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09:24:27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茶包能消黑眼圈?!这个妙用你可知?

  还在花重金买化妆品消除黑眼圈?其实用这种东西也可以让眼部得到放松!要不要试一试呢?(Grace编辑)

90后体检调查:一边养生 一边慢性自杀

2017年,在”第一批90后已经XX了”的围剿中,90后迎来了人生最大的危机。   他们从自己还年轻的错觉中醒来,捡起了保温杯和秋裤。在过去的一年里,年轻人成为了“健康消费”的主力军。   高血压、脂肪肝这类“老年病”快速蔓延到年轻人群,癌症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年轻人(20-39岁)癌症病发率增长了近80%。   在收集到的1000份读者问卷中,我们很高兴看到很多年轻人身体健康,也有很多人因为疾病的困扰,第一次重视自己的身体。   我们挑选了9个90后的故事,想在这个春天和大家一起,探讨“生病这件小事”。   “如果有机会,我想做一个健康的人。”   三年前,我还是一个有女朋友的胖子。走在街上,她连羊肉串都不让我看一眼。那年,我170斤。和女朋友分手的这三年,我又长了100斤,到达了现在的吨位:270斤。   其实吃肉真的不胖人,但是喝酒胖人,济南的烧烤摊太多了,一顿烧烤我可以喝一箱啤酒。每次有局我都管不住嘴,心里总想着:“不差这一顿”。   我是学摄影专业的,至少扛器材没有什么压力,毕竟连我的哥们我都可以扛得起。大家都喜欢和胖子玩,觉得很欢乐。我朋友很多,也有喜欢的女生,但不敢开口表白。   我大概知道身边的女生们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子,但我有着270斤的厚重,很难做一个有20岁心态的男孩,我其实就是个资深老狗,提前迈入了油腻中年的阶段。   我觉得胖最根本的原因是:吃是我目前为止获得快感最廉价的方式。   喜欢吃的太多了,内蒙的全羊宴、聊城的驴肉火锅、济南的早点、河南胡辣汤配肉夹馍……   医院的检查结果很谦虚,说我是“中至重度”脂肪肝,其实就是重度嘛。我知道这样的体型连系个鞋带都不方便,但慢性病就是这样,如果每件东西上写着“多吃这一件,少活三五天”,我可能也就不吃了。   为了减肥,办了一张健身房年卡,只去了十几次。五千块,多少顿烧烤啊。   今年暑假我会认真减肥的,虽然我去年暑假也是这么说的。这也不能怪我,每年暑假,济南的烧烤摊全开了。   你说,这个城市是不是在跟我作对?   小时候,家里开批发部,饮料都是当水喝。之后去城里念书,我也没有按时喝水的意识,等我想起来喝水的时候,都是渴得不行了。   尿路结石这个东西,之前我有感觉,但都是隐隐作痛,过一阵就过了。第一次痛到不能动弹是在2015年。   那年我24岁,在安徽铜陵当小学老师,上着课,突然就疼得翻江倒海,我还是坚持忍到下课,回到办公室,就跪在地上就动弹不了了,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和18岁的时候不一样了,那回之后我就知道什么是痛了。   我从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再喝饮料,碳酸饮料基本没买过,也会办健身卡。但工作后在乡下的学校,一个班只有两个老师。我们班,我上一上午,数学老师上一下午,三年级后,英语老师一天一节课,夹在中间上。老师出去上厕所不太好,我就少喝水,尽量憋着。   我最怕上公开课了,不喜欢下面一排人看,如果只有学生,我是很轻松的,没正型,一屁股坐学生桌子上上课。   压力大的时候我就写日记,记录记录学生,对我来说算是一种调节。   大四的时候,我偶尔会感觉右侧腹股沟有轻微的疼痛,大概一周一两次的频率。但那时候忙着毕业找工作,就没怎么在意。   工作后,疼的频率比以前高了,腰也会疼。我是内蒙人,在南方工作,当时认为是不习惯南方潮湿,自己贴治风湿的膏药。直到四年前,有天我正在厨房做菜,突然眼前发黑,蹲在地上,我哥赶紧带我去医院检查,最后确诊是神经母细胞瘤,晚期。   配合医生住院治疗、化疗、吃药维持,不用药肿瘤就会长,用了药肿瘤也不会变小。医生不建议手术,因为风险比较大。   有时候我觉得,以前和同学朋友都在一条赛道上前进,区别只是有人快有人慢,从确诊那天开始,我的人生就停下了,说是倒退也行。   我已经四年没在工作了,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应付得来什么工作。我经常会想,自己的病情之后会怎样,或者死了以后这个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该怎么继续生活。反过来想,即使有幸坚持一段时间,治疗又得花不少钱。   和女朋友在一起七年半了,我来到北京看病之后我们就异地了,但女朋友能给我非常大的依靠和鼓励。我们俩都想结婚,有时候我会觉得,如果人生就是这样的话,那能结婚就能让人生尽量完整一点,但我还会考虑她的父母,医生也说不建议结婚。   有时候我会突然发脾气,越来越凶,甚至会说分手,一半是在试探最亲近的人,另一半是觉得如果分手了,她应该会过的更好一点。   我非常喜欢猫,我的头像就是猫,但我女朋友喜欢狗,我就养狗了。   我是一个容易用力过猛的人,比如把重感情体现在酒上。   大学聚餐,能和男生喝到最后的永远都是我。毕业后,我进了一家五百强外企,   刚工作的三个月像打了鸡血,同事让我做个表格,我就会下班之前做完,还做了个宏模板给同事。   我租住在300块一个月的毕业生人才公寓,门口是通宵烧烤摊。最开心的时候,最难过的时候,挨不过去的时候,都会在门口的烧烤摊来半打啤酒。喝到醉醺醺,一觉到天明。到后来,烧烤摊的老板都认识我,叫我半打。   得益于用力过猛,我和公司同事都相处得很好。老板安排我组织去山里玩两天,带够酒水,喝个痛快,我是部门里唯一的姑娘。   那天爬完山,大家坐在露天餐厅,老板捧出了那坛8斤的黄酒。   依照酒桌的习惯,我年纪最小,拿着杯子轮着敬了一圈。我已经有些站不住。一杯一杯地喝下,满口都是黄酒的香甜。我攀着老板的肩膀,谢谢他在那么多面试者中挑了没有经验的我,谢谢他教了我很多。   我俩抱着坛子,你给我倒,我给你倒。当酒劲上来,我只记着两个画面,抱着马桶吐,吐完了继续满上,继续和其他同事聊天,谢谢他们。   那晚吐得胃都要翻出来,心里想着没事儿,睡一觉,年轻。   第二天,大家路上还不忘夸我,和老板两人干完了那坛8斤黄酒。   那天是5.20,我去杭州找男朋友。我和他商量着回家叫个外卖,之后逛商城。   晚上我突然肚子疼,我冲到厕所,疼痛让我紧紧地缩了起来,全身开始不自觉抖动。哇一声吐了出来,是褐色的血。   在马桶上坐着的几分钟,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几分钟。脑子里一直浮现着:我是不是要死了。最后我终于晕了过去,睁开眼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   我迅速辞了职,我想好好活着。   两年过去,我已经可以正常吃东西。现在只喝保温杯的水,滴酒不沾。成了以前酒桌上我最讨厌的那种人,怎么劝都不喝。   我的第一次是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发生的,那年我12岁,对方是我的长辈。   我是个北京女孩,在周围的所有人看来,我是被保护得很好的,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种情况从12岁一直持续到了19岁,直到大学后这段关系才结束。   我的负罪感越来越强,开始抽烟,喝酒,自残,以及睡很多男人。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24岁,有时候晚上我睡不着,就开始数我到底睡过多少男人,数着数着就睡着了。   后来,我查出携带了HPV,再后来,也就是去年的11月份,我被检查出宫颈癌。今年1月份,我做了手术,切除了子宫和宫颈。   我的工作是手术室护士,所以对手术很了解,麻醉、医生都配合得很好,手术很顺利,我好像迎来了新生,辞掉工作,离开了北京。   虽然从没想过结婚生子,但不知道为什么,手术前的那个晚上我还是哭了很久。   我从小就是胖乎乎的姑娘,到了初中,青春期越来越敏感,觉得周围人都又瘦又好看,自己就胖胖的。   我开始不愿意出门逛街,成绩也下降了很多,最后连我妈都看不下去了,就逼我减肥。从初三的暑假就开始减,很辛苦,所以瘦下来就不愿意胖回去了。   大学之前有一回吃蛋糕,吃完觉得太腻就吐了,吐完之后觉得一身轻松,从此,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有一次,我为了参加校庆主持人选拔赛,想瘦一点,但是每天要跟室友同进同出,很难不吃饭,就只好偷偷吐掉。那次比赛中,我很顺利地选上了主持人。   工作之后,每次感觉到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会靠吃来减压,但吃了又怕胖,每次都会吐出来。   到后来,只要吃了主食,我晚上就睡不着,哪怕实在太困睡着了,也会在十一点左右准时惊醒,然后马上去厕所。因为噩梦里我看到的是复胖后的自己。   当年怀孕的时候一度觉得要肥死,每天拿本子把吃多少喝多少自己多重都记下来,记了十个月,最重的时候158斤,但是出了月子就瘦回来了。   作者对比图   现在为了儿子,我也要好好爱护身体,我知道自己是进食障碍,也在做各种心理疏导,老公也在监督我,会越来越好的。   我身高168,现在体重108斤,应该已经到警戒线了。   腾讯新闻    

还在比谁的步数登上微信封面?日行万步其实是误区!

