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09:27:2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史海钩沉

真有夢中殺人?加拿大小伙靠這說法逃過了殺人罪!

  【星岛都市网】这就象侦探小说里的情节。1987年5月24日星期日凌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名叫肯尼斯·帕克斯(Kenneth Parks)的23岁电子厂工人在家里看《周六夜现场》时,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时间是凌晨 1:30。 当他睁开眼睛时,外面还是一片漆黑。但肯尼斯却站在另一栋房子里。他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的岳母就死在他面前。他不记得刚刚发生了什么,也不记得自己是如何从自己家走了14英里来到岳父母家的。他只看到自己衣服上的血迹。肯尼斯惊恐万分,驱车前往最近的警察局,来到警察局后,他说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句话:“我想我杀了人”。 几十年来,犯罪学家们一直在关注那晚发生的事件。但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肯尼斯的岳父被掐得不省人事--但活了下来。他的岳母身中五刀,颅骨骨折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场死亡。肯尼斯·帕克斯接受了七次询问,但他的说法始终如一。他不记得发生过什么。他没有杀害岳父母的动机。前一刻他还在睡觉,下一刻他就犯下了谋杀罪。 但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部分。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肯尼斯·帕克斯犯下了罪行,但他的谋杀罪和谋杀未遂罪却被判无罪。他的辩护理由是梦游,或者说是非精神错乱的自动症,是假定的梦游症发作的一部分。肯尼斯恢复了正常生活,并继续生育了六个孩子。 这起案件引发了人们对梦游辩护的争议:肯尼斯是否利用梦游辩护逃脱了完美谋杀?如果你在梦游时杀人,你是有罪还是无罪?如果你的眼睛睁开了,但大脑还在沉睡,你到底有没有犯罪的意图? 梦游并非首次被用作辩护理由。1859年,伦敦的埃斯特·格里格斯(Esther Griggs)声称梦中房子着火,为了救孩子将婴儿扔出窗外。1878年,格拉斯哥的西蒙·弗雷泽(Simon Fraser)在梦中为了保护家人,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事后被判无罪,但条件是终身单独睡锁着的房间。 神经学家盖伊·莱施齐纳(Guy Leschziner)博士表示,梦游者的大脑部分区域处于“局部睡眠”状态,负责情绪、运动和视觉的区域表现出清醒状态,而负责理性思考和记忆的区域则处于睡眠状态。这解释了梦游者为何会做出异常行为。 英国睡眠慈善机构的数据显示,约10%的英国人有过夜惊经历,40%的人在一生中会遇到睡眠问题。其中,约22%的人会梦游,醒来后往往不记得梦游过程。 1997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工程师斯科特·法拉特(Scott Falater)向妻子连刺44刀,将刀和沾满血迹的衣服藏在自己的沃尔沃轿车后座上,然后将妻子的头按在游泳池的水下。他的辩护律师声称他当时在梦游,并指出他有梦游的家族史。对法拉特来说不幸的是,一位邻居作证说,他曾在案发当晚看到被告示意他的狗躺下。陪审团将此视为有意识和有意图的证据,因此判定法拉特犯有一级谋杀罪。 刑事辩护律师拉米娅·纳格什(Ramya Nagesh)认为,梦游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减轻刑事责任。她主张针对梦游案件设立特殊判决,既不判定其精神失常,又能对其进行必要的医疗监管。 莱施齐纳博士作为刑事案件中的梦游专家证人,指出判断梦游者是否真实作案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梦游史、家人证词、行为是否符合梦游特征等。但他同时强调,目前无法绝对确定某一行为是否发生在梦游状态。 神经学家米歇尔·克拉默·博尔内曼(Michel Cramer Bornemann)于2006年创立了睡眠取证协会,旨在研究各种罕见的睡眠障碍并协助法律案件调查。他表示,自己经手的大部分案件都涉及性侵犯和性梦游,他需要分析警方录像、音频记录和毒理学报告等相关证据。 纳格什律师表示,睡梦杀人案件相对罕见,即使提出梦游辩护,也需要事实依据才能成立。 博尔内曼认为,睡眠告诉我们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比我们想知道的要多得多。他引用斯蒂芬·金的话说:“‘怪物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住在我们体内......有时,它们会赢’。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强。任何梦游的人都可能杀人”。(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4/mar/02/if-you-kill-someone-in-your-sleep-are-you-a-murderer)

今天的不健康食品可能是由大煙草公司推出的

  【星岛都市网】几十年来,烟草公司通过使其产品更上瘾来吸引人们吸烟。现在,一项新研究表明,烟草公司可能使用了类似的策略来使人们对加工食品上瘾。 在1980年代,烟草巨头Philip Morris和R.J. Reynolds收购了主要的食品公司Kraft、General Foods和Nabisco,使烟草公司能够主导美国的食品供应,并从Oreo饼干、Kraft通心粉&奶酪和Lunchables等受欢迎的品牌中获得数十亿的销售额。 到2000年代,烟草巨头将其食品公司剥离并基本退出了食品行业,但在我们吃的食物上留下了持久的遗产。 新的研究,发表在《成瘾》杂志上,关注了“超级美味”的食物的兴起,这些食物含有脂肪、钠、糖和其他添加剂的强烈组合,可以驱使人们渴望并过量食用。该研究发现,在烟草巨头拥有世界领先食品公司的几十年里,他们出售的食物比非烟草公司拥有的类似食物更有可能是超可口的。 在过去的30年里,超可口的食物迅速进入了食品供应链,与肥胖和与饮食相关的疾病的激增相吻合。在美国,超可口食物的患病率最高的增加发生在1988年至2001年——Philip Morris和R.J. Reynolds拥有世界领先食品公司的时代。 尽管烟草公司不再拥有这些食品品牌,但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很重要,因为我们今天吃的许多超加工食品是由一个行业设计的,这个行业为高度可口、上瘾和对儿童有吸引力的产品编写了手册。 “我们发现烟草公司有选择地将超可口食品传播到食品供应链中,”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堪萨斯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Tera Fazzino说。“人们需要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以及谁负责以一种使环境饱和的方式将它们放入我们的食品系统中。” 研究人员还发现,烟草拥有的食品比其他食品更有可能包含使其超可口的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强烈组合。烟草拥有的品牌还有29%的可能性包含类似的脂肪和钠的组合。 这些发现表明,烟草公司设计了加工食品,以达到我们所知的“极乐”点,并引发渴望。 研究人员还指出,烟草公司进入食品业是为了多样化其产品组合。这些公司为香烟开发了大量的颜色、风味和添加剂,并意识到可以使用这些成分制作各种加工食品。 总之,尽管烟草公司不再从事食品业务,但它们对食品供应的影响是巨大的。 Fazzino的新研究发现,到2018年,这些烟草公司品牌与其他品牌食品之间的差异已经基本消失。这并不是说食品变得更加健康,而是其他公司效仿了这些成功的营销策略,也将自己的产品调制得同样“超级美味”。(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ellness/2023/09/19/addiction-foods-hyperpalatable-tobacco/)

世界最大麥當勞曾在士嘉堡 設小吃攤賣爆米花熱狗

  【加拿大都市网】你知道在1974年至1990年间,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就位于士嘉堡吗? 它位于多伦多动物园内的场地,直到俄罗斯的Pushkin广场开设了一家更大的麦当劳餐厅。 麦当劳在动物园内有两家餐厅,一家位于北美区,一家位于非洲区,还有三个小吃摊,出售经典麦当劳菜单和改编的动物园菜单食物。 在1974年,加拿大麦当劳公司在竞争中击败了其他84个竞标,获得在动物园独家销售的特权,但是与动物园的合约,有一部分涉及经营小吃摊,这是麦当劳从未做过的事情。 这是一个挑战,因为小吃摊位于室外,没有厨房,便售卖爆米花、热狗、三明治,还有动物园独有的 10种口味硬雪糕。 由于顾客数量众多,非洲区和北美区的餐厅在厨房方面需要强大的设备来应对,非洲区则有24部收银机,在当时是前所未闻的。 处于动物的安全考虑,场内不允许使用吸管和塑料盖,连番茄酱包也不行,大大增加了成本,食物的价格必须与普通地点一样。 工作人员穿着标准的制服,但没有麦当劳乐园的角色,也没有游乐场,没有品牌相关联的标志。 麦当劳在多伦多动物园成功经营了30年,但合约没有获得续签,现在餐厅和小吃摊由各种公司经营,包括Smokes Poutinerie、Pizza Pizza、Beaver Tails和Tim Hortons。         (图:星岛资料图)T10

為什麼秀蘭·鄧波兒在10歲時會被梵蒂岡調查?

  【加拿大都市网】秀兰·邓波儿三岁时就开始在娱乐界工作,五岁时出演了以她为主角的第一部电影。她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儿童演员,在几十部电影和短片中唱歌和跳舞,她标志性的卷发光环让人一眼就认出来。虽然你可能认为好莱坞的阴谋论是比较现代的发明,但邓波儿早熟的天赋和前所未有的成功导致了谣言,说她根本不是看起来的那样。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的流言蜚语太多,以至于梵蒂冈介入调查了。 邓波儿是在舞蹈学校被发现的 邓波儿的职业生涯始于她在舞蹈学校被制片公司教育影业的导演查尔斯·拉蒙特发现。拉蒙特被这个三岁的孩子所吸引,并立即开始让她出演一系列名为《宝贝伯勒斯克斯》的短片,这些短片以儿童演员为主角,向当时最流行的一些电影致敬并加以讽刺。不久之后,邓波儿开始了电影生涯,与20世纪福克斯公司签订合同,每年拍摄几部电影。她是她的电影中的主要亮点,这些电影围绕她的形象展开,并将她与许多著名的成人演员和舞者配对。 她的成功引发了一些持续不断的谣言 邓波儿在电影史上的荣誉和标志有很多,其中包括奥斯卡颁发的第一个青少年奖,好莱坞星光大道上印上手印与脚印的明星。以及数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这位年轻的明星还打破了银幕上的障碍:在1935年的电影《小上校》中,她和经常合作的好朋友比尔·罗宾逊一起跳舞,这是电影中第一次跨种族搭档一起跳舞。 显然,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理解一个孩子能在好莱坞如此迅速地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导致了关于她的谣言。有传言说邓波儿著名的卷发是假发,也有传言说她根本不是个孩子。《好莱坞报道》指出,尤其是在欧洲,一种阴谋论迅速传播开来,认为她是一个患有侏儒症的成年人,只是被冒充成了孩子。 梵蒂冈派出一名牧师来调查此事 关于邓波儿是伪装的成年人这个谣言一直流传,梵蒂冈甚至卷入其中。据《好莱坞报道》,天主教会派了一位名叫西尔维奥·马萨特的神父来确认这位演员实际上是一个孩子。根据邓波儿的自传,当马萨特带着他的使命出现时,她的整个家庭都感到惊讶。他告诉他们,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都流传着邓波儿实际上已经30岁的八卦,这让邓波儿目瞪口呆。“显然,她不是,”邓波儿回忆道。 邓波儿年纪轻轻就放弃了演艺事业 随着邓波儿的长大,她在票房上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1949年,邓波儿出演了最后一部故事片《科利斯之吻》,当时她才21岁。在她正式退休后不久,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查尔斯·奥尔登·布莱克。根据自传,她和丈夫一起搬到了华盛顿特区,这激发了她的兴趣,推动了她人生的第二阶段。她以秀兰·邓波儿·布莱克的名字开始从政,曾于1989年至1992年在老布什总统任内担任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2014年,85岁的邓波儿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网络) (ref:https://bestlifeonline.com/vatican-shirley-temple-news/)

