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丁克家庭成潮流 「生不生娃我作主!」

加拿大都市网

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組建丁克家庭。加之女性在職場上擁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和地位,結婚生子不再是許多女性追求的終極目標。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養育孩子的父母會承認,生養孩子讓他們很有壓力並且十分辛苦,但父母往往會說這件事所帶來的獎勵和快樂大於挑戰和艱辛。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一個不快樂的父親在Reddit上承認:「我真的不喜歡孩子」。有母親在接受訪問時坦言,即便知道不應這樣說,但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從未出生過。 21世紀的反生育(childfree,childless)、丁克家庭(Dink family)運動,正比以往更盛。

本報記者 文琪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2016年的人口普查數字顯示,在加拿大無子女的夫婦和空巢老人(empty-nesters)比擁有孩子的夫婦的比率要增長得更快。在2016年收錄到人口普查的1407萬個加拿大家庭中,25.8%的夫婦沒有孩子(couples without children)。社會中也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說,「我後悔生了孩子」。以此為名的臉書(Facebook)專頁每天都有媽媽前去吐槽,並且獲得上萬點贊。反生育運動在過往是不可想像和無法言說的。但世界各地的女性都在逐漸為此挺身而出:為什麼不能光明正大地說我根本不想要孩子,或者我後悔生了孩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深思熟慮選擇成為丁克

在當下的社會,「反生育」的確是一個新興的話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天約有830名婦女死於妊娠或與分娩有關的併發症。幾乎每一分半鐘就有一個媽媽的生命為了生子或生女而消逝。成為母親無疑是在賭命,而即便順利踏過生產的命懸一線,卻並不意味着痛苦的結束,養育孩子的過程才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幾年前法國的一位母親、心理治療師Corinne Maier就出版了一本名為《不要孩子的40個理由》的書,再度挑戰了生兒育女的傳統價值觀。這本書一經問世就上了各大熱銷書的排行榜,伴隨着很多的共鳴,它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爭議。

不想成為母親或後悔成為母親的原因當然各不相同。一項市場研究調查了2000名美國女性,結果發現40%沒有孩子的女性優先考慮她們的職業生涯。北美致力於研究反生育的研究人員Amy Blackstone在研究中表示,現在並不一定是有更多的女性選擇不要孩子,而只是人們比以往更傾向於說出這個問題(speak up about the issue)。

臉書專頁我後悔生了孩子

年少時從中國大陸移民加拿大並選擇成為丁克一族的G女士在接受星島《加拿大都市報》記者的專訪時提出匿名的要求。她對記者表示,不要孩子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們都有了孩子,有的家庭有兩、三個小孩。看她們為孩子無盡地付出,為了照顧家庭犧牲了自己全部的時間,承擔很多責任,有的還要兼顧工作、事業,生活中屬於她們自己的時間、和老公單獨相處的時間都越來越少。每次和她們在一起感覺她們世界裏大多數的時間都被孩子的話題所佔據了。
當我過了30歲後,看到身邊當媽媽的朋友們所經歷的生活,我就越來越確定生養孩子不是自己人生的目標。因為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去豐富自己:專註自己熱愛的事業,有足夠的時間跟老公相處,熱愛旅行的我們可以每年都去不同的國家環遊世界,不被孩子束縛。 」

高薪家庭怕養子

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每5個加拿大女性中就有一位沒有孩子。加拿大的生育率是發達國家中排名墊底的,平均每名婦女育有1.6個孩子。很明顯,更多的女性只生一個孩子,或者壓根不要孩子。

人口統計學家認為,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女性的經濟獨立等因素所導致的結果。也有專家認為,高漲的房價和工資增長的緩慢以及就業保障的下降也導致許多加拿大人認為他們根本無力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公開的數據顯示,有孩子和無孩子的女性(Earnings of women with and without children)在收入上也有大約12%的差距。沒有孩子的女性顯然賺得更多。這個差距會隨着孩子數量的增加而擴大。對於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平均差距約為9%。有兩個和三個或更多孩子的母親分別增加到12%和20%。

