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為何沒有貓?史上最科學的解釋來了!

加拿大都市网

明宣宗《五狸奴圖》局部(網上圖片)

十二生肖,中國及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十二種動物當選了,但沒有當選的更多,有鼠沒貓,有老虎但沒有獅子,有雞但沒有鴨和鵝。那貓與獅子也是常見呀,為何十二生肖中沒有呢?

傳說中,貓因為在玉皇大帝示意舉辦的「十二生肖選舉」中,因為狗令牠遲到了,因為老鼠打尖了,所以十二生肖就沒有貓,結果貓和老鼠從此成為敵人……不過,從歷史來看,為何沒有貓的原因,貓真的是遲到。因為在發明十二生肖的時候,中國當時還沒有貓。應該說,當時貓還是野生,沒有被馴化。至於最早的馴化貓,在西亞和北非出現,中國的寵物貓是外來品種,到了後來才被國人所知。

早在中國西周時代着作《詩經·大雅·韓奕》有載:「有熊有羆,有貓有虎」。貓與熊和虎並列,足以證明當時貓還未被馴化。先秦着作《莊子·秋水》中又有:「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意思是說良馬日行千里,但是抓老鼠還是貓厲害,說明事物都各有所長。這裡「狸狌」在中國古代一般指野貓,但此處將牠與馬和狸狌並列,說明貓很會抓老鼠,說明戰國時代,很有可能已經有馴化貓,但未被普及。

中國在唐代以前,養貓並不普及,唐以前貓還被視為珍稀動物。在中國的文化中,無論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以及後來的玉器和青銅器的圖桉、漢代的陶俑中,都沒有貓的蹤影。我們所知最早的貓捕老鼠圖桉,在東漢畫像石中發現。

至於在地球的另一邊-西亞和北非,貓則比較普遍,西方的貓文化遠比中國流長。埃及在大約3000年前出現馴化貓,埃及的農業發展起來以後,剩餘食物越來越多,鼠患非常嚴重,於是就開始以馴化貓來抓老鼠,甚至有法律來保護貓,殺貓者會被處死。至於貓死後,還被塗上香油,用來防腐,並葬在石棺。

中國唐朝以後,西亞和北非的貓文化,隨着絲路傳到中國,各種貓的品種也傳到中國,明顯在當時,中國早就有十二生肖。另外,貓在中國文化中的角色,一直都被認為是抓老鼠的好手,沒有被賦予神話般的色彩,比如在《西遊記》中沒有貓妖。

中國自唐代起慢慢興起養貓逗貓風,朝廷甚至將白貓當成珍寶贈予日本。古人對貓慢慢普遍地着迷,還不只限於宮廷。古人也能夠以毛色五官等物色好貓,併流下《相貓經》、《貓苑》等等着作。順帶一提,中國十二肖中沒有貓,但越南的則沒有兔年,但是有貓年。

來源:巴士的報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