近两年,计步越来越流行,全民都掀起了一股走路大潮,每天不走一万步似乎都不好意思打开微信运动功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们身边开始流传出这么一句话:每天走一万步对身体好处多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调查,原来我们都被“忽悠”了,日行万步并不是必须的,也许快走十分钟更有效。   一万步的由来   那么,对于“日行万步”的说法最初是如何由来的呢?“一万步”这个神奇的数字又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其实,最初这个说法源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的一场营销活动。一家日本公司发明了一种健身辅助工具,日文名字为“Manpo-Kei”,翻译成中文即为“一万步”。这种器材就是计步器的雏形,依据的是日本九州大学吉城旗野博士对于人们日常步行运动标准的设定。   吉城旗野博士担心当时的日本在学习美国时,连“加大码”的体型也照抄全搬,不仅学着美国人的样子看棒球比赛,还会效仿美国人懒散的生活方式,变得慵懒不爱动。为了能让人们积极活动起来,吉城旗野博士便想方设法让他们相信,之前每天的4000步运动标准根本不值一提,只有增加到每天一万步才能帮助他们消耗掉额外“学习”来的500卡路里,从而保持身材匀称。   于是一场让日本人每天增加步行数量,燃烧更多卡路里的运动兴起了。显然,那场运动当时在日本非常成功。而受那次营销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的计步软件和健身网站也将“日行万步”作为衡量标准。针对这个标准,BBC科学节目主持人迈克尔·莫斯利制作了一档节目进行测试,发现了日行万步的几个误区。   误区1   每天走路 只为计算步数   为了监测每天10000步对于一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主持人莫斯利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罗布·科普兰德教授共同策划了一项测试。测试将实验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主要进行每天10000步的运动计划;而另一组执行的是名为“快走10分钟”的运动计划,每天完成3组10分钟的快步走。研究人员把志愿者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员都佩戴上运动监视器,它会记录活动量以及运动的剧烈程度。   第一组的目标是每天要走完10000步,约为8000米,另外一组每天要完成3个10分钟快步走,加在一起大概2500米,核算成步数约为3000步。同时,研究人员提醒第二组的志愿者,步数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步速。速度要达到能讲话,但不能唱歌的程度,这一运动旨在加强心肺功能。   正解 步数是次要关键在步速   从两组志愿者的任务完成效果看,每天10000步的成员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完成了任务,但大部分人会觉得完成目标比较吃力,因为这样的运动距离对时间和体力都有要求,上班族普遍难以坚持。而“快走10分钟”组完成情况相对要好得多,大部分人感觉很轻松。   两组志愿者不仅在任务的完成率上有出入,从锻炼效果上看,研究人员也发现“快走10分钟”组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优势。“同每天走10000步的志愿者相比,快走志愿者实际上不但完成了既定目标,还多做了30%比较剧烈的运动。”科普兰德教授表示,“事实是,只有当你做中等强度以上运动时,才开始进入有益健康的运动阶段。”   这是因为,虽然这组志愿者走得没有万步志愿者多,但是由于速度快,运动过程中心律增加,会轻微的上气不接下气,既不会像跑步运动那样喘息不止,还起到了锻炼心肺功能的作用。科普兰德教授解释说,最重要的是要让心跳加快,因为许多证据显示这样能降低人们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的风险。   误区2   手机一万步=运动一万步   目前朋友圈里踊跃晒步数的,大多是来自手机计步软件或者随身佩戴手环上记录的步数,而这些设备最大的问题是太具有迷惑性了。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相对剧烈运动也可能给这一天的“刷步数”作贡献,然而这些都是不能称之为“运动”的,大概只能叫做“活动”。   有些人一天里并没有进行有意识的锻炼,却也记录到了6000步的成绩,这样除了可以在朋友圈晒晒,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在生活中,短暂的、强度很低的走路虽然算是动起来了,但是效果较差,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只是从卧室到厕所、从楼下到小区门口、从办公室到餐厅走了一些零碎的、短暂的步数,就算加起来达到了6000步,也只能算是日常散步溜达,这样一天下来获得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根本不是真正的有效步数。   正解 有效步数要看运动心率   因为计步器把每天闲散的步子也计入在内,所以参考意义不大。真正有效的步数,应当来自于有效运动,要达到中等强度以上。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运动心率:健康且体质较好的,心跳可以控制在120-180次/每分钟;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减去年龄)-(180减去年龄)次/每分钟。心率可以简单地通过摸一分钟脉搏来测,也可以佩戴心率带,使用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   在掌握了如何准确测量后,除了每天坚持走路外,也要注意方法,要循序渐进地运动,而不是过度运动。快步走之前先慢走5至10分钟,速度、频率自行掌握,步态放松。慢走中可伸展腿部肌肉,每个动作维持约30秒,做伸展运动时不要负重或弹跳,以免拉伤肌肉。 误区3   一万步 适合所有人   “日行一万步,健康你一生”,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实际上,一万步并不是一个严格、绝对的指标,其背后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做到运动平衡,避免营养过剩、超重肥胖,从而达到降低“三高”等慢性病的发病率。   而事实上,由于存在年龄、体质、生活条件等诸多差异,不同的人所需要的运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人的健康锻炼标准。我们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运动锻炼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运动量能够保证“吃动平衡”是一个最佳的状态。   而一万步的要求对于平时习惯运动的人,是相对简单的,就算提高到两万步也只是平常运动量而已。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两万步,不仅身体会吃不消,而且可能出现关节、韧带、骨骼的损伤,反而会适得其反。   正解   年龄不同步数标准不同   那么,每天应该走多少步才合适?美国very well fit网站帮助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身目的的人们,推荐了每天适合的步数:   ·正常人每天6000步就可以达到基本的锻炼效果。   ·对于老人、久坐不动的人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每天10000步会超出能力范围,不应过度要求。   ·对于想要减肥或者保持身材的人来说,每天可能还需要在正常范围上再增加一些运动量,大概需要60至90分钟的运动量,加起来大概每天要走15000步。   ·而对于好动的孩子们来说,每天10000步也可能远远不够,他们所需的运动量应该是成年人的两倍之多,而且是中等至剧烈的运动强度。所以,对于6至12岁的女孩,每天推荐在12000步左右的运动量,男孩在15000步上下。 来源:人民健康网

你有多胖?对照这三个标准查查看

天气逐渐变暖,脱下厚厚的冬装,你对自己的身材还满意吗?贴了一个秋冬的“膘”,气温一回暖,衣服穿薄一点,不少人身板悄悄加“厚”了一号,这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简直难以忍受。 减肥是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为了扮靓还是为了健康都“义不容辞”。但是想要成功瘦下来谈何容易!知道大家急需专业意见,所以,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特地请教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主管曾青山,就如何科学减肥为你支招。 你有多胖?对照这三个标准查查看 想减肥,第一步应当从了解肥胖开始。曾青山介绍,判断人体肥胖有三个维度: 1.人体BMI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按中国标准来对照,BMI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体重、24.0~27.9之间为超重、大于28.0的则为肥胖。 2.腰围: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都属于腹型肥胖。 3.人体体脂肪率: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当男性体脂>25%、女性>30%就是肥胖一族。 看清上面这三个标准,我们不仅可从外形上判断是否肥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查判断人体内脏脂肪是否超量。现在,在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通过“人体成分分析”检查,还可以帮助你分析人体的脂肪占比、肌肉含量甚至是内脏器官的脂肪含量,让减肥更有针对性。 “糖”吃得太多 不长胖才怪 曾青山指出,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营养摄入失衡,即摄入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及能量过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之一,每天给我们的身体源源不断的能量。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理解为“糖”,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食物中。正常人体通过糖分获得能量。你如果天天糖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超过你自身的日常所需,碳水化合物会变成大量的葡萄糖,肝细胞便会将过剩的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储存于体内,从而导致了肥胖。 因此,想减肥,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脂肪”,主要目的是“减脂肪”。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来阻断葡萄糖对人体过多的能量供给,从而动用你自身的脂肪,通过燃烧脂肪供给能量实现减肥的目的。 来源:人民健康网

癌细胞最喜欢你做这7件事 不看绝对会后悔!

你今天做的事,可能正悄悄留给“癌细胞”可乘之机。 如果你日复一日做下去,10-30年后,一个正常细胞就会发展为一个癌细胞。 癌细胞最喜欢你做的7件事,你可别再做了: 1. 肺癌,最喜欢你吸烟 9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①,可以说吸烟是肺癌的元凶。你吸的很爽,但肺并不爽,因为吸烟给了癌细胞驻扎肺部的可乘之机。假设普通人患肺癌几率为1,大量吸烟的人患癌几率是普通不吸烟人群的17倍烟。 有人曾做过一个形象的实验,拿塞满棉花的玻璃罐模拟人的肺部,两侧链接吸烟口和抽气装置。 一只一只烟吸下去,棉花里沾满了烟草燃烧后的黑胶状物质。烟草中这几百种的化学物质,其中60多种都与癌症相关,你的肺就一直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 中国现有3亿吸烟者,二手烟暴露者有7.4亿。然而,很多烟民并不以为然,还幽默的回一句“赶紧抽支烟压压惊”,咱还是不要拿生命开玩笑了。 记住: 不吸烟 2. 肝癌 ❤ 最喜欢你喝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完全要依靠肝脏进行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氧化物、超氧化物、自由基等②,对我们人体“毒性”很大。 我们的肝脏每24小时处理酒精的能力是180g,平均每小时处理酒精7.5g,相当于50°白酒不到半两③。酗酒的人,相当于肝脏一直泡在酒中、泡在那些有“毒”的代谢产物中,这就给了肝癌可乘之机。 酗酒不会立刻肝癌,但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接着是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后就是肝癌了,严重酗酒甚至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 记住: ① 不喝酒 ② 不过量喝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25克酒精量=1瓶啤酒、1两白酒、1杯红酒。 ③ 不空腹喝酒:喝酒前吃些主食、肉类、酸奶等。 3. 胃癌 ❤ 最喜欢你吃太咸 在胃癌患者身上往往能找到共同点:饮食偏咸,常年爱吃腌制食品;吃饭没准点,饥一顿饱一顿;都曾感染过幽门螺杆菌④。 别小看了盐,高盐可以说是导致胃癌的第一杀手。摄入过量的盐分后,因为食盐的渗透压高,对胃黏膜会造成直接影响,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而且高盐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往往含有亚硝酸盐,更增加了致癌的可能性。你每天吃的太咸,就是给了胃癌可乘之机。 记住: ① 每天每人总摄盐量别超过6克。 ② 少吃腌制食品,如盐渍的萝卜、肉类腌制品等。 ③ 少吃高“钠”加工食品,如火腿肠、话梅等。 4. 肠癌 ❤ 最喜欢你多吃红肉 长期进食红肉,即牛、猪、羊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给肠癌可乘之机,增加患癌风险。我们在消化红肉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会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有强烈刺激。 如果无肉不欢的饮食习惯不改变,经过5年-10年的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发生癌变,最终形成大肠癌④。 记住: ① 不超量:每人每天推荐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烹调前的重量)。一个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约50克。 ② 红白搭配:多吃一些鱼虾鸡鸭等白肉,少一点牛羊猪等红肉。 5. 乳腺癌 ❤ 最喜欢你吃得油腻 高脂肪饮食是乳腺癌的促发“刺激剂”,长期吃的太油腻,可使机体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它们能够刺激肿瘤的发生及增长。而且,吃的油脂太多,还可使机体发胖和免疫功能降低,更给了癌症可乘之机。 记住: ① 少吃油炸食品、奶油、薯片等高油脂食品。 ② 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6. 食管癌 ❤ 就喜欢你吃太烫 食管的黏膜柔嫩怕烫,只要食物的温度超过60℃,它就会被烫伤、脱落,当然你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受伤的食管反复被烫伤,却来不及修复,就可能形成食管炎,而在食管黏膜不断自我修复中,就给了癌细胞可乘之机,在不断的热刺激下慢慢发生癌变。 记住: ① 喝水凉一凉:温白开最好,热水凉一凉。 ② 吃饭别着急:吃饭别着急,刚出锅的热菜放放再吃,细嚼慢咽。 7. 胰腺癌...

