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又胖又健康?真的能做到「肥而不膩」嗎?

加拿大都市网

  儘管網絡上「以瘦為美」的極端觀念經常讓人詬病,但胖也是真的不可取。

  據統計,全球肥胖人口總數已經超過3億,且仍在逐年增加。肥胖與代謝關係非常密切,肥胖者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代謝問題。但有一類肥胖者,他們的代謝指標和常人無異,看起來除了體重超標以外並沒有太大的異常。這樣的「健康的胖子」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那麼幾位,他們時常炫耀自己的特殊體質,自稱「肥而不膩」。

  然而,一項針對38萬人的最新研究卻顯示,健康的胖子其實並沒有那麼健康。

  胖還是不胖,BMI說了算

  2021年6月10日,發表在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旗下學術期刊《Diabetologia》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肥胖的人,即使目前的代謝特徵正常,但長期來看,其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還是更高。

  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明確這個結論,我們得先知道什麼樣才叫肥胖。

  肥胖是一種脂肪組織在體內過度堆積的狀態。脂肪組織有着儲存能量、保溫隔熱、保護內臟器官以及調控內分泌等重要作用,是生命的必需品。但過多的身體脂肪卻會引起各種疾病。一旦體內脂肪超標,我們的外觀就會表現出所謂的「胖」。

  但胖這個詞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因此,我們通常用一個簡單的數值——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來判斷人的胖瘦程度。

  BMI的計算方法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比如某人身高1.8米,體重70公斤,那他的BMI=70/(1.8)2,約21.6。臨床上肥胖的判斷標準之一便是BMI指數在25.0以上。

  在中國,BMI大於24就會被視為超重。

  形成肥胖的原因很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個類別。外在的原因包括飲食過量和運動不足等,內在的原因則包括遺傳、疾病以及代謝異常等。通常的肥胖都是內外兩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肥胖和代謝,到底誰是因誰是果?

  很多人飯量並不大,但缺乏運動,一旦代謝水平跟不上,就會出現腹部脂肪堆積,造成內臟脂肪型肥胖等後果。而另一些人明明飯量不小,運動量也非常普通,但就是不會發胖,這便是代謝水平較高的結果。

  代謝水平與個體關係非常密切,不同的人代謝水平差異明顯。而同一個人在其不同年齡段,代謝水平也有很大差異。隨着年齡增長,我們身體的代謝水平會逐漸下降,這種下降從30歲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老年階段。這也是人到中年忽然發福的根本原因。

  肥胖和代謝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很難說清到底是誰造成了誰。一般認為,代謝異常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肥胖又可以反過來影響代謝。

  而我們今天報道的這項研究,可以說為肥胖影響代謝提供了潛在證據。同時,這項研究的結論也明確地顯示,無論代謝是否達到異常的水平,肥胖對身體健康的損害都是客觀存在的。

  代謝水平應該如何衡量?

  有很多方式都可以描述代謝水平,體檢中有很多相關檢查項。但判斷代謝能力不存在BMI指數或者體脂率這樣的單一指標,而是一系列因素的綜合體,比如血壓、C-反應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抵抗指數甚至腹圍,都可以作為代謝水平的判斷標準。

  在該研究中,把「代謝水平正常」定義為6個給定指標中的4個以上達標。而判斷肥胖則採用BMI指數,即BMI≥30定義為肥胖。這樣,所有38萬受試者就被分成四大類:代謝正常非肥胖、代謝正常肥胖、代謝非正常非肥胖和代謝非正常肥胖。

  其中代謝正常非肥胖,就是身體處於良好狀態。而代謝非正常肥胖,就是體重失控的同時代謝紊亂。代謝正常肥胖和代謝非正常非肥胖則比較特殊,可以分別理解為「看起來健康的胖子」和「看上去健康但其實已經不健康的瘦子」。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兩種身體狀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對脂肪組織的分類做一個簡單說明。

  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大有不同

  脂肪組織大體上可以分為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兩種。內臟脂肪主要以腹部為中心分佈,集中堆積在腹部器官周圍。而皮下脂肪主要分佈在全身的皮下組織中,特別是臀部和大腿處。與皮下脂肪相比,內臟脂肪不易外顯,通常在腹部開始隆起之前,內臟脂肪就已經在體內積聚了。這就是大多數不健康的瘦子所處的狀態。而看起來健康的胖子與此恰好相反。

  一般來說,內臟脂肪堆積比皮下脂肪堆積對健康的損害更大,內臟脂肪堆積往往意味着脂類代謝功能的弱化。在BMI指數≥30的肥胖人群中,大約有10~30%可以被判定為代謝健康。與其他肥胖人群相比,他們內臟脂肪堆積的情形較少發生,大部分人的肥胖是由皮下脂肪堆積造成,我們姑且可以稱他們是健康的肥胖。

  之前,有證據表明,代謝健康的肥胖者,患上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後的致死率並不比代謝健康的正常人高。和代謝不健康的肥胖者相比,代謝健康的肥胖者普遍更加年輕,他們看電視時間更短,更加喜歡運動,文化程度也更高。可以認為,相比而言,代謝健康的肥胖者擁有更低的健康風險。甚至有一些說法認為,代謝健康的肥胖並不是真正的肥胖,只要身體沒有不適,就可以繼續保持現有的生活方式。

  無論如何,胖都是需要警惕的狀態

  然而,本次研究卻給出了不同的結論。在隨訪11.2年之後,研究人員發現:與非肥胖的人群(無論是否代謝健康)相比,雖然代謝健康的肥胖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高,但心力衰竭的風險增加了60%、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增加了20%。代謝健康的肥胖患者,其全因死亡率和心衰死亡率分別增加12%和44%。

  與代謝健康非肥胖的人群相比,代謝健康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是前者的4.3倍。此外,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肌梗死以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總之,代謝健康的肥胖很可能只是向代謝不健康肥胖過渡的中間狀態,一旦體重持續提升,這種轉變的速度就會加快。本次研究就發現,在隨訪過程中,研究開始時代謝健康的肥胖者中,有三分之一在3到5年內出現了代謝不健康現象。換句話說,所謂的「健康的胖子」是一個偽命題,肥胖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種良好的、可以置之不顧的身體狀態。

  正如負責本次研究的Frederick Ho博士所說:「無論肥胖患者的代謝健康情況如何,體重管理對他們都是有益的。」

(科普中國 張仁美,圖片來源pixabay)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这些是对肠胃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物

10种值得购买有机版本的食物

当你有高胆固醇时可以吃奶酪吗?

3个原因告诉你为什么会在半夜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