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09:07:22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加拿大老人

加拿大老人退休新常態 沒有孫子女膝下承歡

【星岛都市网】许多渴望拥有孙子女的加拿大长者慢慢意识到,他们的梦想可能不会实现,因为年轻夫妇选择不生育的比例越来越高。 据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2020年底,受到疫情影响,人们推迟或打消了生育计划;到了2022年,生育率下降加剧,加拿大报告了近20年来的最低出生率。 面对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飞涨的房价、不稳定的零工经济、挥之不去的流行病倦怠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许多人对于是否让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持谨慎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为人父母的冲动,许多家庭至今仍然没有这种情绪。2022年,加拿大有351,679名婴儿出生,比前一年下降5%。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22年的数据,超过三分之一的15至49岁国民表示他们不打算生孩子。 在此之前,50岁及以上没有亲生子女的女性比例稳定上升,到 2022年将达到17.4%。几十年前随着避孕药的出现而开始下降的出生率,引发了一些观察家对加拿大人口老化导致经济疲软和医疗保健系统瘫痪的担忧。 对于家庭来说,还有更多的个人影响,因为以自决为特征的婴儿潮世代,面临着与他们想像的完全不一致的未来。随着有无孙子辈不再是理所当然,传统家庭的期望正在被颠覆。 许多婴儿潮世代从小就相信祖父母的养育之情会为他们的晚年带来满足感。但由于错失了人生的这个阶段,他们可能感到不受束缚。加拿大的一些新移民因失去在这个国家奠定基础的机会而感到悲痛,而后代也因此停止。 其他人则因为看到自己的血统走到了尽头而苦苦挣扎。另一方面,一些选择不生孩子的成年人,面临着失望父母的质疑、压力和内疚。在全国范围内,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迫使家庭内部进行反思,进行充满忧虑的微妙对话。 对于那些觉得自己被剥夺了祖父母身份的婴儿潮世代来说,这些都是需要处理的情感损失。由于没有机会与成年孩子一起抚养年幼的孙子女,年长的父母认为错失了实现家庭亲密关系的机会。 曾写过多本关于无子女选择书籍的作家卡罗尔(Laura Carroll)说,“我们的父母希望与我们保持密切联系,这(拥有孙子女)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些真正巨大的共同点。” 尽管新的世代明显不想为人父母,但建立家庭和延续血统的压力仍然很大。某些家庭中,选择不生孩子的夫妻会感到失望和沮丧。对于那些在宗教和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视婚姻和孩子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内疚和回避。  但70多岁的里斯牧师(Rev. Ries)安慰这些没有孙子女的长者说:“我想去打匹克球、进城、去博物馆,这样我就不用每天忙着做奶奶的事了,那不适合我。”她呼吁渴望孙辈的人们寻找其他方法来填补这一空白,包括帮助有需要的儿童。“你可以到育婴堂当志工,收容被遗弃的婴儿。” (图:加通社资料图片) v02

薇子:社區中心讓人印象深刻的老年女士

星岛资料图 不管人类怎么自欺欺人,人老了就不是一件什么赏心悦目的事。你可以努力,你不用在乎人家的眼光,但谁也掩盖不了本性,更阻挡不了时间。 社区中心是一个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幸遇到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年女士。 先说A女士吧。她无愧当选不服老群组之冠。每每看到她拖着不再灵活的身躯,拼命一般地奋战在中青年健身的集体课程,我心里还真是几味杂陈。一来佩服她的毅力,二来担心她一不小心把自己绊几个踉跄。所幸,几年下来,她似乎安然无恙。永远会迟到,永远会慢条斯理在已经开始上课的大家面前不慌不忙换个鞋啥的,然后自自然然站到教室中央,根本无视之前队形怎如何,开始她的运动。显然她能坚持的时间越来越短,中途需要休息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是她就是不去老年人的健身课程,好多年了。 B女士年轻的时候一定是让全班女生恨得牙痒痒的角色,事到如今,忽悠各种皱各种层次,身材保持得相当不错。她不和任何女同学打招呼,却依然有能力把全班的老年男生全部集中在她身边闲谈,并将所有女士,不管肤色,不管年纪都挤出核心圈外。她的精神似乎还活在国女大多在唐人街端个盘子扫个地的年代,一旦找不到散落各处的辅助运动器械,就直接走到各位华裔同学面前问人家是否拿了她的东西。 C女士其实我不熟,偶然遇上,她先表扬我运动得不错,我也用加拿大人的标准的敷衍热情表扬她是好榜样,一看就是常年坚持锻炼的主。结果她完全不买这敷衍的账,一板一眼问我都做什么运动,为什么用英文名而不是中文名等等。等到她自我介绍是德国移民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她骨子里的认真劲,再到她告知今年已经八十有余,坚持运动到天荒地老,我只有彻底膜拜了。 当我老了,但愿是快乐的自己。

可憐父母心 大屋搬小屋套現助子女置業

不少长者卖出自住独立屋转购柏文。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地产经纪黎宇昌指,居住在面积偌大的独立屋虽然舒适,但对不少子女纷纷搬离、仅两老居于大屋的长者来说,要打理家中琐务颇是累人,黎宇昌坦言近年长者出售大屋后,购置共管柏文单位趋势明显增加,他举例称自己接触之买家为例,购置共管柏文单位退休年龄买家,今年较去年多20%。 年轻买家或多为购买共管柏文单位「楼花」,黎表示长者买家则多数买现成共管柏文单位,他们很多时是出售了自住的独立房屋,套现了一笔可观现款,且用现金支付柏文单位价钱,这既能增加自己退休所需之现金流,有余钱去其他地方旅游享受人生,又毋须在大屋行楼梯上落,也有长者会将「大屋搬细屋」后多出余款,协助下一代「上车」置业。 年轻首置一族较喜选择在临近地铁沿线或市中心等上班地点附近居住,年轻族群也较喜欢居住在一些综合社区内,即商业、住宅及娱乐兼容的屋苑内﹔但长者柏文买家,则倾向购买两房或三房之大单位,更是贴近他们过往住大屋之生活。

老人適合移民加拿大嗎?

