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派共和黨人 影響至今無所不在

加拿大都市网

老布殊雖然只擔任一屆總統,但在位4年間的外交、內政卻留下巨大影響,直到今天仍未消除。對外方面,他90年代發動海灣戰爭,一方面確立了美國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同時也埋下了伊斯蘭極端主義仇視美國的種子。而在國內政壇,老布殊當年違背承諾加稅,隨後競選連任失敗,時至今日保守派仍銘記教訓,不敢在加稅議題上越雷池半步。

路透社報道,老布殊任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海灣戰爭和食言加稅兩件事。海灣戰爭發生在1990年,當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入侵科威特,老布殊立即展開「沙漠風暴」軍事行動,將伊軍迅速逐出科威特。

環顧當時全球局勢,美蘇冷戰剛結束不久,美國展示強大的軍事、外交實力後,一舉確立了自己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但對部分中東勢力來說,海灣戰爭有侵犯阿拉伯國家主權之嫌,區內因此出現了反美情緒,最終滋生了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拉登發動「911」恐襲時,在位的美國總統恰恰是小布殊,在極端組織眼中,或有父債子償的意味。直到今天,恐襲陰影仍然威脅美國。

海灣戰爭後,老布殊在國內的民望一度達到90%,連任的呼聲高唱入雲,但最後居然敗給克林頓,背後原因又和他食言加稅有一定關係。老布殊在列根時代身為副總統,一直被共和黨內部視為接班人,他最後也的確如願,但黨內保守派對他的支持程度始終不如列根。為了鞏固選票,老布殊1988年競選時許下豪言,承諾執政後絕不加稅,偏偏到了1990年11月,他與民主黨達成協議加稅,藉此平衡政府財政,引起保守陣營極度不滿。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溫和派的老布殊尋求連任時,共和黨內罕見地出現挑戰人選,老布殊雖然贏得提名,但大選階段又殺出德州富商佩羅(Ross Perot),最後克林頓漁人得利,雖然只奪得43%普選票,但仍然成為白宮新主人。前車可鑒之下,共和黨保守派至今不忘這個教訓,每逢討論加稅時絕不讓步。
民生方面,老布殊1990年簽署《殘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禁止歧視之餘,又規定公眾場所必須增設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士出入。

老布殊1924年生於麻省,父親曾是聯邦參議員,他從小接受精英教育,並從耶魯大學畢業,後來南下德州開創石油生意,從此把家族遷往德州。二戰時期,老布殊曾是海軍飛行員,戰機曾被擊落但獲美軍潛艇救起。從政後,尼克遜曾任命他為聯合國大使,後在福特時代於1074年轉任駐中國聯絡處主任,然後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本報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大多伦多仇恨罪案升47%创十年新高!

高利率拖累联邦财政 赤字高达509亿按年飙升23%

范冰冰香港半山豪宅曝光!尽览180度维港景色

政府推出首次购房储蓄账户 对哪些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