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拯救生命手記:器官衰竭與敗血症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危重病人有機會出現免疫麻痹,如再有感染便難抵禦。

經常聽說病人病情危重需要進入深切治療部,到底ICU專科醫生如何搶救生命?

在ICU,病人最怕遇上敗血症、器官衰竭,ICU醫生如何從死神手上將病人搶回來?今期由深切治療科醫生為我們分享拯救生命秘笈。

撰文:陳旭英 攝影:楊耀文

88歲的張婆婆年初因為不停嘔吐而入院,當時她呼吸不順暢,有氣促情況,急症科醫生先為她戴上氧氣面罩,提供百分百純氧,她的血氧度維持在91 %、92%,屬可以接受程度。

臨床檢查發現她腹部鼓脹,相信有腸塞情況;家人指婆婆亦有高血壓病歷,平時有服血壓葯,入院時血壓上壓在100以上,亦屬可以接受程度;但婆婆的小便量極少,只有約10毫升。

張婆婆的血壓高情況一直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跟進,但她入院時不斷嘔吐、腹脹,當外科醫生接症後,即時聯絡一向跟進病情的心臟科醫生一同治療。

心臟科專科醫生見婆婆血壓能維持,但有氣促情況,並發現兩邊肺都花了,有肺部感染和肺積水情況,為了紓緩氣促情況,處方利尿葯,幫助她去水;但當去水葯發揮效果,婆婆排尿後,卻出現血壓低情況。

同一時間,外科醫生見婆婆腹脹,又不停嘔吐,認為婆婆身體水分不斷流失下已經出現脫水情況,需要補充水分,但補水卻又與心臟科專科醫生的去水治療方向背道而馳,然而婆婆卻未脫離危險期,如何是好?外科醫生請深切治療科專科醫生參與治療。

養和醫院深切治療科主任兼深切治療科專科醫生李衛全說,病人這時已經出現敗血症,當刻血管內的血液容量不足,如給予太多液體擔心影響肺部致無法呼吸,故先給她插喉用呼吸機幫助呼吸,然後再補充液體及同時用兩種升壓葯以維持血壓,病人情況終穩定下來。

統籌各科治療方向

為何張婆婆會出現敗血症?敗血症會引致什麼後果?

▲李衛全醫生說,在深切治療部的病人首要是處理好感染及支持器官運作。

深切治療科主任李衛全醫生說,敗血症是由細菌感染造成,如不儘快控制感染,病人會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什麼是敗血症?李衛全醫生說,昔日認知,敗血症是由細菌感染引致全身發炎反應,即自己製造細胞因子對抗細菌時,這發炎反應影響全身,自我攻擊身體各個器官,致器官衰竭。不過現時,醫學界對敗血症有新理解。

「最新研究發現上述情況,只是敗血症最初發生數天的狀況,病人的免疫系統在對抗細菌的反應中,同時製造抗炎細胞因子,令病人失去免疫功能,稱為免疫麻痹。病人會失去抵禦感染能力,如這時再受到二次細菌感染,會因無還擊力而死亡。

以現代醫學來說,要在病人危重期間維持他的性命並不困難,有很多方法可維持各器官運作,呼吸衰竭可以插喉用呼吸機維持呼吸,腎衰竭可以進行洗血,血壓低可以注射強心針支持。最重要是在頭幾天控制其發炎反應,但到了後期免疫系統失去功能,才是關鍵。 」李醫生說。

深切治療科專科醫生的任務,除了維持病人生命外,同時要統籌各科醫生的治療方向。
李醫生解釋:「普羅大眾會以為腎衰竭、心臟衰竭及呼吸衰竭,自然是由腎科、胸肺科、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處理就是最好,但當各專科專註處理有關器官,治療方向可能南轅北轍,有時會出現反效果。」

就像張婆婆的個案,她因為不停嘔吐入院,氣促並有排尿減少,心臟科專科醫生為她處方利尿葯幫助排尿;但外科醫生卻認為婆婆不停嘔吐會脫水,需要先補充水分。這時加入治療團隊的李衛全醫生了解詳細病情後,協調各專科醫生進行治療。

二度感染 病情嚴峻

「張婆婆入院時腎指數已偏高,小便量少,我們知道感染源頭在腸道,照電腦掃描確認情況,先用抗生素處理腸道感染;其後病人慢慢穩定下來,在少量強心藥支援下,可以自己呼吸,自行排小便。」李醫生說。

張婆婆情況穩定後可以離開深切治療部回到普通病房,之後李醫生繼續跟進病情,病人亦一路好轉。

然而不幸地,張婆婆出現第二次感染,肺部花白,需要再次入住深切治療部,需要再用強心藥及抗生素,李醫生並安排醫護人員為婆婆拍痰清痰等。

李醫生說,婆婆兩次入住深切治療部,都已經出現敗血症,第一次因腸道感染引致,而第二次再因肺部感染而影響其他器官運作,故需要插喉用呼吸機及兩種強心藥維持呼吸及血壓,情況反覆,幾乎要洗血,幸好最終都能穩定下來。

李衛全醫生說,當身體任何一個器官受到感染,都可以出現敗血症,有些是輕微的,有些可以很嚴重。

當病人被送入院,如何判斷其嚴重情況,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敗血症?

