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合國大會傳來消息 這兩天中國遭遇四面楚歌?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环球网

特朗普25日在聯大發表演講。

今天,從聯合國大會傳來消息,美日歐三方發了一個指向性很明顯的聯合聲明。

  這個聲明的大致意思是批評「一些國家」傾銷過剩產能,補貼國企導致不公平競爭,強制轉移技術,盜竊知識產權等等,還呼籲「自稱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先進WTO成員,在現有及未來的WTO談判中,要全面兌現承諾」。

  「美日歐發聲劍指中國」,聽上去挺唬人。

  加上前兩天美國和韓國也簽了自貿協議,有人立馬就嚇得跪了——美歐日韓要成立世界最大自貿區對抗中國,中國四面楚歌。

  「美日歐同盟軍」?

  這剛出來的聲明,聽上去都很耳熟對不對?

  先說說這個聲明的背景。

  這次美日歐部長級會議是當地時間25日下午在紐約舉行的,這正值今年聯合國大會熱鬧非凡的時候。

  與其說美日歐三方是要齊心協力打擊中國在貿易上的「不公正行為」,倒不如說這是給來開會的各方增加一點政治成果——既然來都來了,總是要談點什麼的。

  坦白說,這一聲明毫無新意。

  美日歐在對華貿易中有着相似的不滿,這是事實,也是聲明首先傳達出的信息。這一點,各方都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抱怨過了。

  這也是為什麼,這聲明聽起來有點老生常談。

  但要說它們團結起來對付中國,就誇大其詞了。

  它們首先談不上「團結」。

  雖然說到對華貿易時有同樣的抱怨,但如果聊聊美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它們的抱怨可能更多。

  中國與歐盟不久前成立了世貿組織改革副部級聯合工作組,體現了雙方為維護多邊貿易機制所開展的務實合作。與此同時,9月20日舉行了第五次中日韓自貿區研討會。

  就在這次聯大上,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呼籲各國不要開「民族主義」的倒車,不要倒退到「單邊主義」。

  很難說,這些國家和地區在貿易問題上,是與美國的分歧大,還是同中國的分歧大。

  歐洲

  「美歐達成自貿協定宣告全球新格局」,與中國的對決將是「人類史上空前的政經決戰」。

  這曾是今年夏天最大的謠言之一。

  它的起源是歐委會主席容克7月份和特朗普簽署的一份聯合聲明。

  在這份聯合聲明中,歐盟同意從美國增加進口大豆和天然氣,美方則同意暫不對歐盟汽車和零部件加征關稅。

  美歐在貿易戰上暫時休兵。

  不知是出於恐慌,還是其他暗搓搓的目的,「美歐將建自貿區」的謠言很快在網上傳播。

  然而實際情況是,容克剛回到歐洲,馬克龍立即站出來表示反對。

  作為歐洲的農業大國,可能美國大豆還沒到歐洲港口,法國農民就開着拖拉機趕着羊群進巴黎示威了。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說,美歐的這份聲明在具體目標和時間表上含糊不清,相比起制定一個廣泛的自由貿易規則,它「只是觸及了特定領域和做法」——但這已足以讓特朗普做出承諾,只要談判仍在進行,他就不會對歐洲汽車製造商徵收汽車關稅。

  換句話說,歐盟採取的策略是以拖待變。

  日本

  日本的心思,和歐盟如出一轍:既不願惹了美國,也不想在貿易上真吃什麼虧。

  特朗普的確很希望利用聯大的好時機,在貿易上再往前拱一拱。

  其中,日本是重點對象,因為安倍和特朗普將於27日舉行會談。

  但媒體稱,日本官員希望雙方能達成與歐美之間差不多的安排,因為安倍擔心,特朗普會要求他在開放日本農產品市場方面做出比TPP中更大、更具政治敏感性的讓步,並採取進一步措施限制汽車出口。

  農業和汽車,是美日貿易糾紛中的痛點和難點,由來已久。

  日本是汽車大國,也是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豐田、本田等品牌家喻戶曉。日本國土狹小,所以日本人普遍喜歡使用小型車,而美國車車型大、油耗大,這是導致美國汽車進不了日本市場的最主要原因。

  但日系車在美國卻頗受歡迎。根據美國調查公司Focus2Move去年年底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日系車則佔據美國本土汽車銷售前20名的一半以上。根據日本汽車進口組合和財務省的統計數據,2015年,日本向美國出口汽車160多萬輛,而從美國出口到日本的汽車僅為1.8萬輛。

  這也是特朗普一直耿耿於懷的事情:憑什麼你的車在我這裡賣這麼好,但我的車在你那裡卻賣不動?!

