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牛油含致癌物 損腎功能男性生殖系統

加拿大都市网

■ 消委会发现,有大部分样本的营养标签不准确。陈浩元摄

■ 十八款驗出含有環氧丙醇及3- MCPD的人造牛油。陳浩元攝

星島日報記者鄧安琪香港報道

牛油是常用食材,消費者委員會十六日公布牛油安全測試報告,發現有八成半人造牛油含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其中十六款同時包含有害污染物3-MCPD,損害腎功能及男性生殖系統。消委會提醒,一般而言市民不會攝取過多牛油致3-MCPD及環氧丙醇「超標」,但牛油常用於高溫烹調的食物,市民應均衡飲食。食安中心指,風險評估顯示在一般食用情況下,相關樣本的污染物含量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 消委會發現,有大部分樣本的營養標籤不準確。陳浩元攝

 

在三十款測試樣本中,包括九款牛油及二十一款人造牛油,是次測試檢測樣本中的環氧丙醇及3- MCPD含量,發現有十八款樣本檢出環氧丙醇,其中十六款同時包含3- MCPD。結果顯示,「Sunny Meadow」 樣本的環氧丙醇含量最高,每公斤達六百四十微克,而 「總統Ambassador Salted Culinary Fat Blend」 的3- MCPD含量冠絕各樣本,每公斤達一千一百一十微克。

消委會指出,3-MCPD及環氧丙醇經高溫加工及脫臭程序而成,主要存在於棕櫚油及加工食品,尤其是班戟、薯片、曲奇等烘焙食品。消委會引述歐洲食物安全局建議指,一名六十公斤重的成人每日最高可攝入一百二十微克3-MCPD,以是次驗出值最高的樣本 「總統」 為例,該成人分別要持續每日進食約四十八茶匙,才超過建議攝入限量,故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是安全。

消委會商營手法及消費者投訴審查小組主席黃錦輝表示,3-MCPD損害腎功能及男性生殖系統,而環氧丙醇含基因毒性及致癌毒性。他表示,現時香港法例沒有規定相關致癌物在油脂內的含量標準,要求政府注意相關發展,跟隨國際步伐,引入規管。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表示,按是次3-MCPD驗出值最高的樣本,成人每日須進食約四十八茶匙才超標,「人一般不會食這麼多分量的牛油,但亦不可掉以輕心。」 黃鳳嫻表示,牛油存在於不少高溫烹調的食物中,如:窩夫、杯裝蛋榚等,因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及3-MCPD的攝取量愈少愈好,呼籲市民應小心飲食。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消委會驗出部分樣本含有3-MCPD及環氧丙醇,而據中心風險評估,在一般食用情況下,相關樣本驗出的含量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發言人指,食品法典委員會沒有制訂食用油脂中的3-MCPD及環氧丙醇的最高含量,但正草擬實務守則,減少精鍊食用油及其製品中的含量。在2015至2017年期間,食安中心共抽取超過五百五十個植物牛油及牛油樣
本作化學及微生物測試,全部樣本皆通過檢測。

 

人造牛油愈硬 反式脂肪愈多

不少消費者選用俗稱 「植物牛油」 的人造牛油,希望減低健康風險。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陳舜宏表示,難以比較人造牛油是否較一般牛油健康,引述近年研究指出,人造牛油主要來自液體狀的植物油,須經高溫加工的 「氫化」 程序方可凝固,但過程中產生反式脂肪,形成壞膽固醇。

他指出, 一般牛油毋須經高溫加工處理,因此不含3-MCPD及環氧丙醇,但若消費者仍希望選購人造牛油,可選擇質感較軟的牛油產品,「﹝人造﹞牛油愈硬身,反式脂肪愈多,相反較軟身的牛油,反式脂肪則愈少。」 

至於牛油每日攝取量上限,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張可琪表示,每次食用人造牛油時,不宜多於一茶匙,又以餐廳的小包裝人造牛油為例,應以半磚為限。香港食品科技協會創會會長袁仲安表示,現時業界對環氧丙醇及3-MCPD的認知較薄弱,建議食物環境衛生署多提供相關資料,以供業界參考。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