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日 20:28:34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健康

愛自拍的人老得快 自拍的一側臉受損多

据外媒报道,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大都玩自拍(Selfie),但有皮肤病专家发出警告,经常自拍可能会损害皮肤,令人老得更快,脸上更容易出现皱纹,因为这些人的脸经常接触光线及手机发放出来的电磁辐射。 爱自拍的人老得快   医生说,单是观察病人脸庞那一边受损最多,便可推测到他习惯用那一只手拿手机自拍。   里尼亚皮肤诊所医生索亚基在英国出席脸部美容会议及展销会时说:“那些经常用手机自拍的人,应该要感到担心了。即使是手机发放出来的蓝光,也会损害我们的皮肤。”   在加州比华利山开设皮肤健康研究所的着名皮肤医生奥巴吉也对此表示同意:“智能手机会损害大家的皮肤。”

4招抗老貼士 讓你年輕10歲

■ 与年龄抗战,最重要的是生活规律、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此为示意图。网上图片 晚睡、压力大、工作忙碌、抽烟都是老化快速的杀手,人体到了25岁,会慢慢出现衰老迹象;与年龄抗战,最重要的是生活规律、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多喝水,成为抗老4秘诀,须持之以恒方可奏效。 中央社报道,据台湾专业药师曾建凯表示,人们到了25岁,体内新陈代谢氧化后自由基过多,细胞容易坏死,一般食物抗氧化物含量较低,会慢慢出现衰老迹象;“自由基”也称氧化剂, 一旦与DNA、细胞膜、蛋白质,或其他让身体正常运作的细胞构造结合并产生破坏,就会造成人体老化或影响身体机能。 与年龄抗战,最重要的是生活规律、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及多喝水。这四招或可让你年轻10岁。 尝试张口“吃”出青春活力 第一招 如何“吃”出青春活力呢? 番茄、紫葡萄、花椰菜、洋葱、坚果、姜黄、枸杞、黑芝麻、山苦瓜、三文鱼、绿茶、豆浆和红酒等,都是备受推崇的抗老食物。而在2017年,许多欧美美食家和营养学家认为,造就日本“长寿国”美名的海带、昆布、紫菜及绿藻等藻类食材,成为新宠儿之一。 绿藻高纤低热量又营养,有助减重、延缓老化,近年研究发现藻类有防癌抗癌的效果。 第二招 运动抗老 人们近年愈来越重视运动,许多人天天借由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来训练体能。但常见现象是,上班上课已经很累了,根本没有多余体力来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力越来越差,身体一旦疲劳就更不想运动。运动需要更多的耐力及协调性,以提高新陈代谢。 第三招 美丽肌肤 好睡眠抗老 人们睡眠时间不足,代表大脑一直处于无法休息状态,大脑过劳就容易缺氧,进而造成细胞机能下降、神经血管效能变差,导致体内毒素和废物无法有效排出;时间一久,坏东西在体内累积变多,就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皮肤干燥、脸色黯淡、色素沉淀等老化现象。 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呵护肌肤美丽的关键时刻,充足睡眠是维持美丽的关键所在。任何保养品和饮食,都比不上好好的睡一觉。 第四招 多喝水抗老 人体有70%是水,多喝水可以帮助体内废物的代谢,而且水里面含微量矿物质,也可以辅助体内抗氧化物完成氧化还原作用,达到日渐抗老目的。本报讯

魁省:有長期病患需要護理 居民可隨意安裝攝像頭

图片来源自网络 据加通社报道,魁北克省将允许本省内需要长期护理病人的居民在他们的房间里随意安装摄像头,不必再通知政府有关部门。 新规定将允许居住者及其家属在屋内放置监视设备,但前提是用于确保病患安全,以及保护个人财产。摄像头还可以协助监管机构查看提供护理服务的人员,确定是否存在虐待等情况。 C02

