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20:12:2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女子乳房取出3条20厘米长活虫 原来她有这个习惯

据重庆晨报报道,55岁的王女士来自湖北咸宁农村。3年前,她感到右侧腋窝附近有个包块,时有时无。后来,包块移到了右侧乳房上方,包块摸起来有时是圆的,有时是扁的,疼起来时乳房皮肤有些红肿,有些痒。尽管如此,她一直隐瞒着家人,从未到医院检查。 近半年来,王女士觉得胸部越发不适,每晚辗转难眠。她女儿发现异样后,近日带她去当地医院检查,彩超发现其右乳腺有肿物,建议她转到武汉看看。 上周,王女士在家人陪伴下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就诊。该科吴高松主任仔细查看,只见其乳腺彩超所示,在其右乳腺有一片范围达5cm×0.7cm的长条状阴影,当时就觉得这肿块的形态有些奇怪。 为查明原因,当天下午,王女士进行了右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没想到,手术竟取出了3条细细长长的白色寄生虫,刚取出时,虫子头部蜷缩着,身躯还在剧烈蠕动。 通过测量,其中最短的一条长约15cm,另两条各长约25-30cm。王女士和家人看到取出的活虫也大吃一惊。医生详细询问生活史,王女士称自己从小就喜欢喝生水。无论是住在乡下,还是到城里,都改不了这个习惯,只要口渴了就直接猛灌一通生水,家人怎么劝都不听。 该院病理科陈琼荣博士解释,这是一种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学名为裂头蚴,往往寄居在患者乳腺皮下组织所致的曼氏裂头蚴病。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不能在肠道发育为成虫而致病。当人喝生水或生吃未煮熟的蛙肉、蛇肉、鸡肉或猪肉等受寄生虫感染的食物后,裂头蚴会穿过肠壁或进入肠道血管到达人体的各个脏器,例如大脑、内脏或躯干浅表部位,如眼部、胸壁、乳房、外阴或四肢皮下,表现为游走的结节。最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失明、瘫痪或危及生命。(Alice编辑)

这种亚洲毒草百年前入北美 可致人灼伤失明

大猪草。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讯 准备暑假期间享受大自然的读者要注意了,弗吉尼亚州发现一种源自亚洲的伞型植物“大猪草”(Giant Hogweed),其毒素后可引致人体三级灼伤甚至失明。专家呼吁市民应谨慎回避,并且尽快通知当局清理,千万不要接触。 综合《今日美国》和CBS报道,维州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已在推特公布,州内北部的克拉克县(Clarke County)发现大约30棵大猪草,另外,州府也在东部怀特岛(Isle of Wight )、米德尔塞克斯(Middlesex)及北部弗雷德里克(Frederick)各县也发现同类植物。当局表示,人体接触大猪草的汁液后,皮肤会在阳光下过敏而灼伤,因此相关部门清理时也需额外小心。 大猪草原生于亚洲,开花时高度约8呎至14呎,叶宽5呎,白色花朵盛开时簇拥成巨大伞状,茎部中空而坚硬,长有紫色斑点及白色绒毛。大猪草分泌的奶白色汁液,含有毒化学物质香豆素(furanocoumarins),会破坏皮肤抵抗紫外光的能力。倘若人体不慎接触汁液,短时间内会出现红肿,2、3天后也会有发炎征状和小水泡,甚至造成三度烧伤,不少人事隔几年后仍然对紫外光过敏,疤痕难以消退。值得留意的是,大猪草的毒素如果接触到眼睛,严重者会导致永久失明。 大猪草一个世纪前进入北美洲后,种子随着野鸟及水流传到各地,至今已蔓延至东北部、中西部多个州分。 除了弗吉尼亚州外,纽约、密歇根、马里兰等地均发现过这种有毒植物。 其中在纽约州,当局近年致力清除生长于州内西部的大猪草。纽约州卫生局建议市民,一旦发现大猪草应交由专业人士处理,自行清理反而会促进植物传播生长,若无可避免要近距离接触,必须先穿上长袖衣物、戴上塑料手套和涂上防晒霜,身上的衣服也应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事后并以温水和清洁剂独立清洗。若汁液沾到皮肤应如何应急?当局建议市民立即以冷水冲洗沾染部位,并且远离阳光。一般药店购得的醋酸铝(aluminum acetate)可缓解过敏征状,若仍然感到灼痛,为安全起见应即时就医。

15岁少女突如其来面瘫是怎么回事?

颜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突发性的疾病,也被称为贝尔氏麻痹 (Bell’s palsy)。病患早晨起床后发现自己脸部肌肉僵硬,无法活动,眼睛无法紧闭。尽管相当多的病人在六个月左右可能自然痊愈,但是大部分病人仍然会感到十分恐惧。 早期治疗容易得到完全康复,发病头三个月是最佳恢复期。至今医学界依然无法确定其发病原因,通常认为本病是由病毒感染造成。大部分人体内都有潜在的疱疹病毒,当身体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乘机侵入第七对脑神经,使其控制脸部表情肌的功能发生障碍,因而致病。 发病率不因性别、年纪区别而有差异,中年的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些。建议病患及时去看医生,因为其他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半边脸部肌肉麻痹,最重要的是排除罹患更严重致命的「脑中风」。颜面神经麻痹的病患只限于脸部肌肉失控,有时会在耳朵前后部位感到疼痛。而中风病患除了面部瘫痪之外,通常伴有手脚活动失灵,说话口齿不清,以及头痛、头晕等症状。 突如其来 面瘫难以承受 Petal是一位15岁的金发少女,长得漂亮可爱,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里常常感受到男孩子们爱慕的眼神。一次学校安排集体出去露营,虽然疲累却蛮开心。回家第二天早上醒来,左边的脸有些奇怪的感觉,到洗手间照镜子,当时就惊叫起来。那张令她骄傲的容颜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镜子里是一张极度扭曲、恐慌的脸。 她整张脸都歪向右边,左边的脸根本不听话,半点都动弹不得。右眼皮在眨的时候、左眼皮却不动、无法阖上眼。妈妈急忙开车送她去医院急诊部,很快被诊断为贝尔氏麻痹,医生开了抗病毒药与类固醇,让她回去休息,等待身体自然恢复。 一个星期后家庭医生转介她去做了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两个月过去了,Petal的病情没有改善,左边脸部的肌肉仍然无法活动,晚上睡觉时要用眼罩遮住左眼。 Petal十分沮丧,在学校里怕同学们取笑,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每天看到女儿忧愁的样子,做母亲的也非常心痛。她听同事讲起针灸曾经帮助朋友治愈过这种疾病,于是陪同Petal前来约诊,由于不了解针灸,提了许多问题,诸如针灸是如何治病、有什么危险、预期效果如何?才安心接受治疗。 Petal 每星期针灸两次,在家也很认真配合做穴位按摩。两个星期后,感到左侧瘫痪的脸部肌肉开始听话,可以动了,三个月后恢复了从前那样美丽灿烂的笑容。 原因不明 鳄鱼泪综合症 Paden是一位会计师,他不常外出旅游,30多年来一直在办公桌前与数字打交道。他没有什么爱好,有空会关注一下股票市场的走势,追踪几个自己喜好的股票。每逢报税季节更是日以继夜的忙碌,把本来就不多的睡眠时间挤压得更少了。 Paden平时很少生病,但也懒得做任何体能锻炼,每年做体检结果也还算正常,50岁以后血压逐渐上升,血中胆固醇浓度也开始偏高。有一次感冒,头痛、流鼻水两日,第三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脸歪嘴斜,一边眼睛无法闭上。 家庭医生诊断为颜面神经麻痹,让他服用类固醇,嘱咐他多休息,等身体慢慢自愈。两个月后,脸部歪斜的程度变得更严重,瘫痪一侧的眼睛不仅阖不拢,而且不停的流泪,需要用面纸不断的擦拭,给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经转介去咨询不同的专科医生,被告知是一种罕见的、与颜面神经麻痹相关的并发症,有时也称谓「鳄鱼泪综合症」。其实际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是恢复过程中神经「搭错线」的结果,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 医生建议Paden接受手术治疗,切除部分泪腺,以缓解流泪的症状,但是他害怕引发另一些后遗症,他决定用中医方法来治疗。 从中医角度看,他的颜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肝气郁结所引发的,他的泪流不止也是和肝脏功能虚弱直接相关。以脸面部穴位配合腿上的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疏肝、养血的穴位,治疗两个月后各方面症状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解除了他的困扰。 加强锻炼 提高免疫能力 虽然许多病患可能不治自愈,但确实也有许多病患,是需要早期接受治疗、坚持复健锻炼。病患要自己用手帮助瘫痪的脸部进行活动,防止肌肉退化、萎缩,维持肌肉的张力与弹性。这样还可以减轻神经受损的程度加重,避免使颜面肌肉功能恢复不完全,甚至造成永久无法恢复的遗憾。 目前,现代医学认为颜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没有预警、无法事先预防的疾病。实际上许多病患发病前都有精神情绪压力过高、身体过度疲劳的相同经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增强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的积极方法值得我们去练习。坚持体能锻炼,遵循有规律的起居、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刻意调整心理状态都能帮助我们维持健康、防范于未然。 (作者:西乃山医院针灸门诊主任医师 老大夫医疗保健中心负责人、中医师陈志卿博士)    

暴瘦50斤,70岁的她爱穿比基尼,活得比少女还滋润!

据凤凰网报道,美国一位70岁的老太太Mary Duffy坚持健身,从176斤狂减50斤,更能举起170斤的杠铃,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大红人。 据老太太说,自己在65岁那年达到了体重巅峰,便问自己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在一番思考后,她开始了健身的生活,从此,她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家和健身房。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取得了优异的效果。除了日常运动外,她对饮食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只吃天然的食物。 如今,她容光焕发,身体充满肌肉和能量,比年轻人还要更加健康。 健身后的她更加热爱生活,时常和闺蜜去周围登山旅游。 正如Mary自己说的,“年龄给了很多人一个借口变得懒惰,而无所事事”。她也希望其他人能够和她一样,通过健身改变心态,改变生活。

