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要追根究底:不能忽視的幽門螺旋桿菌

加拿大都市网

吹氣測試可以檢查胃內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

42歲的何先生,這廿余年來一直受胃痛困擾,他常備胃藥在身,一痛便服藥,服藥後好一陣子,但未幾又再痛,於是又服藥。但去年底見家庭醫生取葯時,醫生說既然這些年來都有胃痛,不如照一次胃鏡檢查清楚,再看有什麼方法可以徹底解決問題。

「其實我都好不情願照胃鏡,這麼多年來都慣了胃痛,但家庭醫生說我又吸煙又有飲酒習慣,還是照一照安全吧。幸好照後沒有發現大問題,胃沒有穿沒有潰瘍,但就找到幽門螺旋桿菌,醫生說這細菌就是引致我胃發炎的主因,要我服一個抗生素療程,之後再驗。

可能這種細菌長年累月在我的胃內,服了一次抗生素療程後未能殺絕,要服第二次療程才能成功殺菌。
然而,月前我再胃痛,這次索性見專科醫生,希望能解決胃痛這問題。 」何先生說。

基於何先生的生活習慣,專科醫生認為要再進行胃鏡檢查,並取胃黏膜細胞進行病理分析,及檢查是否仍然有幽門螺旋桿菌。結果發現何先生胃內仍然有幽門螺旋桿菌,而且具抗藥性,故一直胃痛未愈。


徐成智醫生指出功能性的胃痛,較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治癒。

排除其他內臟問題

養和醫院腸胃肝臟科專科徐成智醫生說,胃痛是都市人常見病徵;胃痛背後有多種原因,必須針對問題根源採取適當措施及服用適當藥物,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徐成智醫生說:「胃痛病人被轉介至專科醫生治療時,我們首先要分辨是炎症、潰瘍、結構問題,或消化或功能性問題,並審視病人有沒有服用藥物或採用自己醫自己的方法。」

徐醫生說,胃痛病人求診,通常是急性胃痛,病人會指住胸口對下、肚臍對上位置說痛,我們會分析這是否真正胃痛?配合有關病歷,例如進食後痛楚會否加劇,有沒有胃脹、胃氣、谷住、頂住等病徵,排便時上腹會否感到痛楚,或排便後胃痛感覺紓緩,都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是否有胃部問題。

「如胃經常痛,但排便後不痛,會否是大腸問題?如進食後胃痛加劇,可以是胃、十二指腸及膽等消化器官問題。故病人來到時首先分析他的問題是否真正胃的問題,以決定病人需要進行什麼檢查程度,及如何治療病源。」


如懷疑有結構問題,建議照胃鏡檢查清楚。

三類病徵分辨胃痛

如患者不是進食後痛楚加劇,又不是排便後胃痛紓緩,大多能排除痛楚由其他內臟器官引致,很大機會是胃問題。從病徵分析成以下三類:第一是胃酸過多問題,第二是胃脹、胃氣問題,第三是胃抽筋問題。這三類都可令病人胃痛,但三種問題的治療方法都不同。

「第一類胃酸過多的病人,除了胃痛外,通常伴隨胃酸倒流;患者進食後胃痛明顯減少,如沒有進食,胃空空如也,胃酸會刺激胃部會出現胃痛。健康人士胃內有保護機制,黏膜層可保護胃免受胃酸刺激,但當患者胃部持續胃酸過多或有發炎現象,保護黏膜功能減弱,胃便會有痛感,甚至黏膜受損、潰瘍等。」
這類病人,服用特效降胃酸葯便能改善胃痛徵狀,同時可以治療胃酸倒流引起的不適,及治療胃酸刺激引起的胃炎,甚至潰瘍。

「第二類是進食後感胃脹、頂、谷住的病人,最典型病徵是上腹像氣球般脹了、谷住,只進食少量食物已感到胃十分脹,因為病人胃部長期氣脹,失去正常收縮能力,所以像氣球一樣脹住。而胃外有很多神經線,當胃頂、脹,便會拉扯神經線,引發痛楚。這種脹痛屬消化不良類別,通常結構是沒有問題。

第三類是胃痙攣,患者通常在半夜痛脹至無法忍受到急症室求診。這類患者胃結構上沒有問題,但因為整個胃部收縮,收縮時產生痛楚,直至收縮自行停止,或去到急症室注射針葯或服藥,才能解除痛楚。
這類患者大多屬緊張型人士,平日壓力大,很多時吃飽晚飯後感胃脹滯,半夜痛醒,嘔出食物。 」

