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警隊的華裔三虎將 全來自大陸

加拿大都市网

 

姜 衫

加拿大都市網

楊乾良

加拿大都市網

周海寧

大多倫多地區兩個主要的華人聚居區,分別是多倫多市和約克區。多年以來,這兩個大型城市的警隊都設有專門的華裔社區聯絡警官,比如在華裔社區知名度較高的陳楚標(多倫多警隊)和警長蔣振宇(約克區警隊),都充當了多年的華社聯絡警官,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非大陸移民。

2014年春天,這兩個警隊的華人社區聯絡官都首次啟用來自大陸背景的警員,這是一個堪稱里程碑的事件。實際上,約克區警隊早在四年前就啟用來自北京的新移民警官韻寧作為華社聯絡官,是大多倫多地區警隊首位大陸移民警員擔當此職,如今多倫多警隊也與之同步,由楊乾良接任華人社區聯絡工作,這不但反映出大陸背景的華裔警員已經逐漸成熟,也更是華人社區日益壯大帶來的需要。
大陸背景警員擔重任
據了解,多倫多警隊和約克警隊最近分別調整了工作安排,多倫多警隊的楊乾良接任華人社區聯絡官,而約克區警隊華人社區聯絡官分別是姜衫和周海寧,主管警長還是蔣振宇。多倫多和約克區警隊原來的華社聯絡官陳楚標和韻寧現已換崗。
雖說安省警員對學歷的最低要求是高中,但是在競爭激烈的選拔中,幾乎看不到高中畢業生考上警察的。和中國當警察的程序不同的是,加拿大各級警察學院並不招收應屆畢業生,而是面向社會招募各行各業有工作經驗,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士,然後再送到警察學院學習。因此,剛畢業的學生不佔任何優勢,反而是「上了年紀」的人更招警隊青睞。原因很簡單,他們有社會閱歷,不再那麼沖動,見多識廣遇事不慌,執法也更有威懾力。
楊乾良的鐵飯碗夢
目前三位新上任的華社聯絡官有着相似的經歷:讀書、移民、工作、入警。
原籍河南的楊乾良大學畢業之後到廣州工作,得利於國際貿易工作便利的信息,他屬於較早的一批技術移民。1998年他從廣州來到多倫多,登陸後找到一份電器銷售的工作,一干就是七年,從銷售做到管理,年薪甚至超過做警察的收入。
不過他不像高中畢業就來到加拿大的姜杉思想那麼「單純」,依然具備比較傳統的思想。他回憶說,當時就是覺得銷售工作雖然掙錢,總覺得不是鐵飯碗不夠穩定。因此就想找一份穩定長遠的工作,正好聽到朋友說做警察不錯,他就決定一試身手,沒想到2005年一考就過。雖說他是文科生,但是體育居然也不差,他竟然認為警察的體能考試太簡單了。
楊乾良認為最難的一部分是情景反應,就是走進一個房間,裏面的電視播放一種場景,他要假設自己是一名警察,要根據場景通過語言去控制住局面或者進行調解。他表示平常也沒這麼做過,況且也沒有警察的心境,加上面對沒有反應的電視喊話,不免有些尷尬。還有就是駕駛警車,由於當時他一直在市中心上班,幾乎不用開車,以前在國內也沒開過車,所以入了警校後駕駛訓練就成了最難的訓練。相反,雖說以前沒開過槍,射擊訓練對他倒不成問題。
2006年,他和幾位華裔同袍共同在多倫多市政府廣場上宣誓入警,成為多倫多警隊入職較早的一批大陸新移民警察。之後他被分配到33分局,成為該局唯一一名會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警員,《交通法》是他最為熟悉的法律。
不甘寂寞的姜衫
同楊乾良的背景相比,則姜杉稍有不同。1996年剛剛高中畢業的姜杉隨父母移民到加拿大,所以他的中文已達到相當的水平,至今他還是認為自己的中文比英文好。在渥太華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畢業後,姜杉在多倫多找到了一份軟件工程師的工作。然而穩定的工作並沒有讓他滿足,反而是激起了他少年時挑戰自我的心。
姜杉回憶說,他並不喜歡天天面對電腦的工作,喜歡與人打交道。愛處理問題,觀察能力強和與公眾打交道的能力強是他的特點,於是他就決定報考警察。他分別報考的是約克區和哈密爾頓警隊,約克警隊先來考核,他經過幾輪過關斬將之後,卻倒在面試這一關。這一關需要面對三名警官的輪番轟炸,首次經歷這種陣仗的姜杉由於當時過於緊張而功虧一簣。正當此時,哈密爾頓警隊的考試接踵而至,有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他這次順利過關,2005年成為哈密爾頓警隊的一員。不過他還是心儀約克區警隊,最終他於2008年順利轉隊加入約克區警隊,一直在第二分局一線擔任巡邏任務。
英語傳奇的周海寧
周海寧的經歷比較傳奇,2001年他移民來的時候居然英語基礎為零。周海寧祖籍是山西省運城,以前所學的是醫藥專業,畢業後在當地鐵路局下屬商貿公司經商,出國前還經營了一段時間的酒店,英語對於他來說簡直毫無用處而造就放棄了,作為技術移民「家屬」懵懵然來到加拿大。
他回憶說,當時來了之後什麼也聽不懂,上新移民免費英語課聽了一周覺得無法進行下去就徹底放棄了。他決定開始自學英語,爭取再上個大學來改變發展路線。一年的時間,他除了學習什麼都沒做,硬是把一本英語詞典背了下來,托福和GRE居然都過了,然而他的身體卻過不了。
原來,常年在國內無規律的生活和喝酒過度,使他的體質變得非常弱,再加上一年苦讀最終讓他大病一場,讀書的期望就此落空。2003年他重操舊業,在一家製藥廠找到了一份製藥的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了後來考上了約克區警察的韻寧,韻寧在2004年當了警察之後,對周海寧的啟發幫助很大。經過一段準備,他順利在2008年4月加入約克區警隊,後來一直在5分局工作。