家庭医生:9岁男孩子阴囊外貌怪异 癌变肿块追凶

▲研究发现大约有两成男士有不同程度的阴囊静脉曲张问题。 男士健康,除了要注重心、肝、脾、肺、肾外,下身健康亦不容忽视,其中阴囊更是传宗接代的重要命脉,保护阴囊是男士重要任务。 阴囊病变原来十分常见,如发现阴囊有任何异样,应尽快求医检查清楚,及早斩草除根! 撰文:陈旭英 设计:林彦博 9岁的Jason就读国际学校,平日热爱运动,经常参加学校的球类活动,放学后亦喜欢在校园踢足球。早前,他踢球后在浴室洗澡更衣,期间有同学取笑他阴囊外貌怪异。 Jason回家后一言不发,有别平日举动,妈妈见势色不妙试图了解不果。数天后由父亲出马才知道事情,检视儿子阴囊后亦感到有点不妙,安排儿子见泌尿外科医生。 同样发现阴囊有异样的是邝先生,他数年前到家计会做婚前检查,当时护士检查阴囊时发现外表不寻常,“她说我阴囊表面岩岩巉巉,建议我照超声波检查清楚。照完后我拿着报告见泌尿科医生,他一看,便说是肿瘤,需要尽快安排手术,将肿瘤切除。”邝先生说。 术后,邝先生的化验报告送交肿瘤科医生研究,并建议需要进行化疗。 经历了数月的化疗疗程,邝先生确认复元。然而最近覆诊,医生发现他血液中的几个癌指标数值上升,很可能有复发。 “医生建议再做化疗,在化疗前和化疗后要接受正电子扫描,以确定情况。但在治疗前的PET Scan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癌细胞,建议我到养和见泌尿专科,结果在一连串检查后,医生确认我的癌细胞经淋巴扩散……”邝先生说。 年轻男士高危 两位患者都因为阴囊出现病变需要治疗,后者更不幸地发现癌变。在男士生育系统中肩负重任的阴囊,原来很脆弱。 养和医院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陈伟希医生说,男士阴囊出现肿块在泌尿科属常见病。 “当阴囊出现肿块,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是创伤,例如撞击;第二是发炎;第三是静脉曲张;第四是肿瘤;第五是疝气,俗称小肠气;第六是良性情况例如水泡。上述不同情况,会在不同年纪男士身上出现。”陈伟希说。 阴囊癌变,相信最令男士闻风丧胆。陈伟希医生说,阴囊结构内有精索、副睪、睪丸,如果阴囊有肿块,最担心是睪丸癌。 “睪丸癌(Testicular Cancer)并非常见癌症,不属全港10大常见男士癌症之列,但年轻男士中却是最常见的癌症,患者病发年龄在10余至40余岁,40至50余岁的年龄层患者极少,到年长时即60至70余岁,风险又提升。”陈伟希医生说。 他特别提醒:年轻男士如发现阴囊有肿块不要轻视,应及早见医生。 ▲男士肩负爸爸重任要争取侍产假前,亦必须注意生殖系统健康。 睪丸癌有什么病征?陈医生说,患者会感觉阴囊有点“坠”,觉得有肿块似的。而更多的是以为有创伤,常见情况是年轻男士参与球类活动时曾经被撞到,之后阴囊感痛楚,以为是撞伤之故,原来是有肿块。 “其实肿块一直存在,只是之前没为意。如肿瘤扩散,患者会消瘦,但这类情况较少。 睪丸癌发病率不高,每年大约有50至60宗新症。 ”陈医生说。 如发现阴囊肿块求医,医生会做什么检查?陈伟希说,首先会进行简单的临床检查,包括用手触摸及按压,如发现阴囊及睪丸有肿块的,尤其是年轻患者,例如20、30岁,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 摸到有肿块后,会进行超声波扫描。 “检视阴囊结构最准是超声波,电脑扫描则未必需要。之后需要为病人验血及验尿,睪丸癌有验血指标可帮助判断,主要是以下3个:甲胎蛋白、Beta-HCG、LDH 。虽然指数高不代表一定有睪丸癌,指数低亦不代表没癌,因为有一半睪丸癌患者的验血数值不高,但这3个数值可帮助诊断。” 易扩散能治愈 病人确诊患睪丸癌后,医生需要评估有没有扩散,然后才决定治疗方案。不幸地,睪丸癌常见扩散至淋巴腺甚至肺部,故需要进行电脑扫描检查腹部淋巴腺及肺部。 “完成种种检查后如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会直接做手术。手术会经腹股沟进入阴囊,将睪丸及精索取出,以免影响淋巴腺令癌细胞扩散。 取出后化验肿瘤细胞,再根据细胞性质决定是否要做进一步治疗。 ”陈伟希说。 虽然年轻男士患上睪丸癌属不幸,但庆幸治疗率高,超过九成,就算扩散,以现时医疗科技的治愈率都接近九成。 术后治疗会视乎细胞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会先用化疗,化疗后有望根治。如化疗疗程完成后仍有残余癌细胞,可以再进行放射治疗。 若放化疗后仍不幸发现有癌细胞,例如侵犯附近淋巴腺,可以再进行切除手术。结合多种治疗,平均可达九成治愈率。 手术移正睪丸 患者在切除睪丸后,是否能保存生育能力?陈伟希医生说,通常睪丸癌只发生在一边,较少机会同时影响两边,故在切除一边的癌变睪丸后,另一边睪丸仍有功能,仍能保持生育能力。 “但根据统计,睪丸癌患者剩下的一边睪丸的功能亦较差,精虫数量较少,故患睪丸癌男士有不育问题的比例较高。而睪丸癌亦有机会扩散至另一边。” 什么人会有较高睪丸癌风险?陈伟希说,高危因素除吸烟及饮酒外,最大原因是有“隐睪症”。 陈医生解释:“男士睪丸在胎儿时期位于肾旁,随着发育会下降移至腹股沟,出生前一个月才到阴囊,期间下降程序如出现问题,便会形成隐睪。” 在香港出生的婴儿都要接受检查,如阴囊内没有睪丸或只有一颗睪丸,大多数父母会知道。 ▲男婴出生后,如睪丸仍未下降至阴囊,父母要留意及监察。 不过陈医生指出,初生男婴有时未必能看得清楚,检查时男婴有机会紧张、大哭而缩睪,故医生摸不到;亦有机会男婴出生后睪丸未下降至阴囊,有些会在出生后一年内才下降,故需要观察。 如一年后睪丸仍未下降至阴囊,又或者仍然在腹股沟未到达正常位置,就需要做手术,将睪丸移到正确位置。 如很迟才知道有隐睪或迟迟未下降,该睪丸多数发育不良,一来功能差,二来会增加癌风险,勉强留下没有用,故需要切除。 而通过手术移正的睪丸,术后可以减低睪丸癌风险,但仍然比一般男士高,故术后要小心监察。 静脉曲张在阴囊 另一种阴囊常见病症是精索静脉曲胀。陈伟希医生说,阴囊血管从肾旁伸延下来,情况像脚部血液循环一样,静脉血液是向上流。 “静脉血管有活门结构,挡住血液避免回流,当活门功能差,血液便向下沉至阴囊,长久下来血管愈来愈胀,形成恶性循环,致阴囊像形成肿瘤一样。 有些青少年和同学去游水,更换衣服时同学发现阴囊肿大而发现。这类与发育无关,但在青春期如出现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有机会窒碍睪丸发育。 ”陈伟希说。 年轻男士亦可能有精索阴囊静脉曲张问题,患者有时会在长时间站立后感觉阴囊有冤痛感觉。 陈医生的其中一个案例是在酒店上班的男病人,由早站立到晚接待客人,到傍晚下班时感到阴囊有坠住及冤痛之感,因为血液积在阴囊。晚上睡眠时平躺,静脉血液顺利回流至心脏,翌日起床不适感消失,但到傍晚征状又出现。 亦有些患者没有征状,可能是在身体检查时发现。 陈医生说:“精索静脉曲张会影响精子数量及质素,因静脉血液积聚本身有很多废物,氧分不足,睪丸内的精虫敏感,自然不健康。 另外睪丸之所以在腹腔以外,因为较体温低一两度,精虫才能保持健康,而静脉曲张的阴囊因血液下坠积于此致温度会较高,令环境不理想。 ” 精索静脉曲张十分常见,大约两成男士有此情况,大部分患者都不知有问题;研究发现,在不育男士中,有四成人有精索静脉曲张。 9岁的Jason其后由陈医生以显微镜手术,将阴囊的静脉曲张血管截断。 手术化疗 歼灭癌根 邝先生的情况比较复杂,陈伟希医生详细了解,发现睪丸癌扩散并浸蚀淋巴,认为可以尝试微创手术切除,但在术前安排他照电脑扫描确定肿瘤是否已侵蚀血管,如蚀得深入,可能要开腹。幸好电脑扫描显示可以用微创进行手术。 ▲睪丸癌患者如术后复发,亦可以加上化疗及电疗,治疗率达九成。 邝先生四月已完成手术,成功将癌肿切除,术后肿瘤科医生建议再进行化疗,邝先生仍考虑中。 庆幸的是,邝先生的另一边睪丸功能完全正常,不影响生育。  

如何避免堕入有机零食的健康陷阱?

现在有机食品越来越普及,无论是货品种类还是价钱都比起以前更大众化。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家长认为只需要选购有机认证的婴儿食品或者小孩零食就一定会较为健康,作为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必须注意某些有机食品还是可能有高糖、高钠或者高脂等含量,如果不小心控制食量的话,同样会摄入过多糖分和饱和脂肪,带来健康风险。   首当其冲的就是果汁,很多家长现在都会盲目选购有机食品给小孩子,无论是干果零食还是果汁等,而当看将有机认证之后就会忘记查看营养成分表。记得在选购有机零食时,消费者仍须审慎参考营养标签! 另外还要注意成分表,部分有机朱古力产品会以最近很火的有机椰子油或有机棕榈油,代替饱和脂肪含量甚高的有机可可脂,然而椰子油或棕榈油的饱和脂肪含量一般比可可脂高,过量进食的话有机会引致血液中坏胆固醇升高,反而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另外有机认证机构和相关标志众多,一定要多了解所购之「有机食物」的背后含义。所谓认证的有机食物都是指按照一套有机农业方法生产、处理、加工以至销售,并经来源地的认证机构或监管当局认证的食物。由于有机农耕一般不使用常规农药、人造肥料、化学添加剂,故有助改善生态环境和养分循环,也可减少因摄入化学杀虫剂或除草剂而影响健康。但消费者必须留意,获取「有机」认证的是该产品的种植或生产程序,而非单靠产品的最终品质及安全性等表现,过往消委会的蔬菜测试亦曾在有机蔬菜样本检出残余除害剂。   还有,全球各地对有机认证的标准均有不同要求,当中以欧盟和美国农业部标志较常见。在欧盟有机成分必须超过95%才可标示为有机食物,并须标明食物是否来自欧盟成员国种植。至于在美国农业部,则将有机食物分为4个类别,「100% Organic」必须属全有机成分,标为「Organic」的则要95%成分属有机,含70%或以上的有机成分则可标为「made with organic ingredients」,少于70%则只可于成分表列出有机成分。   大家选购有机食品的时候必须留意更多资讯,同时记得无论是有机或者任何饮食都要低糖低钠低脂!  

一桶水毁了一个家! 夏天洗澡这个提醒太重要了

洗澡。网上图片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丁亚辉副主任医师曾发了一条让人唏嘘的长微博《一桶水毁了一个家》。                  “这不是故事会,而是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悲伤的故事。” 丁医师说,他写这篇长微博是在凌晨五点多钟,距离宣布患者死亡仅过去了三四个小时。写的时候,他心情特别复杂——一桶冷水让两夫妻从此阴阳相隔…… 以下为丁医生的文章原文: 在急诊室折腾了几个小时,终于在无奈和不甘的心情下回到了值班室。 这是一名 53 岁的心肌梗死男病人,家属不辞劳苦,怀着最后一份希望把他从嘉兴送过来,可一下急救车,人就不行了。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很给力,也很专业,第一时间开始了标准的心肺复苏。 我赶到以后,也加入其中。半个多小时后,患者勉强恢复了心跳,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和长时间的心源性休克已经摧毁了患者最后的希望,我们的努力最终还是化为泡影。 在大剂量的强心和升压支持下,患者还是因抢救无效去了。当他的家属让我直接把这个噩耗告诉他的妻子时,她已经哭得说不出话,只是无奈地点头。看着她的样子,我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奈而又不甘。 网上图片 这场悲剧的开始,只是 40 小时前的一桶冷水,一桶想用来消暑的冷水。 在患者将这桶冷水浇到自己身上之前,他是一个被旁人认为“身体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可浇完冷水后,他就开始出现了持续性的胸闷。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中暑了,就一直熬着没去医院。 几个小时后,他发觉情况越来越糟,还出现了胸痛,立即赶到当地医院看,结果发现,居然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 当地医院也很专业,赶紧给他做了介入,用支架开通了完全堵塞的前降支,但他的情况仍在一点点地变差,血压开始支撑不住,胸闷再次加重,身体内环境也逐渐崩溃。终于在到达我们医院的那一刻,他的心脏彻底停工了。 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悲伤的故事中吸取教训,避免骤冷刺激,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悲剧的起因是这样的 炎热的天气让患者觉得浑身难受,他光着膀子,去打了一桶水,从头上浇了下来,瞬间感到凉快了不少,但没多久,他就出现胸闷、出虚汗…… 三小时后,心肌出现了大面积梗死,血压也越来越低,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几次抢救,用了大剂量的强心剂和升压药,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类似案例并不少 2013年夏季,沈阳40岁男子老周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引发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没有抢救过来; 2012年夏天,北京一名19岁的年轻小伙洗澡后和同事聊天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虽然经过现场同事抢救短暂恢复了心跳,但最终仍未抢救过来; 2010年夏天,大连40岁男子于峰加完班后,在宿舍洗冷水澡,造成心脏病突发,猝死身亡。 夏季要避免骤冷刺激 对于嘉兴的这起病例,丁医生分析认为,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的严重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身上,因此丁医生发文章的初衷也是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减少骤冷刺激,避免心脑血管风险。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喜欢洗个冷水澡来解暑,这对健康也确实有一定好处。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悲剧,不是说完全不能用冷水洗澡,不能喝冰水,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可以规避风险的。 如果习惯在夏天洗冷水澡,最好遵循渐进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给身体一个适应冷热变化的时间。洗的时候先把手脚淋湿,然后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前胸后背,再将冷水淋湿全身。洗完后很快擦干至皮肤发红,自觉爽快就说明有好的效果。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 夏季游泳时也同样如此,有经验的人都会先往身上拍点水,适应之后再下水,而没有经验的人直接下到水里,就容易引起抽筋。 网上图片 这几种情况不宜马上洗澡 夏天洗澡勤,除了慎用凉水外,还有一些情况要注意,比如发生这几种情况时千万不要洗澡。 1.血压低时别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温度过高的水能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会发生虚脱。 2.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就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3.劳动后不宜马上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都要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昏厥。 4.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此时,身体是比较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5.饭后不宜立刻洗澡 饭后,体内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以利于消化食物。如果这时洗澡的话,周围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造成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相对减少,可造成消化不良等。 60岁后,洗澡注意这些事 除了上面几个注意事项,老年朋友们洗澡时还要注意这些事,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 1.带个板凳洗澡 老人体力有限,长时间站立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洗澡时带个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 2.注意防滑 研究显示,卫生间最易滑倒的时刻,是迈出浴盆或走出淋浴间的一瞬间,很多老人因此骨折甚至危及生命。 备好一双能稳稳走路的拖鞋,最好能在浴室内外各放一块防滑垫。在淋浴区域,安装垂直和平行于地面的扶手,还可以在行走的地方,装上一些可供牢固抓握的扶手,以防摔倒。 3.及时补充水分 洗澡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如果脱水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可能导致虚脱、昏倒。洗澡前喝杯白开水,洗澡后尽快补水,最好是茶水,能更好补充体内丢掉的水分。老年人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速度平缓,不要过猛。 来源:人民日报