史海鉤沉:華人、華埠與加拿大鐵路的故事

(■太平洋铁路华工是救兵,还是弃卒?论者认为两者都是。) 百多年前,铁路是加拿大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单拉近省与省的地理距离,促进经济和地区的合作和发展,更令加拿大成为大西洋至太平洋的国家,为建成这条连接东西岸铁路,一批华工发挥了神奇及坚韧的干劲和能力,也作出了极大的牺牲。 是救兵,还是弃卒? 1871年,卑诗省成为加国联邦第六个省份,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联邦政府在10年内,必须兴建一条铁路连接东西两岸,由于首任总理麦当劳(John A. Macdonald)在1873年被逼辞职下台,到1878年他重新执政时,接连东西两岸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na Pacific Railway)计划才再度提上议程。 联邦政府一直希望找到私人投资者负责这个计划,几次失败后,终于找到满地可银行主席斯蒂芬(George Stephen)连同一班加拿大和美国企业家愿意投资。1881年2月,太平洋铁路公司正式成立,斯蒂芬成为太平洋铁路首任主席。不过计划进行后,由于超支,财政出现困难,也找不到足够工人,在别无选择下,太平洋铁路决定效法美国模式,引入华工修建铁路。 当年引入了多少华工?没有正式统计,只知道高峰期,约有7,000华工为太平洋铁路工作。由1881至1884年,加拿大一共引进14,700华工,10,387人由中国过来,4,313人则来自太平洋沿岸,包括从美国而来。不过这些华工之中,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铁路工作。据估计,有7,000名华工参与兴建铁路。 华工工资只是白人工人三分一。与白人工人其它差别还包括,他们没有福利,甚至食物也是自备,更负责最危险的任务,包括爆破隧道。据保守估计,由1881年至1885年铁路建造期间,有600名华人死亡,他们没有任何赔偿,甚至没有人向他们家人报死讯。侥幸生存的一群,由于长期没有新鲜食物,居住环境恶劣,很多患上不同疾病,包括营养不良等。 据悉,在铁路完成后,由美国上来的华工返回美国,但由中国过来的,由于没有船费,超过5,000人被逼留在加拿大。他们原本打算在加拿大工作一段时间,可以带着钱返家,谁知不单赚不到钱,更被逼滞留,受尽歧视,最后客死异乡。 太平洋铁路建成后,连接加拿大东西岸,更打通了加拿大与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水路交通,令亚洲的货物包括丝绸与茶叶运到北美以至欧洲,至也让北洲的农产品和木材可以运到亚洲。 透过这条航道,亚洲移民包括华人开始有规模地移居北美,也令卑诗省成为加拿大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Pacific Gateway)。后来,太平洋铁路更运送过几万名由中国来的华人到欧洲战场。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8万多名中国劳工被送到法国,为英法军队提供后援工作,对抗德国及奥匈帝国,这些中国人由中国青岛坐船到温哥华上岸,部分乘船经巴拿马运河到欧洲,而大部分则由太平洋铁路火车运到加拿大东岸,再坐船横越大西洋到法国马赛。为何说运而不是坐火车?原因这批华工当时不准离开车厢,还有人看守,被当成货物,处境十分可怜,正式历史也没有记载。 太平洋铁路成温市最大地主 太平洋铁路西岸总站原本定在满地宝。1984年,卑诗省府与太平洋铁路达成协议,将铁路总站延伸到温哥华,代价是将温哥华6000多英亩土地(约温哥华五分之一)拨归太平洋铁路。这协议令太平洋铁路成为温哥华最大的地主,拥有的土地由布拉德内湾(Burrard Inlet)至菲沙河。 1887年6月,太平洋铁路租用的蒸气船Abyssinia,由香港经日本横滨抵达温哥华,船上有22位头等舱乘客,80位大舱的华人乘客,一袋邮件,三袋报章,3000吨货物,大部分货物是运往波士顿和纽约的茶叶。 这些邮件或者报章,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透过这个精神食粮,可以慰藉加拿大华人的思乡情怀,也建立起温哥华与亚洲往来的桥梁。 温哥华地价迅速上涨,太平洋铁路拥有的地产,1887年只值100万元,两年后1889年已升至170万元,再过两年则是200万元,四年升值了一倍。而华人处境却恰恰相反。 1885年,即太平洋铁路接近完工时,联邦政府宣布向华人收取50元人头税,目的是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该法案形容:“华人不倾向接受我们的法律,与我们习俗和职业有别,(他们)逃避交税,带有传染病,在紧急时刻没有援手,习惯性将遗骸移回(故乡)……对(我们)社会的幸福和安宁都构成不良后果。” 1886年4月,有消息指华人在温哥华商业区买了两幅土地后,引发整个温哥华白人社会的不满。当时温哥华报章《Vancouver News》警告:“无论我们发现他们(华人)的努力是否微不足道,都应该及早阻止。” 1886年温哥华发生大火后,在温哥华市长M.A. MacLean以及太平洋铁路土地专员,也是温市市议员咸美顿支持下,市议会通过动议,防止华人被火灾烧毁房屋重建。咸美顿更要求市府采取行动,尽可能防止华人在温市内定居。 得到市议会撑腰,温哥华反华情绪越来越高涨。1887年2月24日,300名愤怒白人得到市府默许,冲到温市西端一个华工营地,烧毁帐篷,打伤华工。 暴乱过后,省府对暴徒行为表示不满,律政厅长立刻草拟紧急法例,回复温哥华的秩序,维多利亚更派出40名警员到温哥华执行法例。 华埠原是荒芜沼泽 得到省府保护,逃离温哥华的华人开始回来,但温哥华反华情绪仍然存在,华人被逼集中在卡罗街(Carrall St)和杜邦街(Dupont St,即现在片打街Pender St)一带,以求互保,这是温哥华华埠的雏形。 当时该地环境十分恶劣,但为何会选择这个区域?据记载,该处当时是一片荒芜沼泽,涨潮时,福溪(False Creek)的海水会经过卡罗街流到布拉德内湾,以致泥泞满布。好在在卡罗街和喜士定街处,有一块凸出的海床,成为躲避涨潮的天然屏障。该处恶劣的环境,于是成为华人的“避风港”。而这也正是华人当时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真实写照。 太平洋铁路于1886年完成后,在很多方面都拥有专利,后来火车运费不断上升,这时有其它铁路公司开始加入竞争,其中一间是以美国明尼苏达州为总部的大北方铁路(Great Northern Railway)。 当大北方铁路进入温哥华时,为了铺设路轨及其它设施,卡罗街南端及杜邦街东端居住的华人被逼搬走,华裔商人只好在附近上海巷及广东巷兴建住宿房屋,安置居民,这些住宿房屋面积不大,卫生条件都不好,冲凉都要前往公共浴室。 因为邻近火车站,很多白人妓女租住上海巷和广东巷的这些住宿房屋,方便乘火车抵达的顾客,令华埠沦为妓女聚集之地,也令华人被指操控女性卖淫。 1906年,华人领袖上书市府,要求将白人妓女迁走,不过,市政府未有理会。于是温哥华华埠成为黄赌毒(鸦片)温床,但也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华人可以暂时得到喘息,在被隔开的华埠生活、做生意甚至置业,避免与白人有抵触。 据官方统计,1901年时,温哥华华埠住有2053个男人,27个女人,26个儿童。 另外,在1900年,市卫生督察统计在杜邦街的105间住宿房屋中住有1500名房客,每个单位平均住有14人。由此可知,华埠阳盛阴衰,居所挤逼,黄赌毒泛滥,被不少白人视为藏污纳垢的社区。 当时报章对华埠的报道均是负面,指华埠卫生欠佳,是西方文化的眼中钉,市政府更利用各种卫生条例针对华埠,清拆华人居住的木屋,限制华人洗衣店不准露天晒晾。 尽管华人已被隔离在华埠内,针对华人的行动仍未肯罢手。1907年9月7日晚上9时,300多名属于温哥华排亚联盟成员,其中大部分是工人或退役军人,在集会后冲入华埠大肆破坏,他们打坏商店玻璃,华人吓得躲在屋中,不敢出来,冲击华埠后,他们改到Powell街的日本城进行破坏。 翌日,暴徒本来打算卷土重来,但警察已在戒备。事后,华人一连三日举行示威,数以百计华人举行罢工,在这事件后,广东巷外建起铁闸,防止暴徒再闯入。翌年,联邦政府就这次暴动召开聆讯,并且向华裔商人赔偿损失。这就是温哥华著名的反亚裔暴动。

70多年前薩默頓海灘神秘死亡事件 男屍身份即將揭開

【加拿大都市网】说起完美凶杀案,就不得不提起澳大利亚的萨默顿海滩神秘死亡事件,身份成谜的男尸,离奇诡异的随身物品,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神秘的案件之一。 近日,据CTV News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们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表示,谜团已接近被揭开!   神秘的死亡事件 1948年12月1日,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盛夏,阿德莱德西南部的萨默顿海滩,人们发现一名男子仰卧在沙滩上,头和肩膀朝着海堤的方向,四肢平躺在沙滩上。他穿着新擦过的漂亮鞋子,时髦的双排扣大衣穿得整整齐齐,显得一丝不苟,这和在海滩上散步的人们显得格格不入。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人已经成了一具尸体。 两名见习骑师无意中发现了尸体,不过从其他目击者的口供中,警方得知,一些目击者在前一晚曾看到一个与死者相似的人躺在那里。一名男子说,他这个人在挥手,像是在驱赶蚊子,所以没多想,就没有报警。 在1949年的审讯笔记中,证人Olive Neill这样说道:“他躺下的地方是一个相当公共的地方,设想一个人如果想去某个地方安静地死去,可能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 随后的尸检把案件引入了更为离奇的复杂境地,因为新的问题远多于答案:死者年纪约45岁,身材魁梧,身上没有暴力伤害的痕迹,他衣服上几乎所有的标签都被剪掉了,他也没有携带任何身份证件。 尸检无法确定死因,但三位医学证人证明,死者并非自然死亡。推测他可能服用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毒药,这种毒药可以迅速致死,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在他体内没有发现毒药的痕迹。 政府化学分析师Robert Cowan检查了从尸体上提取的样本,说道:“我认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心力衰竭,但我无法说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心力衰竭。” 在随后的检查中,警察还发现,死者的小腿肌肉尤为明显,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的Paul Lawson说:“这说明……他一直有穿高跟鞋和尖头鞋的习惯,(他的)腓肠肌高度发达,就像在女性身上发现的那样。” 因为死者身上没有身份证件,且衣服标签都被剪掉,所以有人猜测死者可能是舞者、黑市商人、水手、甚至间谍。Cleland说:“死者在我看来像个欧洲人,我得说他看起来很像英国人。他的头发从前面梳到后面,什么(线索)都没有。” 一位检查他的衣服的裁缝说,他可能看起来像英国人,但他的外套明显是美国人。Raymond Leane警探在审讯中引用裁缝的话说:“他要么是在美国,要么是从某个去过美国的人身上买的衣服。这种衣服不是进口的。” 这名“无名男尸”的故事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头条新闻,他的指纹和照片也被送往包括英国、美国和非洲的英语国家等世界各国。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John Edgar Hoover在一封1949年1月的信中证实,美国没有找到与死者相匹配的指纹。而其他国家同样也没发现与该男子匹配的指纹。 与此同时,许多人前来认领尸体,但他们的故事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由于没有更多的线索可供调查,警察们于1949年6月将尸体解禁,准备下葬,最后,尸体被下葬在West Terrace公墓,墓碑上写着“无名之人”。而这个案件也成为了世界最神秘的悬案之一。   诡异的随身物品 前面说到男子身上没有身份证件,但是,他随身却带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物品。 在尸体上发现的车票表明,死者死前一天,从一个未知的地点乘火车去了阿德莱德火车站,然后把一个手提箱寄存到了车站的行李室。 他买了一张去萨默顿海滩附近的亨利海滩的火车票,但没有使用车票,反而是乘公共汽车去了海滩。 警方在火车站发现了他寄存的手提箱,里面有和修补裤子相同的橙色线。在4月,病理学家Cleland重新检查了死者的衣服,发现一个隐藏的口袋,这里有一张卷起来的纸,上面印着“Tamam Shud”,这张纸出自《鲁拜集》,在波斯语中意为“结束”或者“完结”。警方据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寻找原书。 不久之后,一名男子声称在自己的汽车上发现了这本书,而时间恰巧是11月30日,死者去世的前一晚,他说那天他的车门没锁,也不知是谁把这本书扔进来的。 Cleland说,这些证据支持了他的结论,他认为这名男子是有意服毒自杀的:“我认为这些字是故意放在那里的,表明他对这些事情感到厌倦了。” 本以为事情会迎来转机,然而,这本书却成了这个神秘尸体身上最有价值的线索,之后警方再无进展。   神秘的密码和电话号 在这本书中,有两条主要线索。 第一个是封底上的手写电话号码,警方追踪到一位住在阿德莱德郊区格伦埃尔格附近的妇女。据报道,当看到尸体罩时,她吓坏了,尽管她否认认识死者。 电话号码旁边有一个潦草的密码,几十年后,这段代码引起了阿德莱德大学阿博特教授的兴趣。2009年,阿博特把这段代码作为一个谜题,留给他的学生。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秘密的战时密码,并认为死者或许是间谍,他们的调查毫无结果。 阿博特和他的学生分析了这些密码,认为它缺乏战时密码的复杂性。阿博特说,它更可能是一系列英语单词的首字母,例如,死者去过的地方列表,或者他下注的赛马。 在想不出密码后,阿博特和警方一样,追踪了这个电话号码,找到了曾经拥有这个号码的女子。 但是女子已经去世。随后,阿博特寻找了女子的儿子,她的儿子是澳大利亚芭蕾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但很不幸他也去世了,于是阿博特开始寻找与他有关的人,并找到了女子儿子的女儿:Rachel Egan,现在,Rachel Egan已经是阿博特的妻子了。 Rachel Egan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收养了,她并不知道自己和死者之间的潜在联系。   谜团即将揭开   时隔70多年的迷案能否拨云见日?答案是很可能!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用DNA技术追查死者的身份! 阿德莱德大学的教授阿博特(Derek Abbott)从1995年第一次听说这个案件开始,已经花了几年的时间争取挖掘出死者的尸体,以便科学家分析他的DNA以确定他的身份。 上个月,挖掘工作终于在该市的West Terrace公墓展开,在墓地,南澳大利亚警察探长德斯·布雷告诉记者,挖掘不仅仅是为澳大利亚最有趣的悬案之一找到答案,更是给所有可能与死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一个交代。这些人就包括阿博特的妻子Rachel Egan。阿博特说:“不管他和我们是否有血缘关系,我们都把他带进了我们的家庭,因为是他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他的死因不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了。重要的是他是谁,我们能不能把他的名字还给他。” 目前,尸体的遗骸正在阿德莱德的法医学实验室进行分析,Linzi Wilson-Wilde是法医科学协会的负责人,他说,由于遗体埋在地下的时间太长,以及尸体防腐的过程,分析变得很复杂:“防腐化学品是用来保存遗体的,但它们是通过分解体内的蛋白质来做到这一点的,这样细菌就没有东西可食用了。这确实对降解DNA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如果科学家能够创建一个DNA档案库,那么,它将与阿德莱德的那些被认为可能和死者有血缘关系的人进行比对,然后再在DNA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更广泛的人际网。 据悉,澳大利亚有三个用于执法的DNA数据库,包括国家刑事调查DNA数据库(ncid),其中包含120多万份DNA档案。去年,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启动了对身份不明人员和失踪人员DNA计划,试图鉴定大约500份身份不明的人类遗骸。 如果发现与死者的DNA匹配,侦探们就会尝试找到死者现存的后代。 从现有证据来看,Egan很可能与死者并没有血缘关系,但Egan表示她可以欣然接受,甚至在讨论到死者可能不是好人的可能性时,Egan也表现得很大度:“回到1948年,时代非常不同,所以,如果他参与了战争罪,或其他可怕的罪行,也许我们可以解开原因,并尝试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编辑:北极星) (图片来源pixabay,图文无关仅作说明使用)

史海鉤沉:那一年加拿大沒有夏天 6月份安省零下1度!