作者:谭笑 移民来加国的人,最惦记的应该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尤其是中国独有的独生子女们加入到移民的队伍,剩下空巢的爸妈在家里,无法照料无法尽孝,好在现在科技发展,网络、电话、视频好像让距离缩短了,但也只能冲着远方的爸爸妈妈呼喊一声:你们好吗?又有多少孩子体会到空巢老人的苦痛? 茜茜的烦恼:   坦率地说,茜茜是很孝顺了。公公婆婆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茜茜嫁给了小儿子。小两口移民加拿大后,很快就帮老人办了移民。他们在加拿大11年,老人中国、加拿大两地跑,在多伦多跟他们住了至少有5年。尽管是一家人天伦之乐,已经80多岁的公公还是萌生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坚持要回去中国。临别前,老人们的一席话让茜茜和老公很是窝心。老人说:这一走,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希望你们都好,也知道你们在国外的移民生活不容易,我们不好再麻烦你们了。在国内我们去世了,也不用跑回去了,等有机会回去了上上香吧。   说到这里,茜茜的声音都有点哽咽。但身在远方能做什么?除了打电话还是打电话。但这是老人们最需要的吗?她讲了两个故事给记者,国内的一对高级知识分子,一双儿女都是博士很有成绩飞得远远地,老两口一辈子都是周围朋友羡慕的对象。但到老了却改变了大家的看法,原来老先生去世后,没见到孩子回来奔丧,老太太估计是太过孤单,在先生去世20多天后也跳楼自杀了。另一个朋友做地产发了家,老父亲生病了,找了三个人专门伺候老先生,但一个月也见不到忙碌的儿子,老先生指着医院里那个被儿子亲自照顾的农民说好生羡慕他。   说完这些,茜茜也感叹,现在经济条件也好起来了,要多回去看看老父老母。公公婆婆临走前,她一再表示,等老人在国内住烦了,想念孩子了,还回来住。但她自己也知道,老人不会再回来了。父母一辈子不容易,也许等我们这一代也老了才能更清楚地体会到老人孤独的心。谁让我们选择了移民这条路呢? 加拿大老人公寓里的中国爸妈   芳芳的全家都移民过来了,哥哥、妹妹和爸爸妈妈。年迈的爸爸妈妈过来6年了,和妹妹一起去住在温莎。老两口没有收入,每月有政府补助100多块,兄弟姐妹都还在奋斗,也很忙碌。老两口就在温莎找了一家老人公寓住了进去。因为没有收入,没人每月只需缴纳180元的费用即可。记者问芳芳老人愉快吗?芳芳说老人公寓里有不少中国老人,还算好吧。政府负担了全部的医疗费用,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老两口计划住够十年,据说每人每月可以得到1000加元的养老金,就算安顿住了。这对西人可能是不够,但对节俭的中国爸妈足够了。唯一不好的是老人吃不到中国食品。不过等熬过十年拿到养老金,他们就得从老人公寓搬出来,因为一旦有养老金,公寓的费用也就高了。到时候只能跟儿女一起住吧,好在兄弟姐妹都在,不然也麻烦。 移民适合老人吗?   不少人在移民加拿大的时候,在憧憬美好前程的时候,也都考虑到父母的未来,尤其是一代独生子女。把老人也移民过来,加拿大对65岁以上的老人又是全免费的医疗,不是很好吗?但不少老人真正来到加拿大,却并不像孩子们想象得那么快乐。一些来探亲的老人,原本签证半年,住了一个月就吵着要走,一对夫妇曾经跟记者说,在这里像坐监狱。是呀,从尽管脏乱但热闹快活的中国,来到好山好水但好寂寞的加国,让老人们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性,谈何容易?单是长途的飞行对上年纪的老人就是不小的折磨和负担。朋友小马的爸爸来探亲期间脑溢血,半身瘫痪,不但让儿子媳妇负担加重,他自己也受尽苦头。回到中国后回忆这一切,老人说:如果不去加拿大探亲也许就没有这么快出事呀。   在陌生的环境没有朋友是老人面临的更大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社区里老人活动不断,城市医保也有了极大改善。不少城市公交、公园对老人都是免费,在熟悉的环境里老人们尽享晚年。来到加拿大,每天只能面对孩子们,每个移民的生活都不容易,看着孩子那么辛苦,自己也帮不上忙,多伦多冬天皑皑白雪封门,出个门都难,怎么熬过这样的日子?记者经常去社区游泳,每次都碰到一个看上去有60多岁的奶奶,一个人闷头游泳。记者过去搭话,她竟然高兴地说谢谢你,谢谢你跟我说话。她是南京人,和老伴一起过来照顾生孩子的女儿。老伴呆了一个月就坚持要回国,留下她再陪伴女儿几个月。女儿很孝顺,知道她寂寞,每周都送她来游泳。记者问她觉得加拿大好吗?她的回答是一点也不好。对老人来说一点也不好,比国内差多了。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目前,中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 2、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 柳大爷常说。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