傳說中最健康的一天這樣過

早餐要吃营养,中午再忙也要睡一会,周末出门晒晒太阳,晚上不要熬夜……说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都能说出几点,却未必能说得全。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顺应自然”,现代生活中人体也有它最喜欢的节奏和规律。   最健康的一天到底长什么样?《生命时报》综合国内外专家观点,告诉你身体最爱的时间表。跟着这个节奏来,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健康节拍。   受访专家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朱惠莲 传说中最健康的一天这样过   1   5~6点:醒了也要多睡会儿   很多中老年人“睡不着,醒得早”,但是只有睡眠充足,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才能保证你过上高质量的一天。   如果在清晨五六点就早早醒来,不妨尽量让自己多睡会儿,实在睡不着可以闭目养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双手,有助于保证一天精神百倍。   2   6点半:做伸展运动   运动是开启一天活力的助燃剂。美国《饮食日历》的作者之一凯伦·安塞尔说,当你的身体从睡眠中完全苏醒后,进行一个短时间锻炼,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并提升一整天的情绪。   每天早上简单锻炼10~20分钟即可,建议以轻柔和缓的运动为主,如伸展运动、散步、瑜伽、太极拳等。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准备好运动鞋和运动衣。   3   7~8点:吃份高营养早餐   包子、油条、烧饼等淀粉类食物是多数人早餐桌上的主力军。但朱惠莲认为,上午人们工作、学习任务繁重,需要通过一份高营养的早餐来保证血糖供应,维持大脑高效运转。   她每天的早餐中,除了淀粉类食物外,还有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一小份水果,两勺黄豆,多数时候还有一个鸡蛋。   4   10点:吃一小把坚果   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有所下降,消化速度相对减慢,一般建议在10点左右加餐。   科学加餐的原则是,最好补充一天饮食中相对缺少的营养素。比如,有些人平时肉类吃得多,果蔬吃得少,就可以在上午吃一份水果。   也可以吃点坚果,对心脑血管健康有好处,榛子、核桃、扁桃仁、松子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吃一小把。   5   11点半~12点半:享受丰富午餐   午餐食物一定要种类多样。上班族可以在就餐时点一个素菜、一个荤菜、一个荤素搭配的菜,再配一碗汤更好。   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杂”,炒菜时尽量多放几种食材。比如,炒青菜时放点蘑菇,做肉菜时放点胡萝卜丁、黄瓜丁,每种菜量不大,但种类、颜色要尽可能丰富。   6   13点:小睡30分钟   午饭后半小时,疲劳感来袭,有的人甚至头昏脑涨。此时不妨先喝一杯水,然后打个盹儿,为你的身体和大脑“充电”。   研究发现,午睡对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好处。   不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即可。   7   14点:喝杯咖啡或绿茶   对于爱咖啡的人来说,这是享受它的最佳时间,既能给你的下午增加活力,又不会影响夜间睡眠。   但最好喝纯咖啡,自己加入鲜奶和少量糖,少喝三合一速溶咖啡,里面的植脂末往往含有反式脂肪酸。   此时来杯“超级饮品”绿茶也很好,研究表明它能降低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   8   15点:晒晒太阳   “椅子能要命”并非耸人听闻,此时上班族必须站起来活动一下。   可以去办公楼下溜达几分钟、爬爬楼梯,或做健身操、身体拉伸等,保证剩余工作时间精神饱满。   如果天气好,老年人可以去户外锻炼,此时阳光和煦,是晒太阳的好时机。   9   16点:来杯酸奶   此时你可能会感觉烦躁,这与5-羟色胺水平下降有关,它是一种能让你感受平和的物质。   下午4点血糖开始升高,这时胃已经基本排空,中老年人可以再加个餐,喝杯酸奶或吃两片全麦面包。   10   18点~20点:与家人分享“慢”晚餐   晚餐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内,一定要清淡,还要对一天的营养进行查漏补缺。晚饭不能吃得太晚,否则影响睡眠。   晚餐时间一般相对充裕,可以和家人一起慢慢享用,细嚼慢咽,同时聊聊各自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无疑是一段幸福的家庭时光。   11   20点:站一刻钟   吃完晚饭,很多人便立刻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玩电脑。但这很容易让身材走样,且很伤肠胃。   晚饭后最好站立15分钟,或一边走动一边给久违的朋友打个电话,也可以浇浇花、洗洗碗。   12   21点:提前刷牙   刷牙最好提前到晚上9点。刷牙就像给神经系统发送信号:不能再吃东西了,可减少进食量。   此时,也是关照自己内心的好时机,不妨做些喜欢的事,让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13   22点:调低卧室温度   最佳睡眠时间是22点,最晚别超过23点。有研究发现,18.3摄氏度的房间温度是最佳睡眠温度。因此,入睡前最好将房间温度控制在十八九摄氏度。   冬季北方有暖气,很多家庭室内温度过高,可以通过擦地、使用加湿器、门窗开个小缝等方式来降温,然后就是享受美梦的时刻了,健康的一天自此结束。