【加拿大都市网】据《读者文摘》文章,1815年春天,加拿大的形势一片大好。 加拿大刚刚在1812年的战争中挫败了美国的入侵。下加拿大(今魁北克)的人口约为33.5万人,而上加拿大(今安大略)有9.5万人。与此同时,纽芬兰省还有5.2万人。 这是第一次,这些加拿大人开始觉得自己像加拿大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新移民,与英国王室没有任何联系。 然而,在一万六千公里之外,麻烦正在酝酿。 两千年来最大的火山喷发 1815年4月5日,印度尼西亚群岛松巴瓦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突然喷发。五天后,坦博拉火山再次爆发,这一次向天空释放了100立方公里的熔岩和火山灰云,覆盖面积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 居住在坦博拉火山附近的近12,000人死亡,他们是落石和快速移动气体流的受害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估计还有8万人将死于饥饿、被污染的饮用水或因残留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科学家们现在知道,坦博拉火山是过去2000年中最大的火山爆发。为了给一座火山评级,今天的研究人员使用了火山爆发指数,这个系统使用从0级到8级,来衡量一座火山抛入大气的火山灰、灰尘和硫磺的数量。 冰岛的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在2010年爆发,使欧洲的航空旅行推迟了6天,它在火山爆发指数中仅为4级。坦博拉火山是唯一曾经获得7级爆发的成层火山(由熔岩层和火山灰层交替组成的火山)。 除了火山灰颗粒外,这次爆发还向平流层释放了1亿吨硫酸。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这种气溶胶云扩散到世界各地,大幅减少了能够到达地球的太阳能量。 饥饿和苦难的夏天 喷发后整整一年,冲击波才到达加拿大。1816年4月12日,魁北克市开始下雪,而且一直没有停止。4月18日的一份新闻报道写道:“整个国家看起来都是隆冬,雪的深度仍然在3到4英尺之间。” 到了6月,安省中部地区的中午温度只有零下1度。在魁北克省的农村,刚剪完毛的羊群开始因寒冷而死亡。与此同时,《蒙特利尔先驱报》敦促读者尽可能多地种植土豆,以防夏季的小麦作物完全歉收。 7月,冷锋继续横扫下加拿大。那个时候,作物生长季节已经晚了三个星期。为了避免饥荒,下加拿大的总督在9月之前禁止出口小麦、面粉、豆子和大麦。同时,他向来自美国的粮食进口免征关税。 然而,他的努力是徒劳的。到9月,下加拿大已经一贫如洗。该地区多达五分之四的干草作物被毁,而霜冻使该省的小麦收成不多,燕麦的供应更少。农民们被迫卖掉他们的奶牛来购买面包,而其他人则靠吃野菜生存。 本站热门文章推荐:加拿大史上最热的一天 鸡蛋在煮熟前就蒸发了! 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灾难 然而,加拿大东部远不是那个夏天唯一受影响的地区。 夏季的霜冻也破坏了美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从新英格兰到弗吉尼亚。农作物歉收和面包价格上涨导致许多饥饿的定居者离开,前往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现代的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州。 在大西洋彼岸,德国和法国的公民正在与激增的食品价格作斗争。在荷兰,暴雨摧毁了大量的干草和粮食作物,农民担心他们的牲畜会饿死,开始宰杀它们。与此同时,爱尔兰因小麦、燕麦和土豆歉收而面临饥荒。 印度遭到了几场季末暴雨的蹂躏。由于收成不佳,饥荒、大规模移民和拥挤的社区共同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次霍乱大流行。到1816年冬天,这种疾病在孟加拉东北部爆发,它在两周内杀死了10,000人,并蔓延到尼泊尔、泰国、菲律宾、中国和日本。(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加拿大史上最熱的一天 雞蛋在煮熟前就蒸發了!

【加拿大都市网】1937年7月5日,萨的两个小镇记录了加拿大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读者文摘》介绍了那个闷热夏日的情况。 这一年是1937年。加拿大正处于大萧条时期,全国失业率最高达到40%。在这场毁灭性的经济灾难之外,加拿大和美国大草原还经历了将近整整十年的极端干旱,这进一步威胁着农民的生计。 那个夏天令人难以忍受的炎热天气在7月5日达到了顶峰,Regina东南部的两个小镇录得加拿大历史上的最高温度。在那个炎热的日子里,Midale和Yellowgrass的居民看着温度计达到了45.5摄氏度,这一记录在84年后仍未被打破。 本站最新文章:加拿大环境部发布高温预警 最高31度晚间不凉爽 沙尘暴中的生活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定居和建立家园以来,干旱一直是草原省的一个持久特征,但1930年代的干旱无论是在持续时间上还是在影响范围上都臭名昭著。这一时期(和地区)通常被称为“沙尘暴之碗”,再加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意味着以这里为家的加拿大人的日子很艰难。 在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西部非常繁荣,小麦出口促进了他们的好运。然而,突然之间,小麦的产量和价格都急剧下降,导致留下来的人生活特别艰苦。干燥的风吹起了松散的土壤,形成了大规模的沙尘暴,使户外活动变得不舒服,甚至不可能。灰尘到处沉淀,房主们习惯在门口挂上湿床单,在需要时将桌子上的杯子倒置,但灰尘还是钻了进来,厚厚一层覆盖一切。 即使在那些幸免于沙尘暴的地方,高温也使农作物生长受阻,使农民们无法获得早已习惯的丰产。形势如此严峻,萨省三分之二的农民排队等待政府的每月援助。 本站最新文章:长周末大多伦多热浪似火 周六下午或有暴雨 有多热? 很难想象45摄氏度到底有多热,特别是在一个以极度寒冷而闻名的国家。根据《Regina领导者邮报》的报道,该报记录了这次极端高温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沥青街道变得粘稠,蜡烛开始融化,留声机唱片在店面货架上融化,汽车散热器沸腾,橡胶轮胎在高温下融化。至于经典的高温测试,即人行道上的温度是否足以煎鸡蛋,据报道,一位来自萨省的居民尝试后表示,鸡蛋它在有机会煮熟之前就已经蒸发干涸了。 除了煮鸡蛋和融化轮胎之外,极端高温对人类也是致命的。在像1937年7月5日那样的高温天气下,人体为了降温而超负荷工作,这可能会导致中暑。如今,一旦温度上升到潜在的危险水平,政府就会发布健康公告,警告加拿大人留在室内并多喝水。(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這些改變生活的家庭用品全是由女性發明!

洗碗机 发明者:Josephine Cochrane "如果没有人去发明洗碗机,我就自己去做一个。" 据报道,Josephine Cochrane在1886年说出了这句话。当年年底,她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洗碗机的专利。虽然其他几位发明家提供了更早的洗碗机设计,但Cochrane的洗碗机是第一个用水压而不是用擦洗方式清洗的洗碗机。 家庭安全系统 发明人:Marie Van Brittan Brown 人们多次说,需求是发明之母。Marie Van Brittan Brown就是如此,她在1966年设计了第一个家庭安全系统,以应对她所在的纽约皇后区的高犯罪率和警察的缓慢反应。 Brown的发明包含了许多现代家庭安防系统中仍在使用的元素,包括窥视孔、摄像头、监视器、报警按钮和双向麦克风。她的设计还使闭路电视在安全系统中得到了普及。 房东游戏 发明者: Elizabeth Magie 1903年,游戏设计师、作家和女权主义者Elizabeth Magie申请了一个桌上游戏的专利,在这个游戏中,玩家们争夺财富、土地和产业。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三十年后,玩具公司帕克兄弟(Parker Brothers)推出了一款名为“大富翁”的桌上游戏,设计者Charles Darrow声称这款游戏完全是他的创意。虽然Magie当时确实发表了意见,但直到1948年她去世后,她才因为这款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桌上游戏获得了应有的声誉。 冰淇淋机 发明者: Nancy Johnson 起初,制作冰淇淋是一个漫长而密集的过程,所以这种夏日的美食主要是上流社会的食物。Nancy Johnson和她的手摇冰淇淋搅拌机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这使得生产高质量冰淇淋变得更加简单和划算。 由于省去了生产这种以前属于上流社会甜点所需的劳动力,Nancy Johnson把冰淇淋带给了大众,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英雄。 熨衣板 发明者: Sarah Boone Sarah Boone出生于1832年北卡罗来纳州克雷文县的一个奴隶家庭。 作为一名裁缝,Boone为一种“廉价、简单、方便、高效的装置申请了专利,特别是适用于熨烫女士服装的衣袖和衣身”。她的熨衣板设计比过去的版本有了很大的改进,因为它适合当时女装的接缝,而且容易翻转,可以熨烫衣服的每一面。 Boone的专利于1892年获得批准,使她成为第一批获得美国政府专利的非裔美国妇女之一。 伸缩式狗链 发明者:Mary A. Delaney 关于Mary A....

史海鉤沉:加拿大驚天疫苗搶劫案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轮到自己接种新冠疫苗,然而,疫苗的推广工作进展缓慢。 全世界疫苗也是全面短缺,机会主义者们蠢蠢欲动。有富裕精英插队打疫苗。有跨国犯罪网络趁机销售假冒产品和药物。 然而,地球上没有新鲜事。早在1959年疫苗供应短缺时期,就有犯罪分子在加拿大抢劫了数千剂疫苗。 小儿麻痹症的流行 1959年夏天,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席卷了整个加拿大。当年魁北克省的病例最多,报纸报道了一千多例病例,88人死亡。 虽然蒙特利尔的卫生当局警告公众夏季疫情的严重性,但他们也恳求民众保持冷静。这对于担心孩子的父母来说,远不能让他们安心。 感染小儿麻痹症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5%的病例是致命的。蒙特利尔人纷纷赶往疫苗诊所,有时在雨中等待数小时。 加拿大的疫苗生产当时仅限于两个实验室,大部分疫苗由多伦多大学的康诺特实验室提供。这给疫苗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魁北克省和北美其他地区一样,很快就面临着疫苗短缺的问题。 抢劫行动 到了8月,蒙特利尔正急切地等待更多的疫苗。月底,康诺特实验室运来了一大批,这让人大大松了一口气。这批疫苗的供应量足以覆盖整个城市,多余的疫苗计划在全省范围内重新分配。 然而,重新分配从未实现。有一个叫罗宾逊(Jean Paul Robinson)的人,是一个临时疫苗工人,他觉得这种情况太诱人了。 罗宾逊的任务是在各个诊所之间运送疫苗。他知道疫苗短缺,人们很绝望。他还知道疫苗的主要供应地:蒙特利尔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1959年8月31日凌晨3点,罗宾逊和两名同伙携带左轮手枪闯入大学。他们首先把夜班警卫锁在一个有500只实验室猴子的笼子里。然后,盗贼们撬开了巨大的冰箱锁,洗劫了所有的疫苗,并偷走了警卫的汽车作为逃跑的交通工具。 他们一共抢走了75000剂疫苗,价值5万加元(相当于今天近50万元)。罗宾逊租了一栋公寓楼,把他的赃物藏了起来。 这起犯罪事件震惊了全国。第二天,蒙特利尔宣布,它的疫苗供应完全停止。报纸上大量充斥着关于绝望的母亲们被疫苗诊所拒之门外的报道。 省警接到报警后,专门组建了一个四人调查小组。他们首先采访了那个倒霉的夜班警卫。他无法指认罪犯,他们用尼龙袜套头遮脸,但他确实听到他们说起运输疫苗的事。这段对话提供了唯一的线索:似乎至少有一个人“熟悉医学术语”。 警方很快找来一名医学生进行询问。到了第二天,他们从一家Pont-Viau药店的货架上查获了一批新疫苗。没收的疫苗上显示的序列号与丢失的疫苗相同。 然而,警方对医学生和药商的询问毫无结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所有的线索都没了。更糟糕的是,蒙特利尔似乎正面临着感染率上升的问题,又有36名病人入院治疗。 危机与追捕 与此同时,罗宾逊正在想办法如何处理他的疫苗。保持产品的低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放置太久不冷藏,疫苗就会失去作用。 他把冰箱装得满满的,而其余的箱子则干脆放在地板上常温保存。虽然他很幸运地以500元的价格将299瓶疫苗卖给了Pont-Viau药房,但卖疫苗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罗宾逊冒着被追查的风险,拨打了警方的公共电话。他冒充关心此事的市民,宣称自己在东区圣休伯特街看到大量标有 "康诺特实验室 "字样的可疑箱子从一辆车里运出。 警方很快发现了这批丢失的疫苗箱,但在使用之前,这些疫苗需要进行彻底的检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长达两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尽管有疫情发生,这些疫苗还是不能使用。新运来的疫苗计划再过几周才能到达。 公众对调查结果感到愤怒,《蒙特利尔星报》甚至猜测,警方为了追回疫苗,与犯罪分子做了交易。它宣称,"在加拿大司法史上,这起案件一定是史无前例的"。被盗疫苗最终在10月被批准使用。 就警方而言,他们的调查远未结束。他们很快就把注意力从找回疫苗转移到了找出罪魁祸首上。他们发现,向警方提供线索的人也是卖给Pont-Viau药房299瓶疫苗的人。 当公寓楼的看门人指认了罗宾逊后,不利于他的证据继续增加。在否认所有指控后,罗宾逊逃跑了。三周后,他被发现躲在乡下农场的一个小棚子里。 “疑点利益归于被告” 起诉罗宾逊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案件最终不了了之。虽然他的一个同伙最初指认罗宾逊是抢劫案的主谋,但当两年后开庭时,证人撤回了他最初的供词(他后来被指控作伪证)。 罗宾逊在法庭审讯中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热心公益的公民,他只是想从真正的犯罪主谋那里“取回”被盗的疫苗,真正的犯罪主谋是一个名叫鲍勃的神秘人。罗宾逊声称,鲍勃在失踪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整件事情,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法官最终裁定,虽然罗宾逊的故事“奇怪且牵强”,但“检察官提交的证据未能超出合理的怀疑范围,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因此他被当庭无罪释放。 当全球数千百万人焦急地等待COVID-19疫苗的分发时,这个案件警示人们,疫苗计划的混乱可能带来的后果。那些希望从错误、短缺和绝望中获利的人是存在的,政策制定者在推出疫苗接种计划时必须牢记这一点。(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ref:https://www.sciencealert.com/in-1959-thousands-of-vaccines-were-stolen-in-a-heist-here-s-why-that-s-important-now)

