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為全球第一經濟體

加拿大都市网

網頁截圖

 

據新浪網報道,彭博新聞社網站10月18日刊發題為《誰是世界頭號經濟體?不是美國》的文章稱,實力有很多種——外交、文化、軍事和經濟。所以更簡單的問題是:誰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幾乎可以肯定是中國。

很多人聽到這一說法時可能會反駁。畢竟,按市場匯率來衡量,美國創造的價值仍然最多。

但是,這一比較是一種誤導,因為在不同的國家產品的價值不同。如果同樣的手機在美國賣400美元,在中國只賣200美元,那麽,在我們用市場匯率來衡量時,中國的GDP就少計了50%。

總的來說,欠發達國家的物價較低,這意味着,它們的GDP被系統性地少算了。

經濟學家試圖用被稱為購買力平價(PPP)的調節辦法對此進行糾正。它並不完美,因為它需要考慮產品質量等難以衡量的東西。但是,它可能對一個國家到底製造了多少東西給出了一個更準確的描述。在這方面,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

如果你不信任含糊的購買力平價的調節,一個簡單的替代辦法就是參考「巨無霸」漢堡的價格。同樣的漢堡在美國的價格是中國的1.8倍。如果按這一比率來調節市場匯率,那中國則領先得更多。

在某些領域,中國的確領先得更多。中國的製造業產出在近十年前就已超過美國。中國的出口也比美國多出三分之一。

美國的評論員可能遲遲不願承認中國的經濟優勢,但全球其他國家開始認識到這一事實。

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遠非如此。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按順序排列分別是:卡塔爾、盧森堡、新加坡、汶萊和阿聯酋。

但沒有人會認為,卡塔爾和盧森堡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儘管人均數字對於一個國家人民的幸福非常重要,但它們不能轉化成綜合國力,除非這個國家也擁有龐大的人口。

中國人均收入不高只意味着中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發達國家只能通過創造更多新東西或使它們的經濟更高效來變得富有,但發展中國可以廉價地複製外國的技術或者模仿外國的組織行為。

當然,並非總是如此,許多發展中國發現自己的組織機構無法正常運傳、人力資本匱乏、經濟發展面臨其他障礙。

但是,有充足的理由認為中國將克服至少某些障礙。

文章稱,中國不僅僅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美之間的差距預計將變得越來越大。這一點在經濟增長統計數字中會繼續加以證明。如果這一懸殊繼續下去,用不了2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達到美國的一倍。

b01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刚刚,特朗普举行新闻发布会

政府推出首次购房储蓄账户 对哪些人有用?

恐怖剖腹夺婴|芝加哥女子助母杀孕妇 认罪判囚30年

华晨宇演唱会太嗨震碎歌迷肾结石!获网友封“再世华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