從前線到機關

加拿大警察也分為一線巡邏的軍裝警員和在後方機關的各個專業部門,這些專業部門有刑事調查、警犬、特警、掃毒、風化、防詐騙、兇殺、後勤訓練等。多元文化部門是一個比較具有加拿大特色的部門,主要是為了適應加拿大移民多元化的社會現狀。
楊乾良:從躲媒體到找媒體
楊乾良表示,他所在的部門有8名各族裔社區的聯絡官,根據每個主要社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設。有的國家居民歷來不相信警察,有事情也不願意報警。有的國家和加拿大法律差異較大等,這都需要族裔社區聯絡官來溝通協調。
他認為現在大陸新移民佔了華裔新移民的主體,他之所以從一線到機關可能是因為他通曉普通話和粵語的關係,之前他並未申請過這個職位。談到與一線的差別,他指出原來在路面上面對媒體他都採取躲避的方式,現在要大大方方面對媒體,還要讓媒體多多宣傳警務活動。以前處理的都是一線警務,現在主要是忙於和華裔社區打交道,熟悉各個方面的關鍵人物,工作量甚至大過以前,至少節假日都要參加一些活動了。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華人社區和多倫多警隊聯繫更加緊密。
姜衫:防彈衣穿裡邊了
姜衫認為他從一線到現在的工作說話的方式變了,原來對嫌犯用命令的語氣比較多,現在對民眾要用友善的語氣。2014年5月23日,他在萬錦市一家新移民服務中心,用普通話為華裔新移民進行了一場警務講座,這是他從警以來第一次給居民開辦講座。也許面對神情緊張的嫌犯他的威懾力更強一些,面對不時交頭接耳嬉笑怒罵的新移民聽眾們,他倒是顯得有不知該怎麼去控制。
他還特別指出,以前是把防彈衣穿在外面,現在做社區工作就把防彈衣穿在襯衫裏面。以前腰間的裝備里有警用皮手套,專業上被稱為搜查手套,一般是準備動手抓人搜身用的,現在他也不帶了。他解釋說,警用黑手套有很強的威懾力,有時候嫌犯不願意就範時,他通常就會掏出手套,一派準備動手的架勢,對方態度往往會立刻軟下來。而現在,他僅攜帶類似醫用的橡膠手套,以防緊急救護時需要用到。
周海寧:認識的人多了起來
以前給人印象寡言少語的周海寧覺得以前常年在5分局工作,只認識當地的各族裔人士,現在主要負責2、4分局的少數族裔聯絡工作,社交圈子一下子大了很多。他還特意指出,他和姜衫的工作與楊乾良還是有所不同,因為約克區警隊多元文化巨人手不多,他們負責對各少數族裔社區的聯絡,不僅僅是華裔社區。
在一線上班雖說辛苦,但是倒班是上4天休4天,一年下來只上140多天班。到多元文化分局上班就是朝九晚五地一年上下來,周末還要參加很多活動,屬於自己的時間少了很多。好處是少了很多精神上的壓力,因為在一線需要面對暴力犯罪、死亡、家暴、精神病人等令人沮喪的事情。
在這幾個月的工作中,他發現其他族裔人士不僅僅參加本社區活動,也經常參與其他族裔社區活動。相比之下華裔居民往往只參加華人的活動,此外華人常常各人自掃門前雪,缺乏鄰里守望意識。在小區發現可疑人士也不願操心或者報警,因此華人聚居區目前多發撬門別鎖入室盜竊的案件,就說明了這個問題。他覺得,要對社區有所付出不僅僅是索取,共同努力才能建設安全的環境,只顧自己到頭來還是逃脫不了成為受害人。

