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有高血壓、膽固醇問題,服不服藥都中風,怎麼辦?

加拿大都市网

▲年長者平衡力較差,肢體力量亦較弱,增加服用抗凝血劑後跌倒出血的風險。

原標題:左心耳封堵術  減低房顫病人中風風險

對於曾經有心房顫動(房顫)的病人,中風風險大大增加,所以要終身服用抗凝血劑以減低中風風險。但部分病人服用抗凝血劑會有出血危機,如一旦腦血管出血,同樣會引致中風。 到底如何是好?有什麼方法可以代替服抗凝血劑又可以減低中風機會?

原來有一種稱為「左心耳封堵術」,可以解除上述兩難局面。

撰文、攝影:陳旭英

65歲的曹先生,因為服抗凝血劑而中風。但停服抗凝血劑後,又再中風。到底繼續服藥還是不服藥?令他十分惆悵。

「我本身有高血壓問題,膽固醇亦超標,曾經中風,是血管阻塞性中風,幸好不太嚴重,沒有影響說話及手腳活動;不過醫生髮現我有心房顫動,有機會再中風,所以我要永久服用抗凝血劑,減低血塊形成的機會……」曹先生說。

對於自己有心房顫動,曹先生之前一直沒有感覺,亦不知情。事實上,研究顯示每十個心房顫動患者,只有一人會感覺到。

服藥、停葯都出事

曹先生遵從醫生指示服抗凝血劑,然而不久之後曹先生不幸出現腦出血,送院後需要緊急進行手術清除腦積血,並暫停服用抗凝血劑。

曹先生其後康復出院,但眼前面對的難題就是應否繼續服用抗凝血劑?「當時醫生向我解釋風險後,我決定停服抗凝血劑,唉,誰不知不久後又因腦血管阻塞而中風,幸好是小中風……」曹先生說。

小中風後曹先生再服用抗凝血劑,「這次是用新一代抗凝血劑,醫生說可以降低出血風險,但不知是否我運氣太差,之後又再次腦出血,幸好屬輕微。經歷兩次缺血性中風丶兩次腦出血,我真的十分沮喪……當時醫生轉介我見心臟科醫生,指有一個左心耳封堵手術可以解決我的問題……」

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說,左心耳封堵術(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簡稱LAAO),是讓有心房顫動並同時有高危中風因素的病人,免除終生服用抗凝血劑的另一個選擇。


▲長者平衡力較差,可以鍛鍊強化肢體力量,減少跌倒出血風險。

左心耳易有血塊

他解釋,「心臟的結構大致分為四格,上面兩格分別是左右心房,而下面兩格為左右心室。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位於左心房內,可以視為是左心房內的一個小房間。它之所以稱為左心耳,因為它的形狀像一隻耳仔。

左心耳與盲腸一樣,暫時醫學界未發現它有何特別作用。但對於心房顫動的病人,病發時有機會在這位置形成血塊,如有血塊脫出流到腦血管就會引致缺血性中風。

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病人九成血塊就是在這個位置形成。左心耳封堵術是以微創方法將左心耳封堵,可以減少讓血塊形成的空間,從而減輕因為心房顫動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昔日心房顫動病人預防中風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服抗凝血劑。抗凝血劑有兩種,分別是傳統抗凝血劑(華法林)及新一代抗凝血劑。服用傳統抗凝血劑會增加出血風險,故服用抗凝血劑期間需要經常驗血及注意飲食,避免食物中的維他命K與傳統抗凝血劑相衝。

近年有新一代抗凝血劑,出血風險較華法林低,病人毋須頻密驗血,亦不怕與食物相衝。

雖然如此,但仍然有病人服新一代抗凝血劑後出現腦出血、小便有血等,亦有病人服用新一代抗凝血劑後仍然中風,檢查時發現左心耳內有血塊。

封堵左心耳 有效預防中風

「因為服用抗凝血劑會為病人帶來風險及不便(要頻密驗血及戒口),甚至有出血情況,這類病人可考慮進行左心耳封堵術代替抗凝血劑,如手術成功,這類病人長遠可以不用服抗凝血劑。

