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歐盟加懲中國電動車罰性關稅 北京手上有甚麼反制籌碼?

加拿大都市网

歐盟6月12日宣布,從7月初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在原有10%關稅的基礎之上再加征最高可達38.1%的懲罰性關稅。為什麼歐盟政策制定者會將矛頭對準中國電動車並且如此之不滿?中國又會採取哪些報復性反制措施?

此外,向歐洲出口的中國主要電動汽車製造商還包括上汽集團(名爵,MG)和極星電動車(Polestar)。極星是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合資推出的電動汽車品牌。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發現,歐盟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數量從2020年的約5.7萬輛激增至2023年的約43.7萬輛。

這種快速增長令歐盟感到震驚,歐盟認為北京對該行業的「不公平補貼」正在「對歐盟電動汽車製造商造成經濟損害的威脅」。

德國警告關稅可能引發「貿易戰」 損害德國企業利益

歐盟宣布即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征懲罰性關稅,其中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稅率。

不過,歐盟內部對這一決定也存在分歧。德國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其汽車行業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德國警告稱,關稅可能會引發「貿易戰」,損害德國企業的利益。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今年早些時間曾表示,「這看起來就像正在上演一場慢動作的交通事故。事故還沒有發生……還有機會找到出口。但是情況越來越緊急了。」

中國會如何報復?

德國之聲報道,中國對歐盟採取的措施予以強烈譴責。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責歐方的做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中國外交部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反制。

中國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中國工業界正在遊說政府對歐盟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並對歐盟豬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的說法是否屬實?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根據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中國國內產業有權提起調查申請,維護正常市場競爭秩序和自身合法權益。對於國內產業提起的申請,調查機關將依法進行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調查機關將啟動立案程序,依法對外披露和發佈公告。

中國《環球時報》援引一位中國汽車行業知名專家的呼籲稱,提高進口大排量汽車的關稅,以減少碳排放,此舉將打擊賓士和寶馬等德國高端汽車對華出口。

研究機構Sanford C. Bernstein指出,由於德國製造商在中國銷售的大多數汽車都是本地生產的,因此對德國製造商的影響會很小。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中,只有2%的進口車更容易受到更高關稅的影響,寶馬和平治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5%和19%。

 

Teneo全球風險諮詢公司的分析師維爾道(Gabriel Wildau)認為,中國可能對法國和義大利的奢侈品、化妝品、葡萄酒、巧克力及傢具徵收報復性關稅。他表示,雖然德國擔心其汽車製造商和化學品生產商遭到報復,但法國和義大利一直是歐盟內部對電動汽車徵收懲罰關稅的主要倡導者。

今年1月,中國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發起了反傾銷調查。一個法國白蘭地釀酒團體已經對中國有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深感憂慮」。

諮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創始人塗樂(Tu Le)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中國肯定會報復。我們會密切關注,法國和義大利的奢侈品以及葡萄酒是否被列入報複名單。」不過他又表示:「由於目前中國經濟並不景氣,可能他們只是叫的聲音比較大。」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表示,20%的關稅將意味着中國向歐盟出口的電動汽車數量將減少12.5萬輛,價值近40億美元。

榮鼎諮詢高級分析師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在歐盟公布加征懲罰性關稅的聲明之前曾在網上分析表示,懲罰性關稅可能「在短期內導致中國出口的電動車數量減少」。「考慮到2023/24年中國40%的電動汽車出口到歐盟,重新規划出口路線將是一項挑戰」。他表示,中國會在言辭上加重強調歐盟的調查出於政治動機,「特別是特斯拉被排除在調查樣本之外的情況下」。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游日注意 | 富士山人潮塞爆 7月1日起启用闸门阻乱象

俄乌战争|2022年和谈内容曝光 乌克兰同意割2地 一关键条款致破局

美19岁少年冷血枪杀双亲 当警面前将母爆头被击毙

沙滩晒日光浴竟遭失魂警车辗毙 美国妇无辜惨死引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