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疼痛手腳乏力,千萬別把這種病誤當老人病!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病症亦會令患者疲倦,故如老人指出易累,照顧者要多加留意。

老人經常腰酸背痛,手腳乏力,沒有胃口及精神萎靡,家人或以為是正常退化現象。然而這些看似普通並且常見的徵狀,卻不一定是退化造成。如果老人周身肌肉疼痛,徵狀持續,背後可能另一原因,需要深入了解及檢查清楚,不要讓老人白白挨痛!

撰文:陳旭英

96歲的何伯,半年前開始周身痛。

「父親身體一直不錯,雖然已屆高齡,有高血壓,但平日行動自如,喜歡自己一個人外出活動。但大約在半年前,他經常投訴周身痛,我們問他哪個位置痛,他有時指一指膊頭,有時摸一摸大腿,有時又按着腰部,總之就全身都有痛;另外我們發現他開始胃口下降,之前每餐可以吃一碗飯,但那段日子可能一整天都吃不夠半碗飯……」女兒何女士說。

由於周身痛,令他無法外出活動;同時因為胃口差,吃得少,體重逐漸下降,半年間由150磅跌至只剩100磅。

家人帶何伯見家庭醫生。當時醫生只當一般老人年長衰退,處方了止痛藥,但情況沒有好轉。

之後見骨科及中醫都沒有改善;最後約見曾為伯伯切除腸癌的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陳醫生。

風濕性多肌痛症主要影響中央軀幹,由後頸、肩膊至大腿等。

血液發炎指數高

陳醫生為何伯詳細檢查,包括驗血、正電子掃描,排除腸癌複發及身體有其他癌症,亦沒有任何感染。惟何伯癥狀持續,於是轉介他見老人科專科,再經詳細檢查,終發現伯伯周身痛背後的真兇!

養和醫院老人科專科黎嘉慧醫生稱,老人身體疼痛屬常見徵狀,但我們不應因為常見而忽略,任由老人挨痛。 「如果疼痛持續,影響日常生活,就需要追查清楚因由,加以治療,否則老人身體機能下降,情緒愈來愈差,像何伯的情況,半年內失去三分一體重,情況相當嚴重。」

黎醫生先詳細了解何伯的疼痛情況,發現他由後頸、肩膊、背脊到大腿都覺得疼痛,步行時十分困難;早上起床時更感到全身僵硬,特別是背脊,故很辛苦才能離開睡床。

何伯亦向黎醫生表示十分疲累,全身乏力。而當痛楚嚴重時,家人曾經召喚救護車送他到急症室求診,醫生檢查後發現發炎指數極高,身體又疼痛,故初時醫生判斷他有感染及痛風發作,處方了抗生素及治療痛風藥物,然而何伯出院後,依指示服藥都沒有改善周身痛情況。

黎醫生細閱病歷報告後,發現何伯不是骨科問題,他的痛楚主要是肌肉痛,但沒有特定一個位置痛。而在驗血報告中,腸癌指數CEA正常,但發炎指數及紅血球沉降(ESR)非常高,並有輕微貧血;影像掃描顯示肺部沒有感染跡象,尿液種菌報告亦沒有發現,排除感染及癌症複發。

期間黎醫生亦將個案轉介血液腫瘤科醫生了解,最終亦排除血癌或骨髓問題。


患者在60至70歲以上,以男士居多。

排除法 靠病徵確診

發炎指數高但沒有感染證據,黎醫生相信可能與自身免疫系統有關。於是再進一步做血液檢查,追查是否類風濕關節疾病,最終亦排除這個可能性。

黎醫生根據何伯徵狀而進行的各項檢查,都找不到任何證據指向病因,看似徒勞無功,但這正是醫生在追查病因上所用的排除法。當排除了上述可能性後,最後剩下的一個懷疑病症,便是答案。

「何伯的癥狀與風濕性多肌痛症吻合。這疾病無法透過影像掃描、組織檢查或血液檢測抗體等方式確認,沒有針對性的測試方法。所以必須因應徵狀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而治療風濕性多肌痛症需要用類固醇,療程大半年至一年,初時要使用高劑量,所以要非常小心作決定。 」黎醫生說。