多倫多市中心地下有兩個沒有對外開放的「幽靈車站」

【加拿大都市网】每年临近十月尾,都有些怪谭怪事广泛流传。多伦多的TTC地铁图上,标示著75个地铁站,但其实还有两个地铁站神秘地隐藏在地图之下,在闹市中重重深锁,几十年来与公众隔绝。 当你每天乘着地铁在城市穿插时,有否想过在地底深处还有另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平行时空,运行着另一个世界。 Bay Lower站:1966年通往纽约的列车? 大多数在Bay站乘车的人都不会留意月台上的一道普通钢门,但打开后却别有洞天,一道楼梯引领你通向低层月台。那里的格局和上层的Bay站没有太大分别,但墙上可能会写着往Brooklyn、Bronx的列车方向,还有各个纽约街道的出口指示牌,多伦多的TTC摇身一变成为纽约地铁MTA。 你走过的那道楼梯不是奈何桥,没有将你带离人世; 这也不是一地两检让你出境去了美国,你仍然身在加拿大,这里只是一个在五十多年前被废弃了的车站Lower Bay Station (TTC名之为Bay Lower),也是北美其中一个最繁忙的地铁拍戏景点。 Lower Bay站在1966年曾经短暂使用半年,作为市内第三条路线的分站,上层月台供Bloor-Danforth线使用。 下层月台供另一条Danforth-University-Yonge路线使用,但因为这两条路线常令乘客混淆,加上“种种原因”,低层Bay站很快便停止使用。 现时Lower Bay站主要作拍片及地铁司机训练之用,2014年曾被倡议重新启用,以疏导Bay及St George繁忙时间的流量。 这个无人使用的幽灵车站在坊间流传有红衣女鬼出现,有人言之凿凿说因为车站就建在1825年间多伦多的贫民公墓Potter's Field上,不过这个占地2.4公顷的公墓所在地,今天已变成多伦多最贵重的名店街Bloor 和Yorkville区,并不只限于低层Bay站。 Lower Bay站是否闹鬼无人可以証实,不过却真的不时出现挟持人质、恐怖袭击、怪兽出现的场面,根据IMDb电影资料库的纪录,共有多套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包括根据加拿大女作家Margaret Atwood著作改编的《The Handmaid's Tale》,Will Smith主演的《Suicide Squad》,Maggie Q主演的电视剧《Nikita》;以及周润发当年进军荷里活的《Bulletproof Monk》。 Lower Bay站平时不会对外开放,但曾多次参与每年一度的Doors Open Toronto,以及2010的Nuit Blanche,在活动当日开放给市民参观,而在2018年也曾经有音乐会在此举行。 Maggie...

中國人古代有沒有夜生活?夜裡可不全是造人睡覺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公共照明系统,但夜幕降临后古人的夜生活非常繁荣。 一、赏月 1. 赏月吟诗 古人在月夜观月之时常伴有饮酒品茶之举,静谧中的美酒淡茶明月,构成了一幅恬静的夜景。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 中秋拜月 八月十五中秋节,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皆有赏月、拜月的习俗。这一天要聚会在一起过节,整夜饮酒、登高观月。 《新编醉翁谈录》载宋代中秋民间拜月的习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已成惯例,为尽兴,下令在太液池西岸修筑一百尺高台,专作赏月之用,称之为「赏月台」,不想此台修成不久,即逢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赏月台毁于战乱,仅余台基遗址供人凭吊。 二、室外夜游 「游」不仅是人们逃离日常生活状态束缚的手段,更是文人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唐代中期以后,夜禁逐渐开始瓦解,人们有了更多的夜间活动自由,故此「夜游」便成为文人们修身养性,为文育人的独特方式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 1.游夜市 沈侄期《夜游》:「今夕重门启,游春得夜芳。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南陌青丝骑,东邻红粉妆。管弦遥辨曲,罗绮暗闻香。人拥行歌路,车攒斗舞场。经过犹未已,钟鼓出长扬。」 2. 游山林 施肩吾《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3. 泛舟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苏轼《石钟山记》:「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三、演奏音乐 古人的夜间生活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最初听乐始于宫廷贵族,后随着发展慢慢普及到民间,成为夜间排忧解闷以至宴饮聚会,或自我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秉烛夜游图 1. 交替演奏笛、管、琵琶 李白《寄王汉阳》:「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朗官醉,罗衣舞女娇。笛声喧两鄂,歌曲上云霄。」 2. 弹琴 白居易《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3. 吹笛 宋济《塞上闻笛》:「胡儿吹笛戍楼间,楼上箫条海月闲。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张巡《闻笛》:「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四、室内游戏 打虎亭汉墓宴乐图 1. 藏钩 《酉阳杂姐》续集卷四云:「汉武钩弋夫人手拳,时人效之,目为藏钩也。」这是一种以手指手形变化争胜的游戏。 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锢。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百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2. 下围棋 郑谷《寄棋客》:「松窗揪局稳,相顾思皆凝。⋯⋯覆图闻夜雨,下子对秋灯。」 有时,人们傍晚就开始下棋,布局良苦,筹算延时,一直对弈到午夜。 李洞《对棋》:「小槛明高雪,幽人对智棋。日斜抛作劫,月午整成迟。」 甚至通宵夜战、天明方罢: 白居易《刘十九同宿》:「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唯共篙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3. 赌博 冯衰《掷卢作》:「八尺台盘照面新,千金一掷斗精神。合是赌时须赌取,不妨回首乞闲人。」 李白《少年行》:「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有钱有闲才能过夜【生活】。古代绝大多数无钱无闲的老百姓们,夜里除了造人睡觉,会做什么呢? 徐畅《秦汉时期的『夜作』》摘要: 秦汉时期,史书中有不少关于「夜作」的记载,大略包含官府驱民劳作,中家以上民户使用私家奴隶劳作,民间的农耕劳作及在农业生产之余自发从事的畜牧业、手工业、副业生产活动,如纺绩、饮食加工等。在夜作过程中,当时主要依靠星、月等天然发光体解决照明问题,有时也要使用灯烛。农耕之余进行的民间夜作遵循一定的时令,多在冬季进行。「夜作」这一劳动形式的出现,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女子夜绩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比重。 看来,【半夜鸡叫】古来有之。(中华遗产杂志,图片来源网络)

加拿大著名外星人事件 皇家騎警看到了什麼?

【加拿大都市网】是鸟?是飞机?是漂浮在空中的奇怪圆盘?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但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加拿大。1978年发生的 Clarenville外星人目击事件是加拿大最大的谜团之一。它太疯狂了,以至于皇家铸币厂甚至为此制作了一枚夜光纪念币。 在Clarenville发生了什么? 1978年的一天晚上,一位名叫James Blackwood的皇家骑警接到纽省Clarenville市的一个电话,目击者发现天空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根据当地一家名为"The Packet"报纸的采访,Blackwood看到有东西在Clarenville和Random Island之间的水面上大约100英尺处盘旋。他说这东西在那里呆了两个小时。 据当时的报道,Blackwood打开了警车的灯,而那个漂浮的物体通过闪烁自己的灯光来回应。 后来它离开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仍然是一个谜。 夜光币长什么样? 正好临近万圣节,UFO目击事件无疑是诡异的。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上的诡异事件,加拿大皇家铸币厂刚刚推出了一枚纪念币,上面描绘了飞碟在纽芬兰小镇上空盘旋的场景。 方形的造型本身就足够独特,而且这枚硬币在黑暗中会发光。 这枚纪念币只生产了5000枚,每枚售价高达129.95元,而且已经卖出了90%。 加拿大还有其他外星人事件吗? Clarenville事件并不是加拿大唯一的可疑目击事件。 早在1967年,在曼省的Falcon Lake,一名男子报告说在天空中看到一些发光的物体。其中一个降落在附近,是一个35英尺的大飞船,不知是什么东西。 该男子在它再次起飞前,靠近了它,摸到了它。更诡异的是,在目击事件后的几周内,他生病了,症状非常可疑,但没有医生能弄清楚。 和Clarenville案一样,它仍然是加拿大最大的不明原因现象之一。 与此同时,在阿省的圣保罗市,他们在1967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UFO降落平台,恰好与Falcon Lake事件发生在同一年。 可惜,对于充满希望的阿省人来说,外星人似乎对他们的降落平台没啥兴趣。(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网络) (ref:https://www.narcity.com/news/ca/nl/stjohns/clarenvilles-alien-sighting-was-one-of-canadas-weirdest-now-its-on-a-coin)

安省這個小鎮是全球首個使用夏令時的地方

对安省人来说,每年调校时钟两次早已习以为常,但其实历史并不经常如此。 安省夏令时间在超过一百年前由安省小城阿瑟港(Port Arthur),即现在的雷湾(Thunder Bay) 首先采用,也是全球首个使用的地区。 据narcity.com报道,早在1908年,阿瑟港的一个商人,要求镇议会在夏天将时间调校为东岸时间。根据Northern Ontario Travel网站,该名商人是希望这个改动能令儿童和户外活动人士可多享额外一小时的阳光。 就这样,从6月到9月,小镇的时钟开始提前一个小时转动。不久之后,邻镇威廉堡(Fort William)也采取同样措施。6年后小镇Kenora也开始实行夏令时间,此后,使用夏令时间的地方不断增加。 1918年联邦决定全国采用 最初是不易实行的。就像Keewatin,一个距离Kenora十分钟的小镇,起初不愿采取相同措施。但这对往返两地的大部份工人来说很混乱。当地的一条轮渡服务被迫使用两个不同的时间表,以适应两镇互不相让的时区。 1918年,联邦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采用这一做法,然而,一些较小的城镇仍然决定不参加。 2020年10月7日,渥太华West-Nepean省议员Jeremy Roberts提出了一项旨在彻底结束省内夏令时的法案《时间修正法》(Time Amendment Act,Bill 214),希望能将目前的夏令时间,变成全年的标准时间。该项提议将正式免除省民每年两次调整时钟的工夫。 星岛综合报道

Costco是怎麼一直保持熱狗套餐賣1.5元的?

【加拿大都市网】当初Costco现任总裁W.Craig Jelinek曾经向Costco的联合创始人兼前总裁Jim Sinegal抱怨说,他们正在因为出名便宜的1.5元热狗和饮料套餐而亏损时,Sinegal听了,点了点头,然后尽力把他对这种情况的看法说得很清楚。 "如果你胆敢提高热狗的价格,我会杀了你,"Sinegal说。"你自己想办法吧。" 2012年,Jelinek成了Sinegal的继任者。他始终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从未提高Costco热狗的价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自1984年这家零售俱乐部首次向顾客推出热狗以来,它的售价一直是1.5元。这种四分之一磅重的全牛肉热狗和20盎司的饮料组合似乎可以抵御通货膨胀,不受食品经销商的影响。Costco是如何做到的? 很简单。Costco并不根据市场的承受能力来定价热狗套餐。他们根据自己的成本和热狗的价值来定价。 根据Jelinek的说法,人们愿意为热狗套餐支付1.75元,甚至更多。但这多出来的2毛5分钱会比近35年来一直保持价格不变的套餐带来的商誉和客流量更有价值吗?可能不会。来Costco购物的顾客会被热狗套餐愉悦、获得满足,填饱肚子。如果他们是在离开商店之前买的,就会留下被善待的持久印象。这比跟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更有价值。 这意味着Costco需要维持美食角的主要商品,并着眼于稳定的价格。当2009年供应成本有可能增加时,该公司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停止使用自1984年以来一直使用的全洁食热狗生产商Hebrew National,并决定将热狗的生产转移到公司内部。在洛杉矶建造了一家Kirkland's Signature热狗工厂。当他们需要提高产量时,他们在芝加哥建了第二家工厂。 他们还不得不将软饮料方面的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他们与可口可乐的协议即将结束,可口可乐准备涨价时,Costco在2013年选择与百事可乐签约,确保他们1.5元的热狗套餐价格能够保持不变。 如今,Costco每年的热狗销量超过1亿只。而他们继续证明,他们对于任何可以省哪怕一分钱的事情都非常娴熟。当加州最近颁布了一项会提高消费者成本的软饮料税时,Costco在该州的分店将热狗组合里的饮料换成无糖百事可乐。(健怡饮料免于法律规定。)在可预见的未来,该公司的无敌热狗套餐将继续保持抢手。(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网络) (ref:https://www.mentalfloss.com/article/547020/costco-150-hot-dog-soda-combo-enigma)

香蕉70年前就滅絕了!你現在吃的是假香蕉?

