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微信群專門「對罵」?宣洩沒效果還有反作用

加拿大都市网

微信群。網上圖片

這場突然流行的對罵,起因是發泄減壓,但網絡發泄不等於沒有底線,虛擬網絡空間也不是法外之地

抱着好奇心加入一個對罵群後,一連串裸露的黃色動態圖在成都姑娘溫如玉的眼前刷屏了,讓她感覺「噁心」,退群之前,她向後台以「散布黃色暴力內容」舉報了這個對罵群。

突然之間,花式對罵群席捲網絡。近日,成都商報記者潛入了多個對罵群,目擊大尺度的辱罵言論,甚至涉黃信息充斥其中。

10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微信方面了解到,微信平台已經介入,一旦查實將會進行包括但不限於封停功能、限制登錄處理。心理學家指出,簡單、粗暴的罵戰,無法從根本上緩解壓力、宣洩情感;律師更表示,網絡空間里罵人,同樣要負法律責任。

微信花式對罵群興起:深夜罵到凌晨 凌晨罵到天明微信上的互噴群。

戴着面具

「群里都是不認識的人」「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發佈的二維碼掃碼而來」,對罵群興起,壓力是一個直接原因,另一個則是網絡角色和現實角色的差異化

言語宣洩

「人身攻擊請隨意」,方言差異、地域差別、飲食、發音甚至是火鍋的口味,都成了對抗性極強的罵點。肆無忌憚地罵,從深夜罵到凌晨3點,又從凌晨4點開始罵到天明

怎麼罵?

「人身攻擊請隨意」

深夜罵到凌晨,凌晨罵到天明

「我能說髒話了嗎?」剛加入一個以地域為名稱的微信群,就看到這句話,成都人朱不易嚇了一跳。他選擇默不作聲觀望一番。他看到,沒有理由、無需走程序,「XXX狗」……一名網友很快被另一群網友「問候」了全家。

很快,針對單個人的辱罵演變成了對一群人的辱罵,方言差異、地域差別、飲食、發音甚至是火鍋的口味,都成了對抗性極強的罵點。在這場淋漓的「戰鬥」中,每個人都是罵人者,也是被罵者。儘管場面已然失控,但多數人沒有選擇逃離,他們或參與罵戰或靜靜圍觀。

「就是這個感覺。」習慣了這個群後,朱不易說道。這一段日子,他工作上得不到領導的認可,生活中沒有與妻子處理好關係,對於漸漸老去的父母也充滿了懊悔,一樁樁大事小事的發生後,看書、打遊戲已經無法令他宣洩壓力。他所在的這個微信群公告寫道:「人身攻擊請隨意」,既然這是大家一致認可的遊戲準則,那麼自己也就不要太多現實中的顧慮了,朱不易這麼想。

飯可以不吃,罵戰不能停。從9日夜間10點到10日早上9點,這個微信群從幾十個人的小群發展成了一個322人的大群。從深夜罵到凌晨3點,又從凌晨4點開始罵到天明。

罵什麼?

起源於球迷的恩怨情仇

延伸到「紅鍋和鴛鴦鍋」都能對罵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這一輪微信「對罵群」的爆發,是不久前NBA總決賽中騎士與勇士的激戰。騎士勇士連續四年相遇,球場內的恩怨情仇蔓延到粉絲的生活。雙方粉絲建了一個群,扎堆兒開罵了。

目前,這個最初的對罵群遭到舉報而解散,但其帶來的影響沒有終結。記者查詢發現,「紅鍋和鴛鴦鍋」「喜歡花椒和討厭花椒」「微辣中辣和特辣」「全鍵盤和九宮格」「九零後和零零後」「麥當勞和肯德基」「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快手和抖音」「情侶和單身」……這樣的對罵群層出不窮。

每個話題只是對罵的由頭,由頭並不重要,大家只是想發泄,即便是在生活工作中從不吐髒字的朱不易也如此認為。「群里都是不認識的人,如果是朋友或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哪個敢這樣?」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朱不易也加入了「戰爭」:「我@了幾個剛剛發言沒多久的人,不用講理,挨個罵了句髒話。一開始我有些害怕,但當他們調轉矛頭用語言攻擊我時,我竟然有些激動。」沒過多久,又換成了另外一群人開罵,此時若有人罵得推陳出新、巧妙獨到,朱不易還想為之點贊,但他沒有這麼做,因為對罵群的規則就是:罵人、勸架的退群,受不了的退群,溢美之詞就不多說了。

為啥罵?

