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7月28日 星期日 10:19:43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新闻

木然專欄:從怪獸屋看我們缺甚麼?

宾顿市议会从善如流,通过决议敦促该市政府将一座显然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怪兽屋拆除,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身为一座城市的父母官,不但应该对这座城市的「昨日」和「今日」负责,而且还应该对这座城市的「明日」负责。 一座城市应该如何规划,「北京城」的变迁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 1949年12月,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聂荣臻就北京城的规划征求各方意见。苏联专家巴兰尼剋夫提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应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长安街两侧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北京的未来不仅为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城市,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大工业的城市。对此,时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也是名建筑师梁思成(梁启超儿子)强烈反对。梁思成认为北京作为一座古老的都市,不应成为工业中心,行政中心也应建在老城区之外。北京城墙可以建设为城墙公园,「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为此他与妻子林徽因多次向中央力陈他们的理由,但最终被毛泽东一句「要在天安门广场看到烟囱四起的生产景象」而否决。梁思成和林徽因面对老北京一座座城楼被粗暴拆除发出痛心疾首的哀鸣:「50年后你们会后悔的!」 日历翻过50年,今日北京古城不再、交通堵塞、雾霾遮日,这都是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所痛陈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其时万锦市议会在讨论是否将「万锦镇」(Town of Markham)改名为「万锦市」(City of Markham)时,一位反对者的发言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缺乏的不是『城市』,而是像『万锦』这样安静、充满人文关怀和富于乡村风情的小镇,我们为何要改变它呢?」 一座城镇总会在变迁中成长,这是无疑的。关键的问题是,当权势在一座城市源远流长的历史里不断易主时,那些紧握城镇命脉的人,是按自己的趣味(譬如毛泽东之于北京城),抑或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譬如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痛心疾首)来规划未来,这不仅仅是「毁城容易建城难」的命题,更重要的是关乎到子孙万代的福祉。北京城如此,宾顿市、万锦市亦然。

鬍子修:努力為華人發聲 助推經濟造福華社

■胡子修继利德惠后成为第二位华裔参议员。星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加拿大总理哈珀昨天宣布正式委任五人出任参议员,其中一位是中加商贸促进委员会(CCBCC)创办人胡子修,也是唯一获选的华裔人士,替补较早时退休的利德蕙参议员的空缺。对于获委担任参议员职务,胡子修表示感到意外又荣幸,希望日后在推动加国经济献一分力量,并且把华社的声音和诉求带进议会。 望有助推动经济发展 胡子修昨午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早前接获总理办公室的来电,邀请他担任参议员,确实感到意外又荣幸。直至昨天官方正式公布这个消息,他才可以对外谈及此事。他表示,委任一事由哈珀总理决定,他事前毫不知情。他在华社服务已30年,又与多位部长及官员认识,他们了解其过往的工作。 对于即将接任参议员职务,胡子修说,希望把累积的经验和心得,帮助加国推动经济发展,为安省及华人社区谋福祉;他期望把华人的声音带进议会,表达诉求。同时,又寄望提高华社,特别是年轻人参政的热诚和兴趣,他自己走过漫长的岁月才达到今天的地步。 胡子修透露,总理办公室安排新的参议员于下周前往渥太华,参加有关的说明会,认识参议员的职务和责任等事情。据他所知,当联邦国会复会后一星期,参议员的会议才正式开始;而参议员每周有三至四天时间留在渥太华,周末才回家,有关住宿及其他事情安排,有待说明会后才会知道。 至于任期方面,参议员原本可以担该职务至75岁,但近月政府有意改革委任期为10年,目前尚未定案。本身是物业发展及管理公司总裁的胡子修,对于现时的生意业务安排,他指前往渥太华后再作打算。 由星洲移居活跃密市 从新加坡移民至加国的胡子修,居住于密西沙加市,活跃于社区并经常担任领导工作。他创办中加商贸促进委员会,现时在密西沙加市安全委员会担任主席,也是雪维顿科技学院(Sheridan Colle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Learning)校董;曾任密西沙加华商会会长。 他帮助不少新移民在加拿大创业,为本国及安省作出不少贡献;2007年曾获皮尔区警政委员会颁发Robert Boyne纪念奖、2008年获联邦政府颁发公民奖(Citation for Citizenship),2011年被加拿大移民杂志选为首25名杰出公民。

