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医学新突破 癌症、老年痴呆治疗都将受益

加拿大都市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73岁的国际知名癌细胞和免疫学专家麦德华博士(Dr. Tak Wah Mak),在免疫学上又再取得新的突破,发现免疫细胞受脑部指挥;获加拿大总督帕耶特(Julie Payette)在今年6月下旬,颁发加拿大医疗研究中心(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Research, CIHR)的金叶奖(Gold Leaf Prize),表扬他在医学上的新发现。

麦德华表示:“两、三年前会觉得发现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是一生中最值得自豪;但今日找到脑部与免疫细胞有关连,证实免疫细胞是由脑部指挥工作,终于破解了医学上170年的谜团,才是个人更大的成就。”

德国科学家Rudolf Wagner在1849年,无意中发现一条脑神经连接到免疫细胞,但直到170年后,麦德华领导的研究小组,才发现免疫细胞可以制造神经元。事实上,1960年已经有两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细胞中有神经元,但当时觉得两者就像是将电线放在粥内。

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麦德华十多年前在美国纽约,遇到一名脑外科医生,谈及看到神经延至免疫系统。他说,当时觉得这名女医生很聪明,也有与别不同的想法。这名医生在麦德华的实验室经过6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剪除老鼠体内免疫细胞的神经递体(Neurotransmitters),然后植入过滤性病毒,发现免疫细胞对入侵的病毒没有反应,才终于证明杀菌也要用脑。

这项研究也许20年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得到,但没有人相信免疫细胞与脑部有沟通。他说:“科学研究就像在一间大屋内行走,完全不知旮旯转弯后有什么。”

麦德华师从诺贝尔奖得主Howard Temin后,获当时任安省癌症研究院院长的前博士后研究导师Ernest McCulloch,力排众议邀请他到多伦多开实验室。他说,在McCulloch的实验室工作时,认识一名日本九州大学主管内科的教授。这名教授得知他开实验室,带同大学校长和医学院院长联袂到访,并拍板派医学院毕业生到多伦多从事研究工作。先后有六、七名医学院第一名的毕业生跟随麦德华。

麦德华主导编写的2014年版免疫学教材,原订10年才需要改版,但因为免疫学日新月异,明年要推出第3版。本报记者摄

免疫细胞关系整体健康

麦德华说,相当幸运的是两年后取得突破性成果,与他一起发现免疫系统的T细胞受体的Yusuke Yanagi才25岁,医学院第一名毕业后尚未行医便投身研究工作。当时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找了30年尚未能成功。

免疫细胞关系著一个人的整体健康。他说,人体依赖T细胞受体辨认和区分人体自己的细胞与带菌细胞,然后免疫细胞才能攻击有害的细胞。免疫细胞未能发现外敌,固然会有大问题,如果免疫细胞不分敌我,正常细胞也一起消灭同样有大问题,肾衰竭、囊肿纤维症、狼疮和风湿等多种疾病,都是免疫细胞好坏不分全杀引起。

现时有科学家认为,很多心脏问题也是由于免疫细胞与心脏发生冲突,甚至老人痴呆也是免疫细胞失调。目前癌病治疗的主力研究是,让T细胞受体能够辨别然后消灭癌细胞。

他说:“免疫学在医学界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关系著整个人的健康。未来100年的医学研究,都必须认识免疫学的原则。以前很多医科学生觉得免疫学太复杂,认为不必学。现时是不能够不学免疫学。80%至90%的疾病,是免疫细胞与人体器官不协调所导致。”

从香港移民美国 科研路始于洗试管

麦德华在1960年代中,从香港随父母移民美国后,原先想入读加州柏克莱大学,但因为母亲担忧校园反战情绪影响学习,于是改到威斯康辛大学读化学工程,未几转修生物化学。他的科研之路是在大学实验室洗试管和烧杯开始。