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类广泛种植并且食用的香蕉品种,叫大米七香蕉(Gros Michel)。 大米七香蕉的体形比现在的香蕉大很多,更重要的是有浓烈的水果香味,而且因为含水量较少,更容易保存。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比现在的香蕉更优秀的品种。 人类种植园为了效率以及品质的稳定,对香蕉种植采用的无性繁殖培育的方法,每一株香蕉树都是从同样的母株抽蕾培育而来,全世界的香蕉树都有相同的基因组。 结果就导致抗疫病能力几乎没有。从20世纪初开始,真菌污染土壤,导致香蕉树感染黄叶病大面积枯死,半个世纪就扩散到全世界,而且被感染的土壤就再也无法种植大米七香蕉树了,这导致大米七香蕉在短时间内从全球范围内灭绝 目前大米七香蕉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泰国还有极少数种植,作为奢侈水果少量出现在市场。 中美洲那一批靠香蕉种植作为经济命脉的国家因此破产,美国联合果品公司趁机收购大量破产种植业,在其基础上种植从中国华南引进的香蕉品种在英国培育出来,对当时的黄叶病有抵抗力的现代香蕉品种。 现在常吃的香蕉,基本上除了甜味什么味道都没有,在当时唯一的优点就是和大米七香蕉长得像(比如都是黄色),易于推广。 然而人类总是在犯相同的错误,大米七香蕉灭绝的教训一丝一毫都没有吸取,现代香蕉的种植模式和大米七香蕉如出一辙,于是才过了70年,新类型的黄叶病又来了,并且已经开始在全球蔓延,香蕉再一次面临灭绝 大米七香蕉虽然灭绝了,不过好在20世纪初,人类从大米七香蕉上面成功提取了其香味的化学成分,并且成功合成了大米七香蕉味香精,此后大量使用在糖果、饮料等等工业加工食品方面 所以现在吃香蕉味软糖,或者香蕉味的奶茶,都能感受到吃现在能买到的水果香蕉体会不到浓烈特殊香味,算是缅怀一下已经失去的真正的香蕉。 还有一个奇特的趣闻,世人盛传香蕉皮容易让人跌倒,但是实际体验来看香蕉皮并没有那么滑。其实这还是人类对大米七香蕉的记忆,大米七香蕉的皮比现代香蕉更厚、更滑、更有韧性,确实很容易让踩到的人滑倒,这一点随着40年代的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的全球热播成为全人类的刻板印象。但是现在的香蕉皮并没有当年的香蕉皮那么滑了。(saraba1st,作者影冬,图片来源pixabay)

古代人就能吃到雪糕?你還真別不信!

中国古代一直有着采冰的传统,《诗经·豳风·七月》里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就是古代的冰窖,当时只有天子才能开采并储藏冰块,《周礼》中有“凌人”一职,专设为采冰、储冰、运兵、分冰等事务,当时贵族如果死于夏天,为了防止尸体发臭,会根据职务专门赐予冰块来进行保存,而当时盛冰多用盘或者是一种叫“鉴”的容器,形制较大,可以容纳较多的冰块,进行冰镇酒水、室内降温之用。   出土于曾侯乙墓中的战国铜冰鉴。《周礼·天官·凌人》记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因此冰鉴多用于夏季事物的保存和冰镇 但是由于当时采冰大多为人力开采,需要在冬天前往深山中开采冰块,再运输回专门储存冰块的建筑——凌阴中,有点像今天的地下室,但是每年融化的量依然非常大,所以当时冰块是非常珍贵的事物,用来制作零食消遣的冰淇淋根本难以想象。 到了唐代,事情有了转机,人们在无意中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水温降低,甚至结冰,由此发明了硝石制冰的技术,并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在夏季制作冰饮料,将糖和少量的香料溶在水中,然后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大盘,在盘内盛上水,将罐置于盘水内,不断地在盘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冰沙和冰棍。之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而在唐朝宫廷中,则是发明了另外一种吃法。在乾陵的陪葬墓——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侍女捧着一盆“盆景”的造型,但经过专家考证,盆中所放置的物品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冰淇淋——“酥山”。 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手捧“酥山”的侍女造型 根据文献记载,酥山最底层应该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有的还在期间点缀有花朵、彩树枝等等。而所谓“酥”,是一种乳制品,与我们今天的奶油、黄油大致接近,是从北方游牧民族喜食“湩酪”而传入中国,成为了唐朝常见的一种食物。在唐代,“酥”被认为不仅滋味美妙,而且营养价值极高。除了白色的“酥山”,后来还出现了“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而关于“酥山”的制作工艺,其实也非常简单,一般是由女性制作,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软的状态,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也有说在形状近似山脉的冰块上淋下),然后,放到冰窖里冷冻,就变成了人人喜爱的夏季消暑美食。五代时词人和凝《春光好·纱窗暖》一词中“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一个深闺里的女人,午睡才起,裁剪着酥山上的彩树、小花等装饰,为晚宴做准备,显出一幅别样的优雅图景。由此可见“酥山”在当时贵族中成为了一种风尚和流行。 (知乎日报,作者 / 寒墨夜殇)

李白一輩子沒工作 遊山玩水的錢從哪兒來?

在李白所在的时代,普通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块: 1、当官。在封建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不但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是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李白一生几乎没担任什么官职。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只有在唐玄宗天宝初年(公元 742 年)经别人引荐当了三年的翰林待诏。说是三年,其实满打满算就一年多。翰林待诏是什么职位呢?其实就是一个陪皇帝玩乐的御用文人,还不参与政治事务。除此之外,他就没有在官场担任什么职务。 2、置产业。封建时代,如果你有自己的产业(诸如田产、店铺之类),可以做庄园主。靠收租日子也可以过的很滋润。但是,李白一生到处游荡,辗转如飞蓬。即便有,估计也很难持久。 3、做生意。商人在封建时代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漫长历史中,依然涌现诸多豪商巨富。只是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李白是做生意的,而且以他的性格,估计做生意也做不好做不久。 在排除的以上主流的收入来源之后,到底什么支持李白一生游山玩水呢? 第一、他的父亲或家族给过他一笔钱 李白的父亲叫李客,史料关于他的记载极少。关于他是做什么的,一直众说纷纭。有说他是经商的,有说他曾经当过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白 24 岁从蜀中出来游历的时候,身上曾带有一笔钱。这有他自己写的文为证:“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上安州裴长史书》 )。不管这钱怎么来的,反正不是他自己的钱,很可能是他父亲或家族给的。而且他拿出 30 万钱救济落魄读书人,那么他拿出来的应该不止 30 万。不过,这笔钱应该也不会太多,并且也很快被李白花完了。李白写过一首诗《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其中有这么一句“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这首诗写于公元 727 年,李白 26 岁,从蜀中出来也就三年。 第二、朋友的接济 李白一生有许多朋友,而且这些朋友不乏权贵和富豪。比如《将进酒》中那个元丹丘,两人交往达 22 年之久。元丹丘是著名的道士,也是大庄园主,在河南嵩山、在国都长安都有自己的产业。李白曾写过一首《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这首诗的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别业,就是别墅的意思,说明元丹丘有自己的产业,他经常邀请李白到庄园做客。李白还有个朋友叫元参军,他在太原也有自己的庄园,也经常请李白去游玩做客。有次李白到元参军庄园一住就是半年,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第三、婚姻带来的 李白一生经历过 4 次婚姻:两次正式的,两次非正式的。两次正式的婚姻中,第一次婚姻是入赘许家。女方是名门闺秀、相国府的许氏,算是富贵之家。第二次婚姻,也是入赘(李白看来是靠女人上位的),女方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也算是一个权贵之家。这个妻子陪伴李白到最后,后来他犯事的时候,还是妻子从中斡旋解救的。两次正式婚姻,多多少少都会在经济上帮助过李白。 第四、皇帝的赏赐 李白在长安呆了三年之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就是给了他一笔钱,让他走。这笔钱到底多少,史料并没有记载。但是,皇帝要赏赐肯定不会少。比如当年贺知章告老还乡的时候,唐玄宗就赏了他一个湖。 第五、润笔 润笔也就是稿费。封建时代,虽然没有现在的职业作家那样,加入作协,有固定收入,还可以靠稿费活得很好。但是,因为李白当时名气实在太大,慕名前来请他写文做诗的人非常多。他自己说“平生所作诗文,十散八九”。李白现在留下来的诗文 981 篇,那么,他写过的诗文可能达到一万篇。而这些诗文中很多就是应制的诗文。这种时候肯定就会有一定的报酬,有时候是实物,有时候就是钱。这可以从一些诗文标题看出来,比如《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人家给他送五云裘,写诗答谢)、《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想要白鹇,写诗来换)、《酬张司马赠墨》(人家送他墨,写诗答谢)....... 唐代的另外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与元稹是好友。元稹死后,白居易给他写了一篇墓志铭,元稹家人给他送了一笔钱。多少呢?六七十万钱。白居易觉得两人曾经是好友,不想收这钱,元稹家人硬要给,后来他就拿去修寺了。这六七十万钱,应该就是当时请人写墓志铭的市场行情。白居易既然如此,那么,李白动动笔,稿酬肯定不比他少,甚至更高。 第六、粉丝赠送 古代人的追星,其狂热并不比现代人弱多少。李白作为唐代的天王巨星,绝对的超级偶像,粉丝群遍布全国各个阶层。达官贵人就不用说了,汪伦作为安徽的退休小官(有说是农民),也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他听说李白在泾县,特意酿好了酒,请李白来做客。后来李白临走时他还踏歌相送,李白非常感动,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还有一个山东的小官,李白游览鲁郡,到达中都时,他特意携了美酒和汶鱼来旅馆拜访李白,席间李白诗兴大发,做了一首《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送给他,这也是李白深受粉丝喜爱的证据。 ...... 总之,李白一生虽然几乎没做过官,也没啥产业,也没有从事过商业活动。但是,凭借着他出类拔萃的才华,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追捧,也得到很多朋友家人的帮助,使得他一生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是,生活过得还算可以,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穷困潦倒,也因此可以一生漫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众多不朽篇章。(知乎日报,作者 / ashy112)