抗骨質疏鬆 從小做起是關鍵

● 幼年时期开始注意及补充钙质,可以减慢骨质踏入老年时退化的速度。 年轻人听到骨质疏松症一词,立即觉得事不关己,的确,骨质疏松较易出现在四十岁以后,然而,从小补钙对预防此症有莫大关连,注意平日饮食及日常生活中钙质的吸收及进行适量负重运动,有助维持骨骼健康。骨质一旦开始流失便很难逆转,只能尽量保持现状,所以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尽早着重钙质的吸收,以免后悔莫及。 四十岁起明显流失 普通人的骨质密度三十岁左右达至顶峰,四十岁开始,骨质流失会较明显。更年期间的女士因为体内雌激素下降,亦会加速钙质的流失,因此女士比男士更容易有骨质疏松。 大部分人的饮食也缺钙,每天都喝奶的成年人甚少,尤以男士为什。 DEXA骨质密度检查的量度结果:骨质的密度分为三个层次,绿色、黄色和红色,正常健康骨质处于绿色,一旦跌至红色区域,即属于骨质疏松病人,基本上无法逆转,充其量只能维持现状,以免恶化。 何时开始特别补钙? 其实,从小开始,就需要在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钙质,尤以儿童及青少年对钙质的要求为高。 若从小开始钙质吸收充足,基底好,即使去到四十岁或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机会率亦会较低。均衡饮食中一定要包含奶类或加钙奶类代替品,青少年每日要吸收三份奶或奶类制品等高钙食物,例如一杯奶、一杯加钙豆浆、两片芝士。 一般不建议普通人到四十岁时,才开始食钙片补充钙质,反而应该从小开始「储骨本」。若病人经过DEXA骨质密度检查后,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而他们饮食上难以配合,才需要进食钙片补充,减少骨质 再度流失。但患者最好同时进行负重运动,通过训练去重拾骨骼健康。 然而,单靠食物中的钙质而没有维他命D,身体吸收钙质的能力会较弱。人体须依赖维他命D增加吸收钙质,而维他命D其中一个重要来源是阳光。因此,建议大家每天最少晒太阳十五至三十分钟。然而防晒产品中防止UVA及UVB进入皮肤的化学物质,亦会窒碍身体制造维他命D。因此,为免晒伤皮肤,最好在非日照最猛烈的时间晒太阳比较好。 危害骨骼健康行为 长期偏食,例如不喝奶、加钙豆浆、豆腐等,或习惯偏咸饮食的人士,钠质摄取过多亦会影响钙质的流失。有些青少年爱喝汽水或经常饮用咖啡及茶类的成年人士,当中的咖啡因也容易导致钙质流失,而吸烟饮酒亦同样有影响。 若从小有运动习惯,特别是负重运动的人骨骼密度较高,换言之,少运动的人骨骼健康亦会较差。 别一次补充过量 成年人吸收钙质的能力降低,例如同时服食两块各含五百毫克的钙片,身体可能一次过最多只能吸收三百至五百毫克,剩余的会随着大便排出,过多的钙更可能引致便秘。因此,柳慧欣鼓励有心补充钙质人士, 应将钙质分散在全日的饮食当中,避免集中同一时间内食用。

最新研究:脊椎麻醉不會減緩孕婦產子速度

图片来源:加通社据法新社报导,根据美国周二公布的一项研究,与普遍的观点相反,硬膜外止痛药物不会减缓孕妇的分娩速度。因此,在生育阶段,减少或停止硬膜外麻醉的做法可能因被误导而“过时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硬膜外止痛药物一直被广泛使用,它通过麻木靠近脊柱的神经来减少疼痛。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双盲”的研究设计以提高精确性:400名妇女同意在分娩前接受硬膜外麻醉,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在分娩后期继续使用麻醉,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换用生理盐水。研究结果显示,生产后期是否使用麻醉,都不会过分影响分娩时间。报告称,后期进行麻醉的平均时间为52分钟,而换用生理盐水的时间为51分钟,时间差距仅为3.3%。因此,结论为:硬膜外麻醉对新生儿的健康、阴道分娩速度、胎儿的出生位置或其他问题都没有影响。但是,换用生理盐水的实验组,确实比使用麻醉的麻醉组经历了更多分泌痛苦,尤其是在分娩时间几乎一样时。C02

美加科學家:每天接觸它 可延年益壽降低死亡風險

图片来源:加通社据加通社报导,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每天接触树木和其他绿色植物可以延长你的寿命。新不伦瑞克大学的丹·克劳斯(Dan Crouse)教授和加拿大以及美国的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在11年的时间里对30个城市的130万加拿大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据他介绍,在研究期间,居住在树木和植被之间的人死亡的风险比那些住在钢筋混凝土之间的人减少了8%到12%。克劳斯认为,在你家附近拥有绿地比每周去公园旅行更有好处,收入和教育水平高的人从他们对绿色植物的接触中获益最大。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出版的《柳叶刀-行星健康》杂志上。C02

這種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中國的北方人特別怕它

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由于肢体中、小动脉闭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而致肢体末端坏死,并伴有剧烈疼痛的疾病。   脉管炎在中国北方各省多见,多发于20~40岁的男性。   脉管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吸烟是脉管炎的罪魁祸首。临床观察发现,戒烟能使脉管炎患者病情缓解,再度吸烟又可使病情恶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有1%~5%有家族史。在我国,脉管炎的发病率以比较寒冷的北方为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   部分脉管炎患者有外伤史,故认为外伤引起的血管内淤血及慢性迁延性感染也是其病因之一。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脉管炎患者有反复的霉菌感染史。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   那么,如何及时的发现脉管炎呢?该病有什么典型的症状表现?