加拿大統計局2016年的數字顯示有孩家庭和無孩家庭的比例持平

G女士目前從事銷售工作,與先生家庭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她認為,兩個人的家庭有很多好處和優勢。除了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經常見不同的朋友,在經濟上也更為寬鬆。儘管他們已是高收入家庭,但依然有捉襟見肘的時候。她還稱:「我和先生都是獨生子女一代。再過十年我們要開始照顧我們年邁的父母。獨生子女是爸媽年老後唯一的依靠。我們沒有孩子的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濟能力去陪伴、照顧他們。在加拿大工作賺錢已經非常辛苦,真的無法想像下班後再拖着疲憊的身體去照顧孩子。」

儘管很多人認為,女性的事業成功和生養孩子照顧家庭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單選題,但G女士認為,在加拿大有很多媽媽的確在工作之外也可以照顧好家庭。 「要看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自己想要什麼,時間管理的能力以及老公的配合度。但有孩子後,多少都會對職業發展有一些障礙,或讓女性有更多顧慮。」

也正如G女士所提到的,時間管理和另一半的配合程度在要孩子的問題上成為了重要的因素。一位年約50歲、有三個孩子、化名為Rachel的女士在2018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採訪時表示,後悔要孩子的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公對孩子的付出遠遠不及自己的預期,而離婚後單打獨鬥帶娃的艱辛更是讓她萌生了悔意。 「在年輕時沒有意識到成為母親後將會面對的事。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會選擇要孩子。往往媽媽們很難承認這個事實,因為人們會因此認為你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人。我這麼說也覺得非常慚愧,因為我也很愛我的孩子們。甚至有時我也覺得有這種想法是不是很不對勁?如果我們能夠談論這件事並有人理解,也許我會覺得面對這一切更容易一些。」

而另一位母親Alison因為從小是個孤兒,一直渴望有自己的家庭。而當美夢真的實現時,她卻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訪問時說:「有了兒子後,我才知道我不是個適合做母親的女人。不是我不想和孩子共度時光,而是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我是不會哄孩子的人,也不愛做遊戲。過去二十年,如果沒有孩子,我可以有更好的職業生涯。但家裡其他人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其他人都開心我才能開心,這真的很痛苦。」

Alison認為很多女性因為害怕被指控自私而不願談論後悔成為母親這件事。 「這意味着如果你不想要孩子,那麼你就是一個壞母親。」

生不生子自家事

在許多宗教的根深蒂固的信條中,母性的神聖在於它是本能和天生的。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母愛的奉獻就是無私和無條件的。也有人認為,沒小孩對於女人來說是一種遺憾,沒有經歷生育過程的女人人生是不完整的。

G女士對這樣的說法顯現出完全的排斥和不贊同。 「現在的社會女性有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地位和選擇權,生不生養真的只是一個個人的選擇。除了結婚生子,今天的女性人生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只要夫妻兩人協商一致就好,別人怎麼看根本不重要。

生孩子只是一個開始,養育孩子才是真正的過程。很多女人是想要生育孩子的,但這個時代的確也存在了一部分女人根本不想養育孩子,因為生孩子不再是女人的義務,而是要看養育孩子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是的話,何必去生呢。 」

許多成為了父母親的人會承認,儘管生養孩子讓他們很有壓力並且十分辛苦,但他們往往會說「這件事帶來的獎勵和快樂大於挑戰和艱辛」。 G女士對此回應稱,雖然不能說這是謊言,但感覺更多是那些有孩子的爸媽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和鼓勵,讓自己堅持下去。

「當孩子們長大後開始懂得體諒爸媽、照顧爸媽的時候,當然會覺得很有回報感。但養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熬幾年就會好一些的事,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問題,爸媽會有不同級別的壓力和辛苦。對於別人說的’帶來的獎勵和快樂大於挑戰和艱辛’真的是要看不同的父母怎麼去面對養育孩子這件事。那些經常抱着消極情緒、埋怨對方、責備孩子甚至逃避問題的態度的爸媽肯定沒有那些抱着積極樂觀、互相鼓勵、不斷肯定孩子的父母的快樂多。所以歸根結底,這是你自己的生活選擇。」