  至於美國農產品進入不了日本市場,主要在於日本政府一直將農業視為「聖域」,擔心外國農產品會衝擊本國市場的穩定,與此同時,日本農業地區是自民黨的最主要票倉,從自身執政穩定的角度出發,也會對開放農產品進口倍加謹慎。

  這些結構性問題,僅靠單方面的強行施壓,幾乎是無解的。

  韓國

  韓國簽的這份自貿協議,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真正收穫的第一份「成果」,儘管他從上台起就揚言要跟所有國家重新談判貿易協定。

  但韓國簽的這份協議,多少有些「屈辱」。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份美國賺了「面子」,韓國得了「里子」的協議。韓國用表面上的許多讓步,來換取了美國的不加征關稅,而且,有效期還只有三年。

  另一方面,雖然特朗普第一時間狂贊協議有里程碑式意義,但相對他一直以來的自我吹噓,最終拿到手這份協議有點「空」。

  比如,韓國承諾放棄對美國進口汽車執行韓國的安全標準,並將每年的進口上限增加至5萬輛。

  這看起來是韓國的讓步,但實際上,這種上限的增加意義有限。美國人喜歡開現代,韓國人卻不喜歡開別克。根據韓方的數據,2016年韓國對美出口汽車約96萬輛,貿易總額約160億美元,同時韓國從美國進口汽車數量僅約1.8萬輛。

  這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在日本遇到的阻礙有些類似——特朗普總不能一個個地去掐着韓國老百姓的脖子讓他們買美國車吧。

  雖然美國的關稅大棒似乎來勢洶洶,但僅僅面對韓國這樣一個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的「軟柿子」,特朗普也不能全搞定,也只能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開放,再開放

  中國人實在不必自己嚇唬自己。

  早在奧巴馬時代,美國就竭力推動TPP和TTIP,希望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區域建成自由貿易區。

  這樣的規模,比今天特朗普推動的,要大多了。在那個時候我們尚未驚慌失措,又何必在今天惴惴不安?

  更何況,當今世界是一個利益錯綜交叉的複雜體系,根本不可能用一把手術刀把它分割成清晰的對立陣營。中歐、中日的貿易規模都很大,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要拉世界與中國斗,完全不現實。

  比如日本,雖然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但安倍晉三依然小心翼翼地希望避免為全面的美日自貿協定打開通道,因為他擔心這會破壞亞洲地區自貿區的進程。

  的確,美國現在全面進攻的聲勢很大,但是實際效果並不怎麼樣。西方世界大體保持了中立態度,就國際環境來說,美國沒有佔到便宜。

  這是中國的實力換來的。今後中國更應當集中力量在把國內經濟搞好,不斷擴大內需,堅持對外開放,而且還要繼續保持與西方世界在諸多事務上的合作,中美很多合作能繼續的也應繼續。

  比如,在氣候變化、反恐、防止核擴散、消除全球貧困、穩定金融形勢,有的可以中歐加強合作,有的中美也能合作。貿易問題就這麼吊著,只要中國的繼續發展保持一個大趨勢,對華貿易戰註定要成為逐漸泄氣的皮球。

  來源:補壹刀

  文:花叨叨、李小飛刀、陳小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Canadian Tire最新一期店内优惠(5月3日-5月9日)

一个精明的跳蚤的一生:北大师弟眼中的“我妻之死”

《我妻之死》作者回应质疑:婚姻中并非坐享其成,有11年承担家庭支出

震惊!安省女子收到了20年前的多笔罚款,信用分突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