研究證明:特殊遺傳基因會導致花生過敏

图片来源:加通社据CTV News报导,新的研究证明,遗传基因在花生和其他食物过敏中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美国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了一种与花生过敏有关的新基因c11orf30 / EMSY。这种基因会导致各种与过敏有关的疾病,包括湿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加拿大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认为EMSY在“一般的过敏体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研究中,研究人员850名对花生过敏的加拿大人的DNA,并将其与1000名没有花生过敏的加拿大人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证明,EMSY基因与花生过敏的风险增加有关。C02

想長命百歲? 20種方法幫你和家人延年益壽(上)

想家里人人长命百岁,多点时间共享家庭之乐?20个「妙法」帮你和家人延年益寿! 1.唱歌:美国有老年学研究中心发现,歌剧歌唱家的心脏功能比起一般人更活跃。 2.跑步:美国一项样本研究指出,有每日跑步习惯的人比起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寿命平均长3年,而且每天跑步5分钟就可以达到健康的效果。 3.不要坐太耐:对于中老年的人士,不适宜久坐。《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指,每日静坐3小时以上的人,预期寿命会减少2年。 4.姜黄:姜黄可以抵抗多种疾病的强效氧化剂。 5.减少摄取卡路里: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发现,人减少摄取卡路里有助于延缓衰老、糖尿病、癌症等,老年病的发病率会有明显下降。 6.多吃绿叶菜:绿叶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Carotene)及叶黄素(Lutein),可预防骨质疏松症。 7.拥抱:拥抱可降低血压,有益心脏。 8.多吃椰菜花:椰菜花可以预防癌症,更可以清除肺部的有害细菌。 9.睡眠质量: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指,睡眠质量差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10.开心:有研究通过对七万人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轻度忧虑者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比起一般人高出29%。 来源:巴士的报

延長膝蓋壽命40年,就用這一招!

步入中年后,很多人为了强身健体,经常去爬山,又或是不坐电梯改爬楼梯,结果却会出现膝盖疼痛。这时就疑惑了,怎么锻炼身体还锻炼出毛病来了? 膝关节磨损很难修复 50岁后爬山锻炼反伤身 传统概念中,爬山、上下楼梯是一个很好的有氧运动。但事实却是,不少专家提醒:爬楼爬山是“最笨的运动”。 爬楼梯或爬山属于负重运动,腰部以下的关节都要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尤其膝盖受力最多。当身体爬阶向上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4倍左右。 而且,这种对膝盖的磨损是很难修复的! 膝关节寿命只有60年 改变运动习惯,延长时间很轻松 运动,不能以伤害膝关节为代价,因为膝关节的寿命由基因决定,大概是60年,过度使用会加重对它的磨损,并且不可修复。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只需要改变我们的运动习惯即可。 延长膝盖寿命40年 坚决不做这些动作 ▶不在坚硬水泥上跑步、跳绳等 在坚硬地上的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等,都会加重对膝盖骨的磨损。 关节软骨大概有1到2毫米,作用就是缓冲压力,保护骨骼不破裂。如果非要在坚硬地板上运动,在超强的反作用力下弹回来,对关节和骨骼的损伤相当大。 ▶50岁后拒绝爬山、爬楼等运动 在爬山和爬楼梯的时候,膝关节会承受超过本身体重3到4倍的压力。尤其是50岁以后,人的膝关节多少都会有些磨损的情况,此时,就要减少此类运动。 许多骨科医生从业几十年来,从不建议病人把爬楼梯或爬山当作更好的运动。 ▶最适合膝关节的运动:游泳 资料图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在水里人体是与地面平行的,各个关节基本不负重。 ▶膝盖复健术:最适合的运动方法 不管您现在有没有膝盖不舒服的情况,这个运动都会适合您,因为这个运动:不需要外出,不需要器械,不损伤膝盖,还能锻炼到膝盖! 资料图 方法: 1)找一把可以靠背的椅子。双手放在椅子背后,背部垫靠垫。 2)大腿下垫一条浴巾,只要够厚、捆得扎实就可以,目的是要将膝盖垫高。 3)坐姿端正,腰背挺直,两脚垂放,一前一后地自然晃动。 资料图 这一招看似十分简易,对强化膝盖却非常有帮助。 膝盖有旧伤或脚痛的人,可以用健康的脚去带动痛的那只脚,健康的脚托着痛的脚同时前后来回自然晃动。

早晨空腹飲溫水 好處還真是多..

