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安全成隱患

加拿大都市网

      微信實名認證

  支付寶實名認證

  收發快遞實名認證

  原以為生活像金剛罩一樣安全

  然而

  你的身份信息

  或以3分錢一條在網上被販賣

前有身份信息泄露「被貸款」前有身份信息泄露「被貸款」

今天有海淘額度被盜用

身份信息被用清關

消費者海淘額度莫名其妙被盜用

  上海的李先生在2017年雙十一期間,打算通過跨境電商海淘購買日用品,卻被告知,自己2萬元額度已經用光。但李先生自己根本沒買那麼多的東西。查詢後才發現,個人額度早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其他商家用完。而在新的一年,他的額度還在繼續被消耗。

  李先生記得在購物付款後第二天,客服人員告知他,2017年年度的個人跨境電子商務額度已經用完。李先生回憶自己整個2017年度購買的海淘商品肯定沒有超過兩萬元。

  一探究竟:查詢明細

  李先生通過海關總署下屬的跨境電子商務個人額度查詢平台進行了明細查詢,發現2017年的額度,自己用了1500元,其餘18500元額度被他人以李先生的名義進行了消費,而購買的渠道,遍布各大跨境電商平台。其他還有很多他從來沒有登錄過的電商平台、物流公司,有人冒用他的身份的信息進行商品購買,進口的額度達到18500元左右。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

  從2016年4月8號起,我國正式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政策規定,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是人民幣2萬元。額度內的交易,關稅為零,超過單次限值、累加後超過個人年度限值的單次交易,全額徵稅。

消費者身份信息被用于海關清關消費者身份信息被用于海關清關

  李先生髮現,有人還通過幾家大型電商平台使用了他的身份證號和姓名進行了清關,在聯絡海關、警方進行登記之後,李先生髮現,今年還有人繼續用他的名義進行清關。

  李先生:聯繫了海關,說讓我去找警方報警。警方那邊做了筆錄,但警方的回復是,他們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在2018年的1月份,我又進行了一個查詢,發現1月3號左右又有一家電商平台進行了冒用我身份信息進口商品。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自己也有一筆被冒用的跨境電商購物,平台信息顯示,有人使用了記者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和一個陌生的手機號碼在廣州一家跨境電商平台購買了幾百元的奶粉,記者隨後聯絡了該電商平台,工作人員黃先生表示,他們沒辦法核實身份證是不是由本人使用的。

  海淘身份信息驗證方式

  電商:提供身份證號碼和姓名。

  記者:不用原圖嗎?

  電商:不需要原圖,海關那邊判斷只需要姓名和身份證號沒問題。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海淘購物避稅進貨

  電商平台工作人員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查詢發現,不光是記者的名字,真正的買家還使用了其他幾個人的名義在該平台購買商品,全都郵寄到了黑龍江,但是他撥打電話號碼聯絡,對方卻說是在廣西開店,想通過這種方式避稅進貨。

  電商平台:它是一個商鋪,見到我們的貨物非常便宜,他的額度已經買完了,就用別人的額度去買,在我們這裡註冊了好幾個賬號,我問他怎麼找到別人身份證信息的?他就說網上找的。

  身份信息泄露誰該負責

  記者撥打了海關12360諮詢電話,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此類事件他們已經遇到很多了。

  海關工作人員:我們之前也有收到其他消費者跟我們反映過這種事情,一般就是您的個人信息被盜用了,有可能在某個地方被泄露了,所以有人冒用您的名義去進行通關,額度涉及比較大,而且是比較頻繁的話,建議您跟公安部門報案處理,因為海關這邊是沒辦法去判斷說是否是您本人操作。

  有消費者還向海關反映,會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空包裹。包裹確實用他的名字,而且也會發快遞到他那裡,但收到的卻是空盒,但是沒辦法知道買到的到底是什麼,寄到了哪裡。

  查詢有關個人身份信息泄露的報道,不難發現,個人身份信息早已成為網絡黑市上倒賣的「熱門產品」,半年前,還有一名前電商平台工作人員夥同他人盜取了50億條個人信息。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責任編輯:劉光博

新浪新聞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突发:美国发生大规模枪击 已1死26伤

户外必备!Columbia等品牌春季防雨夹克一律6折!

闪购打折加130元优惠券!男女通用激光脱毛器原价459到手199

杂货店商品重量不足 相关投诉两年激增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