于自我报告,而且只有相对较少的心血管疾病事件(155起)被报告,这使得更难得出广泛的结论。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还是为午睡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之前的某些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其他的研究则报告了相反的结果。午睡频率能否解释这些结果中的差异?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新建议,他们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看到每周午睡的次数。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年龄在35岁到75岁之间,每周午睡一到两次,一半多的人表示他们根本不午睡。 虽然没有人承诺每周午睡几次会大大降低你患心脏病的风险,但这项最新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补充。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现在下结论说午睡对于保持最佳心脏健康是否合适还为时过早,但研究结果表明答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我们还有更多关于午睡的知识要学习。”(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專家分析:到底是喝冷水好還是喝熱水好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提起来这喝水,最是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了,但你知道吗?这饮用水的水温,也真有讲究。   最近很热的一个梗就是“多喝热水”。无论是女生胃痛、发烧,还是大姨妈,直男们包治百病的一句话就是“多喝热水”,也是让人哭笑不得、吐槽不止。而曾经出国旅游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外国人平时都是喝冷水的,不仅仅餐厅不提供热水,很多酒店也没有烧水壶这类的设备,仿佛全世界就我们中国人习惯喝热水一样。   那么,究竟是热水健康还是冰水健康呢?我们就分别来说一说不同温度的饮用水,都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   冷水:2-10℃   冷水的温度,一般都是在10℃以下的,冰水则根据其中冰含量的多少有所不同,一般为0℃。这样的水温因为和人体体温差距很大,所以喝下后会引起比较强烈的生理反应。冷水入口后,会导致接触的口腔、食管、胃部的表层血管快速收缩,接触的局部血液循环减慢。因为消化道的血管承担着吸收、转运营养物质的重要任务,当血液循环减慢,就会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所以,在就餐的时候,我们不推荐饮用10℃以下的冰水和冰镇饮料,因为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胃肠功能比较弱的朋友,有可能会引起积食、胃肠痉挛等不适,这也就是老人常说的“冷热一搀和,容易肚子疼”。   凉白开:20-30℃   平时我们常喝的凉白开,也就是室温水、常温水,根据当时天气情况不同,一般的温度在20-30℃左右。这样的水温其实是最适宜饮用的。首先,较为贴近人类体温的水在饮用后不会刺激胃肠道,也不影响消化功能,另外,这种比体温稍低的水,在吸收之前,仍是需要经过人体“加温”的,这样将水“加温”至体温水平的过程,需要燃烧热量,根据华盛顿大学研究得出的结论,相比喝温水的人,喝凉白开的人每天可以额外消耗80以上卡路里热量,相当于一只白煮蛋、两个橘子或者半碗大米粥的热量,这对于减肥中严格控制饮食的人来说,也是不大不小的一份助力呢。另外,生病发烧和运动之后,人体的核心体温都会升高,而为了保持人体的体温稳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人必须通过出汗等等方式来降低体温,使核心温度回落至正常,这个时候喝凉白开有助于尽快降低体温,同时补充体液,美国运动医学研究证明,运动中喝凉白开组相比喝温水组,能更好地维持核心温度的稳定,发挥得也更好。   温水:40-50℃   温水,当我们喝的时候有温热且不烫口的感觉时一般是在40-50℃。因为我们口腔、食道表面都覆盖着黏膜,正常的生理温度是36.5-37.5℃,而进食温度应保持在10-40℃最能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最高能耐受的温度在50-60℃。温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另外,还可以缓解偏头痛、月经痛等神经性疼痛,让人感觉舒适。中医认为,水能滋阴,热能温阳,温水对于养生也是很有好处的。   热水:70-80℃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都曾经提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这个温度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用开水泡茶,稍晾一会,还是热气袅袅的时候水温在70℃左右,火锅或者煲汤刚盛出来的热汤在80℃左右,咖啡机刚刚做出来的美式咖啡温度在95℃左右。所以说,“多喝热水”还真不是一剂万能药,反而有可能损害健康。很多人吃到烫的东西,感觉口腔、舌头都不舒服,第一反应不是吐出来,而是随便咀嚼两口就囫囵吞枣地咽下去,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要知道,食道表面的上皮细胞比口腔的还要娇嫩得多,口腔都受不了的东西吞下去,只会损伤食道。饮水前,先用嘴唇部分碰一下试一试,如果嘴唇都觉得烫的水,就绝对不要继续饮用了。(文/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 付煜)

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險 教你怎樣降心率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心脏病学子刊曾发表一项研究称,针对社区人群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分钟心率增快5次,心衰风险就增加13%,死亡风险增加13%,最适宜的心率是60次/分。         关于心率与死亡率,尤其是心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过去有过不少研究。例如2014年公布的、以随访严谨和数据完整著称的弗拉明翰研究,得出了“心率每增加11次/分,总死亡风险增加15%”的结论。可以肯定地说,心率越快、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越高。由于心脏的每次跳动,都会带来一次血流脉冲和血管的被动弹力舒缩,对全身的动脉都是一种冲击。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心跳次数越多,对动脉的损伤就越大,也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另外,心率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共同结果,心率增快可能是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儿茶酚胺激素分泌过多等各种病理过程的表现。这些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等疾病形成中的重要机制。降低心率是最重要的治疗目标,研究已证实,使用药物将心衰病人的心率降低10次/分,3年内的死亡风险可下降11%。         特定人群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尽量将心率控制在60次/分。广大健康人群,只要心率处于60~100次/分的正常范围,就没问题。同时,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增加有氧运动等,也有降低静息心率的作用,无论健康人还是心脑血管病人,都应坚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心跳过快的七个原因         1.