馬格諾達身世離奇恨家庭 曾想當警察

马格诺达被前女友指他脾气极差。星报资料图片      综合报道       加拿大狂魔马格诺达的身世曲折离奇,据指与家人关系疏离,甚至憎恨父亲,年少时已四海为家,刚满廿岁便在美国拍色情电影,辗转回多伦多从事模特儿、脱衣舞表演、同性恋者陪游等特殊行业。他的前女友现身说法,指他脾气一发不可收拾,又有自虐及暴力等倾向。     参加男同志真人秀        马格诺达被揭数年前曾参与加国男同志真人骚Cover Guy。「许多人认为我真的有令人震惊的姿色」,他当时向裁判自夸,「我意志坚决,会超越每一个定下来的目标。」但裁判认为他太过瘦弱,拒绝让他晋级。        前女友Nina Arsenault周四透露,马格诺达脾气极差,一旦爆发就非常恐怖。Arsenault是一个变性人,10年前与Magnotta有过一段情。她指出,马格诺达有许多怪癖,包括在淋浴时把头撞墙,又经常击打自己,并曾显露暴力倾向,于街头与人打架。     曾表示梦想做警员        Arsenault指马格诺达甚少谈论家人,但一旦说起,总是「气得面红耳赤」。她说,「马格诺达痛恨他父亲。他痛恨他的家庭,又指家人不明白他,所以他要离家。」前年一份网上访问指出,马格诺达自言刚满廿岁,便开始在洛杉矶参演成人电影。        Arsenault又指,她与马格诺达在央街(Yonge Street)一间脱衣舞夜总会邂逅,当时他以表演脱衣舞维生,同时也接一些同性恋陪游的工作,并在网络视频进行色情表演。马格诺达廿二岁时曾在多伦多男同志杂志担任模特儿,他当时表示梦想是做警员。       网上消息流传马格诺达育有一子,而他四个月前移居满地可时,曾向公寓经理说想藉此亲近自己的子女。一份07年的报道指出,马格诺达承认自己受到抑郁狂躁症困扰,「有时我感觉正常,但第二天却无法下床,然后下星期我就想征服世界。」       资料来源﹕星报

加拿大超級簽證 探親可逗留兩年

移民部长康尼(中)表示,新推出超级签证在初期可能令各地大使馆或领事馆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但长远而言可以省却了不少人每半年、一年申请一次旅游签证。   联邦移民部每年收到不少国民申请父母或祖父母来加团聚的申请。图为机场内一个快乐家庭。 联邦公民及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实行多管齐下,一方面暂停接受父母或祖父母担保移民来加团聚的新申请,一方面推出“超级签证”,让处于申请期的父母或祖父母,访加时可以一次最长逗留两年,而加国又不用负担他们的福利,让父母或祖父母利用“超级签证”与居住在加拿大的家人有更长时间相聚。另外,移民部明年还将大增父母或祖父母永久居民人数6成,以及咨询国民等共4招,希望借此减少个案积压和等候时间。 到目前为止,来加拿大短期旅行通常最多每次只可以得到6个月的签证。如果要停留更长时间,就必须申请延期并要再次缴费。这对于父母与祖父母来说并不合理,因为他们是低风险群体。 根据康尼11月4日在安省密西沙加举行的记者会上作出的宣布,新推出的“超级签证”,是为期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让父母或祖父母在加拿大每次最长可以居留24个月而不用办理延期手续,但24个月之后则要出境再申请再次入境,并提供更新的医疗保险证明。 12月推出 8星期内签发 父母或祖父母“超级签证”于今年12月1日起推出。在通常情况下,加拿大签证部门在收到申请者完整申请资料后,可在8个星期内发签证。这意味父母或祖父母可在大约8个星期内来加拿大,与居于加国的家人相聚,而不是要等待8年时间。申请“超级签证”的父母或祖父母需合乎几项条件(详见表),包括通过体检及证明自己已购买加国私人医疗保险。 康尼表示,希望“超级签证”推出后,更多申请人会放弃移民的申请,因为很多父母和祖父母来加拿大的目的并非要长期居住,可能只是希望在短期内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等,而超级签证已经可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 康尼又交代新开设超级签证更多细节,包括有效期10年,费用150元;如果签证两年后到期,父母或祖父母要离开本国,然后再申请,再申请的时间约需8个星期。 申请者需最低年薪1.7万元 他解释,这是因为要确保他们仍然合乎资格,以免他们在两年间病得太厉害,对本国的医疗制度构成压力,同时让家人与原居地重新保持联繫。此外,申请父母或祖父母的人士年薪最低要求是1.7万元。 康尼形容新项目很慷慨,完全没有先例。移民部未来几个星期,也会交代更多有关要购买哪一种私人医疗保险的细节。 除了“超级签证”外,康尼公布的加快家庭团聚移民第一阶段计划还包括,暂缓接受新的父母或祖父母移民担保申请、增加接纳父母或祖父母永久居民人数,以及谘询国民意见。康尼说,咨询国民的目的是要商讨如何更新父母或祖父母的家庭团聚移民方案,以确保在未来得以持续发展。重新设计的方案须避免个案大量积压,同时考虑财政方面的限制。 反对党新民主党欢迎“超级签证”的措施,也乐于见联邦政府明年增加吸纳的父母或祖父母担保移民人数。不过,新民主党移民事务评论员戴伟思(Don Davies)表示,他对于康尼不是一次过向公众公布明年的移民计划,感到失望。  