消防员突然中风命在旦夕 多亏了8岁的儿子

■8岁男童波佐和父亲。CBC    亚省8岁男童波佐(Max Pozzo)反应灵敏,在发现父亲出现中风征状时立即打911求救,救回父亲一命。而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这位父亲终于在父亲节前一个星期,重返消防员工作岗位。 在今年2月一个天气寒冷的下午,波佐正在家中玩电子游戏,他的父亲迈克(Mike)正在预备晚餐。波佐突然发现,父亲倒在沙发上,他的左边身体几乎不能动,左手连拿起空杯的力都没有,一边脸下垂,而且讲话时口齿不清。波佐在5天前,刚好在学校听过一个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讲解,因而对中风征状有一些了解。波佐表示,他当时意识到事态危急,并认为父亲的征状肯定与中风有关。 抢救中风者分秒必争 波佐立即打911,父亲被紧急送院并接受抗凝血药物的治疗;该种药物如果在中风后数小时内服用,可提高中风患者的存活率,并有助降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机会。 波佐表示,虽然他当时感到很害怕,但仍然尽量保持冷静。41岁的父亲迈克表示,幸好他有一个如此聪明杰出的儿子,让自己及时获得医治。经过数月的复康治疗,迈克的左手和左脚已经恢复80%的活动能力,他在父亲节之前一个星期,能够恢复原本的消防员工作。 心脏及中风基金会(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亚省分部主管黑斯廷斯( Donna Hastings)指出,时间是能否成功抢救中风患者的关键,因为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190万脑细胞死亡。

最新公布的科学长寿法,跳舞只能排第16,排第一的竟是…

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公布了 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据此列出20个长寿方法 简单易学,大家一定要看一看 1、唱歌 美国老年学研究中心通过调查发现,歌剧歌唱家的心脏功能和普通人相比更加活跃。一般人不用达到专业水平,有空时随便唱唱歌也能使人心情愉悦、身心健康。 2、跑步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每天跑步的人平均比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寿命长3年,而且每天跑步20分钟就能达到健康效果。 3、不要久坐 久坐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是个坏消息。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每天静坐3个小时以上,人的预期寿命减少2年。 4、吃姜 有研究结果显示,姜黄含有一种能抵御多种疾病的强效抗氧化剂。 5、减少摄取卡路里 瑞典歌德堡大学研究发现,人们减少摄取卡路里,不仅有助于延缓衰老,糖尿病、癌症等的发病率也会明显下降。 6、吃绿叶菜 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绿叶菜富含大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多吃绿叶菜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7、拥抱 据《赫芬顿邮报》的一篇报道,拥抱能够降低血压,有益于心脏。 8、吃花椰菜 美国科学家最近指出,花椰菜除了能预防癌症外,还能够清理肺部的有害细菌,是一种健康食品。不要指望蔬菜治病,但可以保健哦! 9、睡眠质量 美国芝加哥大学通过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不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10、开心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对7万人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轻度忧虑者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29%。 11、少吃糖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医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称,随着糖的分量摄取增多,人们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12、保持镇静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愤怒爆发后的两个小时,人们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了近五倍,中风风险增加三倍多。 13、饮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饮茶能够降低患冠心病、中风的风险,延缓衰老。 14、吃苹果 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疾病别来找我。 15、少看电视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多看一小时电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上升18%。 16、跳舞 英国斯特灵大学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跳舞可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老人脑部供血,预防老年痴呆症。 17、吃大蒜 中国浙江医药研究院研究发现,大蒜中的活性成分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堵塞、降低胆固醇、减少血栓的形成、调节血糖。 18、吃坚果 澳大利亚学者研究发现,每天吃坚果,患心脏病的几率可以降低29%,患癌症的几率会降低11%,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19、护理牙齿 瑞典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牙龈炎症会导致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20、大笑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追踪调查得出,大笑有助于降低血压。 (人民日报微信)

阿兹海默症药研遇重挫 目前无法避免病情恶化

阿兹海默症。网上图片 制药巨头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与礼来(Eli Lilly)周二宣布,他们将终止共同研发的一款阿兹海默症药物临床试验,原因是药物无法达到原先目标。而这无疑是阿兹海默药物研发进展的一大挫败。 这两间公司表示,他们委托的独立监测委员会指出,旗下阿兹海默症药物lanabecestat“不太可能”达到原先设定的治疗目标,因此他们决定停止此款药物的两项大规模试验。他们表示,此药物治疗成效不如预期,但终止试验与药物安全性无关。 《工商时报》报道,阿斯特捷利康发言人表示,双方未来仍将持续合作,共同进行另一款阿兹海默症药物的早期阶段试验。阿兹海默症现行治疗方案仅能减轻症状,无法避免病情恶化。美国约500万民众深受此病困扰。根据世卫组织(WHO)预估,2012年全球罹患阿兹海默症的病患约3560万人,到2050年预计将增加两倍。 礼来研究实验室总裁史可罗斯凯(Daniel Skovronsky)指出:“阿兹海默症成因复杂,这是当代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我们对于患者深感抱歉,但我们不会放弃继续寻找解决方案。” 虽然全球各大药厂纷纷加入研发新药的行列,但因阿兹海默症的成因不明,导致药物研发进度落后。强生集团(Johnson & Johnson)上个月表示,由于阿兹海默症药物疗效不如预期,因此决定放弃进一步测试研究。 但礼来等部分药厂仍决定继续投资阿兹海默症药物研发,因一旦取得进展后,未来报酬将相当惊人。

含吸烟情节的电影令青少年更容易染上烟瘾?

■■有报告显示,青少年越多看到电影中的吸烟影像,会增加染上烟瘾的机会。星报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记者 为减少青少年接触吸烟的影像,染上吸烟习惯,多伦多卫生局主席兼市议员米赫域(Joe Mihevc)建议当局,要求省政府把含有烟草产品情节片段的电影,列为“18A”类别。 多伦多卫生局主席兼市议员米赫域向卫生局建议,请求卫生局支持推广没有吸烟片段的电影,藉以减少青少年接触到吸烟的影像。此外,他又建议卫生局要求安省府及消费者服务厅,把含有烟草产品情节片段的电影,列为“18A”类别,同时把卫生局上述决定报备安省电检局。 含吸烟电影 86%评作适合青少年 安省电检局对电影分类,包括“G”(General)指适合所有年龄的观众;“PG”(Parental Guidance)指要有家长指引,因主题或内容可能不适合所有儿童;“14A”指适合14岁或上观众观看,14岁以下人士则必须由成年人陪同才可入场观看;“18A”指适合18岁或以上观众观看,18岁以下人士则必须由成年人陪同才可入场观看;“R”(Restricted)指只适合18岁或上观众观看。 米赫域在建议报告指出,现今烟草广告和市场的规限增加,电影中吸烟情节片段,成为烟草公司对被动青少年观众宣传烟草产品的仅余方式之一。长期研究结果显示,电影中商业烟草影像,是可以招揽新吸烟者,最终引致更多原可以避免、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和死亡个案。另有研究发现,青少年越多看到电影中的吸烟影像,会增加染上烟瘾的机会,并削弱预防吸烟的努力。 米赫域报告又指出,由2004至2014年期间,在安省新上画、含吸烟情节的电影,有86%是被评列为适合青少年观看,远高于美国的54%比例。因此,安省青少年电影观众比美国同辈,更多接触到电影中演员吸烟镜头。有研究估计,目前约有185,000个儿童和少年(截至17岁),将会因看到电影吸烟情节而成为烟民。多伦多卫生局将于下周一(18日)举行的例会,讨论米赫域提出的建议。 中学生吸烟降 但吸电子烟增 加拿大中学生吸食大麻的比率在过去两年仍维持在17%;但学生对大麻的观念有所改变,认为吸食大麻是非常危险的比率,由25%降低至19%。 联邦卫生部的调查发现,中学生吸烟的情况有所改善,在过去30天内曾经吸烟的比率由12%降到10%;但吸电子烟的人数则由2014年度的6%增加至2016年度的10%。 这项委托滑铁卢大学人口健康影响中心(Propel Centre for Population Health Impact)向全国超过52,000个中学生所做的调查指出,第7至9班的学生有9%尝试吸烟,到第10至12班时,曾经吸烟的比率上升至28%。吸烟学生之中,只有1%是每日吸烟,2%是偶然吸烟。 卑诗最少中学生烟民 安省中学生曾经吸烟的比率只有15%,最高是沙省的34%。不过卑诗省中学生烟民最少,只有2%;而纽芬兰省和沙省有8%。另外,78%学生表示,香烟并不是直接向店铺购买,而是从朋辈、家人或其他途径获得。62%学生认为,取得香烟相当容易。 中学生对香烟和电子烟有截然不同的观感。65%学生认为香烟对身体非常有害;但只有8%的人相信电子烟有害,23%不认为电子烟会危害健康。 饮酒比率回升 至于饮酒方面,每次饮5支或以上的高危一族维持24%;但在过去12个月曾经饮酒的比率,自2008年度的53%逐渐下降以来又出现回升,由2014年度的40%增加至44%。 中学生首次接触大麻或大麻油的平均年龄为14.2岁。今年的调查首次询问学生吸食大麻的方法,80%是吸烟的方式,34%食用,30%烟雾和22%擦拭。 全国大约有55%的中学生暨不吸烟也不饮酒,比率较两年前下跌了4%。

