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當大胃王 暴飲暴食太傷身!

加拿大都市网

近日,大胃王吃播遭整頓,各平台相繼發聲,將加強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杜絕餐飲浪費行為。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表示將出台相關法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各省市餐飲協會紛紛響應,倡導「光盤行動」。

  我們從不否認大胃王的存在,但博眼球的大胃王吃播卻不應追捧,尤其是在聯合國多次發佈全球糧食危機預警的情況下,強撐、邊吃邊吐的行為尤顯難看。

  這不僅是價值導向問題,也是一種錯誤示範,超量進食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嚴重損害。從科學角度講,自律飲食對任何人都是穩賺的。不信,我們來看一看。

  暴飲暴食,傷身還傷腦神經

  暴飲暴食是指沒有任何節制,沒有任何規律的大吃大喝,進而造成身體或者心理損害。

  最顯而易見的是身體損害。如果我們每餐重複攝入過多卡路里,代謝綜合征就會找上我們,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接踵而至。

  2019年《柳葉刀》發佈的2017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在全球範圍內,2017年,飲食風險共造成約1100萬成人死亡。心血管疾病是飲食相關死亡(1000萬)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癌症(913090人死亡)和2型糖尿病(338714人死亡);在中國,飲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最高[1]。

  而除了我們熟悉的增加體重、加重疾病負擔之外,長期的超量進食還會擾亂人體正常的進食機制,給大腦帶來負面影響。

  生長素和瘦素是刺激和抑制食慾的兩種激素(實際參與調節食慾的激素超過20種),它們都會影響飢餓調節。當我們感到飢餓時,生長素水平會增加。進食後,瘦素水平又會告訴身體,我們已經飽了。

  暴飲暴食會破壞這種平衡,讓大腦「獎賞機制」蓋過食慾調節。

  因為鹹的、高脂肪的和含糖的食物會釋放讓人感覺良好的荷爾蒙,比如多巴胺,它會激活你大腦的快樂中心。這導致身體隨着時間的推移,將快樂與某些高脂肪和高卡路里的食物聯繫在一起,並最終超越了飢餓調節,鼓勵我們出於快樂而不是飢餓而進食,因此引發了一個永久的暴飲暴食循環。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大腦會發生一些可見的變化。

  下丘腦是大腦的一個小區域,負責調節身體的許多代謝過程,如情緒、記憶、飢餓、生長等。而外側下丘腦細胞與進食行為密切相關。比如,前面提到的瘦素,就是由胰島素刺激脂肪細胞分泌,然後與下丘腦的神經元群受體反應,進而調節我們進食的。

  科研人員通過小鼠試驗發現,在接受高脂肪飲食後,肥胖會導致小鼠的外側下丘腦內各種細胞的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參與抑制暴飲暴食的某些腦細胞變得不那麼活躍了。換句話說,高脂肪飲食會改變大腦,讓人們更難停止暴飲暴食[2]。

  這會讓一些人陷入困境。因為暴飲暴食有時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這類暴飲暴食者將飲食作為發泄點,持續一段時間後,變得更加無法自控,這時候就要就診於神經內科或者臨床心理科,請醫生進行干預了。

  少吃一點點,健康多一點

  與暴飲暴食相對的,是飲食節制。多項研究都表明,對於無基礎疾病的個體來說,少吃一點是保持健康的首選。七分飽的智慧從未過時。

  首先,少食可以推遲老年病。2020年3月《細胞》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少食可以減少身體的炎症程度,並且延緩與年齡有關疾病的發生。70%的卡路里攝入,讓小鼠實現了「凍齡」。與正常飲食的小鼠相比,「七分飽」小鼠的體細胞隨年齡變化不大,倒是與幼年小鼠很相似。並且,其細胞內抗炎症基因表達更活躍,可以系統地抑制衰老過程中炎症反應的增加。

  其次,少食還可以幫助對抗癌症。2020年7月《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減少卡路里的攝入有助於對抗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乳腺癌。通過模擬禁食,結合激素療法,實驗的36例乳腺癌患者大部分預後都得到了改善。檢測發現,模擬禁食似乎增加了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兩種癌症激素藥物他莫昔芬和富維斯坦的藥效。同時,研究人員發現,所有參加試驗的患者的血糖、血清IGF1、瘦素和C肽的水平都有所下降,而循環酮體水平增加。他們認為,除了乳腺癌之外,模擬禁食或許還可用於治療對胰島素、IGF1或瘦素敏感的其他癌症[4]。

  2020年6月《自然通訊》上的另一項研究也表明,模擬禁食可作為化療的輔助手段。這項研究選擇了131名乳腺癌患者,並將其分成兩組,一組在化療前三天和當天接受禁食,另一組保持正常飲食模式。測試結果顯示,接受模擬禁食的患者腫瘤縮小的概率更高,同時模擬禁食也顯著減少了淋巴細胞中的DNA損傷,表明它可以防止化療引起的細胞損傷,這或許會成為輔助治療癌症的潛在療法[5]。

  由此可見,無論是對健康人士,還是對一些有基礎疾病的個體,減少熱量的攝入都有一定的好處。少吃一點很值得嘗試。

  地球上還有8億人吃不飽飯,自律是美德

  最後要說的是,前有疫情,後有蝗災,全球性的糧食危機正在悄然發生。而且,地球上的糧食從來都不夠吃,今年更被稱為「50年之最」。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在全球糧食系統中,糧食損失和浪費一直是一個普遍問題,總量約佔全球所有食物的30%,相當於每年浪費和損失13億噸糧食。而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人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

  全球「飢餓」地區涉及的範圍也頗廣,一些地區人口增長率還很高。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佈的《2019年全球農業生產率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的農業生產率年均增長為1.63%,但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會接近100億,年均增長率需要維持在1.73%以上才能餵飽所有人。

  而全球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率存在差異,中國以及南亞地區的農業生產率增速較快,北美、歐洲和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率增速正在放緩。其中,低收入國家的農業生產年均增長率僅為1%,這些國家面臨糧食生產不安全、營養不良和農村貧困人口比例較高等問題。

  可以說全球農業生產還是很窘迫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大肆浪費糧食,甚至因為一點流量而「因播殉職」,實在有些過了。雖然這些吃播只是少數人,和餐飲業中的食物浪費比起來九牛一毛,但不良的價值導向需要我們反思。

  因為,食物是用來帶給人愉悅的,飲食自律不僅是健康之道,也是美德。(科普中國,圖片來源網絡)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10种值得购买有机版本的食物

10种让你疲倦的食物 10种提供能量的食物

3个原因告诉你为什么会在半夜醒来

鳄梨油与橄榄油:哪个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