他們第一次拔槍

相對於世界大部分地區來說,加拿大警察面臨的危險是最低的。除了良好的訓練、齊全的裝備、完善的條例之外,還有相對弱勢的犯罪分子。因此警察拔槍的機會不多,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每次拔槍,回去都要寫一份詳細的報告,那麼第一次拔槍對他們來說是什麼感受呢。
楊乾良:群起拔槍不如近身肉搏刺激
2007年是楊乾良上路執勤的第一年,有一天晚上在巡邏途中收到調度台的犯罪情況通報,其中提到一輛被盜車輛的車牌,正好就被他遇上了。他立刻驅車跟隨並沒有緊追不放,他解釋說警察的訓練是確保自身安全,不搞個人英雄,遇到情況要呼叫周圍的同事進行合圍,確保行動成功。周圍的警車逐漸圍攏過來,他第一次拔槍和其他同事共指嫌犯參與了這次拘捕行動。
聽起來好像並不驚險,而2008年的另一次行動卻使他感受到危險。他回憶說,當時他和同事去一個公寓抓一名17歲的搶劫嫌犯,嫌犯的父母和妹妹都在,但是他們並不知他犯事兒了。沒想到這個17歲的青年十分強壯,也非常愛面子,在父母面前不願意束手就擒,於是雙方在狹窄的屋內推搡起來。
楊乾良表示,身上一身裝備在窄小的房間里非常礙事,即便是兩名警察面對一個身強力壯的毛頭小子也有些為難,當時他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威脅。眼看強攻無效,他就住手讓對方平靜下來,有事兒出去再說,他們準備出去大幹一場。沒想到出門之後這個小子就束手就擒了,因為他覺得當著家人的面被擒很難堪,所以要搏上一搏。多虧了他們採用攻心之術才化險為夷,這次經歷他覺得比拔槍還難忘。
姜衫:拔槍四顧卻面對亡靈
對於姜衫來說,第一次拔槍是執勤搜查建築,所以談不上難忘。不過,他說有一次拔槍經歷令他非常難忘。他回憶說那是2013年一次出警,通報稱一名有自殺傾向和精神問題的男子持刀威脅妻子。他和同事首先抵達現場,拔槍在手沖入室內,結果卻發現那名男子剛剛在廚房內用刀自殺。他立即收起手槍對其進行心肺復蘇緊急搶救,但最終也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還有一次雖然沒有動槍,但是面對負隅頑抗的嫌犯,經歷也非常刺激。他表示那是在2010年的一個晚上,一個商業機構發生入室盜竊案件,他和同事趕到現場分前後門進攻對嫌犯進行堵截。他剛到前門就發現嫌犯在室內試圖踢破玻璃門沖出來,他馬上抽出伸縮警棍也開始砸玻璃要沖進去。這時候同事已經從後門進入室內,他也從砸破的大門沖進來,兩人開始聯手制服嫌犯。
他回憶說,當時地面上全是碎玻璃,在搏鬥中一方面要制服對方,另方面還要防止跌倒被玻璃刺傷,所以境況非常危險。兩人最終還是成功拘捕了嫌犯,這是他比較危險的一次經歷之一。
周海寧:槍未出鞘更驚魂
周海寧從警6年,和姜衫一樣在無數次搜查建築時浪費了第一次拔槍的經歷,直到2010年的一個晚上,他雖然僅僅是把手放在槍把上,卻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他回憶說,當時是處理一件街頭搶劫案。一名路人被四名黑人搶劫後報警,他負責錄取報案證詞,當結束後送當事人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了這四名嫌犯。受害人坐在車裡大聲喊出:就是他們。
然而單槍匹馬的周海寧面對的是四個都在一米九左右的黑大漢,他在迅速通過電台求援的同時,還必須立刻上前攔住他們,否則的話就會貽誤戰機。他駕駛警車攔住他們的去路之後,命令他們面對牆壁舉手跪下。他表示,當時就是要震懾住他們,不能讓他們四下觀察發現自己是孤身一人,他的手一直按在槍上,隨時準備應付突變。
好在約克區警隊警員之間的支援速度相當快,第一個同事抵達現場只用了不到40秒,其它的警車陸續到達。即便只有40秒,但一對四的場面也顯得十分驚險和漫長。

多倫多警隊分局警務支援部

楊乾良所在的分局警務支援部(Divisional Policing Support Unit /DPSU),是2011年9月由多倫多反暴力策略部(Toronto Anti-Violence Intervention Strategy (TAVIS) 和社區動員部( Community Mobilization Unit)合併而成的新部門。
依然兼具社區聯絡的工作,還要兼顧安省警察總長協會的一些具體執行工作。在反暴力策略方面加強對社區資源的利用,加強對各分局社區回應組警員資源、信息的予以統籌,與反暴力快速反應組合作,提供與社區和青少年合作的專業服務。還有一項工作是預防犯罪,以及與受害者服務組,為受害者和證人提供幫助的工作。

約克區警隊多元、平等和包容分局

姜衫和周海寧所在的約克區警隊多元、平等和包容分局(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Bureau),致力於加強與轄區內各少數族裔社區交流,同時負責對警隊成員進行多元文化教育,現由6人組成。約克區警隊仇恨犯罪調查組也屬於該分局下屬機構,共有21名警員,分佈在各個分局。由5人組成的警隊牧師組也歸屬該分局。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