肩膀痛不明原因,别盲目锻炼

肩痛,是很常见的困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很多人以为,肩痛无非就是肩周炎,活动一下就好了, 其实,肩痛的原因可不止是肩周炎,盲目活动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肩膀痛就是肩周炎引起的? 只能说,有可能。 导致肩痛的原因还有很多,常见的骨科疾病就有冻结肩、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钙化、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症或损伤、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 等等……如果把肩痛都当做肩周炎进行推拿、手法松解、锻炼,反而会让加重病情。 一、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  肩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组织慢性损伤或老化,会造成局部肌肉、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即所谓肩周炎。 肩周炎的表现: 1、活动受限 表现为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受限,包括上肢的外展、上举、旋转障碍明显,可表现为不能灵活地梳头、洗脸和穿脱衣服。这是冻结肩与其它肩部疾患的区分要点。  2、疼痛 表现为一侧肩关节无明显外伤而出现疼痛,疼痛可为钝痛或刀割样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在天气变化、受凉后出现,并且疼痛昼轻夜重。疼痛可放射至颈、背、前臂及手部。 3、压痛 多数患者病变关节及其周围广泛存在按压疼痛的点。  4、肌肉僵硬、萎缩 肩部周围肌肉在发病早期可出现僵硬,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萎缩。 并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引起的。有统计曾发现,因为肩痛去医院的中老年人只有约 20% 是肩周炎,绝大多数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二、什么是肩袖损伤? 而对于近期肩膀受过伤或既往有肩关节外伤又没有正规治疗的人,肩膀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肩袖损伤了。 肩袖损伤表现为:肩外展上举时疼痛,损伤严重的患肩因为肩关节上举无力,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抬动作,有时候可能会有程度较轻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合并存在。而且,功能锻炼无助于肩袖撕裂的止痛。 如果误认为“肩周炎”,让肩袖撕裂的患者继续进行“爬墙”等运动锻炼,或人为地强行手法松解肩关节,可能会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加重伤情。 三、哪些疾病易与肩周炎混淆? 1、颈椎疾病:有颈椎疾病的患者发作肩周炎的可能性极大,并且肩周炎患者也常伴有同侧颈椎弯曲和旋转功用的显着下降。 2、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有时会产生向左肩部放射的疼痛,而被误诊为肩周炎。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肩膀痛,医生会建议做心电图的原因。 3、胆囊疾病: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造成的疼痛感向右肩部放射,也可能误认为是肩周炎。 肩膀痛原因有很多,如果不能确定疼痛的原因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四、对付肩痛的5点建议 1 当出现影响肩关节活动的肩痛,可能与肩部的损伤有关。 2 肩痛不要“轻举妄动”,尤其是避免举起手臂的动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3 中老年的肩痛绝大部分不是肩周炎,具体要请专业医生来判断; 4 肩痛的人,明确病因后再决定是需要活动,还是避免活动。 5 如肩痛同时出现呼吸急促、眩晕、出汗等症状时,要警惕心肌梗死,及时就医。(来源:黄河康复家)

医道:富裕与癌症 彼得就是典型的例子

作者:岑信棠 癌症已成为常见病。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指出,现时香港男性与女性一生患癌的风险,分别是四分之一及五分之一。 彼得就是其中一个。他在确诊患上前列腺癌前,会形容自己是工作狂,每日在商界拼搏16小时,难得工余时间,就会享受美酒佳肴,以味蕾的满足纾缓压力。被诊断患癌的一刻,对他来说当然是沉重打击,尤其是他的肿瘤虽然没有远转移或影响淋巴,但已穿透了前列腺的胞膜,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是4+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已达25,肿瘤恶性非常高。 富裕地区卫生条件好,又减少进食含致癌物的食物,同时感染情况减少,所以与此有关的胃癌、食道癌、肝癌及子宫颈癌之发病率都逐渐降低;相反,与富裕有关的癌症包括大肠癌、乳癌、胰脏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则不断上升。 常言道,对付癌症要从多方面入手。很多大都市治癌能力与水平都是全球首屈一指,但在人口老化问题越趋严重,及癌症个案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便有待改善。 现时有效的癌症普查只有子宫颈癌及大肠癌,要早期诊治其他癌症的话,惟有通过大众对癌症症状更加留意,配合良好的基层医疗系统。 不过,防患于未然,最重要还是要远离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可惜,多肉多糖、吸烟饮酒又运动不足的生活习惯,不幸地成为大众向往而追求的富泰生活,所以,向大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习惯是必需的。 彼得自从患癌后,也脱离了这所谓“富泰生活”。他不单适量饮食,轻尝美酒,还每周两次到健身室运动,每逢周末及假期都会相约好友行山或畅游郊外,完全改变了以往生活习惯。当时医生告诉他,通过根治性放射治疗方案,再配合3年荷尔蒙治疗,应可为他根治肿瘤。如今,4年过去,肿瘤未再复发,他庆幸自己的抗癌努力没有白费,然而,谁会想自己患上癌症?但彼得心知既然事实如此,无论如何都要在这经历上赚回来,今次他成功向过去不良生活习惯说再见,期待将来自己只会过得越来越健康。

体检报告看不懂?这九张图带你读懂健康信号

体检。网上图片 保持健康,定期体检很重要!然而好不容易在人山人海中完成检查,拿到报告却一头雾水?尿酮体、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些指标都是什么意思?出现升高或降低提示了怎样的身体变化?…… 九图带你看懂指标背后的健康信号↓↓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转给你关心的TA! 来源:人民日报

太吓人!5岁女童被蜱虫咬致暂时瘫痪失语

■■5岁女童被蜱虫叮咬后出现暂时瘫痪,丧失语言及行动能力。 电视截图 星岛日报讯 密西西比州一名5岁女童被蜱虫(tick)叮咬后出现暂时瘫痪,丧失语言及行动能力,幸好及时治疗后已经康复出院。女童母亲呼吁其他家长提高警觉,以免再有小童受害。 综合ABC和霍士新闻报道,女童母亲格里芬(Jessica Griffin)忆述,6日早上爱女凯莉恩(Kailyn)起床后不但双脚无力,连说话也有困难,“她原定要去日托中心,可是双脚下床后完全无力,整个人倒在地上”。格里芬起初以为女儿只是睡醒后有点迷糊,但她为女儿梳理头发时,惊觉头皮上有蜱虫,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女儿当时说话都出现困难”。 格里芬旋即赶送女儿到医院检验,医生为凯莉恩验血和进行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后,最终确定罪魁祸首是蜱虫,导致凯莉恩出现中风症状。医生指,凯莉恩身上抓得的蜱虫吸血后身体鼓胀,估计蛰伏头皮整整一夜,叮咬所释出的毒素是导致女童瘫痪的主要原因。 医生原本估计凯莉恩的症状要在12小时至24小时后才褪去,但凯莉恩12小时内已回复正常活动能力,可以继续跑步和嬉戏。凯莉恩的可怕经历,使格里芬平意识到蜱虫叮咬的严重后果,因此在脸书分享爱女患病的照片,可见凯莉恩当时瘫在病床上,全身软弱无力,手臂也要以夹板固定,格里芬希望以此提醒家长注意蜱虫祸患。 哥伦比亚大学莱姆病与蜱传疾病研究中心(Lyme and Tick-Borne Diseases Research Center)数据显示,全美常见的2种蜱虫分别为“狗蜱”和“洛矶山木蜱”,蜱虫唾液中的毒素会使患者麻痺或乏力,由于早期症状容易与感冒混淆,如果没有及时去除蜱虫,情况严重的人可能呼吸不畅,甚至危及生命。除此之外,蜱虫也可能传染莱姆病和洛矶山斑疹热等疾病。 专家提醒市民,倘若发现身上有蜱虫叮咬,可用酒精刺激使其脱落,尽量避免弹打虫子,以免刺激蜱虫释出更多毒素,另外也不应用镊子拔除或用手指捏碎虫体,以免蜱虫口部倒钩留在皮肤内。市民外出郊游期间,应尽量穿着长袖衣物、运动鞋,外露皮肤涂抹防虫药物,也可有效避免蜱虫叮咬。

它是引发女性肺癌的罪魁祸首!!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微平台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今年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肺癌是女性第二高发的癌症,仅次于乳腺癌。40-50岁女性中肺癌患者人数已经接近男性,达到了1:1的比例。但是国内女性的吸烟率很低,为何发生肺癌的概率却如此“不协调”地高呢?   揪出引发女性肺癌的罪魁祸首   对肺癌患者长达5年的追踪病因调查发现,70%的男性肺癌患者死于吸烟病因,只有18%的女性患者因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致肺癌。   那么男人吸烟的同时,不吸烟的女人在做什么?   当然是做饭!   调查发现,在不吸烟的女性肺癌患者中,超过60%的女性不仅在家做饭,还在厨房中长期吸入油烟。   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有32%的女性烧菜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同时厨房门窗关闭,厨房小环境油烟污染严重;25%的女性家中厨房连着卧室,冬天又很少开窗,高温油烟久久不散,甚至睡觉时也在吸油烟!   调查表明,这种病因在中老年女性肺癌患者中特别突出,危险因素达到了正常人的2-3倍。   这是由于厨房做饭时高温油烟产生有毒烟雾,使局部环境恶化,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呼吸系统细胞组织,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就很容易使肺癌发生。   厨房油烟的危害超乎想象   中国家庭的厨房中充满了粉尘和有毒气体,环境甚至比工厂里和满是汽车尾气的街道上还要恶劣!   中式烹饪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油放得多, 二是多高温煎炒。这两个特点带来美味中餐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量的油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北京2013年1月雾霾天统计研究发现, 餐饮源对当时PM2.5的贡献占到13%, 相当于“北京地面扬尘”和“工业排放”占比的总和。   更糟糕的是,油烟中还包含了大量致癌物。业内人士称, 厨房油烟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甚至超过了汽车尾气。   如何减少厨房油烟的危害?   1。选用精制食用油。自榨食用油颜色深,杂质含量高,产生的油烟大。精制油产生的油烟相对较少。   2。改变“急火炝炒”的烹饪习惯。爆炒油温达到300℃,在这个温度下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最好采用“热锅冷油”的烹饪方法,先开小火将炒锅烧热,然后倒进油,这样的油温可以快速达到二三成温,不仅减少油烟产生,还能更大程度上保证菜肴的口感软嫩。   3。选择功效强的抽油烟机,避免 “油烟综合症”, 减轻油烟危害。   4。定期清洗抽油烟机过滤网,保证抽油烟的效果。   5。提前打开抽油烟机。每次煤气炉点火、熄火时会泄露燃气,燃气燃烧时也会产生废气。   6。推迟关闭抽油烟机。刚炒完菜马上关抽油烟机,会导致油烟无法完全排干净。抽油烟机再运作十分钟左右,确保油烟完全排出。   7。避免反复烹炸,因为反复烹炸的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8。及时清理锅的油垢。炒完菜后如果不及时清理,残留的油经二次加热,产生的油烟更多。无论是锅里面还是锅的外表面,都是产生油烟的罪魁祸首。   9。打开厨房窗户。开抽油烟机的同时,打开厨房的窗户,协助油烟排出。   预防肺癌,这些坑也不能踩   近几年,许多青年女性喜欢吃煎炸食物,调查认为这同样有很大的风险。   占13.4%的非吸烟青年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常在路边吃煎炸食物”占比很大。调查发现,路边煎炸食物常常使用劣质油,而且反复高温加热,高温油烟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对人的眼睛和咽喉伤害很大。常在路边吃煎炸食物,易患肺癌的危险性也是常人的3倍。   因此,防范肺癌除了远离空气污染、高温油烟、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外,还需讲究饮食与营养。