80岁拥有20岁免疫系统?其实有秘诀!

伦敦帝国学院82岁教授拉撒路(网上图片) 无论如何努力保养,岁月总会在人的外表上留下痕迹,不过长者免疫系统要像年轻人有可能吗? 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82岁教授拉撒路(Norman Lazarus)除了亲自参与试验,还共同撰写相关论文,他认为「如果运动是一种药物,每个人都该服用」,因为运动对身体、精神、肌肉与免疫系统都有广泛的好处。 网上图片 研究人员追踪125位长途单车手,其中不乏80馀岁的长者,发现他们的免疫系统都相当年轻,跟20多岁的状况差不多。科学家观察受试者血液中的T细胞,这种细胞有助于免疫系统对感染作出反应。他们发现,长距离单车手体内产生的T细胞,和20岁的年轻人处于相同水平,而一群不运动的老人只有极少量的T细胞。 网上图片 研究人员认为,在老年时期积极运动也会帮助体内对疫苗做出更好的反应,从而更好预防流感。论文合著者伯明罕大学学者罗德(Janet Lord)说,免疫系统从20岁后每年会下降2至3%,这正是老年人更容易罹患风湿性关节炎或癌症的原因,但运动起到保护作用。这项研究论文刊载在《Aging Cell》期刊。 网上图片 来源:巴士的报

红枣和红糖 原来不补血!!

网络图 动物肝脏最补血 有的人经常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吃红枣、红糖和阿胶补血。但是,最近很多报道都在说,红枣红糖其实不补血。 难道我们一直认为的传统补血食物,没有补血效果吗?我们又该如何通过食物合理补血呢? 1 、传统的“补血”食物不补血 一说到吃什么补血?大家可能会想到的食物包括:红枣、红糖,甚至美颜圣品阿胶。 其实,这些你以为的都是错误的。这些被误认为可以补血的食物,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红色,我们的血液也是红色,以形补形,所以人们会有所误解。 红枣 红枣中的含铁量在植物性食物中算比较高的,但是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所以,我们在吃枣的时候,总会感觉甜甜的。而且在经过乾制后,其中的维生素C和叶酸等营养素还会流失。更重要的是,人体在造血时需要使用二价铁,而植物中的铁一般都是三价铁,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 红糖 虽然是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糖,其中的含铁量确实比白糖要高,但它本身是糖的事实改变不了。没有经过提炼,红糖中还有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建议最好用红糖来替代白糖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调味所需。但是,如果已经发生贫血,光喝红糖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阿胶 而对于阿胶,在补血食品的排名榜上更是找不到它的身影,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属于蛋白质,虽然也是补血的原料之一,却不是最重要的原料。阿胶对于营养性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是不适用的。所以,对于大部分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红枣和红糖可以作为日常的饮食,不过注意不要过量食用。而对于容易上火、感冒初癒、糖尿病、女性生理期或者腹胀的人,则最好少吃或者避免食用它们,因为其中大量的糖会加重病情。 2、为什么会贫血? 我们想要补血,就要先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贫血。基本上,贫血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由于各种疾病或者先天生性的缺陷所道致的造血功能失常。比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第二类是由于一些内部或者外部原因道致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比如,外伤、女性生产时出血等。 第三类则是最常见的一类,缺铁性贫血。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微量元素中最容易缺乏的一种。在所有贫血的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缺铁性贫血。据估计,全球约有5-10亿人患有铁缺乏,其中2/3为隐形铁缺乏,也就是轻度贫血。铁是人体造血的必需原料,人体内2/3的铁用于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贫血的重要指标。 3、哪些食物才能补血? 那麽,到底该怎麽补血呢?我们又该如何通过食补来预防常见的缺铁性贫血? 确保充足的食物摄入 食物是摄入铁的最主要来源,所以有很多因素都会道致铁的摄入不足。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道致偏食、挑食。由于经济和地理情况的限制,无法选择富含铁的食物。还有错误的选择食物等。富含铁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动物全血、鱼类和瘦肉等。油菜、苋菜、菠菜、木耳等蔬菜和菌类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铁,但是含量不高。 提高铁的吸收率 摄入足够并不能完全解决贫血问题,还需要我们的身体尽可能多的吸收利用才行。一般来说,在植物性的食物中铁的吸收率比动物性食物低。比如,动物肉和肝脏的吸收率有22%,鱼为11%,而植物类的食物,比如小麦、莴苣、黑豆和玉米等,则都低于5%。同时,还要注意这些会限制铁吸收的营养素: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的膳食纤维、植酸或者草酸(大量存在于需要焯水的蔬菜中)和多酚类的化合物(比如茶和咖啡等)。此外,机体的状况也会左右铁的吸收,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太短、胃酸缺乏或者服用过多抗酸药,都会影响铁离子的释放而降低铁的吸收。 补充辅助营养素 铁是补血的重要原料,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多辅助的原料需要同时补充,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作用。适量的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A、还有适量的蛋白质,都是补铁过程中必须的。

抑郁症有性别差异 女确诊数多男两倍

■■抑郁症患者发生并发精神疾病,女性通常出现焦虑症,男性或出现滥药问题。网上图片 这是由瘾癖及精神健康中心(CAMH)及柏斯堡尔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合作进行的研究,在生物精神病学期刊发表结果,也是首次确认男女患者出现相反的改变。 主导研究的作者施比利博士(Dr. Etienne Sibille)称,今次的发现对抑郁症有新看法,可以肯定的是要为男女两性进行平衡研究。 该期刊总辑启期杜博士表示,是次研究显示不同的份子机制影响男女的抑郁症,这对以往认为确诊人们有相同的病征产生新的看法。  其实,男女患者出现抑郁症有所不同,女性被确诊的数目是男性的两倍,情况较为严重,有更多及不同的病征。 妇女多并发焦虑症 另一研究报告作者施尼博士(Dr. Marianne Seney)说,多年来研究抑郁症的报告,大部分只包括男性。其中一个例子是病发症状不同,如体重减轻和睡眠欠佳,女性是男性的三倍。 另一例子是抑郁症患者发生并发精神疾病,女性通常出现焦虑症,而男性是出现滥药问题。 是次研究人员对26名男性及24名女性患者,在其死后脑组织的基因进行分析,并且对比没有患上抑郁症的男女情况。 当中特别研究基因表现程度,究竟一个基因产生多少蛋白质。大部分受影响的基因,总计超过1,500个,其改变只显示在男性或女性。大部分基因的改变,男女是相反的方向。 睾酮助男性抗抑郁 研究所得,受神经原突触功能,女性基因会增加,男性在相同的基因则会下降。在免疫系统方面,女性会减少受影响的程度,但男性则会增加。当研究另一组的男女时,同样发现这个结果。同时,研究集中三个脑部区域调整情绪及抑郁症影响的功能,不同区域显示相反的改变。 研究结果对治疗方面带来新的看法 施尼博士指出,是次研究结果对治疗方面带来新的看法,建议男女病人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男性要减低免疫系统功能,但女性需要加强。而施比利博士说,女性并非较男性容易患上抑郁症,后者因睾酮具抗抑郁效果而产生保护作用。

