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擴建”地下寶庫” 百萬件國寶如何入地保存?

加拿大都市网

本文圖來自新京報

昨天,在故宮博物院「平安故宮」工程實施5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正式啟動,這是故宮2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地下文物庫房擴建工程。記者了解到,該工程將在故宮原一期、二期地庫之間加建面積8285平方米的地庫,使地庫建築總規模達到29073平方米,較原先擴大近40%。同時,工程還將建設地庫至「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即文物醫院)地下連接通道。整個工程計劃2020年12月竣工。

揭秘1 地下文物庫房為何擴容?

故宮當前共收藏186萬件文物,近一半仍存放在古建築中。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目前使用的一期、二期地庫內儲存約97萬件院藏文物,仍有80多萬件文物存放在地面文物古建築庫房內。而古建築的溫濕度控制難度大,不利於文物的保存,故宮計劃讓盡量多的文物「入地」。

單霽翔介紹,新庫房投入使用後,文物的儲存數量將增加到110萬件左右。這一數量相當於故宮收藏文物總數的60%。

值得一提的是,故宮也將採取其他方式讓地面庫房中的文物「活起來」。例如,今年5月,故宮將建成開放常設展館「傢具館」,讓原先放在庫房中的大量明清傢具亮相。故宮四個角樓中保存的大量書版,也將通過展覽、體驗等方式面向公眾。

隨着文物保護技術的更迭,20餘年前建設的文物庫房也急需技術升級。

單霽翔舉例說,受當時技術制約,所有不同類別和質地的文物藏品,只能處在同樣的溫濕度環境中,無法對不同藏品進行溫濕度分區控制,此次工程將解決這一問題。

此次工程中的「地下通道」部分,則將在文物地庫和文物醫院之間建設一條恆溫恆濕的走廊。文物修復者在庫房和「醫院」之間轉移文物時,不再需要回到地上,從而減少環境對文物造成的潛在破壞。

揭秘2 新地庫如何保護百萬件國寶?

記者從故宮了解到,此次地下庫房改造工程將破解多個故宮庫房的「痛點」。

首先,該工程將大幅擴大地下庫房的容量,解決地下庫房儲存空間不足等問題,逐步減少地面文物庫房規模,從而更加確保文物安全。

其次,該工程將完善地下庫房結構,消除地下庫房潛存的滲漏等安全隱患。

工程在建新庫房的同時,還將通過建設溫濕度分區調控,改善現有一、二期地下庫房內溫度統一的現狀,實現不同文物按照特性進行不同的溫濕度控制。

此項打造地下「國家寶藏」的工程,具有相當的難度。據設計方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源介紹,此工程地段重要、技術複雜,該公司2014年中標,經過3年半的研究、設計和審批,才付諸實施。

單霽翔介紹,2018年是「平安故宮」工程後半程的關鍵一年。工程的最終目標,是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時,基本實現故宮博物院進入安全穩定的健康狀態,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邁進世界一流博物館行列。

背景鏈接

20年來地庫最大擴建工程

此次是故宮20年來規模最大的地下庫房擴建工程。

 

故宮博物院一期地庫建於1987年至1991年,面積約4818平方米。二期地庫建於1993年至1997年,建築面積15970平方米。

歷史資料顯示,原先故宮文物庫房大多利用古建築,門窗不嚴、室內潮濕、條件簡陋,無法適應藏品保管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因此故宮於上世紀80年代啟動地下文物庫房的規劃。

故宮地下文物庫房是中國國內面積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地下文物庫房,起初便在結構上確保了防水、防潮和防火的功效。庫內各房間設有溫濕度檢測系統、消防系統、安全監視與報警系統和通風系統,使文物藏品處於恆溫、恆濕、安全、可靠的儲藏環境中。

來源:新京報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范冰冰香港半山豪宅曝光!尽览180度维港景色

政府推出首次购房储蓄账户 对哪些人有用?

恐怖剖腹夺婴|芝加哥女子助母杀孕妇 认罪判囚30年

巴黎奥运|法国警拘捕18岁车臣男子 图恐袭奥运足球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