原来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很多人都缺乏下面这种维生素:维生素D(VD)!缺乏这种维生素会怎么样?又应该怎么补充?接下来,就详细说说。 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后果 如果一直不重视补充维生素D,可能会引起以下麻烦: 1.儿童缺乏VD。可能会造成佝偻病、站立和行走困难,还会增加哮喘、1型糖尿病、食物过敏和孤独症的发生风险。 2.成年人缺乏VD。会增加骨软化症,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 3.老年人缺乏VD。维生素D能调节微量元素钙和磷的代谢,是骨骼健康的基础。维生素D促进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加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的缺乏还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病等相关。 4.孕产期缺乏VD。孕妇患细菌性阴道炎、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和宝宝早产的可能性都会增加,还会影响宝宝在子宫内的发育。 多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D吗? 不少人也都知道,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认识没错,但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季节、纬度、肤色、年龄、空气污染等,都会对维生素D合成产生影响。 而且很多人每天上下班披星戴月,平时窝在屋里“晒灯光”,出门时,也把防晒工作做得特别好。 这样一来,就很难通过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相比之下,北方人更容易缺维生素D。这里说的“北方”,是指北纬35°以北的地区。北方因为纬度高,不少紫外线都在奔赴地球的路上被臭氧吸收了。紫外线少了,北方人能合成的维生素天然地输给南方人一截。 如果又是一个长得黑了点儿的北方人,那更没有优势了——皮肤好不容易接收到了一点紫外线,还没开工,就被黑色素抢走了。 晒太阳得讲究天时地利 1.时间要合适。 10:00至15:00之间去晒太阳,每周晒2次,每次5至30分钟。 2.阳光要灿烂。天气好,阳光好时,晒5至15分钟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3.地点要恰当。到户外拥抱阳光吧,躲在屋里隔着玻璃晒不靠谱。天气好的时候别宅着,赶快出去溜达溜达。 话说回来,紫外线能帮助合成维生素D,也会伤皮肤。不做任何防晒措施,晒上5至30分钟还能接受。但继续晒下去,变成“小黑人”,甚至长斑长皱纹,那就划不来了。 而且,很多时候想晒太阳也不容易。那怎么办?除了晒太阳,专家更推荐“食补”。 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 海鱼、蛋黄、牛奶、动物肝脏……这些食物都是很不错的维生素D的来源。推荐每天1两鱼、1个鸡蛋、1袋牛奶,偶尔吃点肝脏。 香菇、银耳、木耳等菌类也很好。它们虽然不起眼,但它们的维生素D含量也不少,还能提供膳食纤维。饭桌上加上菌类食物,健康又美味。 不过,天然食物的VD含量往往有限,例如一个蛋黄中只有25IU(国际单位),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对VD的摄入量建议是: 0-64岁的人(包括孕妇、乳母),每天应摄入400IU;65岁及以上的普通人,每天应摄入600IU。 这个量,只靠吃天然食物可能不太够,可以选择吃一些“强化维生素D”的食品和补充剂,例如强化奶类和强化谷物等。 另外,建议想要保护骨骼健康的人,可以在补充VD的同时也适量补补钙,“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要不要吃维生素D补充剂 如果觉得自己总晒不到太阳,或是之前提到的那些食材,不常能吃到,那可以选择维生素D3补充剂,适量吃。 如果已经出现了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等情况,或抽血确认维生素D缺乏,那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等。 但依然推荐,优先考虑从日常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再记得多出门晒晒太阳、运动一下。 想想看,你的维生素D,补够了吗?

爱吃麦当劳的请注意 又有一款儿童餐取消了

■■麦当劳快乐儿童餐取消烤干酪三文治。 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加拿大麦当劳宣布“快乐儿童餐”的菜单选项上,将不再提供烤干酪三文治(grilled cheese sandwiches)。 麦当劳的说法是,希望让儿童餐变得更健康,所以取消了这个已经有11年历史的烤干酪三文治菜单。 不过有些家长不太高兴,因为根据麦当劳自己的营养标示,儿童餐中干酪汉堡与鸡肉卷同样不健康,但麦当劳并未取消它们。 居住在多伦多Layla Moola说,她总是为儿子点烤干酪三文治,因为她的家人只吃清真肉。“这不合理,干酪汉堡的钠和卡路里都较高。 ” 事实证明,麦当劳的决定恐怕还是基于财务考量,因为麦当劳承认,烤干酪三文治是最不受欢迎的儿童餐主菜,只有5%的消费者会点购。 今年初,麦当劳宣布了新的全球营养目标:2022年,至少50%的快乐儿童餐会满足卡路里、饱和脂肪和糖份限制的规定。 2月时,美国快乐儿童餐已经取消干酪汉堡和巧克力牛奶的选择。美国从未提供过烤干酪三文治。

“鬼压床”到底是什么“鬼”?科学解释告诉你真相

网上图片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从睡眠中醒过来,意识还是清醒的,但整个身体却无法动弹,喊也喊不出来,有的人甚至还会出现片段的幻觉……这就是民间俗称的“鬼压床”。很多人对“鬼压床”不了解,便从迷信的角度把它归结为“闹鬼”。 事实上,“鬼压床”的出现是有医学依据的,这就告诉你真相。 “鬼压床”到底是什么鬼? 平时所说的“鬼压床”,有的地方叫“扫把星压床”,专业上叫做“睡眠瘫痪”或是“睡眠麻痹”。当然,称之为瘫痪或是麻痹,只是为了形象地描述那种体验,而非真正瘫痪了。 其实,这可能是因为,在正常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阶段,骨骼肌的肌张力降低,所以无法完成动作,就好比一种“骨骼肌大罢工”的状态,这是一种保护机制。 而在浅睡或是觉醒的时候,骨骼肌的肌张力即刻要恢复,我们才能想起床就起床,想翻身就翻身。如果在这个阶段醒来时肌张力仍持续降低或是缺乏,则有可能导致“脑醒身未醒”。 这时候的梦境体验就类似幻觉,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各种复杂的因素,各种奇幻感觉就如同真的发生。一旦彻底醒来,身体跟上大脑的步伐后,所以感觉瞬间消失。 网上图片 “鬼压床”会不会被“压死” 既然是一种睡眠现象,甚至有些正常人偶尔也可能会出现。那么就很容易理解,所谓的动弹不了不会真的动弹不了,“被压”实际上是自己假想的。几分钟后会自行缓解,当然,也就不必要担心会被压死了。 而且,越担心越恐惧越郁闷,这类的情绪反倒使REM睡眠的比例更多,更大概率出现“鬼压床”的情况。当症状出现时不必太紧张,不自己吓自己,反倒有利于尽快缓解。 什么情况下最易发生“鬼压床”? “鬼压床”的准确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由于目前发现主要是与REM睡眠有关。那么,理论上所有REM睡眠期疾病或是干扰REM睡眠的情况,都可能出现“鬼压床”。 1、发作性睡病 除了入睡或刚醒来时出现“鬼压床”外,有的人白天出现不分场合的随时睡眠,或是有走着走着突然膝盖发软跪倒在地等表现,高度怀疑存在发作性睡病。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有的人是在经历对个体而言的重大创伤事件之后出现的,往往伴随噩梦连连,或是“闪回”一些创伤片段等,高度怀疑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3、熬夜多 有的人是在连续熬夜后,控制不住睡意入睡时,正常的睡眠节律被打乱,REM睡眠可能会提早或较多出现“高级补偿”。此时如果身体尚未完全准备好进行深度睡眠,或是环境并不是特别适合睡眠,如不能很舒服地躺在床上安心睡觉,都很容易出现“鬼压床”。 4、情绪波动大 有的人是有情绪问题,或是睡前看太多刺激性的影像或玩游戏等。 网上图片 如何缓解“鬼压床”? 尝试查找一下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尝试做些改变。如果诊断是发作性睡病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经过系统的正规治疗,症状自然缓解。不管诊断如何,以下几点都可以尝试: --减少熬夜 因熬夜导致的“鬼压床”,减少或停止熬夜就可以了。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尽可能规律作息。 --睡前少看刺激性影像 因为睡前看太多刺激性影像的少看就可以了。当然,有些靠自己找不出明确原因的,也不必纠结或是太过沉迷去找原因。直接把这个任务交给专科医生就可以了。 --保持镇定 “鬼压床”并不会有真正的生命危险,其实症状几分钟之后可以自行缓解,没必要那么恐慌。 --正确起床 起床这个动作其实是需要很多肌肉同时工作才可以完成的,在骨骼肌大罢工期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小肌肉群,如手指或脚趾,或者动动眼睑。大罢工的时候,还是有些小小的骨骼肌容易改变“罢工”状态动起来的,只要有一处松动,整个大罢工就很快宣告终结。 如果“鬼压床”体验太痛苦,或是频繁出现,还存在其它症状,就要尽早到专科医生处诊治。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变丑可能是因为打鼾?!7个改变让你告别“呼噜娃”

睡觉打鼾。网上图片 变丑的原因成千上万,“打鼾”这个你想到了吗?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打鼾不仅影响你的枕边人,还会使自己看上去丑陋和憔悴。这一发现由美国密歇根公共卫生大学和密歇根理工大学联合研究得出。 经常打鼾还可能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诱发脑卒中、高血压、心率失常、心肌梗死等。 人一生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别让鼾声坏了你的健康。《生命时报》邀请了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魏永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郭树彬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尹国平等三位权威专家,教你7招止住打鼾,安心享受睡眠。 打鼾是这样让你“变丑”的 打鼾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 超重、鼻腔或者口腔内部结构异常等,都可以导致睡眠时发出像锯木头一样的声响。 打鼾的人由于上呼吸道的狭窄或阻塞,多会从“鼻呼吸”改为“口呼吸”,时间长了,容易导致面部畸形。 一个女孩6岁时已经有了“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左图)。9岁时该女孩出现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嘴唇肥厚等面部改变(右图)。 无独有偶。英国一对七岁和八岁半的双胞胎姐妹花,同样用嘴呼吸。经过治疗后妹妹(左图)改为“鼻呼吸”,而姐姐(右图)没能改过来。 1分钟自查打鼾的你是否该就医 健康人打鼾多与劳累、枕头的高度或软硬度等有关。这些人的鼾声比较轻微,一般在调整睡姿、好好休息,或换个合适的枕头后,就能消失。 还有两种打鼾,也无大碍: 一是单纯性打鼾,这类人一晚上都鼾声如雷,但比较平稳、有规律,中老年人尤为常见; 二是习惯性打鼾,这类人从年轻时就开始打鼾,且鼾声很大,从不间断,这种也不需太过担心。 真正危险的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打鼾程度:比如打鼾声音特别大,关上门都能听得到。 疲倦:晚上睡很香,可白天时常会感觉头晕乏力,很是疲倦,随时都想睡觉。 呼吸暂停:睡觉时鼾声突然停止,要过好半天才会听到“噗”一声吐出一口气,有时甚至会因为喘不过气来,突然被憋醒。 高血压:是否患过高血压,或是正在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如果以上4项中,你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说明患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很高,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7个改变让你不做“呼噜娃” 1、选择合适的枕头 枕头与打鼾密切相关,过软或过硬都不好。建议选择软硬适度的枕头,如荞麦皮的枕头、茶叶枕头;厚度以让颈椎有支撑为宜,不必太高。 2、控制体重 肥胖时,脖子会变粗,咽部脂肪增多,容易导致气道变窄,更易出现打鼾。一般认为体重指数在18.5~24的人较为正常,超过25的人应及时控制体重。 建议打鼾患者每周5天,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比如健步走、游泳、骑车等,以“心率=170-年龄”的运动强度为宜。 3、及早发现鼻部问题 鼻部的某些疾病会增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如果总觉得鼻子不通,要及时看医生以排除隐患。 4、保持侧卧位睡眠 仰卧会令舌头和下巴压迫喉咙后部,使呼吸道变窄,引发打鼾。如果仰卧有打鼾现象,建议换成侧卧,或者将整个上半身同时垫高。 5、睡前喝点水 美国畅销书《更聪明地入睡》的作者肖恩·史蒂文森认为,干燥的空气会刺激鼻子和咽喉的黏膜,引起或加重打鼾。入睡前补点水,保持卧室空气湿润,有助减少打鼾。 6、锻炼上呼吸道肌肉 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睡眠中心医疗主任乔安妮·盖希医学博士认为,吹奏乐器可以锻炼上呼吸道肌肉,扩张气道,减小打鼾的几率。 坚持每天吹口琴,练习唱歌,演奏大号、小号等都有效果。 7、睡前禁服镇静药物 打鼾患者睡前应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因镇静剂可降低上呼吸道周围肌肉的运动,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 来源:生命时报

易患结石的吃法 你占了哪几个?

