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讓我們來談一談抑鬱症

加拿大都市网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總目標是為了提升對於精神衛生的認識和動員支持促進精神衛生的行動。

青少年時期和成年後最初幾年是發生諸多變化的關鍵生命時期。離家、開始大學生活或新工作都可能令人生畏和導致壓力。與虛擬網絡不分晝夜的鏈接也會帶來額外壓力,很多年輕人發現應對改變和不確定性充滿挑戰。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挑戰雖然困難但是可控。但對於一些人,如果沒有支持和干預,這些情緒可能導致焦慮、沮喪、成癮,或其他形式的精神疾病。

「抑鬱症」已成為困擾人類的第一大精神問題,有人把它形容成大黑狗,看着黑狗在生命中時來時往;有人飽受其困擾,但仍在頑強地抗爭;有人經過艱難的攀登最終到達山頂,遇見了一個嶄新的自己……讓我們停下腳步,來了解、聆聽、感受,走進「抑鬱症」,還原這個世界更多的色彩。

抑鬱症是一種身體的疾病

和感冒、發燒、腸胃炎一樣,抑鬱症是一種身體的疾病,並不能靠患者主觀意願就可以控制。抑鬱症成因複雜,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後天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抑鬱症在不同人的身上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遙遠。抑鬱症典型的表現是三低癥狀:低情緒、低意志力、低興趣。當你總是莫名地情緒低落、悲傷,對前途感到渺茫,對周遭一切、甚至遊戲都不感興趣,並且出現記憶力下降、學習能力減退等情況超過2周,就需要警惕抑鬱症的出現了。

它的到來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因為它會放大我們在生活中的挫敗感和無助感,讓我們感覺這個世界是灰色的。

抑鬱症和情緒有關,但它又不是一種單純的情緒問題,而是一種涉及到大腦、身體的疾病。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和普通人的大腦存在着顯著的差異:核磁成像的結果顯示,相較於普通人,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恐懼感相關的腦區-杏仁核會變得更大更活躍;而和記憶、認知相關的腦區—海馬體體積明顯變小。杏仁核的改變會放大抑鬱症患者的恐懼情緒,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恐懼會比普通人更強烈。而海馬體的萎縮通常對應着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的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抑鬱症持續的時間越久,大腦海馬體的體積就可能越小。

此外,抑鬱症患者的多巴胺,血清素的分泌均會有變化。這些因素,會讓抑鬱症患者喪失快樂的能力,也會讓他們陷入迷茫中,覺得自己一點點小事都做不好,加深自己在生活中的不配得感。

青少年是抑鬱症的高發群體

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罹患抑鬱症的比例更高,根據最新版的《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顯示,72%的患者確診年齡在25歲之前,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初次確診時間集中在中學、大學和工作階段,即青春期開始後。13-17歲是抑鬱症的高發區。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應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實際上,抑鬱症的成因複雜,誰都無法三言兩語講清楚。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抑鬱症的發生和長期的慢性壓力息息相關。

美國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在他的著作《自驅性成長》中對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生提出了一項新的看法:新時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備的壓力應對機制,這導致了抑鬱症在青少年群體中更大規模的爆發。斯蒂克斯魯德也曾指出,處於長期的慢性壓力之中,恰恰是目前發生在世界各地許多孩子身上的事。製造這種慢性壓力的並不是多麼重大的危機,而是持續的失控感。

實際上,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絕大部分都對同伴的評價很敏感,一次不友善的對待,可能就會讓他們困擾好幾天。而由學業所引發的家庭、學校帶來的慢性壓力,可能會讓青少年持續暴露在失控之中。一旦患上抑鬱症,我們該如何面對?首先,你可以去醫院尋求專業的幫助。因為缺乏專業相關知識會讓你自己無法正確使用量表去獲得準確的檢測成果。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的醫生更專業,更權威,他們能夠給與你更恰當更合適的幫助。其次,請告訴自己,哪怕是真的生病了,也不是你的過錯。如果你是一個抑鬱症的患者,你身上的疲乏、極端情緒、成績上的波動,不是因為你懶,缺乏意志力,很可能是因為生病造成的。你並不需要為得病羞恥,就像感冒一樣,當你開始正視它,開始採用科學的治療方式,就有可能戰勝抑鬱症。然後,請及時向家人求助,大大方方地向家人坦誠生病的事實。請相信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願意支持你的人,他們會協助你度過難熬的抑鬱時光。

澳大利亞插畫家馬修·約翰斯通自20歲出頭就被抑鬱症困擾,他形容抑鬱症是一隻「大黑狗」。面對被「大黑狗」充斥的生活,他曾奮起反抗又無力地躺倒在地,努力自救卻還是被「大黑狗」制服而無法動彈。「黑狗」一度令他徹底屈服,幾乎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氣和決心。然而憑着一絲抗爭的意志,他決定尋求專業的幫助和指導,正視抑鬱症,不再獨自抵抗,並逐漸治癒。在治癒之後,他寫了一本書叫做《我有一隻叫抑鬱症的黑狗》。這本書幫助更多人了解了抑鬱症,也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心靈上的治癒。

除了抑鬱症,在如今互聯網時代,我們也應該尤其關注數碼世界中的精神衛生。如果負責任地使用社交媒體,加強溝通和社會聯繫的益處顯而易見。但是社交媒體也給青少年和年輕人帶來風險。年輕人作為社交媒體的最大用戶群體,再加上處於成長的脆弱時期,社交媒體可對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年輕人在網絡世界中容易感受到同輩壓力、霸凌、孤立感和被冷落。由於年輕人在指尖所掌握的豐富信息和交流,很有必要在青少年和年輕人之中提倡負責任地使用網絡和社交媒體,以及培養他們具備在數字世界馳騁時保持心理健康的必需技能。

(作者:諸曉敏(中國計生協青春健康教育培訓師 浙江大學研究組專家,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圖片來源星島資料圖)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镁是人体必需矿物质 但摄取过多会有5个副作用

六种超级食物 让心脏更强健更健康

常见错误:那些会减缓头发生长的误区

十大有助除痰的食物以及去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