百萬美元換Logo 這個差點毀掉GAP的神操作

往日荣光 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2010年,在这一年里,美国服装集团GAP对它的品牌进行了一次不合时宜且没有必要的商标革新,这次改动花了上百万美元,但是仅仅维持了6天就改回去了。 从1980到2000年早期,GAP还处于品牌的崛起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它几乎成了零售业的代名词。喜欢穿它家蓝色牛仔裤和T恤的人数不胜数,为它代言的名人也不计其数,比如《绝代艳后》扮演者克里斯汀·邓斯特和歌手麦当娜。另外,他们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3000多家零售商店,甚至威尔·费雷尔(Will Ferrell)都开始写歌称赞GAP,称蓝色牛仔裤是他的初恋。 只可惜这些都是往日荣光。 面对HM、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崛起,如今的GAP似乎成了一个过气的快时尚品牌。2019年,它被分拆成Gap、Old Navy和Banana Republic等三大品牌,然后三年以来首次对外公布业绩下滑。同年11月,GAP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阿特·佩克(Art Peck)辞职,这个消息一经发布,GAP的股价就跌了10%。品牌价值的衰落对GAP创始人费舍尔(Fishers)而言是非常大的打击,据统计,他的财富由此缩水了10亿美元。 我们尚不清楚GAP的未来会怎样,但是它在2010年的商标改革几乎让自己破产,这件事已经让它成为历史上最糟糕的品牌之一。 换Logo风波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GAP的销售业绩就持续下滑。到2010年,GAP的股价已经跌了差不多40%,因此它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自己。 董事会一致认为,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塑品牌,因此他们决定改变GAP的Logo。 新的Logo在圣诞节(零售界最繁忙的季节)前后推出,GAP想让顾客们眼前一亮,因此在推出之前没有以任何形式提醒消费者。 GAP的Logo变化,右边为圣诞节前后推出的新Logo|图片来自Medium 但是除了改变Logo之外,这家快销公司没有作出任何别的改进。零售门店还是原来的样子,店里的衣服也还都是原来的样子。除了改动Logo之外,看不出有任何新思路、新变化。 其实不是看不出新思路,而是公司没有给出新思路。它们甚至没有费心思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变动Logo。在领导层看来,销量不好完全是因为Logo太过陈旧,所以只要换一个新图标,就能拯救不断下降的销量。 而且不提醒消费者这种行为就是个大问题。Netflix前营销总监巴里·恩德威克(Barry Enderwick)说过,在进行Logo转变之前一定要给消费者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不然冷不丁换新Logo只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想一想,大家上同样的网页,看到的是同样的衣服,但是Logo不一样了,这让消费者怎么想?“这种更换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在消费者中间引发强烈的反弹。” 另外,这个Logo也被专业人士所批评,有人甚至直接说它是一个“垃圾”。首先,设计师选择Helvetica作为字体,这种字体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被大量使用,因为人们认为它方便阅读。但是,在2010年仍然使用这种字体,而且还要放在Logo上,这导致GAP的新Logo看起来像是高中生第一次用Microsoft Word文档做出来的一样。 因此,这个Logo像一个炸弹,在民众中引起强烈的回响。 改换Logo是荒谬的行为 抗议的声音首先在设计界出现。 设计师阿明·维特(Armin Vit)指出:“这个新的Logo令人非常尴尬,实在是不知道公司和设计师是怎么作出这个决定的。” Typekit的创意总监杰森·圣玛丽亚(Jason Santa Maria)这样评价:“任何一个设计师,尤其是Logo的设计师,都不会允许他们设计的内容走下坡路。” 设计师斯科特·麦凯恩(Scott McKain)则说:“这真的很尴尬,让我想起了我刚刚开始自己的设计事业时,设计过一个类似的Logo,我当时以1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名片公司。” 不知道GAP的管理层听到之后会怎么想。如果他们的新Logo也值十美元,那可能也不亏。 紧接着GAP还做了一个更糟糕的事:它开了一个网页,允许所有用户制作自己的Gap Logo。最后这个网页中有将近14000个相关作品,很多人都无偿为他们设计Logo。有人甚至恶搞地开通了一个推特账户,用拟人的手法模仿GAP Logo的语气说:“我现在感到麻木,现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GAP的Logo像是一个南瓜,人人都可以动手雕刻。 非官方的推特账户|图片来自Medium GAP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些反对的声音,他们的公关团队立刻站出来力挽狂澜。他们表示招募网友为GAP设计Logo有意而为之。但是这种声明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很高兴看到大家辩论地如此激烈。我们希望看到大家分享的设计,从而更好地了解顾客的想法。我们喜欢自己设计的Logo,但是也很希望看到顾客的设计。在接下里的几天中,欢迎继续关注我们!” 换回以前的Logo 大家对这种乏力的借口似乎充耳不闻,抗议和嘲笑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新Logo推出了六天之后,GAP宣布将重新启用老Logo,即深蓝色的底色和白色的字母。 GAP品牌北美地区的总裁马克·汉森(Marka Hansen)这样评价换回Logo的行为:“上一周我们通过换Logo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反馈,我们也了解到自己的品牌在顾客中可以激起怎样的兴趣,也了解到自己的品牌有多大的力量。现在我们决定重新启用蓝框Logo,不再考虑gao.com上的新设计。” 在我们事后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很难计算出这个改换Logo的实际成本有多少。有些人估计成本高达1亿美元,另一些人则认为GAP及时调整了Logo使它避免了更大的财务损失,因此成本并不高——GAP当时还没有把新Logo印到自己的服装上,否则结局可能就和纯果乐(Tropicana)一样惨了。2008年纯果乐更换Logo和包装后,销量比一个月前还下降了20%。 在这次更换Logo的背后,GAP应该吸取更大的教训:它以为只要时不时抛出一点小惊喜,消费者就会死心塌地、不断追随它。 销售专家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的消费者并不准备随时随地都跟着你。(想要吸引顾客)你必须先改变自己的产品定位,然后再考虑Logo。” 也许,遇到销量下滑,我们应该这样想:必须找到那个真正破损的地方,然后修复它。 (36氪,译者:Michiko,原文来自Medium)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潘金蓮、武松是怎麼樣的?

我们熟悉武大郎是因为《水浒传》,在《水浒传》里武大郎长得又丑又矮,以卖炊饼为生。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后来与西门庆私通,下药毒害了他。可以说他在《水浒传》里是最失败的男人,不但被潘金莲戴了绿帽,还让西门庆给谋害了。 翻阅典籍,发现历史上真的有一个人叫武大郎。可是这个武大郎非但不丑,还当过县令。那么,他怎么会由一个县令变成一个卖炊饼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武大郎原名叫武植。巧的是他和《水浒传》里的武大郎都是山东清河县人。这个武植虽然出生寒门,但人穷志不穷,有着一颗上进的心。他聪明好学、崇文尚武,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鲤鱼跃龙门,从“朝为田舍郎”变成了“暮登天子堂”。他中年的时候便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成为了谷阳县县令。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 说起武大郎,就不得不提潘金莲。那么,历史上有潘金莲这个人物吗? 我们知道,毕竟潘金莲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个普通的妇女,因此史料上是不会记载的。不过在武植的墓志铭里却有记载,“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 。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知道,武植是武大郎的真名,字田岭,因为排行老大,所以小时候的乳名就叫“大郎”。武植是一个孝顺长辈之人,他的夫人潘金莲出身名门,根本就不是什么荡妇,而是淑女。他的祖上也比较显赫,是武丁的后裔,身体里流着堂堂殷商王朝的血液,后来他们一家搬到清河县孔宋庄定居。   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 和大多数励志人物的故事一样,武植也是幼年丧父,孤儿寡母艰难度日。但是武植却是个成器的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既喜欢文化知识,又刻苦练武,因此可谓是文武双全。后来因为考中了进士,成为七品县令。他为官期间,兴利除弊、清廉公明,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就送万民伞给他。可是后来呢?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武植古墓,位于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南方,县城东3公里处,路北方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以致于名节无端被毁,武植成了“三寸谷树皮”,而潘金莲也变成了荡妇,真的是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 我们现在可以找到的资料就是河北省清河县的《清河县志》,根据《清河县志》的记载,武植有一个朋友叫黄堂,曾接济过武植。后来黄堂由于做生意失败了,逃难到武植家里,希望武植可以接济他。但武植没有直接表示,而是暗地里为他在老家盖房修屋,想要给他一个惊喜。但黄堂等得着急,生气了,说道:“好个武植,嘴里答应要接济我,可是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还没有动静,这不是拿我开刷吗?”于是便愤然离开。 这一离开不要紧,他每到一个地方就说武植的坏话。碰巧的是,他还遇到了西门庆,这个西门庆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不过他没有和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本是一个乡绅恶霸,武植曾经治过他的罪,因此早已怀恨在心。巧的是,他正好遇到了这个黄堂,于是两人狼狈为奸,到处造谣。一个人传坏话我们也许不信,但是“三人成虎”,就这样武植的形象就被毁的一塌糊涂。 《水浒传》中的西门庆(李强)和潘金莲(王思懿) 非但武植的形象毁了,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潘金莲也变成了荡妇。历史上的潘金莲本是潘家庄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儿,生的是贤良端庄、知书达理。当初武植贫困时在她家干活糊口,潘金莲的父亲看他聪明能干、老实稳重,认定他绝非池中之物,将来肯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并资助了他一些钱财,让他进京赶考。后来武植不负众望,果然中了进士。一个文武双全,一个贤良端庄,可谓是郎才女貌。 武植和潘金莲结婚以后,夫妻二人非常恩爱,潘金莲还为他生了四个孩子。绝对不是《水浒传》和《金瓶梅》里的那个形象。在《水浒传》里她是一个妖艳而又狠毒的女人,不守妇道,与西门庆私通,被武大郎发现以后,在他的药里下了毒,毒死了武大郎。后来武大郎的弟弟武松知道以后,杀了潘金莲为自己的哥哥报了仇。再后来的兰陵笑笑生则承袭了这个故事,在《金瓶梅》里着重对潘金莲的刻画。自此以后,潘金莲就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大宋宣和遗事》,为讲史话本,是宋代无名氏所作,元人或有增益 既然提到武松,那么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根据《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的记载,历史上确实有个武松。但根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流浪汉,根本没有兄长。 学界一般认为施耐庵的《水浒传》所依据的蓝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施耐庵在这两部著作的基础上,杂糅了一些民间故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化加工,于是便有了武大郎、潘金莲、武松、西门庆的故事。小说的受众本来就多,再加上说书的推波助澜,武大郎、潘金莲的形象就变得广为人知。 这就是流言的可怕之处,人一旦被污名化以后,即便努力的辟谣,澄清事实,也不会有太大的显著的成效。 武松打虎的连环画形象 正如太史公在《史记·张仪列传》中所发的感慨“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鑠金,积毁销骨。”还是鲁迅看得明白,他在《集外集拾遗·题<呐喊>》写道:“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正失序》说:“孟轲云:‘尧舜 不胜其美, 桀纣不胜其恶。’传言失指,图景失形。众口铄金,积毁消骨,久矣其患之也。” 太史公自然有自己的史德,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秉笔直书精神。但后人却未必,或出于偏见,或出于私愤,于是便故意的歪曲人物。“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虽然当事人已经死了,但是他还有后人,这种不白之冤对后人来说是一种永久的屈辱! (历史大学堂,文:甪里先生,图片来源网络)  

為什麼郵輪都叫xx公主號 沒有王子號或國王號呢?

这算是美丽的误会吧。 事实上叫 XX 公主或 XX 女王号的邮轮并不多。世界上的海上邮轮总数超过了 700 条。其中 XX 公主号有 25 条船,XX 女王 / 皇后号则只有 8 条船。两者相加也只占邮轮总数的 5%。而叫“嘉年华 XX 号”的就有 28 条船,叫“歌诗达 XX 号“,”地中海 XX...

埃及豔后的5個趣聞 跟你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女性之一,克里奥佩特拉(公元前69年-前30年)的一生被迷雾包裹。她统治埃及长达22年,掌控着古代世界中无可匹敌的财富,并且为罗马两位最有权势的男人生养了孩子。她的故事流传了数个世纪,故事中她是一个狡猾、荒唐的荡妇,实际上这些故事多数都是她的敌人对她的污蔑。 1、她不是埃及人 这是一件十分肯定的事,她不是埃及人。克里奥佩特拉是一个马其顿希腊王族的最后传人,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这个家族就统治埃及。在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一个将军托勒密一世被拥立为埃及国王,作为一个希腊人定都极具希腊风格的亚历山大港,统治埃及。 尽管从民族上看她不是埃及人,但她对埃及宗教和文化抱有友好的态度,例如她将自己视为埃及女神埃希斯。在这个统治埃及数个世纪之久的托勒密王朝中,她也是第一个亲自学习埃及语言的女王,其他人则对此不感兴趣。 2、她因智慧和魅力为人赞赏,而不是因为美貌 埃及的罗马敌人们在绘画中将她描绘成一个淫荡的女王并且单单靠美貌迷惑那些伟大的男人如凯撒和安东尼,目的就是诋毁她。但在她去世一个世纪后,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说克里奥佩特拉除了美貌,还有更多的东西。 除了希腊语和埃及语,她至少熟练使用其他6种语言。她还发表了两篇广为人知的文章,一篇是关于身体的保养,另一篇是关于医学和贸易中的称重及测量。 相比于满脑子军事思想并且不太出众的安东尼,克里奥佩特拉因智慧而闻名。 3、她与凯撒的爱情其实是战略同盟 她并不是罗马诗人卢坎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只靠着滥交统治的“淫荡女神”。在她短暂的39岁的生命中她只有过两个伴侣,并且都关乎爱情也关乎政治。 当她18岁登上王位时,她继承的是一个衰落中的国家,而罗马是地中海地区冉冉升起的势力,埃及的独立受到了威胁。而更糟的是,和她一同执政的弟弟(同时也是她的丈夫)正想要把她踢出局。 当凯撒到埃及追赶他的政敌庞贝时,克里奥佩特拉发现这是一个赢得这个强有力的罗马盟友的机会。据普鲁塔克的描述,当人到中年的凯撒第一眼看到克里奥佩特时,她走进凯撒的房间并假意跌到。 年轻的克里奥佩特拉赢得凯撒的心,夺回了王位。为凯撒生了一个儿子并且巧妙得取名“小凯撒”,以此巩固了联盟,将她的家族与罗马绑定在一起。 4、她与安东尼的爱情?同样也是政治 克里奥佩特拉的下一段恋情时是与凯撒的继任者安东尼,这段恋情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而永恒。当然,这段恋情基本出发点也是为了政治。 埃及拥有巨大的财富和丰富的资源,但当凯撒被暗杀后,克里奥佩特拉意识到她的国家仍然受到罗马的威胁。为了保证埃及的独立,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 凯撒的死给罗马留下了权力真空,凯撒选定的继承人屋大维和充满雄心的政治家及将军安东尼,要通过内战决定谁将胜出。屋大维背后有元老院的财政支持,安东尼迫切需要钱支付他的军队。又一次,克里奥佩特拉看到了一个机会。 安东尼需要钱,而克里奥佩特拉则是世上最富有的女性。作为对她金钱支持的回报,安东尼成为了埃及的同盟并保护埃及不被罗马吞并,与她生了三个孩子并且最终结婚。 5、死于毒蛇之口?别闹了!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的双双自杀,给莎士比亚的戏剧提供了一个悲剧性的结尾。但真实情况并不与戏剧中描述的完全一致。 在戏剧的最后一场中,安东尼在经过一次海战的失败后,又错误得相信克里奥佩特拉已经死了,在她的怀中拔剑自刎。克里奥佩特拉不愿被罗马人抓住后在罗马街道游街,于是放出一条毒蛇,让毒蛇咬中自己的胸部。 普鲁塔克说关于她的死有许多说法,真相则无人知道。有一种说法是她将毒药放入中空的梳子并把梳子藏在头发中。 现代的克里奥佩特的研究者说,吃毒药相对而言是一种更方便和快捷的方式,但在克里奥佩特曾写给凯撒的自杀遗言中,曾经提及过这种更戏剧性的毒蛇自杀方式。(煎蛋,图片来源网络)

張春橋的甲魚 劉姥姥的茄子 傳說中的美食真的好吃嗎?