多伦多有大学遭到臭虫侵袭!学生被咬得满身是包,教室里一抓就是一小瓶!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作品 转载须授权 作者:叶小迪 在北美生活的人 都对一种叫bedbug的虫子闻之色变 这虫子俗称臭虫 生存和繁殖能力都超强 一旦沾上生活基本上被毁了一半 然而今天多伦多Ryerson大学的学生,就被这个和bedbug有关的新闻给吓个半死。因为这次臭虫出现的地点,是自己大学的教室里...已经有同学被咬的够呛,据说还在课桌里筑了窝.... 据CBC报道,这事最初是由Ryerson大学的学生报纸Eyeopener在一周前报道的。报纸称,有好几名学生表示自己在多伦多市中心的校区上课之后,皮肤上有发痒的红色肿块。 Ryerson大学学生 曝出被臭虫叮咬的照片 Ryerson大学的学生Ksenia Chpak表示,她在Victoria大楼的205教室上课的时候,发现有小虫子从自己的毛衣上爬过。当时并没有太在意,没想到第二天起来,发现自己的手上,肚子上,还有背上都长了小红包。 (Ksenia Chpak被臭虫叮咬后的第一天) Chpak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半夜真的是被痒醒的,这些肿包又痒又火辣辣的...有些很大,有些很小。” (Ksenia Chpak被臭虫叮咬后的第二天) Chpak说由于这些小包几乎全身都有,手上,手臂上,肚子上...第二天也没有消肿,反而更痒。 (Ksenia Chpak被臭虫叮咬后的第三天) 而除了Ksenia Chpak之外,也有不少学生表示,上课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小小的虫子爬过手上和毛衣上。这些小虫子甚至还在书桌的缝隙之间挖洞。 教室桌子里住的都是臭虫 一抓就是一小瓶... 随后,Ksenia Chpak向校方报告了教室里有臭虫的事情,却被学校告知,这间教室已经被除虫机构检测过,没有任何问题。 之后,学生报纸Eyeopener的记者去曝出有臭虫的教室里实地考察了一番,不仅拍到了臭虫在课桌上爬来爬去的视频: (图片来源:Eyeopener校报) 还顺手....抓了好几只放在瓶子了当做证据: (图片来源:Eyeopener校报) 参与调查的学生Jacob Dube表示,这些昆虫最初并不是肉眼看得见的。但他们在课桌上发现了不少小洞。把手电筒一对准这些洞,就有虫子开始往外爬。用回形针一勾就勾出来好几只。   (图片来源:Eyeopener校报) 抓完臭虫之后,Jacob Dube和同学都心有余悸。这种虫子不仅会咬人,而且生存能力、繁殖能力超强,普通的杀虫剂、消毒液,以及水洗等等,对它根本不起作用。 而且它们最喜欢木头以及棉絮,所以常常躲藏在衣柜中、床垫中,等到夜晚就出来吸食人血。 如果上课的时候有臭虫爬在毛衣上被带回了家,那么仅仅几只臭虫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就可以繁殖出上千只臭虫!分分钟毁了你的生活和睡眠.... 多伦多臭虫肆虐 不幸的是,著名的害虫防治连锁公司ORKIN CANADA调查了加拿大各大城市的臭虫侵害情况,多伦多又一次...排名第一。 从2016年开始,就有很多市民报告过在多伦多TTC公交车和地铁上发现了臭虫,还被臭虫咬了。当时就闹的沸沸扬扬...   没想到今年臭虫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还变本加厉在学校里筑上了窝。 由于人被臭虫叮咬后,一般皮肤会奇痒无比,曾经还看到过有人因为受不了这种痒而自杀。所以在多伦多看到有臭虫爬到自己的身上的话,千万别不当回事: 被臭虫叮咬之后,需马上去诊所买药,外敷药物可以帮助止痒,以防挠破,医生会根据情况开一些抗过敏的药,也会减轻症状。疙瘩消退后,可以适当使用祛疤油,防止留下疤痕。 如果家中发现有臭虫,一定要马上找专业的治虫团队来驱虫。普通的办法对它们根本起不到作用,而且时间就是金钱,拖得越久,最终扔掉的东西可能就越多; 在臭虫的防治上最重要的是“隔离”。木头床比其他材质的床更容易“窝藏”床虫。床虫喜欢在木头中打洞,然后隐藏其中,再瞧瞧地出来吸人血。正常情况下,使用木质床不会有问题,可一旦发现了床虫,建议将床和床垫彻底换掉,以防有虫子潜藏其中; 之后若家中发现了床虫,一定要将所有衣物、窗帘、床单等等进行高温杀虫,以防虫卵残留;将其他物品都尽可能放入透明密封口袋中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没有虫卵;  此外,在加拿大可以通过网站查到周围是否有臭虫虫害:http://bedbugregistry.com/,如果遭遇了臭虫,也可以上这个网站进行登记... 总之,在大学教室里和TTC上发现臭虫 真的还是太惊悚了 希望Ryerson大学的学生保重 尽量避开那间有虫害的教室 千万别把臭虫带回家

小心!这些人千万别拔牙 会威胁生命

 对于有各种病史的拔牙者,手术能连带感染及出现各种意外,所以拔牙前,应如实告知医生病史,让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拔牙手术。 网上图片 许多人都曾拔过牙,但对48岁的福清魏先生来说,小小的拔牙最后演变成了心脏手术。医生判断可能是拔牙前,魏先生向医生隐瞒了心脏病史。拔牙后,细菌随血液流至心脏瓣膜上且落地生根,道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具体咋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魏先生是一个超市的老板,平时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因此身体也不错。但就在两周前,他突然晕倒了,家人急忙将魏先生送到当地医院的急诊科。 魏先生清醒后,就表现为喘气困难,不能平卧,医生发现他的血压高压与低压相差很大,低压才50多,心脏还有杂音。随后,当地医院要求家属转省级医院治疗。 最后经省级医院医生诊断,判断魏先生是感染性心内膜炎,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急性心功能不全。超声诊断患者是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伴赘生物形成,主动脉瓣穿孔,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入院后第二天,专家团队为魏先生进行了赘生物形成清除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2周后,魏先生康复出院。 拔牙虽是小事,但是却马虎不得,因为生命开不了玩笑。所以拔牙前,如实告知医生病史,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史决定是否进行拔牙手术或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下病史,在拔牙前须告知医生。 月经期女性 女性在月经期原则上应当避免拔牙,因为月经期间牙槽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所以月经期除非紧急,应延期拔牙。孕妇怀孕前三个月拔牙容易流产,后三个月易早产,故在怀孕第4、5、6三个月期间较为安全。对有习惯性流产或习惯性早产史的病人,在妊娠期间禁止拔牙。 高血压 血压过高的患者应先控制血压后再考虑拔牙。 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如果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或最近才发作过心绞痛;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宜拔牙。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拔牙后易发生伤口感染,加重糖尿病。因此要先控制好糖尿病再进行拔牙,并在拔牙 前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血液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患者贸然拔牙会引起出血不止,甚至危及生命。 肝和肾疾病患者 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因为此类肝病可以因凝血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数而道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考虑拔牙。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甲亢 此类病人可因感染、手术、焦虑引起甲状腺危象,重者可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贸然拔牙。 急性传染病 严重的肺结核患者因营养不良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迟伤口癒合,因此应暂缓拔牙。 器质性及功能性神经疾病 有这种病的患者,应考虑术中及术后诱发疾病发作的可能性。如必须拔牙,应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治疗后才能进行,术前还应给予镇静剂。 放射性治疗的患者 在放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一年内不宜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骨髓炎,放疗一年后若必须拔牙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患牙位于恶性肿瘤区域 禁忌单独拔牙,而应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连同患牙整块切除。所以如在患牙区有经久不愈的溃疡、肿物时应先取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后再拔牙。

饭前做这件事 可以预防很多疾病

不知何时起就流传起饭前喝水会把胃液冲淡,影响消化吸收。按照种逻辑,饭前喝汤自然也会影响消化,可是许多权威营养学家明确指出:饭前先喝汤能促进消化吸收。可见“饭前喝水稀释胃液”的说法根本不可信。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喝水对胃液的成分、浓度、PH值几乎没有影响,相反地,喝水实际上会促进消化。除此之外,饭前喝水还能预防多种疾病。 饭前喝水的好处有哪些? 英国伦敦大学关于“喝水”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调查,通过对3000多位患者的密切观察后发现,水分摄入的多少与患上气喘、过敏、忧郁、胃溃疡等疾病的几率相关,水分摄入不足,患上这些病这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基于这项实验,科学家们还发现了饭前喝水有以下好处: 1有助于预防癌症 食物消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饭前喝水能够给肠胃“预热”,使肠胃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促进消化吸收。研究表明饭前喝水能够使膀胱癌的风险下降一半,使直肠癌的风险下降40%,从而有效预防直肠癌和膀胱癌。 此外,多喝水还能预防乳腺癌,可以降低4.7倍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2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饭前喝水能加速血液循环,清除血液垃圾。血管一通畅,食物中的营养被消化吸收后就能更好地通过血管传递到大脑,提高大脑的活力,从而使人的记忆力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 3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水作为身体内必不可少的介质,能够促进体内各项生理反应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抵挡细菌和病毒的侵犯。 4有助于治疗抑郁症 由于对食物的渴求根植在人类的基因中,因此人在吃饭的时候往往会感到非常快乐。而吃饭前喝点水能够舒缓身心,刺激神经生成更多的抗抑郁物质,从而有效防治抑郁症。 学会了这些,以后吃饭前就不要急着动筷子了,先去倒一杯温开水喝下去,然后慢慢享受美食。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竟然会比同龄人更健康! 来源:养生网

喝碳酸饮料不止会长蛀牙 还有这些严重后果

最近,一则《19岁女孩喝了一年多碳酸饮料,牙齿被溶解》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榜。 消息显示, 女孩每天喝3-4瓶碳酸饮料, 将一口洁白漂亮的牙齿喝到变黑腐烂, 被医生诊断为酸蚀症。 这可吓坏了爱喝碳酸饮料的朋友, 来,我们一探究竟! 喝碳酸饮料真能喝出酸蚀症? 酸蚀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牙齿频繁接触酸性物质,导致牙组织脱矿。近几年,饮食逐渐成为酸蚀症的主要病因。 牙齿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当频繁喝碳酸饮料,酸性物质作用于牙釉质,可以直接溶解牙齿中的矿物晶体。 现在市售的软饮料中大多含有酸,pH在2.2~4.0之间。其中碳酸饮料的pH约为2.5,均低于牙齿脱矿的临界pH(5.0~5.5)。因此,喝碳酸饮料能喝成这样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酸, 糖分也是损害牙健康的罪魁。 饮料中的糖, 经微生物发酵后也能产酸, 促使牙齿脱矿。 从这个角度看, 可以说糖是酸的“完美拍档”。 每天最多喝多少碳酸饮料? 研究发现, 每周喝碳酸饮料多于1次的人, 患酸蚀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为了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 碳酸饮料还是少喝为宜。 实在戒不了, 那就尽量用吸管喝吧。 从营养角度看,碳酸饮料中的含糖量约10%,也就是说喝一瓶500ml的碳酸饮料相当于摄入50g糖,约10块方糖。 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 长期喝碳酸饮料还有哪些危害? 1、肥胖 一天喝一瓶500ml的碳酸饮料, 糖的摄入量就已经超标, 热量非常高。 碳酸饮料中除了碳水化合物以外 基本没有别的营养成分, 因此长期喝碳酸饮料, 还可能引起营养不良。 2、缺钙 碳酸饮料中的磷酸 会影响钙的吸收。 至于网传“喝碳酸饮料能骨质疏松”, 需要桶一样大的胃, 每天喝到饱才有可能会发生。 下图为我们揭示了 喝一罐可乐后 身体一小时内发生的变化。 所以, 碳酸饮料这样高糖的饮料, 要尽量少喝。 尤其是儿童、孕妇、老人等, 此外,喝完要及时漱口。

12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食物,别再当冤大头了!

