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又實用的6個心理學小技巧

加拿大都市网

01

登門檻效應-如何讓別人接受你的請求-

又叫「得寸進尺效應」。

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維護前後一致的好人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台階一級台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Tips:

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要求某人做某件較大的事情又擔心他不願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

02

踢貓效應-安放壞情緒,才有好生活-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批評,回到家就把孩子臭罵一頓。孩子心裏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人撞傷了。

引爆負面情緒,就像在點燃一根導火索。

哪怕起因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壞情緒的蔓延下,就可能會產生各種惡性循環,從而陷入更大的混亂。

Tips:

我們無法控制很多事情的發生,但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

只有安放好壞情緒,避免它進一步擴散和惡化,結果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03

鳥籠效應-如何讓自己做一件不想做的事-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打賭。

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一隻精緻的鳥籠。

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

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

Tips:

鳥籠效應的應用方式就是找到這個鳥籠,然後你總有一天會把鳥放入鳥籠中。

例如,可以將它用於提升自我:

我要學習英語,那麼我會把單詞書放在自己書桌上,這樣總有一天會拿起來看的;

如果要練字,可以先買一支很貴的鋼筆放在桌子上,你會為了不浪費而漸漸開始練字。

04

鏡像自我-你眼中的自己是真正的你自己嗎-

鏡像自我是社會心理學家庫利提出的概念,指個體把別人當做鏡子來進行自我感知。

他認為,一個人關於自己的觀念(自我意象),是由別人對於自己的觀點和反應來塑造的。這是角色理論的精髓。

我們通過這種途徑形成的自我意象為鏡像自我。而自我意象又影響着我們實際的自我。

Tips:

因此,遠離對自己評價過低的人,這種人也許短時間會激勵你,但長時間一定消磨你的動力,讓人變得消極。

同理,無論是親人、朋友、愛人,可以玩笑貶損,但若想獲得長時間的和諧的親密關係,則要懂得包容讚揚。

05

倖存者偏差-為什麼學習差的人都掙了大錢-

為什麼班上學習差、不讀書的人都掙了大錢?

因為學習差、不讀書還很窮的同學,都不顯眼,你根本不關注人家;而學習差、掙大錢的人,才能獲得你們的關注。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也叫為「生存者偏差 」,是一種認知偏差。

其邏輯謬誤表現為,我們過分關注於目前人或物「倖存了某些經歷」,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視界內或無法倖存這些事件的人或物。

Tips:

當我們的資訊來源於「倖存者」時,我們獲取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只向成功學習,無異於向「倖存者」獲取信息。

那些「失敗者」陣亡的地方,才是真正危險的地方,也是我們最需要夯實的地方。

06

葉克斯·多得森法則-學會利用焦慮感-

這個法則描述了焦慮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之間的關係,即二者之間的關係呈「倒U型曲線」。

焦慮程度過高和焦慮程度過低時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慮時的效率最高。

Tips:

焦慮症日漸成為都市人的「心病」,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過度焦慮,事倍功半;適度焦慮,事半功倍。

適度的焦慮有利於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來源:經濟日報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突发!安省科学馆永久关闭 屋顶有坍塌风险

闪购已售70%!桌下步行机跑步机 原价299.99特价179.99

道路拥堵!多伦多再次考虑限制Uber、Lyft等拼车服务!

多伦多油价明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