幽門螺旋桿菌作惡

徐醫生說,每一位病人在不同時候會出現不同類別的胃痛,可以三種情況都有。專科醫生會從病徵中找出規律,分析病情後找出治療方法。

「三類病人中,以胃酸過多的人較容易治療。而感到胃脹、頂、抽筋的一群,屬功能性胃痛,較難根治。」徐說。

而在胃痛患者中,很多屬胃炎,當中成因除胃酸過多外,就是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幽門螺旋桿菌令胃部長期發炎,胃炎令胃部汾泌較少胃酸,當胃酸度不足,幽門螺旋桿菌更有機可乘可以長居胃囊內。這是一個循環不息的病症,幽門螺旋桿菌令胃弱,胃弱讓菌更有機可乘。

「香港40%人士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國內則70%。

有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未必有胃痛病徵,但容易有消化不良及患胃炎。這類屬反應性胃炎,具持續性。少部分人有併發症,例如胃出血、胃潰瘍,患者患胃癌風險亦增加,故醫生髮現病人帶此菌,都會建議接受殺菌的抗生素療程。

儘早殺清細菌,能盡量降低黏膜發炎造成損傷的機會,減少日後演變成胃癌風險。 」

由於胃癌常見於60歲以上人士,故55歲以上病人如有新的胃部病徵,醫生會建議照胃鏡。如發現幽門螺旋菌將其殺清後能否避過癌症?要視乎病情而定,例如胃黏膜有沒有萎縮,胃部健康狀況等。 」

接受胃鏡檢查,可以確定胃內情況及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亦可以採用非入侵性的吹氣檢查。

消炎藥勿亂服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亦是常見引致胃炎原因。故現時醫生在處方消炎藥物時,都會向病人查問是否有胃痛病歷,如有,一般會同時處方保護胃壁藥物,以減低副作用、減低胃炎及胃出血風險。

「最常因服消炎藥而出現併發症的是長者病人,或本身有胃炎及有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故醫生處方消炎藥前都會問清楚病歷。」徐醫生說。

亦特別提醒大眾,少至一粒消炎藥足以令胃壁受損,故一定要向醫生說明自己的情況,服藥前要諮詢醫生,不應自行購買消炎藥。服用消炎藥物,在病徵有改善後就應停服。

新一代消炎止痛藥如環氧化酶-2抑製劑(COX-2 Inhibitor )已改良,傷害胃壁機會大減。

部分自行購買消炎藥人士,有機會服後胃出血,排出如芝麻糊般的黑色稀爛糞便。另外服用含豐富鐵質食物或鐵丸、降胃酸葯、含鉍藥物都可以令大便變黑,故醫生會從病徵及病歷作出分析,判別病人是否有胃出血問題。如有懷疑,需要照胃鏡確定。如擔心有結構問題,懷疑有幽門螺旋桿菌,或服藥後病徵未有改善,都建議照胃鏡。


情緒緊張人士,大有機會患有胃痛。

改善飲食及生活

在確定沒有其他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上述三類胃痛病因,醫生針對情況處方不同藥物。

「來見專科的病人,通常胃痛問題持續一段時間,一般病徵持續三個月以上什至經年。我們會審視原有藥物是否適合病人,或作調整,第二是了解胃痛的病歷是單一原因或是三個原因都有?

最後是了解飲食習慣,是否咀嚼及吞咽過急,是否常進食肥膩辛辣食物,有沒有飲酒、吸煙等,都影響消化系統能否運作正常。

有功能性問題的病人,通常偏向性格緊張,容易憂慮及焦慮,當情緒緊張時就容易胃痛。

要解決問題,首先解決當前病徵,稍後亦需要教導病人重新建立飲食定時、完全咀嚼後再吞咽、放鬆心情等良好生活習慣。 」徐說。

藥物除了改善胃酸過多的降胃酸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適合抗生素外,亦有藥物可改善胃氣、胃脹等。炭丸、益生菌亦常用於改善病人胃炎情況。

經胃鏡檢查及種菌後發現胃內有帶抗藥性幽門螺旋桿菌的何先生,醫生處方了能有效殺菌的抗生素。同時他建議何先生最好能減少飲酒、戒煙,並改善飲食習慣。否則,胃痛可能又會複發。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司机小心!GTA地区每次交通截停都需要强制性呼气采样

驻多伦多总领馆对领区中国留学生发布安全提醒!

最新民调:半数以上加拿大人认为言论自由受到威胁

别错过!Coach Outlet多款男式软皮乐福鞋一律$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