近年来,查出结石的人越来越多,有关“吃豆腐得结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体内这些“小石头”真是吃出来的?为此,记者采访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蔡东联。 蔡东联介绍,人体形成结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热地区、运动过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成因之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易患结石的吃法。 喝水少、水质差最易引发结石。 常见的肾结石,就与长时间喝水不足有关。人体70%的成分是水,其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至少8杯水。蔡东联表示,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会使人体尿钙增高,形成结石。 摄取过多高蛋白质食物。 例如经常吃肉太多甚至拿肉当主食的人。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易超标,可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吃太咸有风险。 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烹饪时可用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锅时再撒盐,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 嘌呤高的食物吃太多。 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能形成尿酸结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时最好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饮食中油水大。 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结石。吃了油大的食物更要多喝水才能避免结石。 (图片:新浪健康) 此外,蔡东联也列举了生活中关于“吃出结石”的几个误区。 误区1: 吃菠菜豆腐汤会导致结石。菠菜等青菜含大量草酸,豆腐含钙丰富,人们觉得二者一起吃,会产生常见的草酸钙结石。蔡东联表示,菠菜豆腐在一起,的确会产生草酸钙,但其无法被人体吸收,也不会进入泌尿系统,而是随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会造成结石。同样的道理,奶茶中的草酸也不会导致结石。 误区2: 吃富含钙的食物会导致结石。很多人因害怕得结石,不敢吃豆腐、喝牛奶。蔡东联表示,一般人或结石患者不需刻意回避含钙食物,形成结石的成分要在特定的尿液酸碱度下才会析出。相反,充足的钙会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钙,从而避免形成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既能保障当天所需的钙,又不必担心过多钙导致结石。 误区3: 吃太多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结石。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草酸,有人担心吃太多高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会增加尿中草酸浓度。研究证实,饮食中吃大量维生素C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无关。蔡东联表示,除非依靠营养品等大量摄入,否则从饮食中获取的维生素C不足以成为结石病因。 误区4: 喝啤酒可预防结石。因啤酒中的酒精和水分有利尿作用,便有了这一说法。研究表明,酒精的利尿作用短期内可帮助排尿,但若喝太多,不断排尿反而让水分流失更快,更易产生结石。 (来源:新浪健康 生命时报 综合报道)

“超级食物”突然走红 这个“温柔陷阱”就是这么编成的

如今最流行的超级食物。网上图片 现下流行的“超级食物”,几乎每样都看上去有“包治百病”的功效。你和你妈谁更好骗? 等了10分钟,奇亚籽终于在 70℃ 的温水里析出了酷似青蛙卵的明胶。可以喝了,小露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网上图片   酷似青蛙卵的奇亚籽泡水。有密恐的人恐怕这辈子都无法享用这样的“超级食物”。   这杯奇亚籽水是小露的全部早餐。她告诉 PingWest 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用奇亚籽代餐的原因有两个:减肥和皮肤抗衰。 她为这罐不到 400 克的白色奇亚籽支付了 580 块钱。同样规格的黑色奇亚籽便宜 100 块,但她觉得“营养价值没有白色的好”。店家的宣传页上把这种并不便宜的舶来品称为“超级食物”,注明“膳食纤维超过全麦面包 3 倍,完整优质蛋白是牛奶的 7 倍,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三文鱼的 6 倍,全面矿物质含量是西兰花的 14 倍……” 比奇亚籽更早俘获小露的“超级食物”是牛油果。不需要费笔墨介绍它,这款水果已经席卷国内几乎所有的新式餐厅:2010 年,它在中国的进口量仅为 2 吨,2017 年这个数字已增长到 32100...

家庭医生:杀不死? 究竟该如何对抗幽门螺旋杆菌

▲如果胃奄奄痛,又或有消化不良征状,都有机会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致。 不少人有幽门螺旋杆菌,经常听见有胃病朋友照胃镜时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而要接受治疗。但有些人却服多次疗程都无法杀清幽门螺旋杆菌。到底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东东?为何可以如此顽强?肠胃专科医生为我们解构箇中玄机! 撰文:陈旭英 幽门螺旋杆菌有多顽强,为何经历多次杀菌疗程都无法歼灭? “我在2014年开始第一次杀菌疗程,服完两星期药,复诊时医生说我有服足药就可以,毋须再检查,我以为没事啦!谁知之后复发……”张先生说。 51岁的张先生4年前因胃痛而求医,胃镜检查发现他有幽门螺旋杆菌,家庭医生处方了两星期的抗生素疗程杀菌。疗程完结后胃痛消失,故医生说毋须再照胃镜或其他检查。 然而两年后,张先生胃痛问题又来缠扰他,这次他直接前往见肠胃专科医生,对方在了解病历后,怀疑之前的疗程未能杀绝幽门螺旋杆菌,建议他再做胃镜,发现仍然有幽门螺旋杆菌,处方两星期的一线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怎料疗程后的吹气测试,发现胃内仍有菌存在,张先生再做胃镜检查,并在胃内取组织及细菌化验,检查是否有抗药性,结果显示有两种抗生素能有效对付,医生再处方第二线杀菌药物及辅助药物,疗程一个月。 ”张先生说。 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他以为这次对症下药,应该能一举歼灭恶菌,谁知在完成疗程后做吹气测试,发现恶菌仍存在!肠胃科医生建议他再服用另一个疗程,并加上对付肺结核杆菌作辅助药物,之后再验,幽门螺旋杆菌仍然不死! 为何会这样?张先生和医生心中都充满问号!肠胃科医生转介张先生到养和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养和医院肠胃肝脏科专科徐成智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寄生在胃黏膜的细菌,会引发很多问题,最常见是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或小肠溃疡,长远来说可能会增加病人胃癌风险。 ▲徐成智医生指出,香港大约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徐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长期寄生在人体内都没有病征,人体可以与它共存,如果没有引起严重的发炎,就不知自己带菌。 “消化不良,进食后胃胀、胃顶住或有谷住、疼痛等病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关系,因为很多病人因消化不良求见医生,检查后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处方药物杀菌后,有一半以上患者的消化不良病征消失。”徐医生说。 细菌不死 风险存在 如果没有病征,是否代表没有发炎? “不是,就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发炎亦不一代表有病征,它引起的发炎大多属浅表性质,只在胃黏膜层,未必影响吸收或胃部蠕动,所以病人未必有感觉。”徐医生说。 大部分病人是因为接受恒常健康检查,或因胃部不适而求诊时才发现。小部分有缺铁性贫血病人,检查时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发炎,因而影响吸收。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卫生组织已被定为致癌细菌,寄生在胃内,无论有没有引致发炎,宿主的胃癌风险都比一般人高。故如发现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应接受杀菌疗程。 徐成智医生解释杀菌的好处:“第一,减低胃癌风险;第二,减低由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第三,部分年长人士需要服药减低严重疾病(冠心病或中风)风险,例如亚士匹灵、新一代抗凝血药,但这类药物会增加胃出血风险,研究发现如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歼灭后可以减低病人胃出血风险。”徐成智说。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体内愈久,致癌风险愈高。胃癌高风险人士,包括男士、长期吸烟、家族有胃癌病史的,都应考虑接受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如带菌,无论有没有病征,都应接受治疗。”徐说。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亦有轻微与严重之分,如属浅表性发炎,即只在黏膜,情况较轻微;但如属萎缩性胃炎,胃癌风险便高! 个别病人在服用抗生​​素疗程后未能完全杀死细菌,很多时因为细菌已经出现抗药性。 ▲进食前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多种原因 影响疗效 徐成智医生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一般会用两种抗生素,加抑压胃酸药,一个疗程为两星期,杀菌成功率平均为85%至90%(因不同治疗配搭而效果不同)。 没有抗药性的幽门螺旋杆菌,在服用第一线药物一星期后,大部分细菌已死亡,但为保险,肠胃科医生会处方两星期药物疗程。部分病人服用一星期后出现副作用如腹痛、腹泻或呕吐,应致电医生商讨解决方案。 病人在疗程完结后四至八星期内需要进行吹气测试,如测试结果发现仍然有菌,病人可能要转药及再追查原因。 徐医生说,如果病人有吸烟、饮酒习惯或没有依指示服药,或期间因有副作用而暂停服药,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而检验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带抗药性,需要进行细菌培养。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在酸度高的环境生存,离开胃部后,它很快死亡,故需要特别方式处理细菌培养。”徐说。 终极方案 成功杀菌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第一线有效药物是盘尼西林(青霉素),故医生一般会处方此药。如未能杀尽,才处方第二线药,如无效才用第三线药物。 “第二、三线药物的副作用较多,有病人服用后会作闷、作呕、晕眩、腹痛等,故医生会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副作用,让病人有心理准备,避免因出现副作用而自行停药;而第二线药物的治疗成功率比第一线药物低5%至10%:而吸烟及饮酒人士,服用药物效果会较差。” 服用3个疗程仍未能杀绝幽门螺旋杆菌的张先生,在徐成智医生详细了解病历后,处方一种非抗生素但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活动能力的药物,再配合抗生素及治疗肺痨药物(Rifabutin)三管齐下,但仍然未能成功歼灭细菌。之后徐医生再根据病理化验室的报告,处方两种有效的盘尼西林类抗生素,结果仍未成功!这时张先生已经历了5次疗程,都未能杀死顽强的幽门螺旋杆菌,不禁有点心灰。 徐医生其后转介张先生到玛丽医院见一位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专家,再进行胃镜、分析所有化验报告,调配了一个药物组合,张先生在完成14天疗程后,终于成功杀菌! 对于自己多次杀菌失败,张先生每次都有向医生查问原因,他们都不谋而合地说,与服用抗生素有关。 “我不吸烟,不饮酒,但服用了10年8年抗生素。我小学时体弱多病,医生常给我处方抗生素;青春期时脸上长暗疮,医生又处方抗生素;出来社会工作后每逢遇上伤风感冒,要快痊愈又请医生处方抗生素,加上我经常没有完成抗生素疗程便自行停药,造成今天的恶果。”张先生说。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较少机会透过饮食传染,但用公筷仍然较安全。 很多人有幽门螺旋杆菌,如何避免感染?徐成智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经粪便传染,如果患者如厕后没有洗手,触摸过的洗手间门柄便会带菌,其后接触门柄的人就会沾到细菌,如之后没有洗手便进食,幽门螺旋杆菌便会进入胃内。要避免经上述途径传染,可用纸巾覆盖门柄,避免直接接触。另外进食前及触摸口鼻前要洗手。研究发现共同生活的人感染风险高,例如病人有幽门螺旋杆菌,其配偶、同居人士很多时会被感染。徐医生建议如同住亲人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员都应检验是否带菌。  

夏天出汗10大惊人好处,今天你出汗了吗?