加拿大屋主砍樹被谷歌街景拍攝 或罰14萬

屋主如欲砍伐树木,必须先取得市政府批准。 网上图片   本报记者报道   温哥华市政府检控部正处理4宗涉及违反砍树附例的个案,其中一宗的屋主多砍了14棵树;另一宗非法砍伐民居树木,经由拍摄谷歌街景图的汽车所拍下,方才东窗事发。根据区报《温哥华信使》(Vancouver Courier)的报道,该宗最新个案发生在温市西南海傍大道(Southwest Marine Dr.)一幢房屋,尽管屋主只准砍掉4棵生病的树,可是最后该物业被发现共砍掉了18棵树。上周四,市府一个检查员巡查该房屋时,发现超过4棵树被砍掉,于是发出停工令,但翌日再返回该址时,发现未经许可下,另外有14棵树同遭砍掉。   翌日见另24棵树倒下   温市政府牌照及检查部总监约翰斯顿(Will Johnston)透露,据牌照及检查部瞭解,该14棵树都是健康的,而且部分树干直径广达6至8吋。   检控之事现交给市府检控部门负责,每棵被多砍的树木,屋主罚款由500元至1万元不等,而最高罚款是14万元。   该业主已遭下令必须植回未经许可而遭砍掉的树木,同时聘请岩土的工程师,检查有关的岩土是否安全。   约翰斯顿表示,对于所有违反砍树附例的个案,市府都十分认真处理,但承认部分业主有财政能力,可支付高昂罚款。   部分业主无惧高昂罚款   市政府又指出,这只是金钱上的处分,市府希望业主重视保护树木。   其他个案包括:在西11街(West 11th Ave.)一业主未经许可,砍下4棵树木,但详情未见透露;以及2009年5月奥林匹克路(Olympic Dr.)一幢物业中,共有23棵雪松、柏树及常绿树遭砍伐,砍伐过程无意中由一辆特别用来拍摄谷歌街景图的汽车所拍下,市府预料罚款2万元,裁决将在3月作出,而这宗个案是在新的树木附例去年1月1日生效之前发生。   另一方面,市内贝尔蒙特路(Belmont Ave.)叫价1,480万元的3幢相邻物业,在2007年共有72棵树遭砍掉,一地产经纪认罪,而每棵树须罚款2,850元,合共20.5万元。