压力和焦虑。这些精神因素会造成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的释放,升高心率和血压。如能舒缓情绪,心跳过速的现象就会自行消失。可尝试放松,练习深呼吸、瑜伽和太极。         2.刺激性饮料。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会升高血压,加速心跳。美国梅奥诊所的心脏病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要超过400毫克,大致相当于4杯咖啡。         3.脱水。脱水时,有效血容量会减小,引起血压降低,进而迫使心脏更为努力地工作,加速跳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喝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和矿物质。         4.缺觉。睡眠不足也会增加皮质醇激素的分泌量,导致心率和血压上升。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保证7~9个小时的优质睡眠。         5.疼痛。发表在《梅奥诊所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急性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瞳孔扩张和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升高,治疗后心跳便会恢复正常。         6.怀孕。孕妇的心脏承受了更多的压力。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成果显示,到妊娠末期,子宫接受了母亲血液供应量的1/5,使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30%~50%,导致心跳加快。         7.甲状腺问题。甲状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有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心率便会降低,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升高心率。若怀疑是甲状腺问题造成的心跳加速,应进行甲功五项检查。         11种方法有助降心率         1.锻炼:实现持续降低心率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锻炼。         2.保持水分:当身体脱水时,心脏必须更努力地工作以稳定血流。每天多喝无糖和无咖啡因的饮料,如水和凉茶。         3.限制咖啡因和尼古丁等兴奋剂的摄入量:兴奋剂会导致脱水,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4.限制酒精摄入:大多数酒精会使身体脱水。酒精也是一种毒素,身体必须更努力地加工和去除它。         5.健康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水果,蔬菜,瘦肉蛋白质,坚果和豆类的饮食可以帮助改善心脏的健康状况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富含抗氧化剂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和补充剂可以降低血压,使心脏更易于跳动。心脏健康的营养素包括:ω-3脂肪酸,鱼,瘦肉,坚果,谷物和豆类中比较多;酚(适量),茶,咖啡和红酒中比较多;维生素A,大多数绿叶蔬菜中比较多;膳食纤维,全谷物,坚果,豆类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中比较多;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和豆芽中比较多。         6.充足的睡眠:长期缺乏睡眠会给整个身体带来压力,包括心脏。大多数成年人每晚睡眠7至9小时。         7.保持健康的体重:额外的体重也会给身体和心脏带来压力。         8.减少或解决大量长期压力的来源:由工作,照顾家人或经济负担造成的压力都会使心脏和身体其他部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持正常的节奏和流动。         9.寻求心理辅导或心理服务:创伤性的经历,悲伤和某些心理健康状况会对身体产生压力,并可能影响大脑化学,使人们难以应付日常活动和压力。         10.走到户外:研究表明,那些在大自然中度过更多时间的人,即使是在树林或公园散步的人,也往往比那些没去的人更快乐,更没有压力。         11.练习放松技巧:增强自我意识和正念的活动,例如冥想,在常规练习时有助于减轻压力。         老人要把心率当回事        ...

為什麼躺着看書很舒服 卻越看越累?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坐在桌子前读书时,可能很长时间都会精神十足,毫无倦意;而当我们躺在床上看书时,不一会儿就感到疲劳,甚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是为什么呢? 躺卧是向身体发出的“休息”信号 当人躺到床上以后,地球对人体的引力面积增大,人体的生理节奏开始下降,大脑皮层就逐渐进入抑制状态,这正是人们入睡的信号。当人躺着看书时,大脑和心脏在同一水平线,大量血液进入大脑,此时心跳比平时慢,血液循环变慢,但大脑仍在紧张地活动,用脑消耗的氧气大于供应的氧气,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大脑疲劳,人体就会感到疲劳。 此外,躺着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不能保持稳定,眼部肌肉需要不断地调整,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同时,躺着看书时拿书的手要悬在半空中,时间一长就会感到酸软无力。这就是为什么躺着看书容易疲劳,甚至犯困的原因。 舒适和健康只能取其一 躺着看书看似非常惬意舒服,可是研究表明,躺着看书会极大地损害人们的健康。 首先,会损害视力。躺在床上看书,多侧卧,两只眼睛往往是在斜视状态,光线不好,眼睛就需要不断调适。一旦时间稍长,就容易造成眼睫状肌疲劳,让人感到两眼酸胀,长期下来,眼球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近视。 其次,生理学家发现,躺着看书还会诱发身体的其他疾病。比如,躺着看书,使大脑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知识信息,强制改变已经放慢了的生理节奏。久而久之,会使生理节奏失去平衡,导致神经衰弱和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健忘、失眠、多梦、多汗、心悸、食欲减退、皮肤过敏等。 躺着看书还会导致脊椎变形,引发脊椎病。躺着看书时,颈椎会长时间处于一种僵化固定的前屈状态,这种姿势恰恰是和颈椎前凸的生理曲度相反的。日积月累,不仅使颈部肌肉和韧带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更主要的是造成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导致颈椎间盘退变,甚至压迫相邻的脊髓、神经根、血管、韧带等,最终导致颈椎病的产生。另外,除去躺着看书,长时间玩手机、操作电脑、打牌等都会导致脊椎变形。 最佳的看书姿势 读书是一种脑力劳动,应该注意选择正确的看书姿势以提高效率。看书的最佳姿势是坐着,书本放在眼睛正前方,离眼睛一尺左右的地方比较好。如果在夜间或者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照在书本上的光线也应该柔和一些。 通常情况下,看书一小时左右,就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放松一下眼睛,可以眺望远处或者望向天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作者: 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