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不僅是搬家 尋找自己在陌生國度的新坐標(下)

加拿大都市网

劉慧琴:在異域對人生的終極拷問
記得1999年,我當時任中華文化中心理事,曾和以英文寫作的 「亞裔作家工作坊」合作舉辦過一次以中英雙語進行的 「東西橋樑」講座,希望以英文和中文寫作的華裔作家能攜手合作, 通過相互翻譯能將華裔作家的作品同時傳遞給英語和華裔社會。這是個良好的願望,但實際問題和困難不少,所以亦就擱淺。

■劉慧琴

觸摸移民心態變化的脈絡
2009年到2016年,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策劃,出版了三部涵蓋北美、歐亞、紐西蘭、澳大利亞女作家的作品集,從三部文集出版的時間和內容,可以看出華文文學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清楚地顯示出華人移民心態變化的脈絡。作品以時代為背景,通過描繪移民眾生相為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者十幾年的移民史留下了生動的註腳。

從八十年代開始的那股移民潮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當年的移民對於異國的生活已由不習慣到融入,對異國的語言也由陌生到熟悉,甚或精通書寫,有的華文作家不僅僅是用華文書寫,也在不知不覺中闖入了以所在國語言文字創作的行列。

去年春天,美國加州紫飛馬出版社以英文出版了一部北美華裔作家小說集《陌生人》,小說集由亞馬遜網站發行,去年五月該書參加了在芝加哥舉行的 「全美圖書展」,讀者在網上的留言及在書展上均有好評。

這部文集的特點是作者由以英文書寫的作者,中英雙語作者,以中文書寫的作者(由美國知名教授譯成英文)三方面作者組成。九位作者九個短篇,篇幅都不太長,但內容豐富,有立足異域回望故鄉,對過往歷史事件的重新思考,在異域對愛的理解與追尋,在不斷遷徙中對於人生的終極的拷問。而作為社長與主編的王芫巧妙地將與作者的訪談對話附在每篇小說的最後,使讀者結合對話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創作、經歷,無疑是小說的延伸,加深了讀者對作者和小說的理解與興趣。

儘管小說並不是全由原作者以英文創作或是作者的母語是英語,但統一以英文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小說卻獲得讀者的讚許,認為全書文章讀來流暢, 沒有一般譯文的生澀感,有一位讀者說,小說令人吸引,使他在兩小時內一氣閱讀完全書。

這本書從策劃、約稿、譯稿、編輯到出版,前後不到五個月而能有這樣的成績實屬難能可貴,這一方面果然是編者王芫的努力,但也應了 「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打破中英文創作的藩籬
文集中加拿大華裔作家曾曉文,美國華裔作家朱立立、伊犁,她們一直是以華文創作並在華文文學界樹立了一定的地位,而現在又以英文作品問世,更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華人文學過去各自以中英文創作互不來往的藩籬。去年9月20日王芫帶領了《陌生人》的五位作者參加了亞裔作家工作坊主辦的 「亞裔文學周」朗讀和與讀者交流的文學活動,這次活動離1999年 「東西橋樑」講座相隔了17年,以華文寫作為主的作家和以英文寫作的作家走出了同台活動的第一步。以所在國的共同語言交流在移居地的生活經驗和創作心得。一位客家族華裔作家談到了客家族在異國如何保持傳承中華文化傳統使筆者為之動容,也領悟到語言文字只是工具,深厚的中華文化才是托領作家創作的載體。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着中國大陸經濟上的改革開放,隨着以各種形式走出國門的國人,也帶來了華文文學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和繁榮,從初期的稚嫩到成熟到擁有足以問鼎大師級的作家,華文文學不再是支流、邊緣,其影響也正在擴大延伸,除了將華文文學作品譯成其他文字外,也會有更多的華文作家同時以所在國的語言文字書寫他們的生活感悟,此岸和彼岸的人民生活。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