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哪個部位受壓都很危險 怎麼預防?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都市網】脊椎上通大腦,下聯四肢,中間管理臟腑,被稱作「男人的龍脈,女人的鳳骨」。但如今,它的健康狀況岌岌可危,特別是頸椎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高居第二。頸椎病是怎樣形成的,又應如何緩解?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多由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等導致,可造成牽連部位僵硬、酸痛、麻木、痙攣等不適。

頸椎病進展符合一般疾病的發展規律,大都是慢性遷延而來。按照特點,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4個階段。

頸椎病前期:早期因低頭過多、運動減少引發的肌肉勞損或頸椎屈曲狀態改變,雖然會造成頸部疼痛、僵硬等不適表現,但未必都能達到頸椎病的診斷標準。

結構初變期:隨着使用頻率的增多,頸椎結構也會逐漸改變,即退行性改變,如果長期使用不良姿勢,會加速這一過程。當影像學檢查發現椎間盤開始膨出,或出現骨質增生時,就可結合癥狀診斷為頸椎病。早期可進行藥物、理療或針對性鍛煉等保守治療,有助緩解病情,或使病情進入靜止期,不適癥狀消失。

壓迫加重期:隨着病情進展,退行性改變開始壓迫神經根等,導致一系列癥狀出現。比如,頸椎兩側神經根受壓迫,會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無力感等;壓迫到保護脊髓的硬膜囊,可造成肩背部、手臂及手指的酸脹、麻木等;直接壓迫到脊髓,就會出現明顯的下肢癥狀,包括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等。

脊髓受損期:倘若放任病情惡化,脊髓壓迫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患者的血流長期受阻,就會出現部分脊髓的缺血性壞死,進而癱瘓。進展到這階段便再無逆轉恢復的可能,只有手術才能解決脊髓壓迫。如果早期手術,下肢功能基本能恢復;如果拖得太久,預後就會「打折」。

怎麼預防:堅持「一動作、三習慣」

在頸椎病的形成過程中,與衰老造成的自然退變相比,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更為重要。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徐凱提醒,預防頸椎病起碼應堅持「一動作、三習慣」。

「一動作」:抗阻伸頸鍛煉。雙手交叉抱住小腦,在頭部向後使勁的同時,手掌向前用勁,形成對抗的狀態,每次堅持15秒,放鬆10秒,每組15分鐘,每天3組。這種靜止對抗鍛煉有助於強健頸部肌肉,且不會因活動過度造成頸椎結構不穩。

「三習慣」:少低頭、勿高枕、勤保暖。長時間低頭是導致年輕人頸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議減少連續伏案工作的時間,並將電腦屏幕墊高;枕頭過高會影響頸椎的自然生理曲線,通常以一個拳頭的高度為宜,但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應調整到自覺最舒服的枕頭高度;在溫度較低時做好頸部保暖,有助血液循環暢通,進而促進頸部健康。

編輯:森森

圖源:Pixabay

參考鏈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3ipHbvKCPD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安省夫妇中$7000万大奖瞒了家人两个月!打算进行盛大的家庭旅行!

加航道歉!因为机组人员拿走原住民领袖的头饰

揭幕!本田汽车在安省新建四家工厂生产电动车 创造千个新岗位

崩溃!多伦多女子被移民局告知公民身份有误 恐成无国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