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小编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1、蛋白粉:健康人一般不需要 这些年肥胖现象越来越多,但也有人永远吃不胖,瘦得皮包骨。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买起来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2、葡萄籽:部分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3、有机食品:大多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高端、健康,再加上包装上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其实,“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未必那么好! 4、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5、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6、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了,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了。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最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人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7、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8、儿童酱油:大多是噱头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9、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第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0、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1、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最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2、蜂胶:尚未有确凿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制作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咯?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最好的养生了! 来源:星岛环球网

男士每天看四小时电视 增加患肠癌风险

喜欢「电视捞饭」的男士们敬请注意!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牛津大学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团队早前对五十万人进行分析,发现长时间看电视会让男性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每天看电视超过四小时的男性在六年内罹患肠癌的风险,比每日看电视不够一小时的人高出35%。 网上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研究的学者鲍德(Linda Bauld)表示,研究并无发现使用电脑会影响到男性罹患肠癌的风险,或许男生在电视上所看的内容才是关键。此外,研究也没有发现女性看电视的时间多寡会影响其罹患肠癌的风险。 网上图片 不过肠癌也并非没办法预防,研究发现,较常进行运动的男生罹患肠癌的机率,比不太运动的男生低23%。研究团队建议男性少花些时间在看电视,多花些时间去健身房运动。 网上图片 来源:巴士的报

饭后9大习惯不利健康 第一条大多人都做错了!

■■大家习惯在饭后做的9件事可能危害健康,导致短命。中时电子报 本报讯 吃饱饭后你习惯做些什么?没想到一般人习以为常的这9件事竟会伤身!中时电子报引述健康养生博主《养生坛》,在微博所发表《饭后别急着做9件短命事》,包括:吃水果、喝茶、吸烟、刷牙、散步、开车、洗澡、睡觉等,连饭后急着松裤腰带,都可能有害健康。 1.不急着吃水果 根据报道,食物吃下肚后,需要1至2小时消化,饭后马上吃水果会让食物被留滞胃中,长期或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改成饭前吃水果,更有利于吸收维他命。 2.不急着喝茶 茶中的酸性物质,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食物的铁与锌,建议饭后半小时再喝茶。 3.不急着吸烟 “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其实大错特错。由于饭后胃肠蠕动加快、消化道血液循环量增多,会使得人体更易吸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危害程度恐比平常大10倍。 4.不急着刷牙 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会使得牙齿表面的珐瑯质软化,这时刷牙不但伤害珐瑯质,甚至会与牙齿中的钙、磷分子产生反应,导致牙齿变得脆弱。 5.不急着洗澡 饭后洗澡会让皮肤表面的血液流量增加,肠胃道的血流相对减少,减弱了消化功能,建议饭后休息一两小时才洗澡。 6.不急着松裤腰带 很多人因为吃太饱,会把裤腰带调松,由于这个动作会让腹腔内压下降,减弱对消化道作用,容易引起胃下垂。 7.不急着散步 饭后立即散步会影响消化,尤其长者,更容易引发心血管功能障碍。建议饭后间隔30分钟再运动。 8.不急着开车 胃肠道正在消化时,大脑容易暂时性缺血,因此饭后马上开车,容易操作失误,恐导致意外发生。建议饭后30分钟再开车。 9.不急着上床 饭后立刻躺在床上,不但容易发胖,也会导致消化不良。如吃太饱又睡觉或引发盲肠炎。建议饭后20分钟后再上床睡觉。

加国女性生育年龄大 卵子冷冻不保证成功受孕

本报记者 加拿大女性的生育年龄愈来愈迟,有过半数孕妇的第一胎超过30岁。随着年纪增加,女性卵子的质量和数量令自然受精出现困难。因此,很多女性趁著年轻时把卵子冷冻,留待未来怀孕之用。最新一期的《妇产科杂志》(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指出,冷冻卵子只是令女性有机会在未来孕育的子女是用自己的卵子,但并没有任何保证。 加拿大生育及男科协会(Canadian Fertility and Andrology Society)与妇产科学会(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针对这趋势在《妇产科杂志》联合发出指引。加拿大生育及男科协会行政总监Marks Evans表示,非健康理由的“社会性冻卵”(Social Egg Freezing)在近年引起相当激烈的争议,尤其是脸书和苹果电脑都宣布新的医疗福利,如果女性雇员选择延后怀孕,可获公司支付冷冻卵子的费用。 自2013年以来,以“社会性冻卵”进行体外受精(IVF)的个案逐年增加,目前占全国人工授孕大约2%。虽然这比例仍然很低,但加拿大生育及男科协会以及妇产科学会相信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因此及早提出指引,让女性作出生育计划,特别是涉及冷冻卵子技术时,获得充足的资讯。 协会临床指引委员会主席Dr. Neal Mahutte医生指出,平均有80%至90%的卵子可以在解冻后仍然生存,当中有70%至80%可以受孕,但只有少数胚胎能够成功诞下生命。女性抽取卵子冷藏的年龄和卵子的数量,均直接影响体外受精的成功率。然而要冷冻卵子的女性必须明白,保存卵子只是为了未来有机会以自己的卵子孕育子女,但不能够保证成功。 指引要求,女性进行手术提取卵子前,应该了解到未来不一定需要使用冷冻卵子才能怀孕,即使利用冷冻卵子也不一定成功怀孕。因此,女性应考虑到其他另类方法。提供冷冻卵子的体外受精中心应该为病人估计成功率。这项估计不能够是单纯的文献资科,应该包括全国的“社会性冻卵”数据,以及诊所累计的婴儿诞生成功率。现时,全球500大企业之中有大约6%把将“社会性冻卵”列为女性员工的医疗福利。

别以为这种过敏只是皮肤病!它可能会让人死亡

大家常用“来无影,去无踪”来形容急性荨麻疹这个皮肤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和它不熟,当它悄悄地从你身体中穿过时,可能你都不知晓,二是来得太快,忍一忍,就风平浪静了。它很脆弱,脆弱到很多诱因都可以引发;它很强大,强大到可以夺取你的性命。别以为荨麻疹是小小的皮肤病,它可是猝死和溺亡的重要原因,是隐藏在你身边的“杀手”。 老百姓常说的“鬼风疙瘩”真的是越挠越痒吗?在家就能自测荨麻疹的诀窍有哪些?诱发荨麻疹的过敏原到底有哪些? 隐藏的杀手:荨麻疹 荨麻疹,也叫做“风疹块”,医学术语称之为“风团”,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风疙瘩”,它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而出现的一种水肿反应。可以表现为风团,也可以表现为血管性水肿,或者两者同时存在。通常症状主要是瘙痒难忍。 荨麻疹是一种春季高发病,也是皮肤科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不管在门诊、急诊,还是住院部,都会有荨麻疹患者的身影。这是因为在我们人群中约有1/4的人一生中至少得过一次荨麻疹,而这1/4的1/4可能会成为慢性荨麻疹患者。 通常来讲,急慢性荨麻疹之间的界限主要以病情时间来划分,小于六周为急性荨麻疹,而等于大于六周的为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可以发展成严重的过敏反应,也叫过敏反应综合征。 看了这张图,是不是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这还只是表象,荨麻疹不仅仅皮肤上有症状,严重时可以使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系统,甚至是神经系统受累。 荨麻疹可以影响呼吸系统,引起人体的小气道、支气管痉挛,会有憋气、胸闷、喘不上气、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窒息,可以导致死亡。 还有消化系统,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当荨麻疹影响神经系统时,会出现烦燥,意识模糊,甚至是意识丧失,晕厥等情况,更为严重的结果是如果抢救不及时,是可以危害生命的。 也许,你认为荨麻疹是一个“独侠士”。非也。有很多疾病可能会有伴随性荨麻疹: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如甲状腺、红斑狼疮等;患有急性或慢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道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肿瘤,如淋巴瘤、骨髓瘤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等。有没有一种荨麻疹无处不在的感觉。 有人长着一对招风耳,那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工作失衡状态的你,可是有着招病的身体,别说荨麻疹这个病,其他的疾病挡也挡不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玲玲教授提醒职场人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识别荨麻疹,了解荨麻疹的特点,预防接触过敏原。 荨麻疹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皮肤表面一般会出现皮疹、风团、血管性水肿;二是时起时消,消退不留痕迹,来得快,去得也快;三就是瘙痒,或者是有一些灼热的感觉。 对于特殊的荨麻疹,可以通过贴冰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在家就可以进行自测,很方便。 刘教授特别强调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所谓规范化治疗,主要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讲,要针对病情和个体差异,权衡药物效用,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手段;从患者的角度来讲,要遵医嘱,按时定量接受治疗,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 1 荨麻疹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据统计发现,荨麻疹发病人群女性高于男性,儿童老人相对患病几率小,中青年是最容易患病,首次发病年龄多数在20到40岁年龄段。中青年的高发病率主要原因是社交生活广泛,接受感染的机会增大以及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 对于急性荨麻疹,在各个年龄都可以有,患病概率没有太大区别,但相对来说,中青年发病率更高一些。 2 哪些诱因可以引发荨麻疹?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因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3 荨麻疹有哪些分类? 按照病程时间划分:小于6周的为急性荨麻疹,而等于大于6周的为慢性荨麻疹。还可再细分为: 4 荨麻疹能预防吗? 目前来讲,医学水平还不能达到用一种药物或者治疗方式完全预防荨麻疹。这主要是那些未明确病因,或者精神压力这种外界因素,或者患者由于其它病无法治愈,如甲状腺疾病,而不能够完全根除。但对于已知过敏原,通过尽量减少或不接触诱导因素,是一定的预防作用的,如海产品、鸡蛋、牛奶、药物等。 5 如何治疗荨麻疹吗? 对于急性荨麻疹来说,约90%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不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自愈或者是治愈;而对于慢性荨麻疹,约50%以上的患者,也是可以治愈的。对于患病严重的人,可以从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角度采用联合用药、加大剂量等治疗手段。隐藏在荨麻疹背后的疾病才是最危险的,很容易被人所忽视,所以根据病情应及时就医。 来源:星岛环球网