李衛全醫生說去年初醫學界為「敗血症」定下最新定義:「當感染加上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礙,就是嚴重感染,即是敗血病。」

如果感染沒有造成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礙,只是發燒、咳、有痰、小便痛或有血等病徵,並不算是敗血病。即使病人有血尿並不一定代表嚴重,只要控制得好,有機會好轉。
發炎反應失控

▲醫護人員需密切留意深切治療病房內病人情況。

嚴重感染之所以會引致敗血症,其實是本身免疫反應失衡。李醫生解釋:「當身體有感染時,免疫系統會生產發炎因子對付感染,引起發炎反應,目的是控制感染避免惡化。但有時因為反應過強,在攻打外來敵人時,連自己的器官亦受攻擊。

我們相信出現不受控制(disregulation)的發炎反應,有些人與基因有關,有些情況原因不明。總之是病人在某些原因下出現發炎反應不受控,明明可能只是肺炎,其他器官不關事,但也受牽連而出現器官功能受損。

簡單來說,是因為一個器官受感染,而引發全身過強的發炎反應,致全身受攻擊。 」
其實在發炎同時,身體會生產抑壓發炎的細胞因子,本來可以互相平衡協調處理感染,但不會影響其他器官,這機制在感染頭數天會維持。在正常情況下,數天後發炎因子會消失,如當中機制失衡,發炎因子仍然存在,抗炎因子仍然持續,一直影響免疫系統,令病人身體一直維持在低水平免疫狀態中,如再遇上醫院內細菌如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就會再次受感染,致深切治療部病人病情反覆。

首小時做好器官支持

李醫生說,第一次受感染入院的病人大多能撐住,「如能在頭幾日控制感染,沒有第二次感染,器官功能恢復便能出院。如器官未能恢復功能而病人整體情況未能好轉的話,當再次遇上感染時,雖然醫生會再用抗生素及各種器官支援,但二次感染會令病情轉差,這時能否好起來,真的不容易。」

如是者,有些病人反反覆復地三四次受感染,各個器官雖各有儲備,但終有一天會耗盡,總有一次感染無法控制,最終死亡。

所以當病人在深切治療部出現敗血症時,李醫生說最初數天會用盡方法處理,如重劑量抗生素、處理傷口,如有肺炎會用氣管鏡清肺,如腸道感染嚴重會做手術清膿清創,或切除受感染腸道,之後就是支持器官運作。

李醫生指出,有關深切治療部器官支持最新指引於今年初推出,在首一小時做好器官支持,包括抗生素、足夠的液體復蘇,保持病人的維生指數,減低病人器官衰竭機會。

張婆婆在第二次感染時,有思緒混亂情況出現,口中念念有詞,說話內容有麻雀術語。

李醫生解釋當身體受嚴重感染,發炎反應影響全身包括腦部,故會亂說話。幸好這二度感染雖嚴重但最終能控制,婆婆已離開深切治療部,經一段時間後已出院。

免疫治療救免疫麻痹病人

病人在度過首數天的器官衰竭危急期,如之後病人進入免疫麻痹狀態,如何令免疫系統再度活躍起來是康復關鍵。

李衛全醫生說,目前正研究使用對抗腫瘤的免疫治療藥物,「腫瘤細胞之所以能作惡,是令人體的免疫細胞無法辨認它,因而無法啟動免疫系統對付,致腫瘤細胞能不斷生長侵蝕身體;敗血病亦有類似情況,身體免疫系統無法辨悉外來入侵者,致無法對付,故醫學界研究用免疫治療藥物令身體免疫系統能重新辨認敵人,作出攻擊。」

但如何掌握適當劑量,用多久最有效,目前尚在研究階段。

格拉斯哥昏迷指數

▲格拉斯哥昏迷指數。

病人得到生命支援下,如何確定病人好轉,可以離開深切治療部?

李衛全醫生說,當病人毋須再靠生命支持,例如毋須靠呼吸機能自行呼吸,器官能正常運作,便可以離開深切治療部。

至於如何判斷病人的清醒程度,不在於是否能正常對答,而是能達到自己呼吸,保護氣管便可以。

清醒度可以「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來評分判斷,正常人有15分,當病人評分高於8分,便可評定為可以保護氣管。

體外血液引流 清洗毒素

在爭分奪秒搶救生命時,就是儘快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器官支援是幫助病人維持血液循環。

李衛全醫生指出有研究發現,當病人一出現敗血症時,用體外血液循環,將血液引流出體外儀器,經過一個過濾器,將細菌毒素(endo toxin)吸走,或將細胞發炎因子吸走,將血液重新輸入,可以將發炎控制,減低死亡率。

「這方法類似洗血,但有別於腎衰竭的洗血。目前日本及西方國家的大型中心正就此進行研究,希望能得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搶救危殆病人。」李醫生說。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Canadian Tire最新一期店内优惠(5月3日-5月9日)

诺如病毒正在加拿大蔓延 有哪些症状?如何和流感区分?

Walmart 最新一期店内优惠(5月2日至5月8日)

《我妻之死》作者回应质疑:婚姻中并非坐享其成,有11年承担家庭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