夏天,很多人恨不得天天躲在“空调房”里,这就导致了夏天本该是出汗的季节,你却出不了汗! 其实这些做法违背人体生理规律,花尽心思让自己不出汗的养生法也是错误的。夏天出汗少,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涨...夏天多出汗才是最健康的。 夏天就应该多出汗 老人们常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夏天就应该多出汗。 人本身就是要顺应自然,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而现在我们夏天到哪里都是空调,冬天又大都在暖气房里呆着,过得太舒适了,身体自然会出毛病。 所以,夏天就应该让自己大汗淋漓,身体才痛快! 出汗的10大惊人好处 1.排毒防病 出汗是最好的排毒防病方法。研究数据显示,汗液是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途径之一,在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与尿液中浓度相当的重金属成分,有时浓度甚至会比尿液更高。 2.润肤护肤 夏天人之所以容易大汗淋漓,就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为了保持恒温,就不断地排汗散热。而由于出汗的过程是从毛孔中排出汗水,人体表面分泌的油脂和杂物也会一同排出。因此,夏天多流汗也有助于保护体表皮肤的干净,滋润皮肤。 汗液能去除堵塞毛孔的毒素,消除皮肤上的粉刺和痘痘。很多人经常冒痘痘,脸上、后背等,这就是由于皮肤毛孔不干净,堵塞毛孔造成的。夏天不如多运动运动,出一些汗,痘痘也会减少了。 3.减肥防慢病 出汗还能消耗身体多余能量,促进脂肪的分解,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身体内、血管内的脂肪少了,自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也会减少、好转。 夏天本身细胞就会比较活跃,此时加强运动,科学排汗,效果是平时的好几倍,更有利于减肥,改善身体状况,预防“三高”等慢性疾病。 4.提高免疫力 夏天多出汗还有另一个惊人的好处,那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很多人为了提高免疫力经常会吃一些保健品,一些保健品中所含成分不明,有些保健品含激素,反而抑制免疫系统。 最好的方式就是科学出汗。研究发现,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出汗能有效地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抗菌抗病毒的能力。比如,每天运动30-45分钟,身体微微出汗,每周5天,长期坚持,免疫力就会增强。 5.促进消化 夏天往往会没食欲,不消化,这时促进消化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运动出汗。因为出汗时会加快整个身体的代谢,有助肠道蠕动,改善消化。 特别是对于有便秘的人来说,通过运动出汗,对缓解便秘也有很大帮助。 6.增强记忆力 出汗也会让人体细胞处于旺盛的状态,保持精神集中,增强记忆力,让大脑更有活力。 另外也有研究证实,运动流汗对大脑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能让人的记忆力、专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7.稳定血压 运动出汗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运动出汗加快了血液的循环,有助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调节。 8.保护骨骼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一上了年纪都容易得骨质疏松症,是因为体内钙质流失。那么怎样有效防止钙质的流失呢?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运动出汗,出汗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防止体内的钙质随尿液排出,预防骨质疏松。 9.防止结石 结石的形成主要是体内的磷酸镁等无机盐类在体内结晶沉积形成。而出汗能有效排出体内盐分并保留骨骼中的钙质。这一生理过程能限制盐和钙在肾脏和尿液中堆积起来,而这正是结石的来源。出汗较多的人会喝更多的水,从而也防止了结石的形成。 10.预防感冒 出汗实际上有助于抵抗结核病菌和其他危险的病原体。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它能进入细菌的细胞膜,对其进行分解。2013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成果表明:皮离蛋白能够非常有效地对抗结核病菌和其他细菌。这种天然物质比抗生素更为有效,皮离蛋白这种天然的抗生素在微酸性的汗液中能够被自然激活。 如何才能正确出汗   人的出汗方式分为两种: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 主动出汗:主动出汗主要依靠运动来实现,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比如健步走、慢跑等。 被动出汗:被动出汗是通过热环境,促进人体出汗,这种出汗的方式消耗量更小,适合身体不适宜运动的人。如泡脚、汗蒸、桑拿等。 我们平常“蒸桑拿”或是因温度过高而出的汗都是浅层出汗。深层出汗相对于浅层出汗来说更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和阳气的舒展,所以夏天不妨参加一些运动,让身体适量出些汗。 夏天到了,适当走出空调房,让自己出出汗吧!

想不到! 很多人的视力是被糖尿病“偷”走的

网上图片 眼前总是模模糊糊、看东西扭曲、颜色暗淡、视野出现盲区……这些都是眼底疾病黄斑变性的症状。年龄、遗传、肥胖、三高等,都是眼底疾病高发的原因。6月6日爱眼日,眼底疾病需要关注。 目前,全球约有2.85亿人视力受损,其中2.46亿人有低视力(严重或中度视力障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发达国家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水肿(AMD)是导致视力下降的第三主要原因,也是发达国家排名第一的未被治疗疾病。  糖尿病是如何“偷走”视力的?  在健康的眼睛中,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眼睛的感光部位。视网膜向大脑传送信号,大脑讲信号转换为图像。黄斑区是视网膜中对光线特别敏感的区域,是您用于中心视力的区域,可让您看到清晰细腻的细节。这是DME所形成的部分。  黄斑区被微血管包围,微血管将氧气输送给黄斑,并将废物运走。然而,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高血糖和高血压可以损伤这些血管。受损的血管会渗出液体和蛋白质,它们会积聚在黄斑周围区域,导致黄斑增厚、肿胀并受损。这就是所谓的DME。  随着黄斑隆起并受损,中心视力变差。在这种情况的前后,新血管也可能开始形成,进一步导致视力下降。  中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糖尿病。眼底病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前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指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是7.6%。截至2015年,中国DME患者已突破540万;预计2040年,中国DME患者将达到750多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视力损害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全球老年患者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而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预计老年人数目将以每年500-800万的速度增加,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病人数亦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nAMD是中国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危险因素有很多,年龄和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但吸烟、日晒、肥胖、高血压、新血管疾病以及胆固醇水平等则是可改变的。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组组长许迅教授介绍,黄斑是人体正常的眼底结构,是眼底视网膜最重要的部分,起到精细视觉的作用,包括光觉、形觉和色觉。DME和nAMD最重要的病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和黄斑水肿,造成患者视力严重下降或者致盲,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  “抗VEFG药物所针对的就是这些因子,通过注射,药物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达到恢复正常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陈有信教授解释。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并非万能。血压、血脂、肾功能等全身指标的控制,对于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边治疗,一边还在大鱼大肉,完全不控制,那就加大了治疗的难度。”陈有信教授说。 来源:澎湃新闻

转基因黄金大米能不能吃?美国FDA准了!

转基因黄金大米。网上图片 “食用黄金大米是最经济和有效缓解维生素A缺乏症的策略。之前的转基因作物比如抗除草剂和抗虫作物直接的受益者是农户,而黄金大米的直接受益者是贫困人群,所以黄金大米被称为‘最人道的科技产品’。”6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林拥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个产品正在步步走向市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5月24日宣布,经过基因改造的黄金大米可以安全食用。至此,世界上已经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力挺黄金大米。 “普通大米一般为无色透明或白色,不含有β-胡萝卜素。黄金大米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向水稻中转入了两个β-胡萝卜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使得水稻的胚乳(即精米)富含β-胡萝卜素而呈现金黄色,俗称黄金大米。”林拥军说。 林拥军进一步解释说,植物不能合成维生素A,但有些植物能合成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很容易转化为维生素A。实际上,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的方法就是食物多样化。但是,以大米为主食的贫困人群,既不能从主食中补充β-胡萝卜素,又因为贫困做不到食物多样化。 因此,维生素A缺乏症在贫困人群中较为流行。调查显示,世界上大约有2.5亿学龄前儿童遭受着维生素A缺乏症,40%—60%的非洲儿童维生素A缺乏。 黄金大米最快什么时候能在美上市?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定意味着黄金大米的安全性不存在问题,也意味着能在美国上市销售。”林拥军说,但是在美国种植转基因水稻需要美国农业部批准,而世界上还没有国家批准其商业化种植。 “最有可能批准种植的国家是菲律宾,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定或许会促进菲律宾批准黄金大米的种植进程。一旦菲律宾批准其商业化种植,该产品就可在美国上市。”林拥军说。 面对转基因水稻在世界多国如火如荼的研究现状,林拥军说,目前中国在转基因水稻方面的水平整体上和世界水平保持一致,部分领域研究比如抗虫水稻还处于领先位置。 “政策是指挥棒。在不确定能否产业化之前国内大的种业公司就处于观望状态,不会在转基因水稻研发方面进行大的投入,相关研究主要依靠国家的科研经费。一旦政策允许商业化,相关种业公司必然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会大大提升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发水平。”林拥军说。 专家点评 黄金大米是转基因技术成熟应用的产品。实际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转基因食品并没有特意专门设立法规,而是与其他食品遵循一样的评估过程和监管程序。这是因为它奉行一惯的科学原则,也体现出其理性、坚持科学真理和实证的科学精神。 科学的理性精神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受社会舆论左右,不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不受国会议员的干扰。在具体的食品安全评价和监管中,其坚持科学真理不动摇,维护依据科学原理建立的评价体系;坚持科学的实证精神,即所有结论都经得起科学界的实验验证,以此确保其结论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这种对科学精神的坚持,保证了美国政府在面对基因组编辑等新技术出现时,能够科学、合理、高效地应对;这种一贯性也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成为全世界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公认的、最权威的机构。 来源:科技日报

明明不饿还总想吃东西?带你破解关于“馋”的身体密码

网上图片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身体,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吗?要想让身体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就必须先了解熟悉人体的结构与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未知的身体密码! 问题:为什么明明不饿,却总想吃点东西?为什么一旦吃了一颗瓜子,就会完全停不下来?如何适当控制“享乐型饥饿”? 网上图片 不知道你们周围有没有这样一群人,Ta们: 如果看见桌面上有吃的,就会立刻消灭它们; 刚吃完饭,就能无缝衔接打开冰箱,续上水果、饮料、小零食; 看到别人深夜发吃,本来已经躺在床上了,能立刻起来订外卖; 如果看到别人在吃东西,那么自己的嘴巴也断然不能闲着; 一旦吃上一颗瓜子,就会一口气吃光一袋; …… 其实Ta们并不饿,就是没事儿总想吃点东西。所以这究竟是什么毛病? 在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饥饿”。饥饿其实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稳态饥饿,一种叫做享乐饥饿。 “稳态饥饿”很好理解,就是实际意义上的“饿”。胃里没东西时会收缩,如果此时还不吃东西,就会引发轻微的头晕、发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状。这种饥饿代表着人体对能量和食物的渴望。 而身体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饥饿,即“享乐饥饿”,是在不需要吃饭的时候,因为本能对于美食和味觉刺激的渴望,而带来的“伪饥饿”。这种伪饥饿代表着人体对快乐和满足感的渴望。德国专家托比亚斯·侯赫(Tobias Hoch)表示:“这种消遣性的行为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而且长期的‘享乐饥饿’是造成体重过重及肥胖症流行的重要因素,威胁着身体健康。”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享乐型饥饿”呢? 目前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人类对美味食物的倾向性。 网上图片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好了,人们随时随刻甚至随地都能获得食物,于是这种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不仅仅是满足温饱,享乐成了更多人的基本动机。由于吃得美味的食物越多,大脑就会更加期待它们。可以说,这种进食完全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愉悦精神。 如果说得更通俗易懂一点,就是:馋! 网上图片 而“馋”在生理上,就是身体真的很需要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多巴胺的分泌和吃饭睡觉以及嘿咻等都有关系。如果人体内的多巴胺浓度过低,就可能会引起抑郁症,肥胖以及疲劳综合征等,甚至还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等等。而如果多巴胺浓度提高,就会让人有愉悦的感受。 网上图片 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压力山大、缺乏运动等原因,人的身体就会自发地想办法来提高多巴胺的分泌,于是吃东西就是最方便快捷的办法。 除了“没事儿总想吃点东西”,生活中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叫做“吃得停不下来”。 比如拆开一袋瓜子,就会一口气吃光;一旦吃了一片薯片,就会控制不住地往嘴巴里塞第二片、第三片……实际上并不饿,只是纯粹地吃得停不下来,这是怎么回事? 网上图片 其实这也是一种“享乐型饥饿”。研究发现,当人们在不断吃零食的时候,大脑奖赏系统的关键部位被强烈激活,并发出一种奖赏信号。此外,原本能够根据食物摄入量调节进食欲望的中枢饱腹感回路变得不敏感,导致摄入的热量超过实际的能量需求。之所以会吃得停不下来,是激活享乐性奖赏回路与钝化饱腹感自我平衡回路的共同结果。 在重复地进行吃零食时,参与者的行为(如嗑瓜子)和结果(吃到瓜子)之间的时间跨度短,也就是说努力得到的反馈及时,使得参与者更容易建立起行为—努力—反馈之间的因果联系,心理就很容易得到满足,激励着你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那么,该如何适当控制“享乐型饥饿”? 网上图片 1.转移注意力:根据心理学教授表示,人们通常只在饥饿感很强和没有其它关注点的时候才感觉到饥饿。如果你觉得自己整天翻来覆去就想着吃,那就赶紧给自己找个爱好,转移一下注意力! 2.不要想着食物有多好吃: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对食物的想象在食欲的生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像夏天,你总想会想象酸奶冰冰的很舒服,酸酸甜甜的味道,然后越想越馋。 3.享受健康饮食:认为健康饮食就是寡淡无味的修行者饮食,这绝对是误区!事实上,会吃的人肥胖率更低。吃饭跟穿衣打扮一样,讲层次、讲搭配,有些食物适合天天吃、大量吃,有些食物适合偶尔品尝。 4.学会给自己舒解压力:当人面临压力时,同样会出现皮质醇分泌变高的情况,这种状态下人会普遍变得想吃东西,无法控制食欲。所以对于大家来说,保持健康的作息和压力状态很重要。 网上图片 来源:网易健康综合  