疫情持续数月,餐饮业遭受重创,不少店面至今尚未恢复营业。 宅在家虽然能练就一手好厨艺,但家常菜吃久了,不免又怀念起大街小巷的风味,哪怕是曾经被嫌弃的重油重辣的工业菜、靠味精鸡精支持味觉的小吃,似乎都显得好吃了起来。 当然,真要是工业菜吃上几顿,嫌弃感大概又会卷土重来。这时能拎出来对比的对象,就只剩下据说完全不靠现代调味剂,纯靠天然食材、高超厨艺的种种传说或传统美食了。 问题是,人们很少意识到,这种对传说中的美食的向往,其实和禁足在家时怀念工业菜颇有相通之处:民间传说或流传的那些传统美食,真去吃也不过如此。 金扁担式的想象 在民间流传的许多美食故事里,充当主角的食物按现代烹饪标准来看根本不堪下咽。 匮乏时代,人们倾向于想象一些日常难以获得的美食,聊解平日清汤寡水的忧苦。就像老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那样,不过是实在没得吃,看什么都好吃。真做出来,食客不反胃都算好的了。 · 民间故事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是用馊豆腐、烂菜叶做成的,本来是讽喻人们不要「忘本」。后人依谱试制,几成黑暗料理 二三十年前,中国人均GDP尚不足1000美元时,下面这个「活烤甲鱼」的传说,曾变体为活烤驴、活烤猪等等,存在于从文革纪实文学到《故事会》、《读者》的广泛光谱上,满足了几代人的美食想象:   · 1986年出版的纪实文学《疯狂的上海》 今天稍有鉴别能力者即可看出,所谓通过烤火让甲鱼口渴喝佐料完全是臆想。但凡吃过河鲜,也知道不放血、不去内脏、不撕掉表皮而烤熟的甲鱼,必然是腥臭无比,更别谈什么美食了。 同样有着「皇帝的金扁担」画风的传说美食,还有《红楼梦》中让刘姥姥大吃一惊的所谓「茄鲞」。《红楼梦》四十一回如此介绍其制法: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粗看起来是一道极精美的小吃,但做过菜的人一眼能看出,茄子要这么来回折腾,早就成茄子泥了。 从配料来看,这道菜有咸味酒香的糟油,又有甜味果香的各色干果,还要拿炒鸡胸肉来拌,味型香气混乱不堪,色香味都很难上台面。 · 有商家改良仿制的茄鲞,卖相还不如普通的红烧茄子 不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皇帝的金扁担」式的美食传说迅速退场。 当代的美食传说开始朝两个方向发展:要么接足地气,直接胡编乱造;或者飞上青天,让人高攀不起。 接地气的美食传说,主要对象是地方小吃和大众菜,依托历史、名人代言,讲些小故事,内容简单粗糙,无论是讲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没真往心里去。 · 按照这一路数,慈禧太后、乾隆皇帝是中国名小吃的主要冠名人 · 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鸡、东坡兔、东坡肘子、东坡小牛肉、东坡蛙……「东坡系列」,应有尽有,全然不顾近一千年前的北宋烹饪偏好与今天差别悬殊 另一方面,那些真有来头的传说美食,就没有这么接地气了。 例如五代时冯贽所编《云仙散录》载,唐代黄升喜食烹鹿肉,40年中每天都要吃两斤。他烹鹿肉要从早晨煮到太阳偏西,则喜曰:「火候足矣!」这种做法如果放在现代粤菜里,那鹿肉已经成了弃之不用的煲汤下脚料。 在现代还能受到业界推许的古代美食文献,首数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它实录了77道菜肴和23道点心,对食材选择、烹调宜戒等有深入研究。不过,它毕竟是文人笔记,文字扼要,而且多主观形容词,离照着学做菜还有很大距离。 以「薰煨肉」为例。袁枚写道:「先用秋油酒将肉煨好,带汁上木屑略薰(熏)之,不可太久,使干湿参半,香嫩异常。」 现代厨师要恢复这道名菜,必须在这记载的工序外加入大量自创动作,反复实验各种调料配方、烹饪火候,才能得出自己的、符合现代味觉偏好的版本。这时说它源于《随园食单》,也就只剩一个托名了。 · 上海一家小店所制「熏煨肉」 话虽如此,袁枚毕竟是一位有丰富烹饪、品食经验的美食家,他记录的食单对于认识真正的传统美食还是很有价值的。 相比之下,另一些缺乏烹饪经验的文人想象,可靠性就只有张春桥活烤甲鱼的程度了。金庸老先生不幸就是这样的典型。 例如《神雕侠侣》中洪七公和杨过吃烤蜈蚣的桥段,称蜈蚣肉「雪白透明、有如大虾、甚是美观」,「满嘴鲜美,又脆又香,清甜甘浓」,基本属于胡编乱造。 更知名的例子是《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洪七公做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二十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二十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 美食家蔡澜后来联合鏞记餐厅,用电钻钻火腿的方式成功做出了道菜,传为美谈。但被问及金庸是如何发明这道菜时,蔡澜的回答是:「乱写」。 老爷们吃的,还能差吗? 既然名人、老菜谱和民间传说都不甚靠谱,商家们便把目光盯上了官府和宫廷。按照中国人的历史智慧,官老爷、皇帝老爷吃的,还能差吗? 这种想法在其时代自然没错。但是,今天所谓的官府菜或宫廷菜,究竟是不是当年真正的官府菜、宫廷菜,又能不能被现代人接受,其实都很成问题。 所谓官府菜的传说,多从晚清开始。 大清即将倾覆,众臣工无心国政、醉心吃喝。对官员而言,下馆子有失身分,出于私密和排场需要,就需要设家宴。 家宴菜肴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叫餐馆送菜,层次较低,一般是偶尔设宴的小官僚采用。第二种是把餐馆的大厨请到家里来「包席」。而最为普遍和知名的一种,则是官宦自养的家厨,这就是今天所谓「官府菜」的来历。 · 晚清宴会图景 不过,今天的许多官府菜到底能不能追溯到这个传统上,实际上是颇有疑问的。 以1980年代再次火爆起来的官府菜代表「谭家菜」为例。 按照他们自述的起源,谭家祖籍广东、世代书香,同治十三年(1874年),谭宗浚高中「榜眼」,进京为官。在官场宴请间,他亲自研究琢磨,礼聘名厨,融合粤鲁风味,遂形成了其独特的菜式风格。 · 谭家菜的「传人」与谭宗浚像。 问题是,这只是谭家自述的版本。而历史上,谭宗浚在官场并不得意,在京官里只能算个中下层,比他能养厨子、能讲宴请排场的大有人在。 早在1888年,谭宗浚便被排挤离京,在途中病逝,年仅42岁。而谭家菜在京城暴得大名,是在1909年其子谭瑑青重返北京、将谭家菜作为私房菜对外营业之后,尤其是民国初年。 谭瑑青本人的官职只是一个低级秘书,否则也不必经营餐饮业维持生计。他此前离京已二十余年,这个谭家菜到底与他父亲二十多年前的官宦生涯能有多大关系,更多是一个说法的问题。 · 如今,比起「选料精,下料狠,做功细,火候足,口味纯」的宗旨,人们更喜欢谈论的是它的价格 谭家菜毕竟有祖迹可寻,也确实算得上一代名菜,而另一些商家自称的官府菜,直接拿「衙门菜」强行附会,完全是指鹿为马。 例如曾经试图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官府菜,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 有关方面还编著了一本专门介绍陕西官府菜来历、菜式的图书 据学者考证,「陕西官府菜」第一代传人张发衡「原在关中州县衙门执厨」,后来自营饭馆也主营条子肉、米粉肉、大烩菜、包子、面条等衙门菜。所谓「衙门菜」,就是过去衙门食堂给属吏和衙役充饥的伙食,官员本人都是不吃的。 这种「官府菜」的水平,想想各学校食堂都有的黑暗料理,以及阿姨抖动的勺子,就可想而知了。 · 某网站发布的文章截图,陕菜传人自认就是衙门菜 比官府菜更高一等的是「宫廷菜」。这里的宫廷菜指正经的清代宫廷饮食,附会慈禧乾隆的杂牌小吃不算在内。 清代宫廷日常餐饮各有定例。皇帝、后妃如果另外想吃什么,则由膳房专门制作。厨师的任务主要是「迎旨」。所谓迎旨,就是掌握老佛爷的口味偏好,或者根据帝后们的心情做一些适当的菜肴。 · 清代宫廷有两处御膳房,此为养心殿附近的一处,1920年代已经破败如斯 · 御膳房内景 宫廷饮食到底是骄奢淫逸、花样百出,还是单调乏味,逼得皇帝吃小灶,传闻多种多样,很难考证明白。幸运的是,清代御膳房的手艺可以算是传承到了今天,每个人都能一试。 清朝垮台后,御膳房的老师傅们出于生计,合伙在北海公园开了一处茶社,经营抓炒、小吃等菜式,几经浮沉成为今天的「仿膳饭庄」。 仿膳的菜式有的来自创始厨师们的承袭,有的则是后世根据宫廷记录试制。这些宫廷名菜,突出的特点是好看。1960年代以来,仿膳成为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还多次去国外表演厨艺。 但是食客们并不仅仅是来看的。过时的点心样式,被逐渐淘汰的软糯烂口味,落后的经营服务,让不少当代消费者大为失望。 · 某点评网站食客对仿膳的评价 官府菜价格高不可攀,宫廷菜陈腐而画风诡异,还是琢磨琢磨普通老字号的传统名菜吧,这多少有些过去的老味道吧。 问题是,谁说过去的老字号就不做工业菜呢? 早在老字号们还不那么老的时候,像今天的传统美食爱好者这样感叹老字号今不如昔、技艺失传就已经很流行了,根本不用等到改开之后。 1950年,周作人就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近四十年来味之素上了市场,一方面给予家庭主妇与旅客以不少便利,一方面也使得大饭馆渐趋于堕落,因为有了这个,无味者使之入不是难事,更不要什么作料与手段了。十多年前有过一件笑话,日本的御厨房派人到北京来调查,到东兴楼学习,研究锅贴豆腐的做法。可是回去试做,却没有那么好吃,心想一定是什么秘诀不肯传授。备了重贿再去请教,回答说:你没有搁一点味之素么?——周作人,《味之素》,1950年5月11日 (大象公会,狸花猫)