早晨记忆力最好?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久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记性好”这句话也广为流传。 于是,人们都喜欢在精力充沛的早晨进行朗读背诵等记忆性的活动。 然而,早晨真的是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吗?很多专家都表示怀疑,我们一起探讨关于记忆力的问题。 早晨记忆力更好吗? 从1887年研究人员测试一天内不同时间膝跳反射的强度开始,人们进行了近百年研究,却仍然没有定论。 实际上,学习和记忆,是一件原理复杂、又十分个性化的生理活动。 记忆的形成机制尚没有确切的结论,如何衡量记忆的效果也是众说纷纭,更不要说对何时的记忆更高效进行判定和解析了。 记忆力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笼统地说,记忆的形成和神经元之间特定的电活动有关。 无论我们记忆的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旋律,都离不开相关神经元的活动。 区别只在于有哪些神经元参与,有多少神经元参与,以及神经活动的频率高低等。 当足够多的电活动使神经元开始形成稳定联系后,相关的记忆便得到巩固。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元的活力、体内激素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记忆的形成。 虽然人体是复杂的系统,但总会存在一个相对合适的状态。这个状态合适的时间,便是记忆相对高效的时间。 而身体状态随时间呈现出周期性调整,这是生物体存在节律性的一种表现。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德梅朗,发现含羞草叶片在恒定的黑暗环境下,仍表现出24小时的波动性变化。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三位研究“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的科学家。 人类用上百年的时间证明:生物体的状态随着时间的进展,受到内源性的调节。这种24小时的动物节律,完全是因为在生物体内有若干蛋白呈现周期性的相互作用。 记忆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记忆是一种生理功能,它的形成和巩固,需要相应结构的配合。功能依附在结构之上,结构越合适,功能便越强大。 但是,究竟什么影响着记忆力呢?这完全因人而异。 比如,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强烈的刺激,甚至是之前的学习基础,都可能是重要的因素。 另外,人体内存在着一种自主性的生物钟。外部环境的改变,并不会对这套机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套自主性的生物钟,只是影响记忆的众多因素之一。 我们并不能一刀切地宣布,什么时间是记忆最好的时候。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想要知道自主性生物钟对记忆的影响,需要先把其它所有因素都排除掉。 被试者必须完全均一,不能有个性化的情感,不能有个性化的认知,也不能有个性化的饮食。这显然很难做到。 对记忆的研究,应该立足于改善我们的学习状态,大多数人完全没有必要知道生物钟究竟影响了多少记忆。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测试结果可能和当地的气候有关,也可能和我们吃的东西有关…… 我们只要花一些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做同样的学习,过一段时间比较效果就可以了。用这种比较,摸索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就可以啦! 来源:星岛环球网

劝你多喝热水的人 其实在害你!

生活中,我们一向对“热”情有独钟:饭要趁热吃,水要趁热喝。“多喝热水”仿佛就代表了对待别人最好的关心。 然而最近由10个国家的23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对“多喝热水”产生了质疑。 文章称长期喝太热的饮料(65℃及以上),可能会增加人体罹患食管癌的风险,而与饮料本身的类型关联不大。 部分动物试验证实,热饮也能够增加亚硝胺所致食管肿瘤的发生率。 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高于65℃的热饮列为2A级致癌物(很可能致癌),与疟疾、无机铅化合物同属一类,虽然对人致癌证据有限,但对试验动物致癌证据确凿。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今天就和大家来详细的聊一聊! 热饮到底能不能增加癌症风险? 当我们喝热饮或吃热的食物时,65℃高温足以对上消化道造成慢性损伤,引发食管粘膜炎症,促进活性氮生成,合成亚硝胺。 亚硝胺是已知的强致癌物,从而诱发食管癌。 另有研究表明,组织损伤可能造成DNA损伤。当组织细胞受损时,机体必须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进行修复。细胞分裂过程中,其DNA暴露出来,因而更易受到内源性致癌物(例如炎症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和活性氮)和外源性致癌物(例如烟草)的攻击。DNA产生的变化越大,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就越高。 对于喜欢喝热茶的人,茶中的鞣质会在高温受损的部位沉积,刺激受伤的上皮细胞组织,使慢性溃疡经久不愈,从而导致癌变。 此外,长时间食用烫食还有可能引起食道裂孔疝,即高温使食管裂孔扩大,腹腔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裂孔进入胸腔的一种疾病。 多少温度食用是安全的? 口腔和食道表面黏膜的温度在36.5~37.2℃。 专家建议,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50~60℃左右,超过65℃便足以烫伤粘膜。 那么,如何判断超过65℃? 火锅汤高达120℃,刚沏的茶水温度在80~90℃,刚出锅的饺子、面条温度约70~80℃,65℃的水只能抿一口。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65℃以上大致什么感觉了吧,总之一个字:烫。人体体温约37℃,因此40℃较温热。 如何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1. 少喝热饮。建议将烫食和热饮放置几分钟,待感觉温热后再食用。 2. 戒烟戒酒。研究表明吸烟和饮酒是增加食管癌患病风险的两个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戒烟戒酒,减少对食道的刺激。 3. 减少亚硝胺及亚硝酸盐的摄入。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尤其是腌制或熏制的肉类中、咸菜、酸菜等,因此要合理控制腌制食物的食用量。 4.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刷牙,保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来源:星岛环球网

有伤口不能吃酱油 这是真的吗?

有传言说有伤口时不能吃豉油,不然皮肤会变黑,真的吗?那吃甚麽食物能加速伤口癒合? 「有伤口不能吃豉油」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听过这种告诫,伤口癒合期间不要吃豉油、朱古力等颜色比较深的食物,否则新生的皮肤会变黑,还会留下疤痕。这毫无事实依据的论断被不少患人当成金科玉律,并且流传甚广,让很多外科和皮肤科医生哭笑不得。 网上图片 专家表示,豉油等颜色比较深的食物会让新生的皮肤变黑并且留下疤痕的说法无科学根据。伤口癒合得好不好、会不会留疤主要是看创面的大小、感染程度、处理伤口时的清创缝合,以及和感染是否到位,以及人体的营养状况等,与癒合期间吃的食物颜色的深浅没有关係。那甚么食物能加速伤口癒合? 含维他命C食物 维他命C增进伤口癒合及增加对受伤及感染等压力的感受力,同时后伤口癒合过程中需要靠胶原蛋白来填充,而胶原纤维的形成需要维他命C的帮助。维他命C作为还原剂,可以减少黑色素形成,甚至可以将已经生成的黑色素还原成无色物质,有较好的美白作用。维他命C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主要是青菜,菠菜,橙子,红枣,奇异果、橙和柚子。 含维他命A食物 维他命A也是一种既能促进伤口癒合又有美白作用的营养素,在细胞分化、上皮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蛋白合成中都起重要作用。 含葡萄糖食物 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癒合不可缺少。在伤口癒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他命。 含蛋白质食物 严重蛋白质缺乏可使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缓慢,尤其当含硫氨酸缺乏时,常导致伤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成纤维细胞无法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 来源:巴士的报

人畜间传染的“X疾病”随时大爆发 世卫警告可杀百万人!

■伊波拉是高危疾病,图为显微镜下的伊波拉病毒。 网上图片 ■预防流感,勤洗手很重要。中央社资料图片 ■全球卫生威胁重重 本报讯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2018年可能导致严重国际爆发的疾病,除了伊波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等较为人熟悉的疾病外,还包括一种神秘的“X疾病”。世卫表示,“X疾病”是一种无法具体形容的疾病,可能是由目前已知或未知的病原体引起。据称,“X疾病”可由多种源头形成,随时大爆发,而且人畜传染机率高,可杀全球数以百万计病人。 八大高危疾病包括伊波拉病毒、拉萨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尼帕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寨卡病毒及“X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声明中说,“X疾病”代表一种严重国际流行病,可能会由目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 可由恐怖袭击触发 专家承认不知“X疾病”具体是什么,但警告疾病可从多种源头形成,并可能于任何时候爆发。据称,“X疾病”可由生物变异、意外事故或恐怖袭击触发。 近年基因编辑技术爆炸性发展,世卫指出,战场和国际间谍活动中,化学武器的使用都在增加,一系列致命的人造疾病不断产生。这些合成疾病没有自然免疫力,因为从来没有人接触过它们,因此,对这些未知的病毒的免疫将是人类的一个弱点。不过,虽然人造瘟疫的威胁不断增加,世卫仍然认为,下一次大规模传染病更有可能来自大自然。 世卫科学顾问罗汀根警告,“X疾病”可能会经由人畜共通传染病爆发,例如爱滋病病毒就相信是从猴子身上传染给人类;而寨卡病毒亦是由蚊子传播的。随着世界的发展,动物和人类的接触越来越频密,令疾病更有可能传播。 他说:“历史告诉我们,下一次大爆发可能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关键是要确保我们在疫苗和诊断测试方面有灵活的准备与计划。” 世卫担心,流感病毒继续快速变异,新的外来病原体不断从动物身上传播到人类身上。 世卫希望将“X疾病”正式命名为“未知的下一次大流行”,将有助于促使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准备应对突然爆发的疫情。 流感不可忽视 另外,流感威胁亦不容忽视,世卫警告下一次全球流感大爆发可能在明天便会发生,或仅仅在200天内便可以杀死3300万人。 针对“X疾病”,台湾疾管署表示,任何疾病都可能因为环境变迁、宿主行为改变酿成大流行,世卫只是要为可能面临的威胁进行准备,呼吁民众毋须恐慌。 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定于2018年启动的“全球病毒组项目”计划耗资12亿美元,在今后10年内,确定仍未“现身”的约百万种病毒(其中40%至50%的病毒可能感染人类),以便预防下一次病毒大流行。该项目计划在今后10年内,确定这些潜在威胁的70%左右,研究重点是已知的感染人类病毒高发的动物。位于纽约的生态健康联盟主席、全球病毒组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彼得.达萨科称,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并表示预防病毒流行要比疫情善后划算,有信心战胜流行病的威胁。

