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发出“悲情预告” 内地速递业宛如“困兽之斗”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内地四大快递公司之一中通在阿里加持下,市占率有望提升。

五年前阿里巴巴马云曾断言:“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有“中国亚马逊”之称的内地电商平台二哥,其创办人刘强东不但曾卷入美国涉嫌强奸官司,上周更发出“悲情预告”,旗下蚀足12年的京东物流若未能及时止血,手上现金只够烧两年。

为求生存,京东物流的速递员首当其冲,包括取消底薪和要自发“995”或“996”加班(即朝九晚九,每星期上班五或六日)等。京东物流最终更可能要瘦身裁员8%。

今年以来,内地已有多家二线速递公司因经营困难而出事。其中如风达速递宣布暂停业务,国通速递因严重亏损而停工。就算是一哥顺丰,去年盈利亦见顶下跌,市值自高位已蒸发了一半,反映内地速递业已陷入困兽斗阶段。

撰文:韦宁

近期新闻多多的京东主席刘强东上周发出内部信件,指旗下京东物流去年亏损达28亿元人民币,是连续12年蚀钱。若烧钱情况无改善,手上现金只够烧两年。

曾扬言“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的刘强东,为了生存亦只有硬着头皮拿兄弟“开刀”,将速递员的福利待遇降至市场水平,包括取消底薪。此外打破“大锅饭”惯例,严格执行“末位淘汰”,甚至不排除要裁减8%员工。

▲刘强东上周发出“悲情预告”,旗下蚀足十二年的京东物流若未能及时止血,手上现金只够烧两年。

现时京东约有18万名员工,当中物流职员接近14万,影响可说相当大。刘强东坦言员工若不能忍受短痛,无异于“等死”。

京东可谓四面楚歌。集团本身的营业额去年增速放缓至约两成七,是首次跌穿三成水平,远低于竞争对手阿里巴巴近六成和最新崛起的拼多多的超过六倍。去年京东录得净亏损48亿人民币,按年大增超过4倍。当中一直流血不止的京东物流成为最大包袱。

速递业轮流叫救命

毫无疑问,内地的速递物流业正身处寒冬。上月,如风达速递宣布暂停业务。由于“卖身”计划出现变数,新旧股东就股权协定未能达成协议,令公司复业无期。数千名员工和供应商惨被拖欠款项,涉及7000万人民币。

差不多同一时间,国通速递的“停工放假通知”曝光。国通自称去年下半年因经营困难而严重亏损,并已处于停工状态,恐怕将会长期维持。另外尚有多家二线速递物流公司的经营问题陆续浮现。

如风达和京东物流一样,都属于中国最早一批电商自建物流团队。如今齐齐“叫救命”,主因是市场竞争激烈,派件数量不足,形成僧多粥少局面。一名如风达的资深员工说:“看起来我们服务的都是大企业,但是每一个客户提供的业务量都不多。”

▲阿里巴巴不断在速递物流业插旗,已先后入股申通、圆通和中通,“三通一达”已占其三。

其实一线速递公司已占据市场大半江山。内地有所谓“CR8”,即顺丰、京东、三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韵达)、德邦和百世八大速递公司。根据国家邮政局最新资料,今年首季速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2”,按年再升1.3。

须知数字愈高,代表业务愈集中。简言之,内地速递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八家企业已占据八成二市场份额。剩下的一成八市场才轮到其他中小速递公司争夺。

现在连八大之一的京东也要“节衣缩食”,凸显一个事实,就是一线公司也难逃“生意淡薄”的厄运。内地速递业的整体收入由过去数年每年增长逾五成,放缓至近年不足三成,去年更低见两成六,最终引爆减价战。

竞争加剧爆减价战

去年全国速递服务企业单件收费为11.9元人民币,相比2017年的12.37元,进一步下跌近4%,正是大部分速递公司的单量及营收都有增长下,利润不升反跌的主因之一。

以一哥顺丰为例,去年净利润45.56亿人民币,按年下跌约半成。一直坚拒上市的顺丰创办人王卫,两年前反口借壳在A股上市。上市后,顺丰股价一度炒上70元人仔高位,之后便无以为继。随

着业绩下滑,顺丰股价节节下挫,比高峰期缩水一半有多,市值蒸发超过1530亿人民币。
另一方面,马云的阿里巴巴近年不断在速递物流业插旗。今年3月,集团投资近47亿入股申通快递的控股公司。之前亦先后投资圆通和中通等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在“三通一达”中已占其三。

王卫与阿里巴巴早已明争暗斗,而马云5年前更预言“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批评刘强东的发展策略出现方向性问题。尤其是京东烧钱大搞物流,单是派包裹,聘请大批速递员已“搞死”自己。这场内地速递业困兽斗,未知谁可笑到最后。

顺丰股东集体减持

▲京东为提升竞争力,近年大搞送货机械人等噱头,可惜愈搞愈蚀。

顺丰早前宣布业绩后,多个股东先后减持股份,包括元禾顺风、顺达丰润和嘉强顺风等。官方解释股东因内部或个人资金需求。问题是时间太巧合,难免令人猜测是否顺丰增长已经见顶。

虽贵为内地速递业一哥,顺丰想巩固龙头地位,挑战将愈来愈大。以早前公布的业绩为例,公司绝大部分收入和盈利都是来自核心速递业务。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正蚕食边际利润。加上来自“三通一达”,以及京东和阿里菜鸟的威胁,结果顺丰生意愈做愈大,盈利却不进反退。

为扭转劣势,顺丰开始“不务正业”。例如六年前推出新鲜食品电商平台“顺丰优选”,全面进攻零售业。四年前再推出“顺手付”APP,集购物、速递和理财于一身,可惜新业务至今未能带来实质贡献。

1.
2.
3.
4.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