综合报道 每日饮8杯水是“最低消费”,如果早上起床后空肚饮一杯暖水,更可改善消化、刺激免疫系统和排出体内毒素。外国网站“Step to health”列出6个早上空肚喝暖水的好处,首先,空肚饮暖水有助改善消化,排出体内毒素,但需注意,饭后饮冻水就会令食物中的油和脂肪固体化,令消化困难及产生脂肪沉积物,建议以暖、热水代替冻水。 其次是预防便秘,肠道蠕动缓慢会让食物难以被消化,造成便秘。体内废物囤积,或导致腹部胀气、疼痛、不适等症状出现。多饮温、热水有助改善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舒缓肌肉痉挛疼痛 另外,空肚饮暖水亦可改善血液循环,暖水能刺激身体去除脂肪沉积物,清除体内毒素及改善循环并净化血液,令肌肉放松和刺激血液流动。暖水还能舒缓疼痛,因热力有镇静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痉挛的疼痛。因此,如经痛或头痛时饮一杯热水,能有助能舒缓痛楚。 暖水还有助减肥,因暖水的热力能令体温提升,促进代谢,燃烧脂肪,加上身体毒素排出及改善消化系统,令人不易饥饿,减少摄取热量。最后,暖水有助延缓衰老,身体如积聚太多毒素就容易生病,加速衰老,早上饮用一杯暖水,能刺激身体解毒、预防各种疾病及修护皮肤细胞,令肌肤保持弹性。

一根玉米須 堪稱二兩金 你還扔掉嗎?

 玉米,大家都知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殊不知玉米里还藏有一宝,但通常被大家扔掉,它就是玉米须!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故有着“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   玉米须茶   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煎煮1小时,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有泄热通淋,平肝利胆的功效。可用于胆结石,胆囊炎患者日常调理茶饮。   玉米须煮鸡蛋   玉米须100克,鸡蛋2个。将玉米须和鸡蛋分别洗净,加水同煮,蛋熟后去皮,复煮片刻,吃蛋喝汤。具有平肝清热、利尿祛湿之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前列腺增生患者。   石斛玉米须茶   将适量石斛、玉米须、芦根一起放入茶杯中,然后冲入开水,十分钟之后揭盖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了。这道石斛玉米须茶的主要作用就是养阴清热利尿,适合一些尿少并且口干舌燥的患者,同时双目塌陷以及皮肤干燥的患者也可以服用。   玉米须红糖茶   将干净的玉米须和红糖水搅拌在一起,然后小火熬煮十分钟,并且不断搅拌均匀,放凉之后就可以服用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冰块。咳嗽、产后腹痛以及牙龈出血的患者服用这道食谱,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

癌細胞最喜歡這10個字

  近日,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3.5万人进行研究,发现在可能引发癌症的因素中,饮食、吸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比重占到20%~40%。而以往刊登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份报告显示,调整饮食可降低患癌风险。可见,癌症与饮食息息相关,尤其与下面十个字关系密切。 糖。有人说糖会“滋养”癌细胞,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高糖饮食确实与癌症有关。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甜饮料、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今年年初发现,典型西方饮食中,大量糖的摄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转移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 烫。6月15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过热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过热”指的是饮品温度在65℃以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喝咖啡、茶本身不会致癌,只是别喝太热的。中国人尤其吃饭讲究“趁热”,但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此以往,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爱喝功夫茶、生滚粥的潮汕人,爱喝大碗烫粥的太行山区居民,常饮滚烫奶茶的新疆哈萨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贲门癌的高发人群。建议不要吃烫食、不要直接喝开水和烫茶,最好放凉一点再喝。小笼包、生煎包等带馅食物吃的时候要当心。 咸。盐和癌症也有“亲戚”关系。日本胃癌高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摄取盐分太多。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食物宜淡不宜咸,建议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同时注意食物中的“隐形盐”,比如酱油、味精、调味料等,都要少用。吃饭口味重的人,最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能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腌。鱼干、鱼酱、腊肉、腊肠、腌菜等腌制食物风味独特,但这类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升高。一份由美国癌症研究 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发表的报告显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会提高下腹部癌变(如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相当于一个热狗),将会提高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风险。这些加工肉大都采用腌渍的方法制作。建议尽量吃新鲜蔬菜、肉类,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 熏。夏天大家更爱吃烤串,而熏肉、熏鱼、火腿、豆干等熏制食物也深受大众喜爱。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经常吃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等熏烤类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此外,烤制食物以肉类为主,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影响肠内代谢,增加肠癌风险。 油。这里的“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杂志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是引发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可驱动肠道干细胞数量激增,使之进行无限期地繁殖,并且分化成为其他类型的细胞,易于引发肠道肿瘤。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条、油饼、臭豆腐,在煎炸时往往会产生多环芳烃。特别是反复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酒。研究表明,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经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而美国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人们患胃癌的风险与饮酒量呈正相关。中国癌症基金会建议,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15克。 霉。由于天气潮湿或者保存不当,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进而被霉菌污染,并产生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这种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与肝癌的关系极为密切。建议大家学会合理储存食物,防止受潮霉变。 烟。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已经成为共识,除了要戒烟外,这里的烟还包括油烟。国人喜爱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也需要改善,它们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其中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以及类似于PM2.5的可吸入颗粒物,都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建议大家采用蒸煮等健康烹饪方式,炒菜时避免油温过高,控制火候和时间,并打开抽油烟机。 懒。不少人懒得做饭,喜欢吃火腿、香肠等加工食品,还有的人习惯在外就餐,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超标,带来致癌风险。把上顿饭菜热热、凑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亚硝酸盐的风险。建议吃饭要按时、定量,吃新鲜的食物,尽量不吃剩饭剩菜。除此之外,懒得运动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小贴士: 要避免被癌症缠上,生活中就要远离这十个字,此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吃新鲜果蔬。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喉、食管、肺、胃、结直肠等癌症的危险性。每天吃300克~500克蔬菜,200克~350克水果。 2.控制食量。日本研究发现,吃得太饱会降低抑癌因子的活动能力,增加患癌风险。 3.细嚼慢咽。吃饭慢,可以逐渐让胃充实,避免过饱。细嚼慢咽还有助唾液中的各种酶充分接触食物,分解致癌物质,减轻胃肠负担。每口食物咀嚼30下再咽下去最好。