喝错晨起第一杯水 影响健康一辈子

很多人在清晨起床后,都有空腹喝杯水的习惯,大家都喝的是什么水呢?为什么要喝水呢? 在采访中,有清晨空腹喝水习惯的人还真是不少,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喝白开水,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清肠通便或补水。而网上却有传言说,清晨空腹要喝盐水,清肠的效果才会更好。 传言中说:盐水的浓度要保证有盐味,这个时候肠道会当作是血在流动,不会吸收喝下去的水分,这样水才有足够的分量冲洗肠道,最后由大肠排出。对于这个说法,有的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觉得没什么用。 空腹喝盐水到底是不是更利于通便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宗晔。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宗晔:从理论上说,因为盐水它有钠离子,它渗透压可能稍微有点高。摄入高渗的液体,的确会起到通便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盐水作为高渗溶液确实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这么说来,难道网上的说法是真的?喝淡盐水真的会有更好的通便效果吗? 但如果我们单纯光用盐,来作为这个电解质,单纯靠盐水通便,那这时候盐水浓度要特别高才能达到一定的渗透压,才能起到通便的作用,实际上淡盐水起不到这作用。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想通过喝盐水起到更好的通便效果,盐水必须足够浓,淡盐水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同时专家还告诉我们,即便是这样,理论和现实也还是有差距的。 当摄入足够浓度的盐水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特别咸,可能不自主的就会摄入更多的水分,那这样其实又稀释了盐水本身的通便作用。实际上,摄入盐水通便的作用,其实跟白开水不会有太多的差别。 看来从西医学的角度,喝淡盐水更利于通便的说法站不住脚跟。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中医又是怎么看的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秦丽娜:早晨的第一杯水很重要,我们空腹喝淡盐水和温开水比较,淡盐水并不是更有利于排便,温开水更好一些。早晨喝淡盐水,这个一般医学上是不提倡的,盐的浓度要是掌握不好的话,你会越喝越渴,它会带走你身体的水分,反而会导致口干脱水。 看来,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不认为喝淡盐水比温开水更利于通便。除此之外,专家还告诉我们,空腹喝盐水还有可能会诱发其它症状危害健康。   秦丽娜:早晨本来血液就已经很具有高渗性了,而且血压也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再补充一些钠离子, 尤其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病人,会导致血压更高。 看来这淡盐水还真是不能乱喝,饮用不当的话非但无益还有可能危害健康。除了医生给予过特殊需求建议的人群之外,正常情况下清晨空腹饮水还是以温开水为宜。 早晨空腹喝温开水对我们身体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怎么喝水才能够真正达到这个促进排便的目的?首先是这个水的温度,3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也就是接近于我们人体体温的温开水。第二点就是,我们要喝到300毫升以上。第三点就是,最好是大口快速吞咽才能达到促进排便的作用。

医生们不会在春天做的8件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天打下基础,一整年的健康不用愁。人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春捂秋冻”等养生口诀,可对于此时的养生禁忌却了解甚少。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不少人家中准备了各种降火药丸,一旦出现口腔溃疡、牙疼等现象就吃上几粒。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 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 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 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 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 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 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睡的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 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太辣 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 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 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 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 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不出门 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 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 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对于整个冬天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运动应循序渐进,不要过快过猛。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 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当然,你也可以和家人一起来次郊游。需要提醒的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有慢性病的人和老人进行爬山、骑车等活动时,应量力而行。过敏体质的人,要做好防护措施。

延长膝盖寿命40年 就用这一招

步入中年后,很多人为了强身健体,经常去爬山,又或是不坐电梯改爬楼梯,结果却会出现膝盖疼痛。这时就疑惑了,怎么锻炼身体还锻炼出毛病来了? 不论是跑跳蹲跪,很多生活习惯都会不经意间对膝关节造成影响。而且膝盖问题也逐渐在年轻化。 膝关节磨损不可修复 传统概念中,爬山是一个很好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大家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同时,还能够锻炼心肺功能。 但事实却是,不少骨科专家提醒:爬山是“最笨的运动”。 爬山属于负重运动,腰部以下的关节都要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尤其膝盖受力最多。当身体爬阶向上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4倍左右。 膝关节寿命只有60年改变运动习惯延长40年 其实,关节的寿命是有限的。一旦关节“气数已尽”,就会引发各种关节病!关节的寿命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一般的健康寿命是60年。 一方面,大家需要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又不能以伤害膝关节为代价。过度使用会加重对它的磨损,并且不可修复。 但专家解释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改变大家的运动习惯即可。 延长膝盖寿命40年坚决不做这些动作 不在坚硬的地板上做剧烈运动,比如下蹲、蛙跳、跑步、跳绳还有跳舞,都会加重对膝盖骨的磨损。 尤其是蹲下去再站起来,对关节的磨损最大。关节软骨大概有1到2毫米,作用就是缓冲压力,保护骨骼不破裂。 它就相当于跑道上的橡胶,能够帮助大家缓冲上下运动时的一个力,进而来保护自己的关节。 在坚硬地板上运动,在超强的反作用力下弹回来,对关节和骨骼的损伤相当大。因此,建议多在橡胶运动场地做运动。

别以为这种“过敏”只是皮肤病 会让人窒息甚至死亡

大家常用“来无影,去无踪”来形容急性荨麻疹这个皮肤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和它不熟,当它悄悄地从你身体中穿过时,可能你都不知晓,二是来得太快,忍一忍,就风平浪静了。它很脆弱,脆弱到很多诱因都可以引发;它很强大,强大到可以夺取你的性命。别以为荨麻疹是小小的皮肤病,它可是猝死的重要原因,是隐藏在你身边的“杀手”。   荨麻疹真的是越挠越痒吗?在家就能自测荨麻疹的诀窍有哪些?诱发荨麻疹的过敏原到底有哪些       荨麻疹,也叫做“风疹块”,医学术语称之为“风团”,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风疙瘩”,它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而出现的一种水肿反应。可以表现为风团,也可以表现为血管性水肿,或者两者同时存在。通常症状主要是瘙痒难忍。   荨麻疹是一种春季高发病,也是皮肤科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不管在门诊、急诊,还是住院部,都会有荨麻疹患者的身影。这是因为在我们人群中约有1/4的人一生中至少得过一次荨麻疹,而这1/4的1/4可能会成为慢性荨麻疹患者。   通常来讲,急慢性荨麻疹之间的界限主要以病情时间来划分,小于六周为急性荨麻疹,而等于大于六周的为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可以发展成严重的过敏反应,也叫过敏反应综合征。   看了这张图,是不是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这还只是表象,荨麻疹不仅仅皮肤上有症状,严重时可以使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系统,甚至是神经系统受累。   荨麻疹可以影响呼吸系统,引起人体的小气道、支气管痉挛,会有憋气、胸闷、喘不上气、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窒息,可以导致死亡。   还有消化系统,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当荨麻疹影响神经系统时,会出现烦躁,意识模糊,甚至是意识丧失,晕厥等情况,更为严重的结果是如果抢救不及时,是可以危害生命的。   也许,你认为荨麻疹是一个“独侠士”。非也。有很多疾病可能会有伴随性荨麻疹: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红斑狼疮等;患有急性或慢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道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肿瘤,如淋巴瘤、骨髓瘤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等。有没有一种荨麻疹无处不在的感觉。   有人长着一对招风耳,那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工作失衡状态的你,可是有着招病的身体,别说荨麻疹这个病,其他的疾病挡也挡不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玲玲教授提醒职场人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识别荨麻疹,了解荨麻疹的特点,预防接触过敏原。   荨麻疹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皮肤表面一般会出现皮疹、风团、血管性水肿;二是时起时消,消退不留痕迹,来得快,去得也快;三就是瘙痒,或者是有一些灼热的感觉。   对于特殊的荨麻疹,可以通过贴冰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在家就可以进行自测,很方便。   刘教授特别强调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所谓规范化治疗,主要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讲,要针对病情和个体差异,权衡药物效用,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手段;从患者的角度来讲,要遵医嘱,按时定量接受治疗,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   1   荨麻疹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据统计发现,荨麻疹发病人群女性高于男性,儿童老人相对患病几率小,中青年是最容易患病,首次发病年龄多数在20到40岁年龄段。中青年的高发病率主要原因是社交生活广泛,接受感染的机会增大以及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   对于急性荨麻疹,在各个年龄都可以有,患病概率没有太大区别,但相对来说,中青年发病率更高一些。   2   哪些诱因可以引发荨麻疹?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因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3   荨麻疹有哪些分类?   按照病程时间划分:小于6周的为急性荨麻疹,而等于大于6周的为慢性荨麻疹。还可再细分为:   4   荨麻疹能预防吗?   目前来讲,医学水平还不能达到用一种药物或者治疗方式完全预防荨麻疹。这主要是那些未明确病因,或者精神压力这种外界因素,或者患者由于其它病无法治愈,如甲状腺疾病,而不能够完全根除。但对于已知过敏原,通过尽量减少或不接触诱导因素,是一定的预防作用的,如海产品、鸡蛋、牛奶、药物等。     5   如何治疗荨麻疹吗?   对于急性荨麻疹来说,约90%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不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自愈或者是治愈;而对于慢性荨麻疹,约50%以上的患者,也是可以治愈的。对于患病严重的人,可以从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角度采用联合用药、加大剂量等治疗手段。隐藏在荨麻疹背后的疾病才是最危险的,很容易被人所忽视,所以根据病情应及时就医。 新浪新闻

