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忌口有科學依據嗎?醫生說這些情況不需要

加拿大都市网

前幾天,我在某個醫生群里也聊到了「忌口」的話題,讓我想起以前的一些經歷:每天查房時,常常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我的孩子能吃什麼?我說得最多是:可以正常吃,平時怎麼吃現在也怎麼吃。但家長經常還是會接着問:能吃魚嗎?能!吃牛肉嗎?能!能喝骨頭湯嗎?能!……到最後就跟報菜單似的。

我以為只有普外科胃腸道手術多,家長們對「吃」這個問題會關注得多一些,醫生群里的討論讓我發現,其他科的醫生也同樣被這類問題所困擾,後來某位皮膚科醫生說的這段話,我覺得是代表了很多醫生的心路歷程,也可能是很多醫生口中「忌口」背後的真相。

飲食上的禁忌與中國人傳統觀念有關係。在平時工作中,有患者詢問需不需要忌口,我說不需要忌口,結果患者都會非常詫異,會和我爭論:「皮膚病患者怎麼會不需要忌口呢?」然後我會解釋很久,影響後面的患者就診。

在這種情況下,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患者一旦詢問是不是需要忌口,就隨便說幾個東西不能吃,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口舌。這種情況持續久了,就會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只要是皮膚病,都要說幾個不能吃的東西出來。

中國人對食物的講究這麼多,主要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傳統認識中,葯食同源,食物和藥物沒有絕對的分界,很多東西既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藥物,一樣有寒、熱、溫、涼之分,有的食物能滋補,有的能「清火」,有的易「上火」……另外收到民間流傳各種「說法」的影響,認為有的食物吃了會「發」,有感染不能吃魚蝦、有傷口不能吃醬油、發熱不能吃雞蛋,孕婦不能吃螃蟹,吃兔子肉會兔唇,吃羊肉會得羊癲瘋等。

我相信,一些讀者知道這些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可能也有一些人對這些說法半信半疑,但又礙於傳言里的那些嚴重後果,而這些食物又不是非吃不可,所以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還是給忌了。

現實中,大部分人對這些說法深信不疑,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患者向醫生「報菜單」,似乎非要被告知有幾樣不能吃的東西,才敢好好吃飯,如果醫生說什麼都可以吃,患者還會覺得醫生不上心。

要糾正這類患者的觀念,醫生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在公立醫院醫生每天看幾十上百個患者,要他們耐心詳細地幫你把菜單全部分析完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最後往往是——吃清淡點,少吃辛辣的。

當然,有的醫生自己也稀里糊塗,本身相信傳統或民間的那些傳言,然後主動讓患者去忌口的肯定也有。但你對醫生窮追不捨得到的答案,真相往往是醫生看你那麼想忌,不想和你糾纏不清,就說幾個不太健康的食品讓你去忌,反正對你沒什麼壞處,還可以讓你感覺能做點什麼,得到些心理安慰。

真的需要忌口的疾病當然也有,比如糖尿病患者對西瓜這樣的容易導致血糖升高的水果,痛風病人對動物內臟這樣的高嘌呤食物,口腔潰瘍、肛裂病人對辣椒這樣的刺激性食物,或者你真的對某種食物過敏,該迴避的食物,醫生自然會跟你講。

如果醫生沒有主動對你說,絕大部分疾病和飲食沒有關係,是不需要忌口的。如果自己有疑慮又擔心醫生一時疏忽,自然也可以問,但真不用和醫生「報菜單」。(環球網)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12星座一周运势(4月27日-5月3日)

苏菲公开谈总理杜鲁多:我们之间仍然充满爱

游泳可用!骨传导耳机自带16GB播放器特价仅售55

加拿大星岛获新闻大奖 加国唯一中文媒体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