手術預防中風的效果等同抗凝血劑,並已經有研究確認成效,甚至有研究看到比服抗凝血劑更佳,因為不用再擔心出血風險。」陳醫生說。


▲封堵器有不同呎碼,適合不同大小的左心耳。

很多病人會問,手術後病人會否感覺比以前舒服?陳醫生說,感覺沒有太大分別,正如服用抗凝血劑後,病人不會特別感到舒服。

食道超聲波及X光引導

無論服抗凝血劑或接受左心耳封堵手術,目的都是預防中風。陳醫生說,中風後果嚴重,輕則影響說話能力、手腳麻痹等,嚴重的會半邊身乏力、癱瘓,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所以預防中風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在什麼情況下會建議病人接受這個手術?陳醫生說,第一類是病人有心房顫動,並屬於中至高中風風險類別,有需要服抗凝血劑,但病人服抗凝血劑後曾經有出血情況;第二類病人雖然未試過出血但屬於高危出血類別,例如長者步行不穩容易跌倒,又或從事高危工作或活動,例如消防員或喜歡拳擊運動,較容易受傷,如果長期服抗凝血劑,會增加其出血風險,都建議可考慮接受這手術代替服抗凝血劑;第三類是雖然沒有上述高風險因素,但不想長期服抗凝血劑,或擔心抗凝血劑增加流血風險,亦明白手術風險的話,都可以接受這個手術。

這手術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提供予需要服抗凝血劑的房顫病人,因為某些原因而不想再服用,或不宜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就可以接受這個左心耳封堵術。

陳良貴醫生解釋手術過程簡單,與一般「通波仔」手術相似,用導管方式,病人可以視乎情況選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如病人不適宜全身麻醉,就採用局部麻醉方式。但醫生一般會採用全身麻醉方式,配合食道超聲波及X光引導進行手術。

如病人無法接受全身麻醉,則可考慮局部麻醉及使用心臟內超聲波,同樣是由導管經大腿內側靜脈血管進入,併到達心臟,利用超聲波掃描心臟就可以知道左心耳的大小及監察手術結果。

術後需服抗血小板葯

是否需要進行這個手術,陳醫生指是視乎病人需要,如病人年輕,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擔心有流血風險,這手術是其中一個方案可以幫到他們;如病人服用新一代抗凝血劑,亦不是高危出血病人,及不會進行高風險活動,則可以繼續服藥方案。這個手術是提供多一個選擇予病人,而封堵器屬永久性,不會產生排斥,亦不需要更換。

曹先生因服抗凝血劑而兩度腦血管出血,停葯後又塞血管引致小中風,最後轉介見陳醫生了解左心耳封堵術後,決定接受手術。他於約2年前完成手術,需要服抗血小板葯(阿士匹靈),出血機會較抗凝血劑大大減少,之後一直安好,沒有再出現出血或中風問題。陳醫生指出,接受左心耳封堵手術後,病人需要服兩種抗血小板葯3至6個月,之後再照超聲波檢查左心耳是否完全封閉,細胞膜是否已經生長至完全蓋過封堵器。如果情況理想,6個月之後就可以停葯,但之後要持續服用阿士匹靈。


▲陳醫生模擬示範金屬封堵器封閉左心耳。

如病人未曾中風,只是高風險中風的房顫病人,接受這手術後服用抗血小板葯6個月,之後再服1年的阿士匹靈,就可以考慮停葯。

選擇合適尺碼封堵器

左心耳封堵術經導管進行。「導管由病人大腿的靜脈血管進入,沿着血管到達心臟,去到心臟的右邊,經過心房壁穿刺到達左邊,然後到達左心耳入口。過程中會用X光及超聲波引導,帶領導管到達正確位置,再量度一次左心耳大小後,就可以將封堵器從導管中推出、張開,並固定位置,確定完全填封后便完成。手術大約需時1小時。」陳良貴醫生說。

病人在進行這項手術前,會進行電腦掃描或食道超聲波以確定左心耳的大小,以選擇適當的左心耳封堵器。這檢查過程,亦可排除左心耳沒有血塊。

封堵器尺碼由21毫米至35毫米,適合不同大小的左心耳。

左心耳的大小與人的體型、高矮肥瘦沒有直接關係,現時封堵器的尺碼,適合大部分患者。如病人的左心耳較大,亦可以特別為病人度身訂造合適呎碼的封堵器。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男子在美国铁人三项赛中死亡 遗孀觉得蹊跷

多伦多Home Depot等大型商店最新优惠传单

当你有高胆固醇时可以吃奶酪吗?

最新研究:睡眠会形成真实和虚假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