移民故事:庄海燕慈善二手貨品店發現價值15萬加幣的名畫

庄海燕(左)带参加开张庆典的安省儿童与青少年服务厅长Laurel Broten参观店面。本报记者摄 Goodwill慈善二手店于伊陶碧谷昨天开业的新店,经理是19年前由中国移民加国的庄海燕。她已经在Goodwill工作了12年,之前她已经是伊陶碧谷另一家店的经理,并从捐赠品中慧眼识名画为Goodwill立了大功,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移民前庄海燕曾在中国的大学教授时装设计,抵多后又到过怀雅逊大学进修时装设计,但毕业后她面临着要自我创业,因此一边在Goodwill做些临时工作,但当她发现这是一个以慈善为目的的机构后,她留了下来,并逐渐转为全职,最后晋昇为经理。 亲自招聘培训新店30名员工     她说,这里不仅是给面临就业障碍人士一份工作,并提供成长的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建立员工的职业生涯。     作为Goodwill唯一的华人经理,庄海燕每天要管理一个多族裔的团队,并为员工提供培训。新店的30名员工,她要亲自招聘和培训。同时,她也要管理察看货物。     她慧眼识宝的传奇,发生在去年她察看捐赠货物时,在旧物堆见到两幅油画。尽管她不懂绘画,但从画布、画框和画工来看,她感到不是一般的画,故将该两幅画特别安放。     后来,她根据两幅画的签名,上网查出是19世纪秘鲁名画家德金宝(Federico del Campo,1837-1927)的作品。在致电总店后得到专家鉴定确是真迹。     随后,在拍卖会上,该两幅画一举拍卖到共15.9万元,为Goodwill带来超过13万元的进账,继续用于慈善事业。该机构发言人曾表示,尽管Goodwill有时也在捐赠品中发现宝物,但像这样的珍宝,还是极其罕见。 庄海燕发现的两幅价值超过15万的19世纪名画。网路图片 Goodwill新店造福社区居民 有75年歷史的Goodwill,昨天在伊陶碧谷又新开一间旗舰店,以崭新面貌为社区提供物资再利用、再销售机会,并由此为面对就业障碍的人士创造就业。新店经理庄海燕以自己亲身经歷和立功传奇,见证着该机构为员工提供的成长机会。     在位于Islington大街871号的Goodwill旗舰店内举行的开业典礼上,Goodwill总裁兼行政总监Ken Connelly表示,建于1935年大萧条时期的Goodwill商店,     一直以来都为了社区面临各种就业障碍的人们服务。在成立75年之际,又一家新店开张,唿唤着每个社会成员尽公民义务。为了环保,希望大家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捐到店里来,每年有超过3000万磅的货品是由社区捐到店里来,使其免于垃圾填埋,保持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更为重要的,在货品再销售之后的利润,将用于创造就业,尤其是那些面临各种就业障碍的人士,包括了新移民、残障人士、原住民和边缘青少年等。本次新店的开张就提供了30个就业机会,其中18人是来自Goodwill提供的就业和生活技能培训项目。

是誰造成了海歸們的今日悲哀?

