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還原馬球運動 宋代盛行徽宗組隊全是宮女

加拿大都市网

早前熱播的內地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無論大家閨秀還是王公貴族,閑暇似乎都喜歡打馬球。 「馬球」在中國古代叫「擊鞠」,早在漢代就在名流上層流行。宋徽宗特別喜歡馬球,組建宮廷女子馬球隊,裝飾奢華。

《知否》中,小公爺齊衡與明蘭初遇,當明蘭在馬球場孤立無援時,齊衡非常主動為明蘭解圍,幫明蘭贏得球賽。劇中也有五姑娘如蘭,挑選開春衣裳時,心中想着的也是要穿着新衣到馬球場,足見當時社會對打馬球運動的憧憬與喜愛。

     
《知否》劇照 (網上圖片)

馬球在中國古代叫「擊鞠」,早在漢代時期就在名流上層流行。曹操第四子「陳思王」曹植,曾有詩云:「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文獻記載,唐代歷朝皇帝都提倡馬球運動,甚至落場參與者。後人在陝西干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發現打馬球壁畫,是中國目前發現有關馬球最早的形象資料。


《知否》劇照 (網上圖片)

據了解,唐穆宗李恆是一個超級馬球迷,據《新唐書·穆宗敬宗紀》載他「因擊球,暴得疾」,因打馬球受到驚嚇而中風,繼而喪了命。到了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專門頒詔,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課目之一。皇帝在太平盛世提倡馬球運動,也有軍事訓練的意義。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 (網上圖片)

打馬球,不僅為帝王和貴族階層的體育運動,對外文化交流也發揮作用。據文獻記載,當時相鄰的渤海、高麗、日本等國都有與唐王朝競技馬球的描述。現藏故宮博物院的《便橋會盟圖卷》,描繪了唐、遼兩國馬球比賽。畫面以唐太宗李世民與突厥可汗頡利,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於長安城西渭水便橋會盟之事實為背景,數名騎士策馬持杖爭擊一球,場面甚是壯觀。


元陳及之繪《便橋會盟圖卷》局部 (網上圖片)

《知否》中,明蘭英姿颯爽,在馬球場上毫不畏懼。其實早在唐代,女子打馬球就很普遍,亦不乏詩人記載。當中有王建的《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詩》:「十隊紅妝伎打毬」;以及花蕊夫人《宮詞》的「自教宮娥學打毬,玉鞍初跨柳腰柔」。


唐代打馬球的情況 (網上圖片)

到了宋代,馬球被奉為精英運動大力推廣。宋徽宗特別喜歡馬球,組建宮廷女子馬球隊,而隊長就是徽宗的貴妃崔修儀,隊員都由徽宗親自挑選訓練,裝飾非常豪華。徽宗甚至寫詩稱讚:「控馬攀鞍事打球,花袍束帶競風流;盈盈巧學男兒拜,唯喜長贏第一籌。」

除了馬球,《知否》中出現的投壺、捶丸當時也相當流行。捶丸是中國古代漢族球戲之一,是一種類似現代高爾夫球的運動,演化自唐朝的步打球。關於捶丸活動的最早記述,見於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署名為「寧志齋」的人編寫的《丸經》,專門論述捶丸,記載了「至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


明代的《捶丸圖》(網上圖片)

按照《丸經》記述,中國捶丸競賽規則早在1282年成立,時間比英國的高爾夫球競賽規則的確定早472年。因此,有部分史學家認為,「捶丸」很可能是在元代由中國傳入歐洲,並逐步演變為高爾夫運動。

在《知否》中,明蘭與顧廷因投壺結緣。 「投壺」就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會玩的一種投擲遊戲,也是禮儀,戰國時期較為盛行。到了唐朝發揚光大。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壺。


《明宣宗行樂圖》描述投壺情景 (網上圖片)

在宋代,投壺因司馬光的一番言論而變得更有深意:「既不過分,又非不及,這才可以中,正如我們為官,既不偏激,又非流散,才是正道」所謂正道,就是做人的根本。(來源:巴士的報)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游泳可用!骨传导耳机自带16GB播放器特价仅售55

大统华等华人西人超市最新FLYER!鸡翅大米白虾优惠

加拿大星岛获新闻大奖 加国唯一中文媒体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