結果何伯在接受三天高劑量類固醇後,全身痛楚消退,毋須再服止痛藥。而他的發炎指數及紅血球沉降指數,在一星期後開始回落,最後回復正常。血紅素水平亦逐漸回復正常。

然而長期肌肉疼痛令何伯肌肉萎縮及肢體僵硬,難以正常活動。加上長期營養不良,身體機能十分差,故需繼續住院調理身體,補充營養,及進行物理治療,鍛煉肌肉。

攻擊五十歲以上老人

「父親病後初期進食都很差,體力恢復方面較慢。當他病情穩定後,再進行物理治療鍛煉身體,用助行架幫助步行,同時亦要慢慢減少類固醇劑量,差不多一個月後才完全穩定及康復出院。」何伯女兒說。

黎醫生說,病情耽誤了半年才確診的何伯,在進行了兩個月物理治療後,活動情況有改善,但無法完全回復昔日狀態,因為他的肌肉力量實在很弱,步行能力仍較差。

到底「風濕性多肌痛症」如何影響患者?黎醫生說,風濕性多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簡稱PMR),是一種四肢和軀幹的肌肉疼痛綜合症,主要影響老人,50歲以上才有機會發病。

它和大多數風濕科病症一樣,突然出現,而病因不明,屬於自體免疫力問題。

患者的肩膊、盆骨附近和頸部出現疼痛和晨僵,持續半小時以上,情況維持一個月或以上。患者會胃口下降,另外血液中的血沉降比率超過40mm/h或50mm/h。

服類固醇一至兩年

「香港較多60至70餘歲的病人,數據顯示年紀愈大,病發率愈高。這不是常見疾病,在外國患者較多,特別是北歐國家,男患者又比女患者多;由於中國人的病發率不太高,故不容易被留意或被診斷出患病。加上沒有一些特定的驗血指標,更難確診。」黎醫生說。

病發初期,需要用高劑量類固醇抑壓免疫系統,「治療目標是在兩三個月之後以減葯,減到一個極低的劑量,維持數個月至一兩年不等。期間病人需要定期複診,醫生在減劑量時需要定期監察以免複發。待免疫系統完全沉寂下來,病徵消退,便可以停葯。」黎醫生說。

治療目標除了要控制病情,亦要顧及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特別是老人。 「除了要留意類固醇的副作用外,亦要視乎病人本身的風險,例如高血壓和高血糖,是否乙型肝炎帶菌者等:而類固醇會引致骨質疏鬆,慶幸何伯伯骨質相當好,雖然有高血壓病歷,幸好沒有糖尿病。」

由於類固醇抑壓免疫系統,何伯的抗病能力較差,容易受感染,故黎醫生提醒家人小心照顧。

然而何伯近月突然氣喘,由救護車送院,經檢查後證實感染肺炎,再度入院治療。

經治療後,患者需要進行物理治療及運動,強化肌肉力量。

與巨細胞動脈炎有關

黎醫生說,老人感染肺炎可以很嚴重,而服用類固醇患者如患肺炎,其感染的細菌屬特別類別,需找出細菌種類才能對症下藥。而老人在肺炎過程中,亦有很大機會出現併發症,故需要找緊治療黃金機會。

黎醫生特別提到,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與風濕性多肌痛有關,可能一先一後出現,或同步出現。

「兩者同是自體免疫病,可以同步發生,所以當確診其中一種病症後,需要為病人小心監察。巨細胞動脈炎的癥狀是頭痛,其可怕之處是影響眼血管可以導致失明,亦可以導致心臟病發。」黎醫生說。
黎醫生重申,風濕性多肌痛症的癥狀,包括周身痛、胃口差、容易疲累,很多時被老人誤以為是退化的正常現象,因而延誤診治。加上這病症較罕見,又不容易被診斷出來,所以容易延誤診治。所以她提醒老人及家人要多留意老人身體變化,有需要時及早求醫。

與肌肉炎及風濕關節炎的分別

風濕性多肌痛症屬風濕科病症,病發時受影響的位置,通常是中央性的,如頸後、肩膊一直伸延至髖關節、大腿等;痛楚是連帶有僵硬,此外,病人的肌肉力量亦會較差。

風濕關節炎則影響手腳關節 、膝關節。風濕性多肌痛病徵與多發性肌炎(Polymyositis)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相似,都是肌肉痛,但後者有特別抗體,患者亦較年輕,而風濕性肌肉痛症患者大多是年長人士。另外肌肉炎患者的肌肉酵素會高,但在風濕性多肌痛症患者則沒有這情況。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Sporting Life母亲节闪售最后机会 Moncler羽绒服5折+免邮

爆红全球减肥“神药”今天上市!预估每月$400,哪些人可以使用?

Costco最新店内五月优惠卷 大量特价

这种蔬菜的蛋白质含量超过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