“海归”可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   如今,随着“海归”的增多,他们的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海归”回国后集中想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就职,造成“海归”就业分布的不合理,“海归”就业更加困难。海外归来的学子应该放弃非大城市不去的观念,到二三线城市寻找发展的机会。   日本《新华侨报》报道,“海归”回国后集中想在上海、北京、广州等这些大城市就职,造成“海归”就业分布的不合理,是“海归”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海归”应该多考虑到更多需要人才的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城镇发展,比如温州、珠海、烟台、青岛等地。在中国国内沿海的城市,有些企业每年的订单都是好几个亿,但是这个企业里面却没有一个懂外语的人才,都是日本的客户拿着订单带着翻译人员来。实际上国内大量的二线、三线城市都很缺乏人才。目前,在中国,已经不能说上了大学就是人才了,现在需要的并不是光有学历的大学生,真正的人才应该反映在能力上。   目前来看,中国国内大学生里的“国际化人才”还是比较少的。麦肯锡的调查报告表示:中国大学生毕业中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为外企工作的国际化技能,而印度为25%。中国每年新培养的60万工程师里面,只有16万具备为跨家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今后五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国际化素质的经理人,但是中国目前只有5000名这样的人才。   因此,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至少在“国际化”这一点上要高于国内的大学生。在中国的国际化人才非常紧缺的背景下,海外中国留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强项,在学习乃至工作期间让自己的“强项更强”,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此,或许“海归”回国后就业的道路才能更加宽阔。 优势丧失 今日“海归”职归何处?   十年前,“海归”是非常令人艳羡的群体,是就业市场中企业争相追捧的“金领”人才,月薪动辄上万;五年前,部分“海归”变成“海待”,蜂拥的留学潮使他们与本土人才相比,逐渐丧失头顶的光环;而今,金融危机来袭,不少“海归”面对海外恶劣的就业环境,开始选择回国寻找工作。今日的“海归”又将“职”归何处?   招聘回归理性   据《新民晚报》报道,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有近50万中国人留学海外,学成归国的人数占三分之一左右,并且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与数年前“一张洋文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情况相比,如今多数“海归”在招聘会现场已经没有明显优势。雇佣成本高、不了解国内形势、容易眼高手低,这些理由让有些企业将他们拒之门外。   小吴今年夏天即将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律系毕业,如今在一家中国企业的英国市场部担任法务助理。她坦言,当初从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时,抱着深造的念头选择了留学,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淀更深厚的基础。“没料到竟然遭遇金融危机!”虽然她在公司实习期间表现很不错,但英国的经济形势却对海外留学生毕业求职较为不利。“毕业后如果不能留在英国工作,我自然还是会回上海找工作!”如今,专攻国际法的她已经在广泛搜集国内企业的招聘信息,为求职做好两手准备。   但是,国内企业聘用“海归”的态度却显得较为谨慎。某著名国企的人力资源经理陈先生将“海归”形容为“空降兵”,两年前一次招聘应届“海归”的经历,让他对这个群体有些“感冒”。“他们开出了很高的期望薪水,但却不是很了解国企的运作情况。”陈先生表示,如果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角度考虑,本土人才比大多数“海归”更符合自己企业的招聘要求,因此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海归”适应国内人才市场的这个过程,似乎成为不少企业婉拒人才的重要原因。本市一家人才服务公司经理也表示,如今无论国企还是外企都已经在用人观念上产生变化。出于节约开支、注重效率的考虑,很多进军中国的知名外企也加快了人才本地化的进程。只有在海外有5年或者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能回国找到比较理想的职位。对那些毫无工作经验或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海归”来说,与迅速成长的本土人才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应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雇主们日渐挑剔的目光,“海归派”如果不重新估计自己的价值,给自己在市场中找一个合适的定位,就有可能会在竞争中遭遇失败。 www 政策环境优越   2月中旬召开的2009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上海促进就业、优化人才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从政策角度对海外人才实施引智工程,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据悉,2008年27家在沪金融机构先行赴英、美招聘中高端紧缺金融人才的“海外招聘团”,共招聘岗位170多个,取得一定成效。因此依托国家启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上海2008-2010年引进海外智力行动计划》将全面推进,同时启动的还有“3100工程”,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海外引进约100名各领域领军人才。其中,相关政策将支持在欧洲增设的海外联络处,拓展海外工作网络,加大海外人才跟踪和服务力度。此外,也将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载体,结合实施“上海浦江人才计划”,推进“归谷工程”,启动1至2个创业示范点建设。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鲍淡如表示,上海正在加快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中心”建设,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助力。如果能把海外高端人才掌握的知识、甚至是失败的教训带过来,对于上海的发展将非常有益,而“引进一人,未来有可能培育出一个部门,从而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政策环境的优越无疑为高端“海归”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回家求职”的理由。   