做了这事,他突然聋了!医生说,这种病人每天都有…

上大学后学习压力不大,大学生小林开始熬夜打游戏,戴着耳机开大音量听歌,时不时跟同学去酒吧、KTV唱歌…… 突然有一天,小林出现耳鸣症状,耳朵里面吱吱响,然后竟然听不见了。到医院检查才知道,他患的是突发性耳聋! 而医生则表示,突发性耳聋是个“普遍的疾病”,大家一定要重视并注意预防。 每天门诊都会遇到突发性耳聋患者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之内,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马秀岚称,突发性耳聋,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发生。“小孩、成人、老人都有可能患突发性耳聋,现在看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我们门诊每天都可以遇到。” 马秀岚主任介绍,突发性耳聋有很多诱因,一般认为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过于激动、过度熬夜、过度劳累、睡眠欠佳等是突聋的可能诱因。大学生会因为熬夜、听音乐声音过大而导致突发性耳聋,成年人则可能因为是家里的主心骨,工作、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突发性耳聋。 “从门诊来看,突发性耳聋有增高的趋势,跟目前大家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大有关系。”马秀岚表示,相比于遗传性耳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视并预防突发性耳聋。 “治疗突发性耳聋最关键的就是及时,一周内治疗效果比较好,超过这个期限,时间越长,效果越差。大约有三分之一可以恢复到得病前,还有三分之一能够有所改善。” 新生儿:要重视听力筛查 数据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 ~2‰,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力障碍可持续增加,5岁前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则高达3.5‰,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三分之一有听力障碍。 目前,我国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必须要做听力筛查,听力筛查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小孩,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是迟发性听力障碍,新生儿筛查没有问题,但是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马秀岚主任呼吁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听力问题,发现不太正常的征兆时,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正常孩子一般在10个月—12个月就开始学说话了,这个时候孩子不说话,或者说话说的很简单,不能说成句的话,吐字不清,都提示听力有问题。 “再大一点的孩子,叫他的时候不搭理人,看电视声音调很大。” ”幼儿园孩子精力不集中,不能随老师做一些集体活动,也有可能是孩子听不清楚,有这些现象都应该及时就医。” 关于耳朵的这五个问题,你一定要知道 哪些是听力障碍高风险人群? (1)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2)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3)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4)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例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以及一些抗癌药物; (5)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6)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7)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如何预防孕前或孕中宝宝的听力损失? 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或曾生育过听力障碍患儿的夫妇,应尽量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及相关检测,可减少遗传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孕期进行基因检测可了解孕期宝宝是否患有听力障碍或携带耳聋基因。 孕期避免病毒感染和耳毒性药物,加强孕妇保健是减少先天性非遗传性听力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如何预防儿童期听力损失? (1)正确喂养婴幼儿,防止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外耳进水。 (2)预防感冒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 (3)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减少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听力损失。 (4)积极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和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 怎样预防成人听力障碍的发生? (1)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清洁和干燥。 (2)预防感冒,及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炎症、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等。 (3)保持均衡饮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4)尽量远离噪声,减少在噪声下的暴露时间。 (5)如果家族中有成员诊断为遗传性耳聋,那么该家族内所有成员在婚育前最好进行遗传咨询和致聋基因检测,以避免后代出现耳聋;此外,有些情况下还需要终生禁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6)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必须使用,一定要遵从医嘱。 听力障碍可以完全治好吗? 听力障碍分好多类型,绝大部分通过干预和治疗都能有好的结果,绝大部分都是能治疗的。 最严重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现在也可以通过人工耳蜗植入,重新获得听觉。 来源:星岛环球网

热柠檬水抗癌抗衰老?听营养师怎么说

网上流传热柠檬水含丰富维他命C能预防癌症和延缓衰老等好处,不过营养师就说没有那麽神奇! 台湾内湖国泰诊所营养师张斯兰表示,柠檬属于水果类,含丰富维他命C、多酚类等营养,但遇到高温反而会破坏既有的营养价值,所以热柠檬水没有这麽神奇的效果,喝柠檬水要喝冷的或温暖的,千万不要加热水。 网上图片 另外,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营养师陈燕华也指,坊间流传「热柠檬水能释放抗癌物质」一说根本就是夸大无稽之谈,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据证明柠檬泡热水具有抗癌、抗衰老的功效,目前只知属于蔬果类的柠檬,具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植化素,然而植化素最容易被温度破坏,柠檬泡热水反而会让营养价值流失。 网上图片 陈燕华说,部分民众喜欢喝有加味的水,加入柠檬片或许是帮助民众多喝水的方法之一,有助新陈代谢。但她提醒别把柠檬汁当水喝,小心摄取过多造会成胃酸,或是怕酸加糖,而在不知不觉中摄取过多糖分等问题。 网上图片

研究表明:坚持运动能降低心脏病患者死亡率

加通社图据CBC消息,挪威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比没有任何体力活动的老年患者寿命长。研究人员对3千余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数据研究,当研究进行一半时,约有1千4百个研究对象死亡。与不活动的人相比,保持运动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死亡率降低了36%。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8到64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进行至少75分钟的激烈运动。理想情况下,每次锻炼时间至少10分钟。适度的活动可以包括步行,园艺,舞厅跳舞,水中有氧或骑自行车等。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称,减肥并不能提高心脏病人生存几率。在研究期间,体重减轻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普通人高出36%。路易斯安那州宾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Claude Bouchard也表示,结合锻炼以减轻体重比单纯靠控制热量减重更健康。(Rola编译)

安省学童健康杀手 肥胖身心问题居首

■■肥胖已成为安省学童面对的首要健康问题。星报资料照 本报记者 据新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相信安省的学校对学童的身心健康扮演重要角色,而肥胖及精神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童面对的挑战。关注团体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该调查访问对象包括本省逾600名家长,发现受访者中认为肥胖(37%)及精神健康(32%)为学童首要的健康问题。对比2010年的调查结果,是次关注精神健康由原来的10%上升至32%,升幅达22%﹔瘾癖由4%至13%,上升9%。 调查又指,有79%的父母相信,健康及体育课程有助解决这些问题。当中强烈支持教授的课题,包括﹕健康饮食为72%、精神健康63%、瘾癖及替代品的风险61%、对健康的反思及决定60%、身体素质56%、安全及防止受伤50%、大麻的风险47%,以及健康的性教育44%。 促学校加强体育健教 非牟利机构Ophea首席行政总监马克汉(Chris Markham)称,无论是体育活动、健康教育、探讨精神健康或营养等,安省学校对学童的身心健康扮演重要角色。尽管大部分家长满意学校提供的健康及体育活动,但这些课堂只是达到最低要求,促请学校能够加强这类课程。 安省政府在2014年承诺,鼓励儿童每天进行60分钟的体育活动。是次调查有99%的家长强烈同意这个目标的重要性。有89%父母认同,学校确保儿童上学时参与体育活动。有26%的家长表示,其子女的体育活动达标。33%说孩子每周有4至5天参与体育活动,按级别来看,幼稚园学生达到75%,9至12班只有49%,反映学童参与体育活动随着年纪增长而下降。 此外,大部分家长认为学校维持健康状况的校园,有83%表示要接纳每一个人﹔82%说重视体育安全﹔81%称要鼓励学童参与其中﹔80%指要保持开于及欢迎的态度。除了医护人员外,家长认为教师能为学童提供可信的健康资料。

这种豆浆千万别喝,真的会中毒!

豆浆油条,是很多人早餐的最爱。不过最近有一种说法,即使是把煮沸了的豆浆喝了,有时候也会出现中毒的现象,据说是因为豆浆没煮熟的缘故。 那你可能会纳闷了,煮沸了的豆浆还没煮熟吗? 首先,我们得普及一个常识:“未煮熟”的豆浆喝了,是对人体有害的。这是因为豆浆里面有一种成分,叫做〝皂甙〞,它会让人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生豆浆里面还有一种抗胰蛋白酶,它会降低胃液消化蛋白质的能力。所以,只有当豆浆煮熟了,加热到100摄氏度才能消除这些有害因素。 今天,我们实验要证明的是:煮沸了的豆浆未必就煮熟,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准备了黄豆和豆浆机,先把黄豆磨成了生豆浆。 经过几分钟的加热,我们看到,豆浆产生了大量的泡沫,正要往外涌,我们赶紧调低火,测了下温度。这时,温度计上显示只有70摄氏度,远远没有达到煮熟的标准。那么,我们继续用小火加热。沸腾的豆浆测了一下,是91.5摄氏度。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明明没有到100摄氏度,为什么会出现沸腾的现象呢?专家表示,这是因为豆浆在加热到80到90摄氏度时,皂甙会受热膨胀,产生大量的泡沫,出现了假沸的现象,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豆浆已经沸腾,而停止了加热。其实呢,这个时候豆浆里面含有大量的皂甙,如果喝的话,它是未煮熟的,会刺激胃与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是腹泻。 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用豆浆机来煮豆浆,因为现在市场上的豆浆机都是一体的,磨豆浆和煮豆浆能够同时完成。那么,这种机器煮出来的豆浆是不是熟了呢? 跟刚刚锅里煮出来的豆浆一样,用豆浆机自己煮出来的豆浆温度也在90摄氏度左右。 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用锅煮还是用豆浆机煮,经常是没有完全煮熟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牢,平时在家里自制豆浆时,用锅沸腾之后要再转小火继续煮沸5分钟,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煮熟;如果是用豆浆机,最好是在煮沸之后再倒到锅里,煮上几分钟之后饮用,这样才保险。 小编提醒: 豆浆中毒的潜伏期是很短的,一般在30分钟到1小时之内。如果症状很轻的话,是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愈的,但是症状重的人,又或者是儿童,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你的病情。 来源:星岛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