多是好奇跟風掃碼進群 有人發泄、有人「圍觀」

9日,成都商報記者通過各大社交平台上漫天飛舞的二維碼,被「安排」(由此產生的網絡用語,指掌握各個對罵群資源的人,將有意願進入對應話題群的網友拉入罵戰)到7個對罵群,包括「四川挑戰全宇宙」「王者榮耀vs英雄聯盟」「南方和北方」「相親相愛一家人」等。這些群以100人群為主,還有幾個500人群。群內信息發佈活躍,手機稍微離手片刻,便是「99+」未讀信息提示。

由於擔心被投訴,個別群頻繁更換微信群名。如上文列舉的群「相親相愛一家人」,起初名字帶有「對罵」或「互噴」字樣,後改為「互誇」,最終變成「相親相愛」。還有比較隱晦的表達方式,是將「對罵」,改成「rap」等英文字樣,rap意為說唱,在最早的對罵群中,由於某些網友罵髒話連貫且押韻,被形象地比作rap。

對罵群里的人是誰?記者觀察到:一部分人通過微博、微信等發佈的二維碼掃碼而來;二是在已有對罵群中,發佈其他對罵群二維碼,群成員一傳十十傳百。縱覽各群,群友多是陌生人,群成員設置隱私,微信資料多不可見,對於陌生人加微信私聊的願望多謹慎對待。

加入對罵群的動機是什麼?「一般微信群里發生什麼事會引起你的興趣?」微信群「四川挑戰權宇宙」里一位網友反問記者。「是有人發紅包或有人吵架了。」他又答道,除了如朱不易那種釋放壓力、發泄情感的人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加入對罵群享受圍觀爭吵的樂趣。

會診對罵群

心理學家:簡單粗暴走罵戰捷徑 無法從根本上解壓

對罵群的產生有哪些根源?情感宣洩的正確渠道有哪些?對此,記者採訪到了四川省科協心理專委會、四川省心理諮詢行業協會心理諮詢師張珂。

張珂表示,對罵群興起的原因是複雜多樣化的,壓力是一個直接原因,另一個則是網絡角色和現實角色的差異化。人在現實生活中受到規則約束,會產生不少的壓力。目前,網絡對罵相關的法規法制還不太完善,不會受到明確懲罰,也無需消耗資源或暴露真實身份,讓很多人利用網絡身份發泄自我的情緒。而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語叫「從眾」。網絡極容易短時間快速聚集很多人共同參與,人們認為:就算受到社會公眾的道德及規則批判,那也是一大群人在參與,作為個體在這麼大一個群體所承擔的社會道德價值批判會小很多。

罵人,按照需求理論來說,是屬於獲得自尊的方式,也有心理學家說是為了獲得一種存在感。罵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挑戰現有規則制度,當人類的「本我」需求因道德規範受到壓制以後,「本我」試圖去對抗,就會產生情緒。如果並沒有通過正常途徑釋放情緒時候,它也會以一種另外極端的形式進行發泄,如典型的「壓力發泄型裸奔」「摸老虎屁股」等方式。

張珂指出,儘管這種方式可以使人過度壓抑的情緒快速獲得暫時的舒緩,但網絡罵戰還是「弊大於利」。假如一個人今天在網絡發泄了,那明天就不再發泄了么?當下一次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又遇到一些壓力源後,他/她將會繼續選擇在網絡進行發泄,這種行為就反覆被強化,頻率越來越高,到最後,網絡罵戰將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對處在語言學習階段的青少年,如果在網絡上接受到了很多顛覆價值觀的語句,將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的。

如何正確宣洩情感?張珂認為,網絡罵戰直接、粗暴且無理,通過網絡罵戰這個「走捷徑」的方式,雖然能獲得短暫的愉悅期,負面影響卻比比皆是。真正的情感宣洩,傳統意義上的解壓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正確的方向和持續的動力才能產生效果。正如心理諮詢,不太可能和心理老師諮詢了一個小時,立馬脫胎換骨。通往正確的方向,道路往往是漫長的。

個體的邊界

在網絡空間里罵人同樣要負法律責任

微信互罵,存在哪些現實或潛在的法律問題?

律師認為,如果在網上公開相互辱罵的情節嚴重,是對他人人格的侮辱,是對他人名譽的損害,屬於違法行為。如果在辱罵的過程中,泄露了他人的隱私也涉嫌構成違法。最後,如果發佈虛假的恐怖信息而造成嚴重後果的,則涉嫌構成刑事犯罪。

律師指出,根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複製、查閱和傳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信息。如果有網民違反這些規定,按照《辦法》第十條的規定,互聯單位、接入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的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保留有關原始記錄,並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罵人,同樣要負法律責任。

首先應承擔行政責任。按照《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對網上罵人者,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其次應承擔民事責任。網上罵人實際上屬於一般侵權行為,由於網絡的高度開放性及網上言論的隨意性,對社會的巨大影響不可低估,在網上辱罵他人,對他人名譽帶來的損害比日常生活中辱罵他人更加嚴重。

如果網上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侮辱罪而承擔刑事責任。按照我國刑法有關規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貶低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就網絡上罵人傳播的速度、範圍以及影響力來看,應該認定為「公然」。刑法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來源:成都商報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多功能护眼台灯带USB充电口 打折仅售18.63

秘密小岛曝光!曾是加拿大痲疯病患者集中处

热搜!华人网友加拿大农场偶遇撒贝宁一家

三星FIT Plus超小闪存盘256GB 原价51.99特价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