找准求职定位   与“海归”中的中高端人才相比,初出茅庐的“海归”新鲜人境遇多少有些尴尬。   某网站日前针对海归最新就业形势的调查分析,其实目前“海归”回国就业机会并不少,但就业路上最大障碍来源于他们自己——对月薪的高期望值和对就业城市、企业的挑剔。调查显示,有四成以上的“海归”表示,他们在国内求职的期望月薪至少10000元,超过20%的“海归”期望在国内的月薪不低于6000-8000元,只有2%主动表示,如果实在没有退路,可以勉强接受月薪4000元以下的职位。此外,有近90%的出国留学人员表示希望毕业后回国工作,但理想的就业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从就业职位来看,几乎所有的“海归”都希望在公司中处于中高层职位。   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的Fiona表示,父母为自己出国留学花尽了积蓄,如果不能在五年内赚回一百万,总觉得留学有点对不起他们。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海归”月薪三千元左右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新鲜人来说,找到高薪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他们更需要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一方面,目前这一群体逐年膨大、国内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加上部分海外学历含金量的降低等因素,都造成了“海归”就业发生转型的局面。另一方面,留学归国者除了具备国际化学习背景,还要兼具海外工作经历,才能为求职或创业增加砝码。   “海归”在吸收外来文化一段时间后,回归本土往往会出现对本国文化的不适应,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不容易沟通、没耐心等。专家表示,如果“海归”能够及时调整求职心态,尽量获取海外有价值的实习甚至工作经历,踏踏实实做事,他们的“双文化”背景对职业整体规划还是很有益处的。 “海归”职业规划要精准   提到“海归”,更多人马上想到的是诸如“海归”成“海待”,“海归”就业难等字眼。以下是三个拿到国外硕士学位的学生成功就业的小例子,他们对自己精准定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处处留心处处动脑。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希望他们的经历可以给更多处在求职迷茫中的毕业生一点启示。     海外就业进入管理层   人物:王艳   留学国家:日本   专业:自动化控制   《齐鲁晚报》报道,王艳到日本去留学,是以上海大学与日本交换学生的身份去的,还是继续攻读自己的老专业——自动化控制。一年的本科课程结束后,由于考虑在日本呆的时间较少,不论在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提高,于是,王艳选择攻读硕士。  在攻读硕士期间,除了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外,王艳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工作的机会,她的目标非常清楚,“一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二是公司要在上海有分公司。”这样的工作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跨文化交流的优势,而且若有可能,毕业后可能被正式录用派到中国工作。   目标确定之后,王艳通过朋友、网络等方式,开始时刻注意这方面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临近硕士毕业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公司的跨国事业部招人,王艳非常轻松地通过了面试。在日本,技术人员毕业后办理就业签证比较容易,所以毕业后王艳顺利留在日本工作了两年。今年,公司正好准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于是总部派她到上海负责统筹工作。王艳每一步的成长,完全在她的计划之中。   专家点评: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是一句众人再熟悉不过的话,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不是很多。精准的专业定位,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踏实的工作,使王艳成为海归成功就业的典范,也使她借助海外的高学历更快地走向了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阶段。   100个问题与百万高薪   人物:李琳   留学国家:英国   专业:经济与法律   李琳16岁就去了英国。读完全封闭的女子中学后,她进入英国一重点大学读经济与法律。这个专业是父母跟她一起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国留学生出国,选学校胜过选专业,大多数人都选择随大流的商科或者管理、经济等,专业细分度差,就业针对性不强。经济与法律专业的设置,正是针对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出现的与法律产生的交叉领域展开研究,这类人才兼通经济与法律,目前比较稀缺。   在之后的学习和打工中,李琳还跟父母通过网络视频研究了一套非常细密的考试问答,设置有100个问题,囊括学习和职业规划的主要方面,并且总结了相当完备的回答内容。凭借这个,李琳顺利通过了大学和硕士生涯的所有考试。   在最近一次英国本土金融机构的招聘中,李琳从一千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年薪约百万人民币的岗位。   专家点评:不要因出国而出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管理类或文科类的专业时,一定要慎重,并不是读了这些专业就能当管理者。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增加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性。比如德国的制造业和化工业非常强,而这也正是国外一些大城市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很多留学生都挤着去读管理,实在太盲目了。   曾经只有800月薪的“海归”   主人公:小蒋   留学国家:澳大利亚   专业:国际贸易   小蒋大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留学,获得硕士学位的他回到国内给自己开的月薪只有800元,如今已坐上副总经理的他当然月薪已远远不止800元,而他也已从当初的小职员成为现在公司老总面前的红人。   小蒋说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自己那时虽说是个留学回来的海归,专业面宽泛,国内国贸专业的毕业生也非常多,自己的优势就是英语(论坛)口语,但工作经验一栏却是空白,从大学到硕士生,他一直都在读书,尤其离开大学到国外留学的几年,更是对国内的一切都非常陌生。