加国药物严重短缺 医药专家说不这么做不行

加国药物短缺。AP图片 星岛日报报记者 有非牟利独立医学专家指出,加国药物短缺严重,是时候要立刻采取行动补救。同时呼吁加拿大卫生部正视问题,增加相关资料的透明度,制订全国性采购药物机制,以及降低药物价格来解燃眉之急。由独立非牟利医学专家组成的C. D. Howe Institute研究所撰写的《协助解决加国药物短缺问题》(Assessing Canada's Drug Shortage Problem)研究报告指出,现时加国药物出现短缺,价钱昂贵,是时候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该报告指出,自2010年起,加国的病人、医生及药剂师每日都要为药物短缺而挣扎。主要是普通药,或称没有专利的药物(generic drugs),占加国处方药物市场约70%,而每年大约有1,000种药物缺市。在过去3年,就有1,250种药物受影响,包括10种加国最流行的药物严重短缺。 医学专家高尔(White Guay)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短缺已明显成为加拿大最头痛的问题。而对药物短缺的后果,医生及药剂师均把焦点落在替代产品,或替代疗法方面。但问题在于,这可能不能完全符合预期临床适应症,或病人的状况。 该报告提出以下数点建议,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加国药剂短缺危机﹕ 1) 评估短缺及注意之前的预警迹象:加拿大卫生部应每年提交药物短缺问题报告书,包括尽力找到核心问题所在、解释,及提供协助解决的方案。同时,上述的资料应公开。 2) 鉴定受短缺影响的药物“医疗必需”﹕更清晰的定义,对协助优先供应哪种短缺药物是必需的。同时,相关药物应适用于所有国民医病之用,且应放在中央基本药物名单之内。 3) 由全国各省卫生厅领导,考虑全国性统一药物采购政策:这将会优化采购措施,及可令到药物供应及成本更稳定。 4) 鼓励加国药厂自力更生,研发及制造更多“医疗必需”药物,供应加国市场:加国在制药方面已有很高的水准及经验,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措施,以达成药物能自给自足的目标。

眼睛干涩、满布红筋可不是小事!妙计对付眼干症

眼睛干涩、满布红筋,昔日大众或许会以为是小事,但如眼干、眼红加上疼痛持续,患者绝不应掉以轻心。上述都是由眼干引起的病征,不但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是很痛苦的事,严重的更会影响视力…… 撰文:陈旭英摄影:杨耀文 任职医药公司的Christie在午饭过后,用人工泪水滋润双眼。她向记者说,现时眼干情况比前好多了,每天滴2至3次便足够。 她说自己的眼干问题在10年前已出现,早期并不太干。 “我有近视眼,右眼600度,左眼400度加200度散光,戴隐形眼镜10年了,白天时眼睛还感觉可以,不太干;到傍晚才开始干。 去年我接受了激光矫视手术,以为日后不用再戴隐形眼镜,晚上就不会感到眼干啦,谁知手术后眼干情况更明显,每天24小时都感到眼很干,相比昔日只是在晚上才出现眼干问题,实在是严重了! ”Christie说。 而每天最痛苦的事,是经过一夜睡眠,早上起床要睁开眼睛的一刻,眼睑像黏住眼睛一样,难以张开,到用力睁开眼皮时,就会有角膜被扯住之感,当睁开眼的一刻,眼睛闪出一阵撕裂般的剧痛! 因为眼干症状令她痛苦不堪,她担心角膜会受损,所以直接寻找眼科专科医生了解。 “医生为我检查后,说本身有眼干问题的我,接受激光矫视手术会令问题加剧。加上我原来眨眼时不是完全将眼皮合起来,就算睡眠时都没有完全闭眼,所以眼睛的泪水很快被挥发,很快干。医生建议我在床头放置一部放湿器,好让我入睡后,眼睛都能保持湿度,纾缓眼干情况……”Christie说。 眼干症可引致抑郁 眼干有多痛苦,真是过来人才知道。 ▲陈颂恩医生指出,眼干症在社区中很普​​遍,大部分人都经历过。 像Christie的眼干情况,在社区中普遍吗?养和医院眼科专科医生陈颂恩说,眼干问题非常常见,大部分人都有些微眼干问题。 “眼干纯粹是一种感觉,当眼睛感觉干,很多时已经有眼干症问题。”陈颂恩说。 什么是眼干?陈医生说,感觉眼有异物感、不自在感觉、眼涩、灼热感、怕光等都是眼干症征状;因为泪水分泌不平均的缘故,患者视力亦会间歇受影响。 “严重的眼干症,患者角膜会受损,受损就会引起痛楚;角膜受损后如有细菌感染会影响视力,不容忽视! 更有研究发现眼干症对患者造成长期困扰,引致抑郁症,病人不想外出,就算留在家亦因为眼痛而无法收看电视节目。 ”陈医生说。 眼干严重程度以个人感觉判断,还是以客观量度为标准? 陈医生说,有研究发现客观量度眼干程度与病人感觉不成正比,有些人说自己完全没有眼干,但量度出来结果是十分干。每人感觉不同,故医生诊断干眼症除了临床病征外,亦会进行检查。 多项检查 确定情况 试纸是其中一种检查工具,医生会将其放入病人下眼睑内量度泪水分泌量。一般泪水分泌正常人士,五分钟后试纸上的吸水标示约有15毫米,如少于5毫米,便是有眼干问题。 另一项检查是在求诊者眼睛上点带颜色的药水,然后用灯照射眼睛,检查是否有光点,如有即表示角膜上有爆拆点。 “药水是橙色,滴到眼睛后会将泪水变成橙色,用蓝灯照射会变成萤光绿,这时请病人眨一次眼然后瞪大眼睛看可维持多久,一般人可维持超过10秒,眼干人士在5至10秒已经会见到干眼点(爆拆点)。” 另外亦可以用仪器检查眼泪水渗透压(osmolality),数值愈高,代表眼干程度愈严重。 亦可以检测泪水的炎症蛋白MMP9,眼干人士数值会高。 确定病人有干眼后,医生会追查病因。 “我们会检查病人有没有眼睛毛病,例如眼皮下垂、眼睑位置不正确、是否有眼睑油脂腺发炎等,眼睑油脂腺发炎是其中一个引致眼干的原因。” 除了眼睛本身问题,什么人会有泪水分泌不足问题?陈医生说最常见是类风湿病患者、干燥症患者;女士经期更年期会较少泪水分泌。 ▲长者由于泪腺退化、眼睛感觉较不敏锐,故容易有眼干情况。 另外长者、部分激光矫视后病人,都可能有泪水不足问题。   “长者可能眼感觉神经不够敏锐,亦可能有泪腺退化;长者眼睑油脂腺发炎个案较多,可能与个人卫生意识较弱,不注重眼睛清洁有关。 至于激光矫视,所有矫视手术都会影响角膜感觉,例如LASIK切割角膜范围较大,术后角膜神经线要重新生长,故初期感觉较弱,无法控制泪水分泌。 ”陈医生解释。 现时普遍大众都接受眼干是问题,故会主动求医。亦有病人因其他眼睛问题求医,同时透露眼干问题。 人造泪水 纾缓眼干 陈医生说,眼干对患者生活可以造成很大影响,故要及早找出问题根源,加以治疗。如病人因眼睑油脂腺发炎引致眼干,就先处理发炎,及教导病人平日如何清洁。如病人泪腺退化,则从两方面改善情况。 “一是补充眼水,二是留住仅余的泪水。补充是滴人造泪水,有含防腐剂或无防腐剂选择,如病情眼干情况较严重需要每两小时滴一次的,最好选不含防腐剂的人造泪水。如每日滴用3、4次的,两种都可以,目前含防腐剂的人造泪水也安全。” 另外亦可以选用润眼啫喱,好处是停留在眼球较长时间,坏处是滴用后角膜受啫喱阻挡而短暂视力模糊。 “愈浓稠的啫喱,停留在眼球上时间愈长,愈能保湿,但令视力模糊的时间愈长。”陈医生说。 ▲眼干、眼涩、眼红都是眼干病征,应见眼科医生检查清楚。 眼干情况在张开眼视物时感到,合上眼也会感眼干吗? “会,有些病人经过一晚睡眠后早上睁开眼时非常眼干,部分人更难以张开眼,因为眼睑与角膜之间没有水分而黏住,有些人勉强睁开眼会引致角膜受损,产生痛楚。 有些病人未必知道自己有眼干问题,早上睁开眼时有困难,勉强睁开后眼红,数小时后才消散,这类称为重复性角膜侵蚀(recurrent corneal erosion)。这类人士早上起床时可以先轻轻掀起眼皮露出小缝滴人造泪水,然后合上眼,待角膜吸饱水有泪水滋润后才睁开眼。 ” 封填泪管减流失 补充泪水外,亦要留住泪水。陈医生说可以进行封泪管手术改善眼干情况。 “每只眼睛都有上下两个泪管,让泪水流走,上泪管可流走2至3成,下泪管可流走七八成。眼科医生一般会封下泪管。” 封泪管可采用三个方法,第一是注入骨胶原至泪管,虽然属临时性质,骨胶原稍后会被人体吸收,但可以让病人感受封填泪管后的感觉,如感觉满意,就可以采用第二个方法,以矽胶封填的永久性手术,但矽胶封填物有机会因揉眼而松脱。 另外,亦可以用选择以热溶方式将泪管口封住,这是永久性,之后无法再开启。 上述封填泪管手术都可以在诊室进行。骨胶原封填物在两星期后会溶解及被人体吸收。 受眼干问题困扰的Christie是典型患者,她不幸地天生泪水分泌不太足够,而且眨眼时没有完全合起眼,再加上接受了激光矫视手术,这三大原因,都是导致她干眼症的元凶。 陈医生建议她每天滴用人造泪水,晚上睡眠时亦用上润眼啫喱,睡房中放置加湿器;早上起床睁开眼前亦要先轻轻掀起眼皮滴人造泪水,目前情况大致良好。陈医生说,从日常生活着手也可以改善眼干情况,包括不吸烟、均衡饮食,平时多进食含抗氧化元素的蔬果,有助改善皮肤质素,泪水分泌亦较好。 研究亦发现奥米加三能抑压或减少眼睑油脂腺发炎,可多进食三文鱼、亚麻籽这类含丰富奥米加三脂肪食物。

加国人因酒精丧命远高于车祸 女性增幅尤其快

■■报告指,加国女性因饮酒导致入院和死亡个案增加速度比男性快。星报资料   根据加拿大健康资讯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新近公布研究报告指出,加国女性因饮酒导致要入医院治理和死亡个案比率增加之速度,比男性情况为快。   该研究所发表《2017年度酒精害处报告》(2017 Report on Alcohol Harm)指出,加国女性死亡原因直接与酒精有关的个案比率,自2001年起至今增加了26%,同期男性同类个案比例增幅仅约5%。   报告数据显示,2016至2017年度,全国有超过25,000名女性因酒精问题需入院治理。与对上一年度比较,人数增加了接近3%。但在同期男性个案数目增长只是0.6%。   个案增加速度令人不安   研究所研究与分析副总裁毛慧诗(Kathleen Morris)表示,酒精是导致每年有数以千计加国国民入院治疗或死亡之直接原因。女性个案比率增加速度,较男性个案比率快得多,更是令人不安。 报告又发现,加国10岁至19岁的未成年和青少年女性,因酒精需入院治理的个案比例,亦比同年龄层的未成年和青少年男性为高。每100,000名10岁未成年女性当中,就有69人因酒精入院。每100,000名19岁青少女当中,就有44人因酒精入院。 此外,在2016至2017年度,79,205名国民是纯粹因酒精导致要入院治理,平均每天有217人,较对上一年度增多了1,825人。在2016至2017年度,因心脏病发作入院的国民,就有77,000人。 研究所又引用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指出,在2015年,加国有3,079人完全是因酒精引发的情况而丧命,当中逾半个案属酒精性肝病。同年,全国就有2,066人是死于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