生孩子是一種信仰

居住在大多倫多地區的70後母親劉女士有一兒一女兩個上小學的孩子。作為資深媽媽和一個力求完美的妻子,她和先生都擁有各自的全職工作,兩人儘力協調時間帶孩子、陪孩子。她在接受本報記者針對丁克一族和反生育話題的訪問時表示,自己尊重不同的聲音和想法,並認為生孩子「是一種信仰」。

「生孩子的人往往都會相信有孩子的生活是美滿的,不生孩子的人相信沒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人生,然後人人都願意相信自己所選擇的。有人生孩子後悔了,只能說他們感覺實際遇到的問題比預期的多,但是他們也沒什麼能做的了,因為一切已經改變不了,只能吐槽一下。但我認為,作為一個成年人,生不生孩子自己要預先衡量一下。生了以後後悔,又能怎麼辦呢?那些意外有了孩子的,也是對自己的行為不付責任。我選擇相信有孩的生活是完整的,這樣的信念才能支撐自己繼續忍受這些勞累。養孩子需要毅力,如果自己都不斷給自己吐槽,生活只會更加艱難。」

記者向劉女士提出,是否曾經有那麼一刻後悔自己要了孩子,劉女士坦言:「的確曾經有過,是在我看見那些丁克的朋友們一年去歐洲玩兩次的時候,真的很羨慕。但孩子成長所帶來的歡樂也很值得我們去付出(rewarding)。正如我沒能體會到一年去兩次歐洲的歡樂一樣,我的那些丁克朋友們也體會不到有孩的歡樂。養娃肯定有沮喪的時候,但人生就是不斷令人沮喪和受挫的。」

G女士回應劉女士的觀點稱,的確會有當看到別人家的小孩非常乖巧的時候,不免會覺得孩子很可愛的時刻,不否認偶爾會萌生羨慕之情。 「但孩子一旦開始哭鬧或者不聽話、鬧彆扭的時候,我真的就覺得幸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也會少了。」

劉女士則表示,不論當下的千禧一代或年輕人如何選擇面對婚戀和家庭觀,需要首先了解的是,一旦你成為了媽媽,就沒有權利後悔。 「你是成年人。孩子不僅僅依賴於你提供的食物、衣服和住所,還有那種心理上會覺得安全和被愛的感覺。」

千禧一代不要孩子改變社會結構

鑒於「反生育」運動的興起以及新生兒出生率在許多國家的持續下降,在近年來,人們也並不意外看到成為母親不再是所有人的選項。尤其在千禧一代(Millennials,通常指1981至1996年間出生的人)之中,他們在婚姻和生育選擇方面創造了明顯的不同。

2018年,福布斯雜誌出版過一篇名為「千禧一代不要孩子,對嬰兒潮一代的房地產和退休產生和影響」的文章。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出生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似乎千禧一代都不打算要孩子,或者至少他們還沒有孩子。無論是什麼原因,千禧一代決定延遲或放棄生孩子的決定都會對嬰兒潮一代的父母產生連鎖反應。

嬰兒潮一代的大部分財富都不在銀行、養老金計劃或投資組合中,而是放在了他們的房產中。儘管在都市生活都被描繪得讓人神往,但超過70%的嬰兒潮一代仍然生活在空間較大的城郊地區,許多人在那裡可以擁有獨立屋和更大的家庭生活空間。越來越多的即將退休和最近退休的嬰兒潮一代正在尋求縮減住宅規模(downsizing),並將他們在房產中積累的財富套現作為退休收入。但他們如何在沒有買家的情況下兌現?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外国干预调查报告出炉:外国干预“并未影响”联邦选举整体结果

调查外国干预研讯报告(之二):两华文媒体被点名 曾助散播虚假讯息

出租自己的房子也不行?温哥华3业主被课罚8500元

视频:烈治文山一理发店深夜遭纵火!内部被火焰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