舌尖上的蝙蝠 人類與蝙蝠的互相傷害

蝙蝠是动物界的奇葩。 它小小的身躯简直是一个大型病毒库,包括狂犬病病毒在内的一百多种病毒集于一身,俨然活体生化武器。在高度密集的群居状态和长距离飞行过程中,蝙蝠们互通有无,实现了病毒的集散。而出于其特殊的免疫系统和DNA修复能力,蝙蝠自己却百毒不侵。 这么一个会飞的病毒库,也给病毒的变异提供了温床。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代谢率极大提高,体温升至38℃~41℃,有的病毒被杀死,有的病毒则经受住了考验。因此,能在蝙蝠身上存活的病毒可以说都是病毒中的佼佼者,当它们转移到人类身上时,发烧——这一人类对抗病原体入侵的保护性机制也便奈何不了它们了。 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马尔堡病毒、欧洲蝙蝠丽沙病毒、梅那哥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这些令人胆寒、造成人类严重损失的病毒都要追溯到蝙蝠。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感染这些病毒是通过果子狸、家猪、马、单峰骆驼等中间宿主,而非直接来自蝙蝠。此次新型肺炎,大抵也是在类似的情况下产生的,某种「野味」扮演了中间宿主的角色。         · 这些「野味」的某一种或多种可能扮演了病毒中间宿主的角色 不过近乎无解的埃博拉病毒,则与非洲某些地区的人直接接触、食用蝙蝠密切相关。在许多人看来,吃蝙蝠是相当重口的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蝙蝠长相狰狞。如果了解到蝙蝠五毒俱全,想必大家会更加难以下咽。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便是食用蝙蝠在中国是有着悠久传统的。 吃蝙蝠养生,吃蝙蝠治病 养生与药用,这是古书对食用蝙蝠效用的基本认识。 古人认为,食用传说中的白色蝙蝠可以延年益寿,甚至成仙。 根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五百岁的蝙蝠是白色的,因为头重脚轻而喜欢倒挂,吃了可以升仙,故亦有「仙鼠」之名。 东晋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千岁的蝙蝠是白色的,风干之后研磨成末,吃了可以延年益寿。 东晋郭璞的《玄中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认为百岁的蝙蝠是红色的,千岁的蝙蝠是白色的。 《太平御览》引《水经》,说交州丹水亭下有个极深的洞穴,里头的蝙蝠吃了可以超凡成仙。 诸如此类的记述史不绝书。在古人的观念中,白色的动物是祥瑞。白蝙蝠是高冷的仙物,「八仙」中的张果老,传说便是白蝙蝠变化而成。因此,食用白蝙蝠有其奇效。 蝙蝠自然不能真的活到五百岁甚至一千岁,但白色的蝙蝠的确存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白蝙蝠(白外叶蝠)便是白色的,堪称蝙蝠中的颜值担当。 · 洪都拉斯白蝙蝠 吃普通蝙蝠,则是因为在中药体系中,蝙蝠及其粪便可以治病。 如吃蝙蝠可以治疟疾。《太平御览》引范注《治疟方》:「蝙蝠七枚,合捣五百下。发日鸡鸣服一丸,乩晷一丸。遇发,乃与粥清一升耳。」 如吃蝙蝠可以治耳聋。现藏法国的敦煌写卷《五藏论》称:「天鼠煎膏巧疗耳聋。」「天鼠」即蝙蝠。 再如吃蝙蝠可以治眼疾。可能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和魏晋时期的《吴普本草》都说蝙蝠风干之后可以治眼盲,尤其是可以增强夜视能力。蝙蝠的粪便被称为「夜明砂」,它还有「天鼠屎」「石肝」「黑砂星」等雅号,据说吃了可以清肝明目,治疗夜盲症等眼疾以及疟疾。 · 夜明砂 此外,蝙蝠和蝙蝠粪便据说还有其他奇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伏翼》中记录了它们的各种药用价值和服用方法。 在个别地区,蝙蝠也被作为一种食材看待,以岭南较为典型。宋人苏轼被贬岭南时曾写下「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的诗句,说的便是岭南人「烧蝙蝠」的饮食习惯。根据一份调查报告,广州常住居民中大概有5.4%的人吃过蝙蝠(另一份报告的数据为8.35%),并不普遍,但也说明吃蝙蝠的现象在岭南至今存在。 全靠名字取得好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蝙蝠虽然偶尔有差评,如曹植的《蝙蝠赋》对蝙蝠的描写就比较负面,但很多时候,蝙蝠是不折不扣的吉祥物。 鲁迅《谈蝙蝠》一文中说:「(蝙蝠在中国有好的名誉)这也并非因为他吞食蚊虻,于人们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以这么一副尊容而能写入画图,实在就靠着名字起得好。」 由于「蝠」谐音「福」,而且倒悬而睡,有「福倒(到)」的寓意。再加上蝙蝠在小型哺乳动物中属于寿命极长者,最长可达三四十余年,而同等身型的老鼠寿命仅有两三年,它还是长寿的象征。 尤其是明清时期,蝙蝠的形象频繁见于建筑装饰、绘画、陶瓷、雕塑、刺绣等处,恭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更是用了9999只蝙蝠样式的装饰。蝙蝠的通常搭配有:五只蝙蝠指「五福」,红色的蝙蝠指「洪福」,与鹿一道出现指「福禄」,与桂花一道出现指「富贵」,与寿星、寿桃一道出现则寄寓「福寿」的期望。 · 五福捧寿 由于蝙蝠吃蚊虫,故引申出扫荡奸邪的意义,如蒲松龄写过一首《驱蚊歌》:「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在捉鬼之神钟馗的画像中,常绘有蝙蝠引路。 · 钟馗与「红(洪)蝠(福)」 蝙蝠这种光辉正面的形象却没有给自己带来好运,吃蝙蝠也因此被认为可以去病延年。 与中国相反,蝙蝠在西方的形象一直相当负面。在摩西五经之一的《利未记》中,它就被点名列为「可憎,不可吃」,后来更被视为邪恶、魔鬼的象征。西方文化里的恶龙、撒旦和蝙蝠在形象上同构,女巫和更晚近的吸血鬼也都与蝙蝠有紧密联系。 · 电影《德古拉元年》剧照 不过,也有人解释道:西方人之所以几乎不吃蝙蝠,另一层重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蝙蝠实在太小了。在那些蝙蝠体型较大的地区,如非洲(如几内亚、尼日利亚、刚果、坦桑尼亚等)、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岛屿(如关岛、帕劳等),一些人也多有食用蝙蝠的现象,中国人其实并不孤单。 互相伤害的人类与蝙蝠 非洲许多地区的人都喜欢食用红烧或烤制的蝙蝠,令人胆寒的埃博拉病毒便与当地人直接接触蝙蝠有关。由于蝙蝠是能飞的哺乳动物,一些非洲人认为食用蝙蝠可以获得蝙蝠的力量。正如一些非洲人认为食用大猩猩可以获得大猩猩的力量——艾滋病很可能是在人类与大猩猩以及其他猿类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开始传播。 帕劳蝙蝠汤是世界闻名的黑暗料理(类似的烹饪方式也见于印度尼西亚、关岛等地)。帕劳人认为蝙蝠能吸取草木之精华,故食用它们也便对人有益,通常的做法是取整只蝙蝠与椰奶、香料一起烹煮。 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一些「重口慎入」的蝙蝠汤照片,其实来自帕劳蝙蝠汤,与中国无关。发布者称其为「武汉名菜」,并杜撰出「福寿汤」的雅号,其实并无依据。 泰国某些地方的人则将蝙蝠放在木炭上慢慢烘烤,或是将它们切碎放入传统的泰式菜品中,认为可以增强男性的性能力(这也是一些国人热衷野味的一个重要理由)。之所以有这样的联想,恐怕与蝙蝠极强的繁殖能力有关。 但再强的繁殖能力,也赶不上人类的捕杀。 关岛狐蝠是生活于关岛的一种蝙蝠,已经灭绝。关岛的原住民查莫罗人向来有食用关岛狐蝠的习惯,但真正令它们灭绝的,还是美军的到来。随着关岛成为美军基地,热带雨林被破坏,狐蝠的栖居地被挤压;关岛狐蝠也不再限于原住民的盘中餐,而成为饭店的特色佳肴。1968年,世界上最后一只关岛狐蝠在饭店中被食客享用。 关岛狐蝠被认为与一种痴呆症有关,由于关岛狐蝠食用苏铁种子,苏铁种子中的毒素通过狐蝠肉进入查莫罗人的身体,导致查莫罗人患神经退化疾病的概率是全球其他地区人群的100倍。在关岛狐蝠灭绝之后,患病的查莫罗人大为减少。关岛的本地蝙蝠近乎绝迹,但食蝠之风不绝,只得从其他地区进口冷藏蝙蝠。 · 逝去的关岛狐蝠 捕杀狐蝠在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同样极为普遍,当地的狐蝠因此濒临灭绝。1998年马来西亚尼帕病毒的流行,正是由于森林被破坏,一些狐蝠迁移到一座养猪场附近的果园觅食,猪吃了狐蝠吃剩的芒果而感染病毒,继而引起了尼帕病毒在人类中的大爆发。为此,马来西亚扑杀了110万头猪。 · 2011年的美国电影《传染病》,就是以这一现实事件为原型,描述家猪食用了蝙蝠吃剩的香蕉,导致全球传染病的大流行 人类是历次疾疫的受害者,蝙蝠又何尝不是受害者? 蝙蝠虽然外形不讨喜,且携带了许多可怕的病毒,但大多昼伏夜出,避居洞穴,极为低调,与人类原本没有多少交集。它们主要以昆虫和植物的果实为食,在森林中授粉播种,对农业生产和森林生态都至为关键,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通常情况下,蝙蝠可以说人畜无害,我们并没有必要将它们妖魔化。无论是蝙蝠还是果子狸,抑或其他野生动物,「罪魁祸首」这样的污名对它们来说并不公平,它们不应为一些大型的传染病背锅。近年来一些可怕的人畜共患疾病,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过度打扰野生动物,甚至捕食野生动物。(大象公会 陈民镇)

1918年流感4千萬人死亡 爆發是謎消失是謎

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Fort Riley)的军营医院,病房内被感染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军人塞满。(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新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让人们不禁再次思考,人类究竟是强大还是渺小。有时人类自以为强大,我们的科技能送卫星上天,能进行星际旅行,能制造出核武器……有时我们又倍感脆弱,瘟疫来临时,我们才被迫思考,人类竟然连小小的病毒和细菌也对付不了,这些渺小的生命,竟然有可以毁灭人类的力量。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瘟疫似乎来无影去无踪,它来时快的令人心惊,去时也快的让人诧异,它似乎带着任务,长着眼睛,做了它要做的事就会离开。100多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就是如此。 1918年 全世界约20%-60%人口感染西班牙流感 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大名鼎鼎,其危害甚至超过了中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造成了约4000万人死亡,与最近30年流行的爱滋病打了一个平手(全球大约有7000万人感染爱滋病,2000万人死亡)。 这场瘟疫的爆发时段是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持续一年半时间。根据不同说法,有说当时全世界大约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有说当时有5亿人感染流感,有说当时有10亿人感染流感(当时世界总人口为17亿),如果有10亿人感染,那感染率已接近60%,情况让人惊心。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 爆发速度之快 让人始料不及 有医学资料表明,“西班牙流感”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1918年3月11日,这个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感冒,开了几片感冒药。 但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随后,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后,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美国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感冒”的踪影。 不过,这一阶段美国的流感疫情似乎不那么严重,与往年相比,这次流感造成的死亡率高不了多少,症状也几乎一样。在一场伤亡数千万人的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军方很少有人关注到这次流感的爆发——尽管它几乎传遍了整个美国的军营。 随后,这种西班牙流感,突然演变为可怕的致命流感,而且爆发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 西班牙流感之所以叫做西班牙,是因为西班牙全国感染该病的高达800万人,连西班牙国王阿方索三世也被感染,是感染率最高的国家。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门被迫关门,电车停运。 突然出现 突然消失 出现是谜 消失是谜 西班牙流感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前后又三波感染,并不是每一波都造成大量死亡。 它的奇怪之处在于两点: 第一,死亡率极高而且都是青壮年。普通流感导致的死亡率一般是百分之0.1,而且死亡的多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或者抵抗力很弱的儿童。 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却正好与之相反。它的致死率高达百分之2.5,全世界高达10亿人感染,死亡人数为2500~4000万人,而且死亡的均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第二,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至今为止不明白消失的原因。 就如同之前说的,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三波流感 蔓延全球 18个月后神秘消失 西班牙流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蔓延全球,共发生三波。 第一波流感到底在哪里发生已经不可考证。明确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死亡率也很低,仅仅比普通流感略高,所以没有国家给与重视。 第二波西班牙流感开始于8月,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很多地方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到八,甚至十。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麦什德(Meshed)便发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据说是由阿什哈巴德所传出,但因俄国内战而无法确认。 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 第二波流感死亡率极为惊人,远非普通流感可以相比。奇怪的是,和普通流感死亡者多是老人儿童和病人相比,此次流感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 由于不知道致病原因,该病几乎无法治疗,依靠人自身体抗力决定是否能够脱险,造成普遍的恐慌。加上传染性非常强,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西班牙流感平均致死率为2.5%,但有些地方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比如美国旧金山病死率8.98%,几乎10个感染者中就有1人死亡。 其实西班牙流感本来也许不会传播这么快,但是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有人甚至怀疑这场疾病是德国人的细菌战,但当时的德国也在一年内死亡了几十万人。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至今也搞不清消失的原因。 在澳大利亚,流感延续到了1919年8月(南半球的冬季);至于在夏威夷,则是延续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 许多爱斯基摩部落由于缺乏医疗,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有一村80人死于流感73人,居然成为死亡率较低的村子。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该国到处尸体堆山,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来掩埋。 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类聚集地。 西班牙流感夺去2500万到4000万(一说7000万或1亿)条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西班牙流感的爆发,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青壮年死亡太多,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至于在青壮年死亡率较高,有两种理论:一是老年人口已经经历过各种流感,可能感染过西班牙流感的某种雏形,因此已有抗体,所以对流感比较有抵抗力。二是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剧烈,形成“细胞激素风暴”,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 重新调查“西班牙流感” 在1910年代,人类尚且不知道存在病毒性感冒。到了1933年,英国科学家分离出第一个人类流感病毒,并命名为H1N1,这才知道病毒是导致西班牙流感的罪魁祸首。遗憾的是,当时的西班牙流感受害者遗体大多被焚烧,少量被深埋,到了1933年早已腐败,无法研究。 1950年代,美国曾经组织了考察队赶赴阿拉斯加挖掘死于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病人的尸体,期望得到可供研究的病原体。很遗憾,那些埋葬在永久冻土带的尸体因为解冻腐烂而失去了研究价值。 1998年2月,美国国防病理中心(AFIP)辖下所属的分子病理部门,在阿拉斯加发现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爱斯基摩女子的尸体。这个爱斯基摩人聚集的小镇,在1918年11月由于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样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质。这个样本给予科学家第一手资料来研究这个病毒。 美国科学家在高度隔离的实验室中,研究当年的病毒。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员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经被重组。2005年在亚洲发生的H5N1禽流感病毒与1918病毒有些地方类似,但是目前禽流感很难变成人传人,大部分只能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 重新调查“西班牙流感”有一定的危险性。科学家建议在生物安全性最好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以免“西班牙流感”病毒泄漏出实验室,再度危害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