愛吃甜食增加患癌風險 為了健康少吃糖

甜食一直都是许多人的最爱。但多项研究发现,糖吃得太多,会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早在200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就披露了结肠癌和高糖食物之间的关系。 随后,一项针对胆管癌患者的调查发现,吃糖较多的人患胆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大。另一项在21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精制糖的摄入量是老年妇女患乳腺癌的一个可能诱因。 每天吃5小勺糖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日本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平时好吃高糖类食物的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患癌症机会比普通人高4至5倍。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进行的一项为期10年的大规模研究,调查了6000多名参试者的饮食习惯,想弄清楚甜食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发现:频繁吃甜蛋糕、甜面包或者甜饼干的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增加了42%。研究还发现:每天糖摄入总量超过35克(相当于7茶匙),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36%。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和预防》杂志上。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多糖饮食可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癌症危险。 一种途径是,糖摄入过多会导致人体释放更多的胰岛素,反过来又会刺激子宫内膜细胞超常增殖。 另一种途径是,糖摄入过多会提高雌激素水准,诱发细胞失控生长,增加癌症危险。 《约翰霍普金斯之癌症研究报告》曾经称「糖是癌的食物」。城市高发癌症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就涉及到高糖食品对癌症的影响。 大样本调查结果发现:城市高发癌症(如肺癌、乳腺癌、肠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的患者对高糖饮食的依赖度比较高;他们往往对甜食十分偏爱。 由此可以佐证:长期高糖饮食可能和癌症发生有一定关联性。 因此,防范癌症的一个重要对策是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含糖高的甜食、精制糕点等的摄入,每天吃糖总量不要超过50克。 另外,家长要控制孩子零食糖果之摄入,以免因糖摄入量超标,造成体质下降而给癌细胞以可乘之机。 网上图片

人蔘殺人無罪 用錯堪比砒霜

“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是指世人喜进温补而忌攻下的用药心理,提示我们滋补类的中药应慎用,不然补身不成反伤身。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滋补之风渐渐盛行,人参、冬虫夏草、鹿茸、阿胶等名贵中药材被不少商家大肆宣传所谓的功效,似乎把进补与养生间画上了等号。 人参用错堪比砒霜   温补之药并非人人适宜。中医还有“虚不受补”、“六腑以通为补”等说法。对于进补不当的危害,古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如清代学者莫文泉在《研经 言·用药 论二》中指出,“凡药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清代医家龙绘堂在《蠢子医》中也指出,“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清 代名医郑钦安更是说得透彻:“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身体健康者若过服人参非但无益于 健康,而且会招致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少年儿童、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更不可盲目服用人参。身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服用人参后可能导致疮毒大发、经久 不愈等严重后果。   大黄这类攻下威力比较强的中药也绝非洪水猛兽,大黄泻热通便、破积行淤、解毒止痛的功效被历代名医所称道。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很多医家巧用大黄妙手回春。所以,该补的时候补,该泻的时候还是要泻。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身边那些长寿的老人,有多少是靠吃补品延年益寿的呢?古代拥有天下奇珍补药的帝王们又有多少长寿的呢?相反,那些老寿星大多都是淡泊名利、粗茶淡饭。

辦公室零食 讓美女多攝入10萬卡路里!

不少人会在工作到疲倦或需要思考灵感时吃零食,但在你将薯片、糖果或朱古力放入口前,有统计报告发现,女性每年会摄取100,000个多余的卡路里。 荷兰公司Kallø 对1,000名女性进行了统计调查,她们匀承认平均每周摄取额外2,240个卡路里,亦即每年合共摄取100,800个多馀的卡路里。 最受欢迎的零食包括薯片、糖果、朱古力和牛奶或含糖饮品。有营养师指,这令人震惊的数字提醒女士们要注意这个不健康的习惯,每日额外吸收500个卡路里,会令体重每周增加1磅。 牙医亦就此调查报告的结果表示,「蛋糕文化」能对体重和牙齿构成问题。 此报告亦发现,薯片是职业女性的弱点,她们平均进食135包薯片,而且有45%受访者表示在办公室有自己的「个人零食库」。 顾问营养师Helen Bond提醒人们注意卡路里的摄取量,尤其天冷时人们很容易便会进食零食和喝热朱古力保暖。她建议,人们可以改善这情况,由早上开始,选择较饱肚的早餐,如全谷燕麦、水果、全谷多士或水煮蛋,除此以外,低卡乳酪、燕麦饼、米饼或小块全麦口袋饼亦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饮品,她建议喝水、无糖汽水、茶,咖啡不要加忌廉和糖浆。   下面是每年平均零食进食量: 饼干 135 薯片  135 奶类咖啡  (鲜奶咖啡、卡布其诺等)  135 燕麦棒  90 一件蛋糕  90 朱古力棒  90 一包糖果 90 低卡早餐饼干 90 汽水 90 杯仔蛋糕 45 果仁 45 干果 45 能量饮品 45 冬甩 45 水果 180   来源:巴士的报

