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什麼人可以算中產?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加拿大的媒體最近似乎都有一種濃厚的興趣,追着聯邦政府官員問「什麼人算中產?」

     這樣的興趣顯然是源自政府。聯邦政府這幾年經常把「中產」和「努力工作試圖加入中產的人們」掛在嘴邊上。大部分政策以「中產」為主要目標,新的一屆內閣中砍掉以往專門的體育部長、旅遊部長,卻偏偏別出心裁任命了一個「繁榮中產部長」。

     這樣的興趣和疑問也非常合情合理,因為一個天天喊「中產」的政府沒有一個人給出「中產」的明確定義,對什麼人屬於中產、什麼人不屬於中產之類總是含糊其辭。

     12月11日,有記者追問總理定義「誰是中產」,杜魯多回應說「加拿大人民知道誰算是中產階層裡邊,也知道他們的家庭面臨什麼(挑戰),我們更專註於真實的問題……」。媒體說,但是我們不知道。總理給部長的職權任務書也沒有明確定義;而新任的繁榮中產部長也給人一頭霧水, 「中產是那些認為他們有能力負擔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他們具有生活質量,而且他們可以……比如送孩子去打冰球,做各種活動。這是關係到具有一定生活消費,讓家人可以做您想做的事情。」

     如果按收入計算,據報道,按照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2015年加拿大家庭的中等收入是70,336加元,2018年是71,011加元。當然,統計數據的定義非常多,這個數字也只是一個參照。哈珀政府時期的財長奧利弗曾說,年收入12萬的家庭「算中產」

     2015年,新的聯邦政府上台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中產」減稅,為高收入加稅,並推出「加拿大兒童福利金」,加大了「牛奶金」的額度,這一「中產」減稅措施將個人年計稅收入在45,282至90,563加元的區間減低稅率,對高於200,000的收入增加稅率。如果按照這個做法,個人收入在大約4萬5到9萬的人士都因為「中產」概念而受惠,收入更高的一部分的受惠程度將逐漸減低。

     2019年,新一屆政府同樣以「為中產減稅」作為第一步,提高基本個人免稅額(BPA),2020年的BPA將由現行的12,298加元提升到13,229元,到2023年逐漸提升至15,000加元。

     如果以2020年計算,此舉對年收入低於1萬2千元的人士沒有幫助,因為以前得以免稅,將來依然免稅,但對所有高於這個限額的個人都有益處,即使年收入高於1萬5千元,也會因增大的免稅收入額而獲益,直到從15萬以上的「高收入」為止,這部分減稅優勢才會逐漸消失,到21萬年收入時全部消失。因此年收入在1萬2千至15萬之間的人士都因為「中產」概念而受惠

     由2015和2019兩次為「中產」減稅的舉措可見,惠顧的範圍雖然都是涵蓋中等收入的個人或家庭,但具體的收入數字卻有很大差別。政府自己就不想把這個概念按照收入劃清楚

     現在的財長莫爾諾不希望僅以收入來界定是否是中產,」中產的價值觀就是大多數以及各個背景的加拿大人所共享的價值觀:他們相信努力工作才能取得成功,並希望他們的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他們關注有足夠的住房和醫療護理、給他們孩子有教育機會、一個有保障的退休、有保障的就業、以及適度的休閑開支……。

     其實,加國社會的收入呈一定的正態分佈狀態,非要以收入為「中產」畫出明確的界限並無意義。但「中產」的概念代表了大多數加拿大的自食其力打工者和辛勤的生意人,而且幫助和扶持中產就是從中間路線推動經濟發展,可以促進整體經濟朝着普惠型發展,遠比側重幫助高收入或側重幫助低收入者為好。

德勝

圖片來源:Pixabay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最新GDP增长远低预期 什么时候会降息?

《我妻之死》作者回应质疑:婚姻中并非坐享其成,有11年承担家庭支出

一个精明的跳蚤的一生:北大师弟眼中的“我妻之死”

Canadian Tire最新一期店内优惠(5月3日-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