病毒学家Roland Rueckert,是麦德华科研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麦德华到当时新到威大任教的Rueckert实验室,应征做清洁工作,头一天清洗工作完成后,询问是否尚有其他东西需要清洁。Rueckert回应没有,并以相同的时薪聘用麦德华参与研究实验。

Rueckert在1974年发表在《病毒学》期刊(Intervirology)的一篇论文,把麦德华列为共同撰写人。麦德华说,从Rueckert学到纪律和实验安排。

亚伯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麦德华在加拿大亚省的亚伯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导师建议他到多伦多的安省癌症研究所(Ontario Cancer Institute),向当时非常有名的Ernest McCulloch学习,并在Ernest McCulloch与James Till的实验室工作。他们两人共同发现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麦德华说,McCulloch是一名并不固守传统的创新思想家,教导他挑战教条和对一切抱持怀疑态度,为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McCulloch的教导是将自由的想像和冲破界限,与小心和有条不紊的方法结合起来。麦德华在1980年再返回威斯康辛大学,师从Howard Temin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Howard Temin不久后获诺贝尔奖。麦德华说,跟随Temin学习的一年非常重要,懂得谦逊。因为从McCulloch出师后,相信自己可以天马行空,不受限制任意作出假设。

Temin教他所有的自由思想,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和有洞察力。麦德华也受益于Temin跨学科和非传统的广泛知识连系。他比喻说,就像在澳洲翻起一块石头时,想到香港海滩上的另一块石头。本报记者

拒受行政工作羁绊 到任耶鲁一天即请辞

中国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麦德华博士今年73岁仍孜孜不倦,甚至比年届退休前更忙碌,国内每年飞20万公里,国外航班也有10万公里。他说,除了身体和精神仍相当好之外,也有很多非常有热诚的学生和医生跟随,有多名实验室技术员,已经跟随他工作30年,不忍向他们说再见。他说:“没有这些人,研究完全做不到。”

他说,虽然没有直接诊治病人,但从事研究也接触很多病人,看到的惨事太多。患脑癌的儿童有一半可以存活,但脑部受药物影响而不能够正常生活。去年美国两个机构合共给予超过1,000万元研究抗癌药物,既然外界相信他,手下又有一批杰出研究员,为什么不尽力而为继续工作下去,希望再在科学上有新发现?

麦德华30多岁时曾获美国耶鲁大学聘任为病理学系主席,但仅上任一天便辞职返回多伦多。他的回归震惊美加两国,并成为《环球邮报》的头版新闻。他说,当年仍一心从事研究工作,不想被行政杂务困扰,也是感激加拿大的恩情。

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在1993年时再次挖角,开价1亿元希望多伦多大学放人,要求麦德华每个月到洛杉矶工作一周,为期10年。麦德华期满后仍选择返回加拿大工作。

研究员薪酬仅及医生十分一

他说,在香港成长,在华仁中学读书时神父也对他很好,现在应要花一些时间作出回馈;担任文化基金会主席8年,之前也做了5年信托人。十多年来一直与香港大学病理学系有联系,去年获聘为客座。香港政府在过去一年积极希望发展生物科技,与特首林郑月娥商讨不下10次。港府拨款100亿港元开设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科技创新平台,麦德华也参与筹备成立生物医药科技中心;中国江苏无锡市也希望他开研究中心。

麦德华慨叹加拿大医生极少愿意钱少挨苦而从事研究工作。一名先后在多伦多和哈佛大学取得医生资格的研究员,虽然非常热心投入工作,但由于薪酬只有医生的十分之一,在家庭压力下也无奈离开。本报记者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巴黎奥运|法国警拘捕18岁车臣男子 图恐袭奥运足球赛事

政府推出首次购房储蓄账户 对哪些人有用?

加拿大最凶残“猪农杀手”狱中遇袭亡 曾杀49女碎尸喂猪

声称任职麦当劳网民建议 顾客切勿选点店内这些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