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專欄:贏了票房又如何?(下)

加拿大都市网

上期專欄筆者提出,5億電影「戰狼2」通篇就是藉助殺人遊戲斗快感,對人殺人這種惡行,沒有表達出深刻的態度,這是電影的最大問題。

也許有聽眾一如吳京那樣質問筆者,為何你們不對美國動作片挑三撿四的,中國人自己整一部動作片出來,你們就左不是,右不是呢?做人不能這樣洋奴好不好?

這還真不是洋奴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好萊塢的動作片,不是光為打而打,為過癮而過癮。好萊塢電影確實也宣揚個體的英雄主義,但當這個個體的英雄是天外來客時,他的態度就是制止人類的野蠻和貪婪;如果個體英雄是科學家,他的態度就是制止外來客侵犯人類;如果個體英雄是一個平常的人,那他的態度就是對付強大的國家機器。

也許大家又會說,電影嘛,看看就好,哪來那麼多嚴肅的思考,本來就是圖大家樂一樂,何必肩負這麼多呢?這麼說是對電影的本源不了解,電影作為文學作品給人的影響相當大。一個文盲可能看不懂一本書,但會看得懂一部電影,人們的是非觀可能因為一部電影而被扭曲或者掰正。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對小時候可能讀過的書不記得,但看過的電影一定會深入骨髓。

也許還有人會說,電影就是圖一時快樂,好人懲罰壞人,沒有道德審判。這話就很有問題了,為什麼呢?舉例說吧,如果一部電影描寫了一個好人,就是這個電影的主人公,為國家名義,或者報仇,強姦了一個壞人,從情節上看這也是大快人心的,顯然,按照圖一時之樂看,是大家都爽了,但這樣的情節會給閱讀者,也就是觀眾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人們可能都認為,強姦壞人是天經地義,合理合法的,這就是筆者所說的,電影沒有肩負起必備的社會責任,沒有作正向的價值導向。

任何作品,無論是電影,小說,詩歌或者繪畫,都應該有它獨到的精神價值。

目前的電影現象恰好說明了這個問題,這個暑期檔,一部對人性思考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敦刻爾克)在世界各國高居票房之首,這部片子被各國不同民族所推崇,相比之下,「戰狼2」目前票房只是周末超越了「敦克爾克大行動」,但在北美票房卻是慘淡。

這很值得我們思考,為什麼以褒揚殺人方式,凸顯殺人快感的電影「戰狼2」在中國能佔領票房,卻走不到世界各地,這就是東西方價值觀的不同。

筆者這麼說並非肯定「戰狼2」在中國以外放映就一定失敗,筆者想說明的是中國官媒以及一種紅粉觀眾為一部沒有精神價值的殺人遊戲作品帶來40億而歡呼,這本身就是國家的悲劇。

(續完)木然
rmu@singtao.ca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