調查青少年自殺報告 促省府改善精神健康環境

■ 理查德发表乔舒亚自杀调查报告。CBC电视图片  卑诗省17岁少年乔舒亚(Joshua)在2015年自杀,了结自己短暂的生命。省青少年代表理查德(Bernard Richard)就该宗事件发表调查报告,并提出多项建议,包括要求改善精神健康服务。省精神卫生及癖瘾厅长达尔茜(Judy Darcy)回应道,乔舒亚的事件令人难过,省府接受全部建议,并会致力推行。 根据该份名为《缺少的部分:乔舒亚的故事》(Missing Pieces: Joshua's Story)的报告,乔舒亚早在两岁时便出现一些严重精神疾病的征状,其后他开始自残,包括把自己的头撞向墙。 乔舒亚先在卡里布(Cariboo)长大,然后到低陆平原居住,由单亲母亲照顾,他的母亲一直为儿子得到治疗,多次联络省及学校人员。 在8岁时,乔舒亚告诉学校职员,他想死,不想留在世上,因为无人关心,没有什么可以做。 要求省府12个月内制订计划 乔舒亚在13岁时拒绝回校上课,并在16岁时开始打自己及割伤自己。 乔舒亚曾3度自杀,每次都被送院。在第三次自杀不遂后,他被列入自杀观察名单4个月,并在卑诗儿童医院住了4个月。在2015年7月31日,他趁机攀过围栏,走入一个建筑地盘,结束自己的生命。 理查德在报告中指出,在乔舒亚短暂的生命里,家人、老师、儿童福利员及医疗护理专业人员都有介入,希望能帮助他。可是在早期提供给他的服务中,往往在他的病情稍为好转时,服务便被取消。 理查德在长达59页的报告称,明白到乔舒亚的病情相当复杂,但相信如能一整套的全面精神健康服务,应有助他的情况不致恶化。 报告续道,乔舒亚的个案反映出,十分需要省府为本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更佳的精神健康系统。 报告建议本省新设的精神卫生及癖瘾厅与儿童及家庭发展厅,以及其他与健康和教育有关的部门紧密合作,为出现情绪、行为和精神健康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全面服务。 报告又要求省府在12个月内制订计划,并在两年内推行。本报记者