因此,工作之初更多的是向公司学习经验。   如今,小蒋已是一家知名公司的副总经理,月薪也从当初的800元升到数万元。小蒋觉得自己最初的低工资就业磨练了现今的坚强的意志,心态也逐渐成熟和平衡,他感到那段经历是非常有意义的,将让自己终身受益。   专家观点:如今单位用人,不是根据你是不是海归来作判断,而是从岗位的要求来选择。任何岗位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谁符合这些要求,且符合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企业就录用谁。   所以,海归和非海归的标签是隐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质才是显性的。不管你的学历多高,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学,低工资就业的情况并不意外。如果没有能力,就算降低薪资要求也没用,而如果确实有实力,那么用人单位也不会保持不合理的薪资待遇。   对于金融危机下的海归群体来说,保持平常心,准确定位,踏实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海归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掀起的新的一轮回国浪潮。海归是个令人仰视的名词,标签上都打着高级的烙印。从1872年第一批出外留学生开始,中国已陆续向各国输出多批留学生,从最初的公费留学到现今的自费留学,到海外学习的人员逐年 递增,热情不减。   侨报网消息,中国第一个留学生是近代改良主义者容闳先生,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初,他赴美学习,三年后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他的推动下,留学热潮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也十分重视外派留学工作,迅即派出新一批青年学生赴苏联及东欧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同他们的上一代不同的是,他们完全为公派留学。这批留苏(东欧)的学子到60年代文革之前陆续归国,起初分布在工业、国防及科学技术诸领域,并逐步领先于其同代人,担任中级官员。至文革后及八、九十年代,这批“海归”达到国家权力的顶峰,包括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李鹏、李岚清、尉健行等。   留学生对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中国科学院于1950年成立。1955年首届学部委员共172名,(不含哲学社会科学部)有158位是归国学者,占92%。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留学生在新中国建设的几乎所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两弹一星、航天技术、医疗科技等领域。   但是,反观当代留学生群体的成就却一落千丈。近些年,中国留学生在外犯罪率普遍上升,手段残暴,骇人听闻,并有低龄化趋势。如:2004年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留学生张栋涉嫌杀害女友,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一级谋杀罪。2005年,中国留学生王亮、杨宁和魏巍涉嫌参与杀害日本松本真二郎一家四口。2009年,来自中国的博士生、研究生的朱海洋用厨刀杀死女友杨欣,并凶残地把她斩首。   这一桩桩一件件鲜明的对比,令人咂舌,为何现代的留学生相比之下有这么大的落差?其中的原因有:   一、大部分留学生带有“残疾”。 由于留学生大多是有一定年纪才出国留学,普遍思维已经定性,在国内所受的教育和国外教育差异大,一时难以完全承接得上。加上本身语言障碍大,听不见说不清看不明,无法与外国人正常而流利地沟通,导致许多学子总体学业成绩一般,被认为是带有“残疾”的群体。   二、表面自负傲气实际已被边缘化。留学生的强烈自豪感从国内到国外,遭遇截然不同的待遇后荡然无存。留学生们依旧以曾漂洋过海而洋洋自负,表面风光无限,一回国俨然是“衣锦还乡”、高人一等。但实际上,留学生在国外基本上是过着底层的生活,因为高额的留学学费已经让众多留学生们不得不选择自力更生,即使在国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国外也得依靠洗盘子刷碗等底层手工活维持生计。有经济基础的留学生们却缺乏进取心,以到处玩、飙车、谈恋爱等为主,普遍沦落到小混混层次,自甘堕落地在边缘徘徊,郁郁不得志,此时正易受不法分子的蛊惑和拉拢,成为彻头彻尾的边缘人。   三、意识形态自相矛盾。出国后,留学生们因国别、文化、种族等方面的差异,加上自身缺乏普世价值理念、缺乏国际视野、缺乏本土文化根底,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宗教信仰,对内受到排挤,对外被宗教异端势力纠缠。所接受的先进教育与国内的传统教育迥然不同,国别间的文化冲击令留学生们无所适从。茫然回国后的留学生们又遭遇到“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尴尬,跟不上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海归”文凭不再吃香,原有的环境、文化等再受到折腾。于是,许多留学生们愤世嫉俗、人格分裂、挫折感强烈,找不到精神家园,越发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是谁造成了海归们的今日悲哀?   专家认为,首要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制约了海归们的创新思维和潜力。国内的教育一直都尊崇传统保守的教育理念,只一味要求学生接收知识,而不允许学生质疑知识,抑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新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在外语教学上,没有提供适当的环境给学生们操练,仅仅教会外语的语法、知识点,忽略了说读写听的重要性。而且,很多落后地区根本无法做到外语教学从娃娃抓起,直到初中阶段才授课,先天外语能力的不足结合后天教育的错误方式,导致了学生们学外语一知半解,运用能力低,无法达到外语要求。   其次,对海归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事实上,国家还是比较注重海归们的回国创业和就业问题的。但是在两个方面上其实可以再给予放宽:一是收税税率过高。大部分海归们回国的薪水起点较高,但国家的征税点一直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致使海归们要缴纳很高的税费。二是国籍问题太过约束。中国至今仍未采用允许国民带有多国国籍的政策,使得许多带有外国国籍的海归派们对回国创业犹疑不决,流失了许多有意向有能力在国内创业的海外精英分子。因此,要重振海归派们的辉煌,应该下决心率先解决这些问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今困难时期,不仅要废除阻碍海归派们回国的政策,千方百计吸引海归精英回来创业和发展,还要从源头上对未来的海归派们进行更优质更先进的教育,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力促中国新一轮的成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