飯桌上的幾大忌 件件關乎你的健康

■ 很多人手机不离身,吃饭时也是如此,常常饭送进口里,眼睛还盯着手机。心思不在吃饭上,会导致胃酸分泌太少,引发消化不良。网上图片 本报讯 手要扶碗、吃饭时不说话、筷子不能在盘中挑挑拣拣……餐桌礼仪代代相传,但更重要的健康准则却总被忽视。本文邀请权威专家,提醒你饭桌上的几大禁忌,每一件都是关乎健康的大事。 吃饭时看手机 居坏习惯之首 1. 吃饭时看手机 这是饭桌上位居第一的坏习惯!很多人手机不离身,吃饭时也是如此,常常饭送进口里,眼睛还盯着手机,吃的是什么都没察觉。心思不在吃饭上,会导致胃酸分泌太少,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胃病。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护理学院儿童和家庭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发现,父母如果允许孩子在就餐期间玩手机,孩子的饮食结构往往很单一,而且更喜欢高热量食物,容易营养不良,家庭氛围也相对较差。 就餐时应该停止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家长更应对其行为进行限制。 2. 边看电视边吃饭 吃饭时不忘开着电视,是很多家庭的习惯,看似小事,却对健康存在威胁。法国欧洲商业管理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调查指出,美国人更习惯边看电视边吃饭,直到「电视节目结束就不吃了」,而导致进食量过多。而法国人则是「吃饱了,我就不吃了」,习惯的差异使法国人的超重比例不足美国人的一半。 吃饭时注意力要集中,最好关掉电视等干扰物,这就便于控制进食量,也有利于咀嚼充分,避开患慢性病的风险。 3. 饭桌上谈工作 一吃饭就抓住机会,滔滔不绝教育下属或孩子的人不少。饭桌上说说家常话倒无妨,但如果边吃边谈工作、谈生意、谈考试分数,就可能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 因为人在集中精力思考,或精神压力较大时,植物性神经功能受到压抑,消化道血液供应减少,胃蠕动就会减慢。 特别对于消化吸收功能本就偏弱的人来说,全心全意、轻松愉快地吃饭,才能帮助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4. 趁热吃 「菜来了,趁热吃!」这是饭桌上常听到的一句话。虽然食物趁热吃味道更香,但长期过热饮食却会诱发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我们的食道壁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至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反复如此,可能引起质的变化,发展为肿瘤。最合适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在40℃左右。 5. 含胸驼背坐着 吃饭时身体往往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这种姿势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食物消化。 还有人习惯蹲着吃饭、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吃饭,这时腹部受挤压,不利于消化道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胃病。建议吃饭时也要挺直腰背,给腹部充足的空间。 6. 只夹爱吃的菜 每个人口味不同,饭桌上有你喜欢的菜,自然也有不喜欢的。但不管是出于礼仪,还是为健康考虑,都不能只夹爱吃的菜。不爱吃蔬菜的人,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容易缺失,便秘就会随之而来。而不爱吃肉的人,不仅容易缺少人体所需优质蛋白、铁等,还会影响身体生长发育。 7. 狼吞虎咽 如果不经咀嚼,大脑还没提醒胃肠做好接收食物的准备,胃就一下子被塞满了,容易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紊乱。而且,也不利于掌握食量,很可能造成肥胖。建议每顿饭至少吃15分钟,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一口饭咀嚼20次以上。 8. 冷热交替混搭 吃一口热菜、喝一口冰镇啤酒或饮料,给人一种畅爽的感觉,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搭配,但这样做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一冷一热强烈刺激胃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胃痉挛或胃痛,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胃炎或肠炎。 建议大家吃饭时,备一杯温热的白开水,觉得渴了可以适量喝两口。 9. 饭后抽根烟 人们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很多人饭刚吃完,烟就点上了。但多项医学研究表明,饭后立即吸烟对健康极为不利,危害甚至比平时吸烟大10倍。进食后,消化系统运转起来,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毛孔张开,此时吸烟,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能力加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

美國三科學家揭露人體生物鐘奧秘 獲2017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

■ 人体生理时钟 本报讯 从10月2日开始, 2017年诺贝尔奖各大奖项将陆续揭晓。第一个揭晓答案的是生理医学奖,来自美国的三位遗传学家霍尔(Jeffrey Hall)、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扬(Michael Young)分享了这一大奖。 研究果蝇不懈努力揭示玄机 按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说法,三人获奖理由是「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换句通俗点的话说,三人获奖是因为生物钟研究。生物钟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生物体内周而复始的节律,24小时昼夜节律就是生物钟的一种。但是人类为啥要遵循这个规律,白天干活、晚上睡觉?科学的本质,就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事。 早年的研究,将生物钟看成是一种行为模式。这一研究的出发点很简单,即人的生物钟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为了适应地球自转的规律。但这只是一种相对周边的研究,没有从生物学本质上解释生物钟。 科学家们于是将目光转向基因研究。同其他绝大多数生物学研究一样,科学家们要先对小动物展开实验研究。最主要的实验对象就是:果蝇。为啥是果蝇?这是因为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但有约2万个基因。而且果蝇数量少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比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都有很大好处。 据北大教授饶毅介绍,目前学界研究生物钟最重要的6位科学家都在美国,其中5位以果蝇为实验对象,1位主要研究小白鼠。霍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都在这「6人名单」中,都是研究果蝇的。 3位科学家的研究获诺奖一点不意外。在此之前的1933、1947、1995和2011年,科学家们因研究果蝇已经4次获得诺贝尔奖了。2013年,三人还获得了有「东方诺奖」之称的邵逸夫生物科学奖。 在生物钟的研究上,科学家们通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分别以果蝇和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最终证实:从昆虫到哺乳动物,都由同样的基因来调节生物钟。当然,所有的生物学研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研究「人」的。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发现,人的昼夜节律同样有很强的遗传性。所以,晚睡晚起的人也不用太过自责,很可能是基因决定的哦。 任何奖项获得者不得超过3人 从1901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已经颁发了108届,一共有214人获奖。 1901年到2017年是117年,为啥只有108届?这是因为受一战和二战影响,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这9年并未颁奖。此外,自生理医学奖颁发至今,一共有39人是独享该奖项的。 有意思的是,1901年至1950年间,一共只有59人获奖;而1951年至今,一共是155人获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1968年,诺贝尔奖官方规定,任何奖项的获得者都不得超过3人。这一规定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界来说,很多研究是以团队进行而不是由个别科学家单独进行的。这也就意味着当一个奖项的提名可能有超过3名参与者时会被自动排除在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后就引发不少争议,不少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并非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研究的结果。 此外,所有214名诺贝尔生理医药学奖得主中,只有12名女性,比例不到6%。不过相对于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经济学奖,这个比例还算高的。要知道物理学奖的女性得主比例只有0.99%!
关闭广告